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期末综合评价(二)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1页
初中化学+期末综合评价(二)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2页
初中化学+期末综合评价(二)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3页
初中化学+期末综合评价(二)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4页
初中化学+期末综合评价(二)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评价(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I—127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D

)A.

夯筑土屋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D.

烧制彩陶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B.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C.

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D.

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D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C.

称量NaClD.

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4.

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②的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二周期B.

③④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

①②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碳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B.X表示N2C.

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D.

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g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B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

合物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

一种元素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D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D.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B.

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O2的发生装置相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

nm,被认为是世上

最小的五环标志——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奥林匹克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B.

奥林匹克烯由碳、氢两个元素组成C.

每个奥林匹克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D.

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B

)A.

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B.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C.

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D.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11.

碳及含碳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物质Y不建议选择稀硫酸B.X可以是酒精,也可以是石墨烯C.

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D.

反应②可以是吸热反应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C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D.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得到相应结论的是(B

)选项AB实验操作及现象

甲中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乙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甲中木条无明显变化,

乙中木条熄灭结论甲中气体是氧气;乙中气体是氢气乙中氧气的含量比甲中的低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选项CD实验操作及现象

甲中有极少量气泡;乙中有大量气泡

甲中溶液无明显现象;

乙中溶液变为红色结论硫酸铜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酚酞分子运动到浓氨水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D

)①②③④A.

实验①——电解水实验B.

实验②——向MnO2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H2O2溶液C.

实验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

实验④——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的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

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图1

图2CA.0~

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B.

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C.

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D.

滴入水后,集气瓶中CO2浓度可能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填空与简答题(23分)16.

(3分)(1)物质的微观构成。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图1图2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

(填化学符号)。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3O2

B

(2)变化的微观实质。如图2所示过程的微观实质是

(填“分子”或

“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

(4分)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

当。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煤燃烧时,把煤制成蜂窝状利用了

原理使煤燃烧得更旺。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

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原因是

(写一条

即可)。

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填“元

素”“单质”或“原子”)。(2)从分子角度分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

⁠。(3)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

⁠。(4)锅内的油着火时,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5)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

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元素分子在不断运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隔绝空气(或氧

气)

18.

(6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安全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请回

答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

(10分)工业上一般利用如图工艺流程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分离开来并

回收CO。请回答有关问题(提示:捕捉室不能捕捉CO):(1)X溶液中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判断依据

⁠。(2)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是

(填物质名称)。(3)①是将NaOH溶液和CaCO3分离的过程,得到纯净的CaCO3的操作是

⁠。(4)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H、O

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过

滤、洗涤、干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实验探究题(40分)20.

(10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3)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

的白磷不燃烧

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

(16分)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

图1所示,该制氧机通过

A

B

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

A

是过碳酸钠白色固

体,

B

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

Na2CO3和H2O2。图1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

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

管口有气泡冒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

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字母)。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B.

降低氧气温度C.

加快氧气的生成(2)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

AB

在导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若木条复燃,证明为氧气图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从图2中可选用的气

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图2B

C(或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制作氧自救呼吸器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

色固体K2CO3与X,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试回答问题:化学反应前后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

变”),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为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3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

剂由

(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不变KOH

黄色变为白色图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

(14分)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CH4)。(1)纯净的CH4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CO2+2H2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CH4能还原Cu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H4还原CuO的反应。【提出问题】CH4还原CuO的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实验探究】①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甲烷气体的作用是

⁠。②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B装置内的现象是

,证明有铜生成。③反应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

,证明有水生成。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

热时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红白色固体变为蓝色123456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