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
第七单元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3
第七单元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12
第七单元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21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3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38
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43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
《父亲、树林和鸟》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
有一个想法”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本单
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我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美好情感。三篇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留心生
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细
心观察生活。《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口语交际的主题
是“身边的‘小事'”要帮助学生唤醒生活记忆,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敢于
在交流中讲述故事,表达看法。习作的主题是“我有一个想法”,要求是“留心
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表达自己的想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
法,学会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了一定基础,但是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本单
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课文旨在让
学生体会“我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通过“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
题眼、思考,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
三、语文要素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正确认读2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47个词
语。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③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④知道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的语言。
⑤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
文中人物的判断。
⑥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⑦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培养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②培养留心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习惯。
五、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21.大自然的声音2
22.读不完的大书2
23.父亲、树林和鸟2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1
语文园地七2
合计10
第七单元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
内容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
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
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
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
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
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妙、奏”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
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2.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3.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
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
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视频、音频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
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大自然的风景真是让人赞叹,鸟语花香,蝴蝶飞舞。(课件:大
自然风景视频,大约40秒)除了这些生机盎然的美景,你们还在大自然中听到
什么?接下来大家可要听仔细啦!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这些声音,过一会儿把
你听到的声音说一说。(课件:大自然中的音乐音频,大约30秒)
生1:我听到了鸟的叫声,还有潺潺的流水声。
生2:对,我还听到了呼呼的风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用眼睛看自然风景视频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再利用多
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来猜听到的声音,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有
更多了解的兴趣,从而引入学习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按要求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遍。
(1)指名读、开火车读本课会认字。(课件:我会认)
(2)指导多音字“呢”。(课件:多音字)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词语释义。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的。(课件:词语解释)
预设:查字典是我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大部分词语我都是通过查字典理
解其意思的。再有,我还用联系生活情景的方法理解词语“演奏”,看表演就自
然而然地想起“演奏”。
演奏:用乐器表演。
雄伟:雄壮而伟大。
充满:充分具有。
威力: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
汇聚:聚集。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也比喻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澜,大浪。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
5.分类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课件:我会写)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左窄右宽:妙、演、滴、鸣、激、诉
左右同宽:敲
独体字:击
上中下结构:器
(3)教师指导范写。(课件)
“琴”下面的“今”字没有一点,撇捺要舒展;
“受”下面是“又”字;
“激”和“器”分别是左右和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分摆放的位置和
笔画的穿插,“器”中间不要少一点;
左右结构的“敲”右边不要写成“支”。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
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课件:词语表)
7.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
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第二学段十分重要的内容,要重点引导学生会读会写,
对一些重点易错字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加强记忆,激发识字认字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自读课文。字音读准了,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初读感知:文章共4个自然段,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声音?你从哪些词语中
读出来的?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2)小组交流汇报。
师: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它们都能发出各种
美妙的声音。
3.小组交流讨论: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读出这些声音的?
