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史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史料2: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史记·商君列传》史料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史料5:(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选举二》史料6: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世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史料3:“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西周至春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经》途径:世官制“选拔”标准:血缘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2、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相比西周发生什么变化?对统治者来说,在这种时代中应如何选拔官员?途径:荐举、战功选拔标准:才能、军功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战国策・燕策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秦孝公)求贤国中。”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秦朝的选官制度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苏轼《论养士》“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标准:守法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2、汉朝的选官制度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墓壁画中的举孝廉图途径:察举制选拔标准:品德、才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汉书·文帝纪》“(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光六年》(1)察举制和之前的荐举有何不同?(2)为何汉武帝要求地方重视察举?(3)察举的对象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4)察举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察举制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探究:根据材料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局限:评价: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通典·选举典》“品”:共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状”:书面鉴定,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之类。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家世、道德、才能
品级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西晋官员段灼对九品中正制度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九品中正制实行后期产生了什么问题?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当时官分清浊:优闲而不负实际责任的为清官,繁剧而处理庶务的为浊官,凡清官多为门阀士族所占,浊官则由庶族寒人担当。结果实际工作多由寒人来办,权力自然转入寒人之手。——王家范《大学中国史》要使更多出身寒门的有才之士进入官僚体系,采取怎样的制度会更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通典选举》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最受重视每年举行
明经科主要考帖经,旨在检测应试者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才学识。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科举制的初创隋炀帝始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武则天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礼部侍郎裴坦主考,进士科考生一千余人,有三十人及第,其中皆衣冠士子,是岁:郑义则,故户部尚书瀚之孙;裴弘,故相休之子;魏当,故相魏扶之子;令狐湻,故相令狐綯之子。余不能遍举,皆以门阀取之。惟陈河一人孤平,负艺第于榜末。——《册府元龟·贡举部·谬滥》考生与考官并不回避,士子往往事先向考官呈送诗文,趋附巴结,求取赏识,甚至出现泄漏试题、冒名顶替等科场舞弊现象。……
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王家范《大学中国史》唐代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锁院就是在贡举考官被任命之后,立即被送入贡院或其他考试场所,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拟题、引试、考校试卷、确定等第,放榜之后,才能解禁出院,以防止请托之弊。此制自太宗淳化三年创立之后,一直沿用。——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誊书今故密。”——王安石《送陈谔》宋代科举有何优点?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元仁宗最大的建树是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史称“延祐复科”。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有着文化、社会、政治的多重意义,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承发展。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读书人的“学校——科举之路”进士牌坊府学宫南北卷制度: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也为了保持科举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宣德二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明清科举的特点◎考试的科目内容趋于单一化。仅有进士一科,其它科目予以废止。◎固定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考试形式固定为八股文。◎学校教育已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更加严格考试程序。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科举制的影响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有怎样的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考试举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和尚文重学的社会风气。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明清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的范畴,八股取士更是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技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朝代制度标准演变趋势先秦世官制血缘①选拔标准:②选拔方式:③选拔形式:军功爵制军功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守法汉代察举制品行才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才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汉唐以来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由推荐到公开考试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隋唐:科举制①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②内容: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常举每年举行,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铨选后方可正式任官。1.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2)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两宋时期“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2.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考核制度(1)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2)宋朝——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3.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1)隋唐——御史台: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2)宋朝——台谏合一:谏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隋书·刘炫传》载: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史料阅读元朝明朝清朝选拔制度①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②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明朝清朝考核制度名称考核内容目的或结果考满满三年初考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满六年再考满九年通考考察外地官员三年一次朝觐考察重点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京官六年一次京察名称考核内容京察三年一次考察京官大计三年一次考察外省官员考课制度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2)清朝: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面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考核制度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朝代监察制度元朝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朝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地方督抚、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设提刑按察司清朝中央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监察百官将六科并人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地方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监察制度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小结: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概括归纳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时间考核对象考核结果秦汉上计制每年岁末地方行政长官官员赏罚的依据隋唐两宋尚书省吏部负责考核每年九品以上官员官员升降的依据明朝考满三年、六年、九年任职期满的官员分三等,是决定官员升降的依据考察三年外地官员查处官员贪、酷和作为六年京官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官员奖惩的依据大计外省官员小结: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概括归纳小结: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朝代中央地方秦朝御史大夫监察史汉朝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隋唐御史台(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两宋御史台、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元朝御史台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朝都察院、六科御史巡按各省清朝都察院/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的特点①以轻制重;②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③监察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违法与不良行为);④服务于皇权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时期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方法特点西周至春秋世官制血缘世袭贵族垄断官位春秋战国荐举和功劳制军功军功军功授爵汉武帝时期察举制才学品行自下而上推荐孝廉成为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自下而上推荐世家大族把持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才能分科考试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课堂总结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与监察的演变时期考核制度监察机构与人员秦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茶的介绍课件
- 现场隐患排查培训
- 肺萎中医护理方案
- 幼儿大班活动:0的用处
- 中班科学活动种子发芽
- 《万科景观细节品质》课件
- 经典测量理论课件
- 《失业与通过膨胀》课件
-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
- 肿瘤放射治疗说课
- 苏教版(译林版)八年级英语单词表(上册)(默写稿)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部编版 (共19张PPT)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1 用字母表示数丨苏教版 (共20张PPT)
- 粤科版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20张)课件
- 销售出库标准流程及新版制度YJ
-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一课时说课稿
- “一亿有多大课件”课件
- 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工程管理前沿论文
- 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试验本)高一上册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美苏争锋
- 保险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