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 6 7 23 34 35 36 47 48 53 53 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以西南为主坝、西北和东南为副坝,形成三面围堤的库区,水库地表xx水库现状枢纽由大坝和输水涵洞组成。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417.30m,最大坝高6.0m,坝顶长1350m,坝顶宽3.0~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一)型,其主要建筑物大坝、输水涵洞枝花市,经济作物又有很好的市场,是古城区发展经济和粮食作物的及坝基严重渗漏,迎水坡坝体坍塌等诸多隐患,水库一直未能按设计紧张,xx城区上游的蓄水工程仅有xx水库、xx水库2座小(一)型库存在渗漏、坝体坍塌等安全隐患,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水库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水库下游城区的安全,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迫在制完成了《云南省xx市古城区xx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本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承担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规定的原则、方法和并在业主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对项目施工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对主体工程设计规划的料场、渣场等进行了水土流失等资料,同时就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征求了当地水行政主管部山峰海拔5596m;山峰向南东逐渐降低,地形坡度10~55°。水库地表明流区海拔为2410~2418m,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2~5°。水库水库地表明流区无森林植被,陆地区域有农作物、杂草、灌木等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发[2007]165号工程所在区属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本工程设计水平年的6项防治规划目标值分别为:扰动土地整治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本工程无比选方案,工程选址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本工程占地考虑了占地最小、扰动地表最少的原则,使工程建设对原地表土壤、植被影响降到了最低;工程也未占用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尽量减小了对当地农业生产料场,渣、料场的选址都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本工程施工过程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采用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主体设计中,采用的下游坝坡的植物护坡以及排水措施,能有效防护工程运行期产生的水土流失。但工程在雨季开工,易引起水土流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划分为弃渣场防治区、永久建筑防治区、场内道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24951m3(松方),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量为46t,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为解决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方案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重点对项目施工区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弃渣场拦渣墙、截排水沟、植被恢复措施;料场截水沟、场地平整及绿化措施;施工场地平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等。主要工程量为:弃渣场修建浆植树坑4800个;需乔木4332株、藤本植物400株;草籽246kg;覆1.7水土保持监测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监测时段应为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结束,总计2.0年。工程建设期监测重点为弃渣场、土料场和永久建筑共设置了4个水土保持监测点:永久建筑物占地区1个、渣场区1个、料场区1个、施工场地区1个。施工期雨季每月一次,旱季每1.8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45.7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用22.67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工程施工所扰动的土地治理率达植被覆盖率达32.5%,各项防治植被均达到了目标值。从而大大减少1.9结论与建议因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只要认建议设计单位在主体工程可研究阶段及施工图设计中进一步细化后续设计阶段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占地,避免对施工征地范围以外土地的扰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要充分利用主体项目名称云南省xx市古城区xx水库除险加固扩容流域管理机构xx涉及省区云南省涉及地市或个数xx市涉及县或个数古城区项目规模小(一)型总投资(万元)2848.47土建投资(万元)1828.31动工时间2010.4完工时间2011.4设计水平年2012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104m3)填方量(×104m3)永久建筑区3.45146835875土料场488004800施工场地0.7650003000场内道路0.740002400渣场合计7.2610926890075国家、省级防治区所属省级重点治理区地貌类型xx断陷山间盆地类型土壤类型红壤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亚热常绿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312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9.5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7.26扰动地表面积(hm2)7.26直接影响区(hm2)2.24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