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_第1页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_第2页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_第3页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_第4页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习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空虚、叹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及这样表

要求

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

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1.读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及这样表

重点达的好处。

难点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

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数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空

虚、叹息”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词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

道哪些感慨时间流逝的名言警句呢?(多媒体出示)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

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一一高尔基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

静立不动。一一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有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

这篇《匆匆》,感受时间给予他的触动。(板书题目:匆匆)

3.简介作者。(多媒体出示)

朱自清(1898—1948),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

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

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

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诗

言志辨》等。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

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

4.指导学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多媒

体出示)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潸潸”形容流

泪不止。为什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流逝感到无

奈与悲伤)

⑵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什么是“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吗?引导学生联

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动。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右两部分要写得左

窄右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蒸融”这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理解词语。“蒸”

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1.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引导。

①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②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到了什么?(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

味出的情感、感悟出2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

修辞手法等)在书上作批注。(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

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书中空白部分)

③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2.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2)重点句子点拨。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教师指导:这是一组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燕子去

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

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②第1自然段的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

对时间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

然、痛苦、无奈等)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板书:提

出问题一一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④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2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多媒体出示)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

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

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板书:具体说明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①“八千多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

好处是什么?

②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

“八千多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

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

的大海。日子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

无奈的情绪。

③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惋惜、留恋和无奈之情。

(5)指导背诵:可以借助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也可以结合作者表

达的对时间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生字“挪、蒸”,交流“蒸”字的写法。

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教师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问题,但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

具体描述过去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了自己无法挽留时间的感慨及不

甘心如此的反思,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课后反思

1.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时

间飞逝的无奈,较容易和课文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

授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及这样表达

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

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来去匆匆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

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多媒体出示)

于是一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

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

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

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

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

里闪过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哪些事情上了?

(1)引导学生用“……的时候,从……过去”的句式来说。

(2)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

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你愿意再读读

吗?请你放声读,并把这段话背诵下来。(板书:跨过飞走溜走闪

过)

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

跟着旋转。”

4.作者觉得八千多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事情中

溜走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日子溜走了,这些日子是怎样

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们的日子是怎样来

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

的共鸣。

(2)对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人的灵性,原本看不见、摸

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了。

5.学生自由练写。(多媒体出示)

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

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

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

者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

的流逝”发出了哪些感慨?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

慨。(多媒体出示)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板书:如轻烟如薄雾)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

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3.时间如水,匆匆逝去。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暗示出作者不满于

自己徘徊的思想现状,不甘心如此度过一生,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追

求与思索,使我们感受到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多媒体出示)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两方

面来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1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

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

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慨。(板书:照应开头)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赏析全文。

《匆匆》是朱自清笔下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思绪万千,带

着饱满的情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和形象奇妙

的构思,写出了自己无法挽留时间的感慨及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作者

独具匠心,以问句展露内心的思绪,加强文章的语气与感情色彩。在看

似不求回答的问句中,逐步深化主题。问而不答,将答案隐含在文中,

显示出作品的含蓄之美,使我们不得不紧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深入地思

考人生问题。在作者不断地追问、反问、责问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

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2.同学们,时间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日子,我们

该如何珍惜呢?(多媒体出示)(板书:时间宝贵珍惜时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

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

无为而羞愧一一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

辞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时间匆匆流逝的感慨而拍手叫绝。抓住这一契

机,在课堂上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台板书设计众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8匆匆〈具体说明•跨过飞走溜走闪过,时间宝

(如轻烟如薄雾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贵,珍惜时间

那个星期天

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明媚、念叨”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的变化。

教学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

要求

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说说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

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体会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

重点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难点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说说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

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数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明媚、念叨”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有关“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能带我们

回顾一下课文《盼》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新

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一一《那个星

期天》。(板书题目:那个星期天)

3.学生齐读题目,教师提问:针对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一起走进课文。

5.简介作者。(多媒体出示)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

等。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通过查工具书弄懂意思。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盼望:殷切地期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三再次感知,弄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不能用一句话

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

历)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

概括。(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我”的心情)

4.课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的过

程中心情的变化。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多媒体出示)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

到天色昏暗下去。

这句话通过罗列时间点,写出时间特别漫长,突出了“我”在等待

过程中的煎熬和期盼。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同桌相互交流“我”的心

理经历的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学生补充。

(1)“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

不会错。”“一个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我想到底

是让我盼来了。”这三句话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

门后,藏了很久”,这几句通过对天气、“我”的动作的描写,体现出

“我”的兴奋。

(3)文章中是怎样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的?