(1)小组讨论汇报。
(2)师小结:(课件)
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这三句话,看一看这三句话在每一段中的位置。
(每一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的,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
(课件)
文章先介绍,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介绍,也
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最后介绍,是大自然的歌手。
4.小组讨论汇报。
5.思考:这三种声音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课件)
文章先用一句话介绍“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分别介绍风、水、
动物的声音。第2、3、4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这种结构叫“总一
分”结构。
设计意图:找准重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初步学习课文内容,梳理文
章的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写了
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
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一一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
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别的音乐会。你们知道
是什么吗?(齐读课题)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
带上这群小伙伴。
2.复习词语:大家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课
件)
美妙音乐家演奏告诉感受温柔激动合奏
乐曲充满乐器雨滴滴答所有河流轻快
3.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有哪些呢?(课件)
生:风、水、动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能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字词,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引入课文即将学习的重点。
二、入境想象,品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这一句。(课件)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思考:这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概括全文,总起全文。)
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看看你
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
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精读第2自然段。
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音乐家”?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
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2)(课件: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
学生在音乐节奏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句子品读:(课件)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朗读:读时注意将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将狂风的雄伟读得急、
猛,感受风声的美妙。
(6)再指名2〜3人有感情地朗读。
(7)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
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8)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9)学生背诵。
(10)师小结: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
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3.精读第3自然段。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①下雨的声音。(课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
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
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从上面的这一段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一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我听到了小雨滴落的声音,这一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说
一场音乐会开始了,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小溪、河流、大海的声音。(课件)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
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
大合唱。
思考: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还有哪些声音?(小溪淙淙,小河潺潺,大海哗啦
啦)
预设:我能从“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水声越来越大。
朗读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声音的变化读出来,语调依次渐高,情感也要依次加强。
(2)你想听一听这些声音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音频)
(3)想象一下,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课件)
生1:雨点落在街道上发出的声音。
生2:雨点落在小草上发出的声音。
(4)指导背诵。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4.精读第4自然段。
过渡: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课件)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
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
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轻声读: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声音?
(叽叽喳喳的鸟叫,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青蛙的歌唱)
(2)谁想试着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
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请学生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
着叫一叫。(课件)
①小组交流。
②学生表演。(狗:汪汪;猫:哺哺;羊:峰峰;青蛙:呱呱……)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青蛙),你在唱什么呀?
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
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
师: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声音,阅读时要引导
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与自己的生活关联,通过生活体验读懂文章语言。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借助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体验,更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语言思维能力。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1.积累语言。
预设:我喜欢“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
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几句,写出了小雨滴落下的各种声音。(课件)
2.师小结: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我不禁油然而生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
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
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想象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试着用“总一分”的结构写几句话。如,青蛙是大自然的
歌手……
小范文:
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你听,稻田里,青蛙正在开音乐会,“呱——呱——
呱”蛙鸣声此起彼伏,好像在告诉人们“来听呀——来听呀快来听呀”,也
像是给夏姑娘演奏催眠曲,婉转动听。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本课学习了中心句的用法,学习了“总一分”结构
的构段方式后,让学生留心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通过小练笔,来展现自己
的收获,巩固自己的所得。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板书设计
大
风
自一大自然的音乐家一手风琴
然
声音美妙
的水一大自然的音乐搴一打击乐器
热爱自然
声
音动物一大自然的歌手一,块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风、水、动物在大自
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
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写出自然界中更多更奇妙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
自然的浓厚情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品读感悟,
让学生的想象在朗读中飞扬。
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
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提出问题:这篇文
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第2〜4自然段具
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了解第2〜4自然段分别是围绕一句话
来写的,这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教师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
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
和第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第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
然段来写的。教师相机小结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
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过渡语过于生硬,不能起到引导作用。
教学建议:
上课前对教案多钻研,设计教案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备课时要注重细
节,过渡语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学情。
第七单元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
内容分析
《读不完的大书》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
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
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仅、麻”等11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2个字,会写“高远、
沉思”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
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仅、麻”等11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2个字,会写“昆虫、
蚂蚁”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板书:课题)
2.齐读读课题。
3.质疑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
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4.引导读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再读课文题目,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
问。
5.走进作者。(课件)
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1932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研究科。
曾任上海沪江大学国文系副教授、系主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他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著有:论文集《李卓吾论》《中国文艺思潮史略》等,译著《失乐园》
《复乐园》等。
设计意图:"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围绕课文
题目生疑、质疑,体现了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语。(课件:我会认)
(1)指名认读加点的生字。提示:“笋、寸”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
(2)引导识记:你是怎么记住“麻”字的?