2297新增水土流失量(t)2251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渣场区、永久建筑区、土料场区防治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2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永久建筑区土工布覆盖1000m2土料场浆砌石截水沟100m种草1.0hm2;种植藤本植物400株土袋挡墙800m2施工场地种草0.7hm2;植树1750株土袋挡墙100m3;土工布1000m2;渣场区浆砌石挡墙320m,浆砌石排水沟150m种草1.2hm2;植树2500株临时排水沟5002土袋挡墙临时排水沟5002投资(万元)22.678.513.67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45.73万元独立费用(万元)6.48监理费(万元)监测费(万元)3.0补偿费(万元)方案编制单位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建设单位xx市古城区水务局项目负责人及电话xx法定代表人及电话xx地址xx市古城区福慧路中段地址xx市古城区水务局邮编xx邮编xx联系人及电话xx联系人及电话xx传真xx传真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填筑和堆弃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如果没有切实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治因工程建设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和环现状,全面考虑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使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当地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做出预测,对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的地点和地段,提出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使工程在建设期间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的治理。同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因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使水土流失防治有了科学规划和技术保证,可以为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设计和施工依据,从而增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同时也为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将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尽可能地减小到最低程度,并有效改善和美化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2.2编制依据(11)云南省人大《关于开发建设项目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决(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1月31日)(5)《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2005年7(1)国务院文件国发布[1998]36号文,《全国生态环境建(2)国务院文件国发布[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中“水土流失防治费和(5)国家安全土地管理局、水利部[1989]国土[规]字第88号,关于(7)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保监[2001]15号,《规范水土保持(9)水利部文件水总[2003]67号,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10)水利部文件水保[2004]332号,《全国水土保持预防(1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水保监[2006]8号,水土保持方(14)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水保监[2006]16号,(16)水利部文件水保[2007]184号,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17)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告云政发[1999]第5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征收标准(20)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3)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文件云水办发[2007]3号,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24)云南省水利厅文件云水保监[2007]2号,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技术咨询评估从业资格证书管理使用的(25)云南省水利厅文件云水保[2007]205号,关于加强水土保持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水土流失防治标(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1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2.3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发[2007]165号工程所在区属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2.4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本方案的编制全面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科学电站建设和生产运行为基本出发点,防治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区以及施工辅助设施使用过程中造成原地表水土流失加剧,使建设区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为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当地经济持重防护,通过主体工程方案优化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占地和弃土弃渣量,并在施工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达到控制水土流施工组织和工艺特点