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教学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第2课
【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变法的推动作用,认识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的唯物史观。3.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和历史意义。4.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但究其出现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
—《左传·桓公五年》思考:郑伯为什么敢反击周王?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一)列国纷争
周天子—天下共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王室衰微2.春秋争霸(1)目的: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特点:争霸(2)霸主::齐、晋、楚、吴、越;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晋楚吴越(1)背景:①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鲁、卫、郑、宋)②三家分晋③田氏代齐)(2)特点:兼并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3.战国兼并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4.列国纷争的影响(1)积极:①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②有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各少数民族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2)消极:①社会长期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赤狄、白狄为晋所灭,莱夷为齐所灭,濮夷为楚、鲁所灭,蛮为楚所灭。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地消失了。——《国史概要》(二)华夏认同1.华夏:华夏一词,本义是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来作为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2.华夏认同(1)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2)战国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3.融入方式(1)内迁融入华夏(接受农耕、礼仪)(2)被兼并融入华夏(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3)主动认同华夏(如楚国、吴、越)4、华夏认同的影响:(1)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2)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基础;(3)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相关材料:楚子(楚庄王)……,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典型例题:(2020·全国Ⅰ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1.农业发展(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材料一: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2)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春秋时期楚国:芍陂战国时期秦国:都江堰、郑国渠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材料三:战国水利工程示意图(一)经济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准着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基本内涵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形成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④变法运动推动特点地位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评价积极: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局限: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2.手工业发展煮盐业羽毛齿革粮食羊马盐池药材冶铁业(1)特点手工业分布更加细密各个行业取得巨大成就3.商业发展(2)商业:货币流通广泛;
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商人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出现私营工商业各诸侯国货币工商食官·西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主要顾客是贵族统治阶级。农业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公田抛荒私田开辟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兴起(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工商业阶层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形势图燕昭王·乐毅变法齐威王·邹忌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楚悼王·吴起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2.概况: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3.影响: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4.商鞅变法措施内容作用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普遍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农耕,富国强兵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1)内容“什伍”是古代户籍与军队的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商鞅在秦国变法,始创什伍连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什伍连坐不仅针对一般的平民百姓,而且在军队中也得到了实行材料一: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2)影响积极性: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典型例题:(2020·聊城高一检测)“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A1.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之间争鸣的局面。百家: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纷纷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观点,互相诘难、批驳。2.背景(1)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的环境。(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思想(4)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齐国:田齐在都城临淄立“稷下学宫”,成为天下名士荟萃的中心。孟子、邹衍、慎到、荀子等天下名士都曾到稷下讲学,“人数达千人之多”。
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2.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核心。材料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材料2: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十四年,旨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18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内在的修养,外在的约束“仁”最为重要,“礼”以“仁”为基础,“仁”靠“礼”来维系,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材料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主张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同时承认制度随时代变化当有所改良,反映了与时俱进一面。
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②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提倡德治。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19③孔子的天命观:材料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注重政治与人事,主张务实。(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④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⑴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⑵开创私学;⑶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杏坛讲学材料
……公西华曰:“由(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20孔子的思想体现出中庸的态度入世“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思考:孔子仁礼治国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推行孔子主张的社会基础。②各诸侯国忙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图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与现实政治需要不符。
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材料约公元前496年,五十五岁的孔夫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十多年,从胡子花白游到须眉尽白,舟车劳顿几万里。他想寻找一个理想国,推行他梦寐以求的周礼,重建秩序,结束天下纷争,回归尧舜之道。21根据课本和材料概括老子的思想。①哲学思想②政治思想“道”是世界的本源;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小国寡民和“无为而治”(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而不是不作为)。材料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2: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材料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22出世学派人物阶级主要思想
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归纳: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代表及其思想2324百家争鸣的意义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3)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伤残评定工伤赔偿协议
- 2024年学校服装采购合同样本
- 2024下载公司劳动合同模板
- 2024年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许可合同
- 2024店铺转让合同范例
- 2024装修工程协议合同书
- 2024快递加盟合同范文
- 2024年工程设计咨询委托合同全貌
- 2024专题片合同范本范文
- 2024药材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广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卷2022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构美-空间形态设计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守株待兔演讲稿
- 串并联电路说课稿
- 画法几何习题集第六章答案大连理工大学版
- 中控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
- 医院关键财务管理岗位定期轮换与交接制度
- 设备包机管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