预设:加一加:广+林
猜谜语:广州城内林子多
(3)读词卡“春笋”。
出示“笋”的字源演变图。(课件)
金文战国文字塞文楷书简体
卷筠⑥笥笋
解说:“笋”的古体字上面形状像竹叶,表示笋是竹子的嫩芽;“旬”的意
思是十天,表示笋生长迅速。
(4)读词卡“几寸”。
①引导:你们知道一寸大约有多长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比一比。
②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出示“寸”的古体字:(课件)汶I
点拨:上面是手的形状,在手的下面加一横,表示由手掌后退一寸。这个位
置叫作“寸口”。我们摸一摸,有脉搏跳动的感觉。
(5)读词卡“一副”。(课件)
引导:你是怎样记住“副”字的?(同音字:幅、富、福一一副)
指名填空:一副()
一副样子一副面孔一副笑脸
一,副对联一■副手套一副眼镜
3.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课件:我会写)
(2)重点字指导书写。(课件)
“读”:左窄右宽,左边言字旁,右边“卖”字下半部分的“头”字的
横画要穿插到言字旁空白处,撇、点要写得舒展。
“麻”: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广”要写大些,第三笔“撇”要
舒展,包住“林”。
“寸”:字形偏长,第一笔横稍长,竖钩写在横画上偏右的位置,点靠
里、靠上。
4.指名读、开火车读本课词语。(课件:词语认读)
5.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
出相关句子。
(1)指名交流。(课件)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
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依据生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并在识字的
过程中,扩展学生的词汇,渗透汉字文化,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教师配乐朗读全
文,给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感基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初步理解“大书”
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感知“好玩”
1.引导: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
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3.学生交流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课件)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
昆虫、花草树木……
(1)思考:作者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事物?这些事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指名交流,齐读词语。
浮云飞鸟虾蟹游鱼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3)理解省略号。引导:读不完的大书里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
知道的?(用了省略号)课文哪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
4.引读第1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
不完的大书呀!
(2)学生接读句子。“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
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总起段落,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信息,紧扣关键
词语及标点符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题目中“读不完”的意思,在回环呼应的朗
读中,初步感悟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2.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L认读词语。(课件)
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高空盘旋千姿百态
雨后春笋超凡脱俗秋高气爽
2.引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
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既复习巩固了生字,又积累了本课独特的语言;引读
课文,既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又为后面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做了铺垫。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
(1)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课文哪些段落对此
进行了具体描写?(课件)
预设:第2〜5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请联系
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或第1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课件)
(飞鸟昆虫花草树木)
2.学习写飞鸟的语段。
(1)引导: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飞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读句子。(课件)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
觉。
(3)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
麻雀一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一一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4)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动作)谁
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5)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
师生评价)
3.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课件)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蚂蚁搬家、两军对垒)
(3)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
(4)想象: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是怎样的画面?(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
地搬运货物。)
(5)提问:“两军对垒”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蚂蚁“两军对垒”的情形吗?
(指名交流)作者用哪个词来描述蚂蚁这种精神?(勇敢忠贞)
(6)指导朗读。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
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一一齐读)
4.学习写花草树木的语段。
(1)引导:飞鸟、昆虫是如此好玩,那花草树木又是怎样有趣呢?(课件)
自由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子。
2)花草树木是怎样有趣?用横线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品读中心句。(课件)
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
②点拨: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有着一一(不同的趣味);花草树
木的一荣一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③齐读句子。
预设2:品读写花草的句子。(课件)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
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①指名朗读。
②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儿的有趣的?(颜色多、形状多)能用两个
词语概括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③引导:作者又是怎样写草的有趣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形态各不相
同)
④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一一(学生接读),形状有一一(学生接读),草
的叶子各不相同一一(学生接读)。
⑤学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花的句子;男生读写草的句子。
预设3:品读写树木的句子。
过渡:作者写了哪些树木?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课件:写竹子的句
子)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
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指名读。
②提问:哪些画面很有趣?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用作比较的方法写雨后春
笋长得快,再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竹叶的沙沙声。)
③指导朗读:读前面一句要突出强调竹子长得快,读后面一句要读得轻而温
柔。(指名读一一齐读)
池塘边的棕桐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
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
种境界。
①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棕桐树的有趣?(风吹树叶、鱼戏倒
影)(课件:写棕桐树的句子)
②引导:“超凡脱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棕桐树的这副样子是超凡脱俗
的?