,分区划片,提出不同分区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生态优先、综合防治的原则,突出渣场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生态原则和美化原则相结合,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2.5方案编制深度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的相关规定,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报告深2.6设计水平年根据有关方案编制设计水平年的规定,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3项目概况3.1地理位置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坡地,以西南为主坝、西北和东南为副坝,形成3.2工程现状模为小(一)型,其主要建筑物拦河坝、输水涵洞为4级,次要建筑大坝是在旧时当地农民所修的水塘基础上扩建而成,1977年11制闸门原为Φ500mm转盘闸门,1996年地震破坏,震后应急抢险处理3.3水库存在的问题及本次除险加固扩容内容(1)大坝是在旧时当地农民所修的水塘基础上扩建而成,筑坝土料系库盆内就地开采,砂砾石含量较高,加上水库均由群众投工投劳建成,水库没有做过正式设计,故没有明确设计标准,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坝基清基不彻底,坝体夯压不均,压实度低;大坝未设置排水棱体,导致浸润线抬高,由于以上原因引起大坝产生渗透变形及压缩变形,导致大坝产生沉陷和下游坝坡的大面积潮湿,下游坝脚部分沼泽(2)上游坝坡无护坡,库水直接冲刷坝体,导致上游坝坡多处被淘空,局部地方出现了跨塌、悬空现象,对大坝的稳定造成很大不利影(3)输水涵洞均为坝下圬工涵洞,砌体老化,砂浆脱落,洞内渗漏和砌体断裂十分严重,威胁大坝安全。闸门及启闭设施尚且完好,启(4)监测、防汛、管理等设施不完善,一但失事将对下游人民生命本次除险加固扩容主要工作包括:(1)采用防渗墙等措施对大坝的对上、下游坝坡采取培厚、整理坝坡等加固处理,增设护坡,下游坝3.4除险加固扩容工程xx水库输水涵洞属于老化、局部受损,一123二1m2m3m4m55三12亩3亩4四1度ⅧⅧmmm2mm3月人六12坝体、坝基垂直防渗墙方案,其防渗加固处理方式为:防渗墙施工平台布置于坝顶,为保证施工平台宽度要求,对原坝顶高程整体开原坝体的建设未进行设计,坝顶宽度、上下游坡比不统一,坝轴线成波浪型,本次加固需对坝体进行开挖修整,使坝体坝顶宽度,上度要求,又对原坝顶凸凹不平的坝顶进行了修整,加固坝顶结构结合度统一为6m,上游坝坡统一为1:3.5,采用干砌块石护坡,下设厚坝坡根据渗流计算成果设置干砌石贴坡排水,反滤采用土工膜,同时用明挖后对涵洞加设钢衬。拆除原进口闸门,在出口新建工作、检修闸阀及相应的闸室。原进口段因为坝体削坡施工已被开挖需补建,现输水涵现状断面0.8m×1.1m,改造后进口高程2411.54m,采用3.5施工组织xx至水库枢纽区为等外公路,能够满足根据各工程布置及施工特点,尚需修建坝顶至输水涵管进口约xx水库工程的施工线路长,施工项目较墙施工、坝体填筑和输水涵管埋设。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其施工总体布置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即主要的生产生活区集中于大坝首部位置,施工附属设施共同使用一套系统;而起点及末端则采用分散布置,在输水涵管附近及末端形各形成一个单独的生生产生活区布置在坝轴线里程0+160桩号附近的进场公路边上,主要布置有生活及办公区、机械设备维修停放场、综合加工厂、综合场;施工所需的变电站设置在拟建管理所处,施工及供水池布置于大坝施工区附近。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工厂设施主要包括混凝土搅灰褐色腐植土,植物根系发育,结构松散。下部为褐色、红色粘土及壤土,局部含碎石土。用料主要为下部残坡积粘土、壤土。下伏三叠工程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水库中抽取,生活用水可从管理所附近引根据水库是跨流域渠道引水的特点,施工导流采用截断外流域来水的导流方式。汛期由大坝挡水,原输水涵洞泄流,对防渗墙进行施工;枯期由涵洞进口围堰挡水,首先对原输水涵洞进行改造施工,输水涵洞改造完成并具备过流条件后,拆除涵洞进口围堰,涵洞过流,(1)大坝上下游土方开挖:大坝土方开挖中45m3用于输水涵洞汽车运至大坝,人工平料,振动平碾静压压实,边角地带用蛙式打夯(5)M7.5浆砌石砌筑:石料由石料场购买自卸汽车运输至使用制备处堆放。混凝土由0.4m3搅拌机拌制,人工手推车输送入仓,钢行剥离,剥离料直接推至料场范围外堆放,待开挖结束后推回填坑植3.6土石方平衡分析及渣场规划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建设土方开挖109268m3(含表土剥离4800m3直接利用量为90075m3(含表土剥场。表土剥离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将来用于植物措施覆土。具体土石序号项目开挖量(m3)利用量(m3)弃渣自然方(m3)弃渣松方量(m3)土方表土剥离土方覆土1枢纽工程区大坝45100343001080015120防渗墙468146816553输水涵改造小计51468035875015593218302土料场440004800440004800003施工道路4000240022404施工场地5000300020002800合计10446848008527548001919326870项目面积(hm2)堆渣容量(万m3)堆渣量(万m3)堆渣高程位置弃渣场灌草地3.52.692412m~2415m大坝桩号0+950~在土料场设置临时堆放场,表土剥离料堆放于弃渣场一角,待工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区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分析,工表3-5项目单位合计灌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永久占地永久建筑区hm23.43.4临时占地土料场hm2施工场地hm20.760.76场内道路hm20.70.7渣场hm2小计hm23.160.703.86合计hm23.160.73.47.293.8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3.9工程投资及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建筑物的相互位置、修建,施工场地平整,供电及通讯线路架设,供水设施修建,施工生面清理、零星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的拆除,弃渣及已破坏场地的恢4项目区概况4.1.1地形地貌致,区域内最高海拨为水库北侧的xx雪山(5596m),东、西两侧分水北向南迂回径流,至下游白华汇入漾弓江。物理地质现象以侵蚀冲沟工程区地势开阔、平坦,无理想的蓄水地形及坝区地形,只能修建围堤蓄水。水库所在位置海拔2410~2418m。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该工程区地震流域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夏秋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以及季风影响,具有较独特的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干湿季分明。