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

报”等来体现“我”等待的焦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

(4)“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

程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执着地等待着。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

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等语句表现出“我”紧跟着

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

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一句表现出了

“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和委屈。

4.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的

变化是“兴奋期待一耐心等待一焦急无奈一失望委屈”。(板书:兴奋

期待一耐心等待一焦急无奈一失望委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

清了“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

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课后反思

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同一主题的课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

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就能理清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

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说说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

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指名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

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具体

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表

现出“我”的心情的,在课文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3.小组汇报。(多媒体出示)

(1)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

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

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等待的心

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

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

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

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

她再耽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表现“我”

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

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

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

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教师:这段话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

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

对不起……”

教师:这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反应?

学生:侧面描写,通过母亲的反应来表现“我”当时的失望和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

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

眼睛”和环境,表现了“我”内心的失望、无奈和极度的委屈。

(板书: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阳光

明媚一暗下去一消逝)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真实。

2.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课文的

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

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来写一段话。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

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了对时光易

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这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表达方式上,《匆匆》通过运用设问、

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

星期天》则是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表现作者的

情感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者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的方法,让思绪在笔下肆意流淌,让真情在纸上纵情绽放。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

一天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变化的。教师通过引

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来展开教学,既

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一耐心等待一焦急无奈一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一暗下去一消逝

让真情自然流露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最

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和同学交

流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能真实自然地表达情

要求感。

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作者选择合

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4.和同学交换习作、互评习作。

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能真实自然地表达情

重点感。

难点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作者选择合

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

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

感受,最后有条理地写下来。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作者选择合

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准备素材

1.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

第一轮,拿到花的同学表演节目,第二轮,拿到花的同学抽奖。分

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在生活中还有过哪些情感体

验?(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

3.课本中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4.原来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作家雨果说:“有

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

人的内心世界。”

5.小结: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如果我们善于捕捉内心情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把情感真

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能让真情自然流露。(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

1.你有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

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

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和同桌说一说。

2.小组讨论,轮流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

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疑问。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面对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学习例文,掌握方法

1.大家刚才说出了自己真切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但在写作

时,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我们可以

从本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出答案。

2.默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

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

达的?

(1)学生默读课文,作好批注。

(2)集体交流:“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多媒体出示)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

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

饶有趣味。

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表

现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

②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多媒体出示)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

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嗡

着泪。

教师指导: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

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方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

心情。

③选典型事例突显心情。

写告别语文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可写,作者在这里选择了什么事

情来写?(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这件事情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表现出

了“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篇例文,我们了解到运用恰当的方法能够

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真情自然流露,打动读者。

3.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阳光的两种用法》这篇文章,边

读边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

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出来,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②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

谈一谈。(在艰苦日子里,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

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多媒体出示)

①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

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

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

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

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

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冰凉如铁”,体会“我”的家境一般,没有御

寒的东西让“我”取暖。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取”“抱”“叠”“铺”一系列的动作,

体会母亲的温暖与慈爱。

②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

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

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作者把温暖的被窝与暖水袋进行对比,两者同样能带来温暖,但

温暖的被窝更能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③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

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

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僻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

场哪吒闹海。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僻里啪啦”“溅

一盆的水花”“哪吒闹海”等词语,感受孩子们洗澡时的欢乐,体会母

爱给孩子们带来幸福与温暖。

(4)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①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创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事例来讴歌母

爱的温馨。

②以“老阳儿”为贯串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

不可或缺的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