③“倒映”和“倒影”各是什么意思?(课件:倒影图片)
④引导想象:棕桐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怎样的?鱼在倒影间游玩是怎样的情景
呢?
⑤指名读写棕桐树的句子。
⑥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总起句,女生读写竹子的句子,男生读写棕桐树的
句子。
设计意图: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
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圈画文中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
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三、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质疑引读。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
呢?(指名交流)
2.梳理结构。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一一分(第2〜5自然段)一一总(第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
从第1自然段发现:寻找、沉思、遐想。(观察自然,留心生活)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请写下来,和
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教学板块通过回读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
方法和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迁移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体现了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板书设计
读
r大自然好玩——沉思和遐想1
不小麻雀和老鹰
完大自然有趣二蚂蚁搬家和争斗.善于留心观察
的、花草、果树、竹子、棕桐『感悟自然之美
大
书,大自然是画册、是书」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课教
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向着这个核心目标出发、着力、落脚。在了解课文描写了大
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
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
字美的体验。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读”。通过配乐朗读、合作读、接读等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文中生动的语言,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
感受,体现读与想象、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突破了
教学难点。课文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
第七单元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
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
“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
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阅读本文,
就像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十分
融洽。反复诵读,用心体味,相信你对本文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
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
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
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
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难点
1.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
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
童年”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学校是孩子们的
家。孩子们,那小鸟的家在哪里呢?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保护小鸟的事例。
预设:
春天的一个下午,小九在放学回家的路旁发现了一只腿部受伤的小鸟,连忙
把它捧回家,找来药水、棉球、纱布给它包扎好。经过几天精心地喂养、换药,
小鸟终于抖动起翅膀,用小眼深情地望着小伟。为了让它恢复体力,小九带它到
院子里试飞。每当空中飞过喳喳叫的小鸟时,它便侧头东张西望,好像想和空中
的鸟儿一起飞翔。
3.揭示课题: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
我们今天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也十分喜爱鸟儿。(板书:
父亲、树林和鸟)
4.质疑课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感觉课文题目很有画面感,三个词语并列,很容易想象画面。
生2:是的,我觉得课文描写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故事。父亲一定是课
文中最重要的角色。
它们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不能)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课件)
牛汉(1923—2013),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省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中国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文学成就:《悼念一棵枫树》获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主要作品:诗集《彩色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散文集《萤
火集》等。
6.过渡:那么,父亲与树林、鸟之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图片、故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伊始,就和学生聊他们
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能激发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热情,还能把学生快速带到课堂
学习的氛围中,同时培养了学生“读了课文题目,就有疑问,有疑问就带着思考
去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课件:我会认)
重点指导:“黎、猎”的声母是边音,“凝”的声母是鼻音,不要只读半边,
“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
“黎”可根据语境识记,放到“黎明”一词中理解,“黎明”是指天快亮的
时候。
“猎”可用字源识字,造字本义:动词,用训练的狗抓捕野兽。
(2)看来大家已经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
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①抽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②齐读课文。
3.理解词语。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课件)
雾蒙蒙:雾茫茫。
凝神静气:聚精会神,气息平静。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惊愕:形容因吃惊而发愣。
翅膀:昆虫的飞行器官,一般是两对,呈膜状,上面有翅脉,有的前翅变成
角质或革质。通常又指鸟类等动物的飞行器官。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4.分类写字。
(1)出示本课会写字。(课件:我会写)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左窄右宽:抖、湿、吸、猎、膀
左右同宽:朝
上下结构:雾、蒙、鼻、总、露
独体字:重
半包围结构:翅
(3)老师范写。
(4)易错字指导:(课件:书写指导)
“蒙”下边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
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课件:词语认读)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
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以学生预习中的疑问为起点,以查促学,
聚焦难点,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
的,作上记号。