夏季云层密布,阴雨绵绵,降雨量充沛,受局部地形影响,年降雨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多集中于古城区城一带,降雨量时间分布也不均,降水稀少,降水量仅约占年降水量的20%以下。由于受地形、地貌及库区内大面积分布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冲积层中砂砾石层(Qpal)工程所在区植被分布有着典型的垂直分布特点,植被带主要分布青灌木和草本植物岩叶栎等乔木和南烛等灌木,还分布有核桃、板栗4.2社会经济状况2008年末,古城区有户籍总人口153275人,比上年末增加2522008年古城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352861万元,比上年增长值的比重为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6440万元,比上年增长7.6:33.0:59.4。第一、二产业比例提高,第三产业比例有所回落。5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5.1水土流失现状厅、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2004年xx市土地总面积为进行判定,工程区周边灌草地林草覆盖度70%以上,侵蚀强度为微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400t/km2.a左右;建设用地主要大坝体区,现有植被覆盖,侵蚀强度为微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300t/km2.a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允许值表5-1项目占地类型(h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z.a)灌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永久占地永久建筑物3.4300临时占地土料场400施工场地0.76400场内道路0.760渣场400小计3.160.760322合计3.160.763.43125.2水土保持现状改善生态环境,多年来当地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视,特别加大了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管力度,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普及水土保持法、水法、环境保支持下,通过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方面的五年多来的共同努力,“长治”七期东山河项目区(古城区)规划治理的8条小流域已全现场调查表明,工程区没有专项水土保持设施,只有林地和草地6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6.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工程建设后,施工征地范围内原地貌将遭受到不同程度开挖、碾压、占压等形式的破坏,使其原有的保水、保土功能降施工总体布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经量算,工程施工项目单位合计灌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永久占地永久建筑区hm23.43.4临时占地土料场hm2施工场地hm20.760.76场内道路hm20.70.7渣场hm2小计hm23.160.703.86合计hm23.160.73.47.266.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工程建设损坏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旱荒草地和荒地。其中荒草地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可列为水土保持设施。经统计,本工程施工序号预测分区单位合计灌草地1永久建筑区hm22土料场hm23施工场地hm20.760.764场内道路hm2渣场合计hm23.163.166.3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建设土方开挖109268m3(含表土剥离4800m3直接利用量为90075m3(含表土剥序号项目开挖量(m3)利用量(m3)弃渣自然方(m3)弃渣松方量(m3)土方表土剥离土方覆土1工程区大坝45100343001080015120防渗墙468146816553输水涵改造小计51468035875015593218302土料场440004800440004800003施工道路4000240022404施工场地5000300020002800合计10446848008527548001919326870项目面积(hm2)堆渣容量(万m3)堆渣量(万m3)堆渣高程位置弃渣场灌草地3.52.692412m~2415m大坝桩号0+950~在土料场设置临时堆放场,表土剥离料堆放于弃渣场一角,待工6.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2.00年。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各分区水土流失强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各分区都有一个水土流失强度相对较强的时期。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施工进度安排,并结合每个预测分区施工的特点,将水土流失表6-5预测分区建设期自然恢复期合计备注永久建筑物区2.0土料场区2.0施工场地区2.0渣场区2.0场内道路区0自然恢复期位于水库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方法,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项Fi×Mik×Tik(1)Fi×ΔMik×Tik(2)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io——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根据不同施工区域,以及工程建设对地表的扰动破坏程度,经综(2)土料场区:建设期土壤侵蚀模数取值为12堆放位置面积(hm2)α流失量(t)自然方(m3)松方(m3)重量(t)弃渣场191932495134931.260.05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背景值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侵蚀面积(hm2)侵蚀(a)量(t)量(t)新增流失量(t)建筑区建设期30080003.41272262自然恢复期3008003.4127小计20299279土料场区建设期4001200015自然恢复期400157小计施工场地区建设期40060000.76134643自然恢复期4000.761385小计65347道路区建设期060000.7104242自然恢复期000.71000小计04242场区建设期40015自然恢复期40015小计合计46229722516.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工程建设产生的弃渣堆放在弃渣场内,在雨季雨量较大时,大量弃渣将被雨水冲入河道,淤塞河道,影响行洪和施工安全,从而对水施工区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随着工程建设将被破坏,区域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将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氮、磷等6.6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7.26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根据以上各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本项目在工程建设期间扰动地表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大,产生的弃渣数量大,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产生于弃渣场。为使工程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适时适地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做好施工区植被恢复工作,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根据工程用地资料计算,项目建设区面积为施工总直接影响区:①永久建筑施工区:下游边坡下侧取5m,上边坡物区相接,外侧区3m范围,直接影响区面积0.3hm2表7-1水土流失防治项目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计小计灌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永久占地大坝3.43.44.6临时占地土料场0.3施工场地0.760.760.26场内道路0.70.70.3渣场0.18小计3.160.703.864.9合计3.160.73.47.262.249.58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8.1水土保持防治分区根据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方案将需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划分为弃渣场防治区、永久建筑防治区、场内道路防治区、表8-1序号防治范围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1大坝4.63.42土料场0.33施工场地0.760.264场内道路0.70.35渣场0.18合计9.57.262.248.2弃渣场区水土保持措施渣高度、失事可能对下游造成的危害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各渣场建筑物等级、稳定安全系数等设计标准。拦护设施的级别按照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标准为V级。根据渣场的截排水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渣场渣体及挡渣墙设计标准见表弃渣场名称建筑物级别渣体稳定安全系数挡渣墙稳定安全系数渣场防洪标准(%)渣场边坡防护标准(%)抗滑抗倾覆设计设计弃渣场V55由于渣场紧靠坝体下边坡,故渣场上游无大面积汇流面积,但为防止坝体边坡小范围汇水进入渣体,在渣体与坝体相结合部位布置排规格为40cm×40cm,采用M10砂浆抹面。为了便于种植管理和起到更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乔木旱冬瓜种植对弃渣形成的裸露坡面采用撒播狗牙根和虾子花的方法恢复植被,主要技术基本同堆渣平台区撒播种草,先进行渣体边坡修整,再为了维护临时堆土场边坡的稳定,防治水土流失,在临时堆放场四周边坡的坡脚处,拟采用编织袋临时挡渣墙。临时挡渣墙断面尺寸拟定:根据临时堆土地形条件,编织袋临时挡渣墙高度为1~1.永久建筑物占地区主要包括大坝、输水涵洞等永久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占地,本区水土保持防治主要任务是在施工期间做好临时水土保对于来不及运往弃渣场的开挖料,应集中堆放,用土工布覆盖;此外,对于开挖后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的裸露边坡,也采用土工布进本工程场内道路位于水库区,地形平坦,故不采取水土保持防护(1)加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施工中严禁向库区倾倒弃渣,对8.5料场防治区为了有效拦截坡面径流,在顶部设置截水沟,末端接天然冲沟。0.4m×0.4m(底宽×深),边坡为1:0.5,采用M7.5浆厚度为30cm,采用M10砂浆抹面。人工撒播狗牙根和火秸(混合比例为1:1播种密度为狗牙根和火8.6施工场地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施工场地区选择旱冬瓜种植水土保持生态林,并在行间撒播狗牙植物措施主要工程量为:场地平整0.7hm2,植树坑开挖1750个,需对于临时堆料,应集中堆放,在雨季并用土工布覆盖,需土工布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三部分,即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植树坑4800个;需乔木4332株、藤本植物400株;草籽246kg;覆分区措施类型长度(m)土石方开挖(m³)浆砌石(m³)砂浆抹面(m²)弃渣场挡渣墙320288656排水沟300210540土料场区截水沟7252合计570870668植物措施单位弃渣场区施工场地区料场区合计场地平整hm²0.712.9覆土量m³240040020004800种草面积hm²0.712.9幼林抚育面积hm²0.7植树坑个25004250需苗量旱冬瓜株25504332葛藤株400400种子量狗牙根kg722130火秸kg722130分区措施类型工程量土石方开挖(m³)编织土袋(m³)土工布(m²)弃渣场土袋挡墙临时覆盖1600m²永久建筑区临时覆盖1000m²施工场地区排水沟500m200临时覆盖1000m²土袋挡墙合计20026036009水土保持监测9.1监测范围根据确定的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为工程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布置情况,本方案共布设4个水土保持监测9.2监测时段及频率施工期:雨季每月一次,旱季每季度一次,日降水量≥250mm增表9-1监测点监测时段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物占地区(1个点)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生物设施数量;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土石方工程量及平衡;重力侵蚀;措施数量及质量等雨季每月一次,旱季每季≥250mm增加一次检测运行期植物措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植被恢复情况;工程措施运行状况及防护效果;水土流失控制程度等50mm加测1次渣场区(1个点)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生物设施数量;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