(2)在文中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①小组交流讨论。
②指名回答。
2.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我”走过一片树林。在“我”
和父亲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父亲一生最喜
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概括了全文,我们把概括全文的句子称为中心句。(课
件)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默读这句话,从中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一生”“最”重读,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这一类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导概
括,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构建: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你觉得
哪句话最合适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文中的关键句或段落。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
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父亲、树林和鸟》,初步感受了父亲对树林和鸟
的喜爱之情。
2.回顾课文:同学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情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内容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复习中聚焦初读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聚焦''提领而顿”的关键
话题,开启本课的开放性对话学习。
二'品读欣赏。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
够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一:林子里有不少鸟。(看)(课件)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
又闻。
①“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
预设:一片树林笼罩在雾气中,树林里朦朦胧胧的,看不太清楚。
作者写出了树林幽深朦胧的样子,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如此难以辨认
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凸显出他对鸟的熟悉。
②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能感受到父亲喜欢鸟?(课件)
(“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说明父亲望得
仔细,闻得认真,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熟悉和了解。)
③你能尝试着做做这些动作吗?体会一下父亲当时的心情。(学生自由做动作)
预设:父亲很高兴。
④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课件)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⑤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说明什么?
(说明父亲善于观察,也说明他喜爱树林和鸟,所以才会这么了解树林和
鸟。)
⑥关注描写“我”的反应的句子。
指名读。(课件)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a.自己读读这一组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b.通过“并没有看见、并没有听到、茫茫然、没有找到”这几个词语,你能
体会到什么呢?
(“并没有看见、并没有听到、茫茫然、没有找到”这些词是通过“我”的
反应衬托出父亲对鸟的熟悉和喜爱。)
c.从“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父亲与树林已经融为一体了。
(2)交流二:还有鸟味。(闻)(课件)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父亲对鸟的喜爱?(轻声、生怕)
②生模仿父亲的语气和样子读。
③文中“我”的表现:(课件)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
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
④父亲的回答:(课件)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焙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a.这两段对比起来读,你有什么发现?
(在鲜明的反差中看到了一位了解鸟儿的父亲。)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b.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读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c.指名读。
(3)交流三:鸟要准备歌唱了。(听)(课件)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①“真的”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
教师指导:不可以。通过这个词,我们看到一个对鸟儿习性十分了解的父亲。
“真的”体现了一种惊喜之情。
②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惊喜之情。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③思考:“此时”指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说“父亲此时也最快活”?(课
件)
(“此时”指鸟儿歌唱,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因为父亲爱鸟,所以树
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
体说明和赞美,与第1自然段相照应。)
④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4)交流四:容易被猎人打中。(忧)(课件)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
猎人打中。”
①思考: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a.小组讨论交流。
b.教师指导总结:父亲的话既有对鸟飞离树枝的愉悦,又有对鸟被猎人打中
的担忧,这一矛盾心理足以说明父亲爱鸟的情怀。
②指名读。
指导朗读:前半句语气要欢快,后半句语气中要带有忧虑。
③“我”的表现:(课件)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a.“惊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吃惊而发愣。)
b.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我”对鸟的习性一无所知。)
④指名读父亲前后说的两句话。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
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思考:这些话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咨询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依照民族政策制定的离婚合同书样例
- 2024公司间贷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创新咨询合作协议范本下载
- 江南大学《创意立体剪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数值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软装陈列2024年度设计合作协议2篇
- 暨南大学《口腔种植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原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室内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货入门培训》课件
-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考核试卷
- 影楼服务转让合同模板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服务合同
- 电气值班员(电力调度)-高级工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编程学徒合同协议书(2篇)
- 2024年摄影拍摄场地租赁合同
- 学校购买乐器合同范例
- 高等数学1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地铁司机工作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剑南春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