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评价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1页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评价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2页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评价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3页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评价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4页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评价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评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P—31

S—32

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吸烟有害健康。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吸烟”的是(A

)2.

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

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各省首位。下列不

属于新能源的是(A

)A.

煤B.

风能C.

太阳能D.

地热能A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下列灭火方法中主要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的是(C

)A.

用水浇灭烟头B.

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C.

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D.

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熄灭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

)A.

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B.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无色气体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C.

在空气中点燃镁带: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生成白

色固体,放热D.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能源。下列有关煤燃烧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B.

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C.

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放出的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

煤在干馏过程中可以产生焦炭6.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则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

件C.

用嘴吹灭燃着的火柴,是因为吹走了火柴周围的空气D.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B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

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B

)A.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燃烧B.

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C.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D.

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8.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

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的变化是光能转换成化学能C.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氢气不能作燃料D.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适当节省石油资源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

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说法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A

)A.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能燃烧B.

图书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

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的条件时设计的方案。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甲图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

甲图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

乙图中A与C试管(C中白磷未燃)比较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

定温度D.

乙图比甲图更利于环境保护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1.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A.

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B.

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C.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D.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12.

在日常生活中,当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

口,目的是(A

)A.

增大空气的进气量B.

减少燃气的进气量C.

增大燃气的进气量D.

减少空气的进气量A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

于甲醇(CH3OH)-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

误的是(D

)A.

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B.

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贮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C.

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小D.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因为其热值高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

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1)探究燃烧条件:若

B

处盛放木炭。Ⅰ.先在

A

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

B

处加热,

B

C

处没有明显变化;Ⅱ.待

B

处冷却至室温,在

A

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

B

C

处没有明显变化;Ⅲ.在

A

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

B

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

C

处变浑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模拟工业炼铁:若

B

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

A

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

后,在

B

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①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Ⅰ与Ⅲ对比,说明O2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③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④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⑤实验(2)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⑥实验(2)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

C

中反应前后

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C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⑤⑥D.

①②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

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

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A.

可能只含有氢气B.

可能只含有甲烷C.

可能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D.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填空与简答题(45分)16.

(12分)利用周末时间,某班组织野炊活动。(1)生火时先将纸点燃,再用燃着的纸引燃枯枝,说明纸的着火点比枯枝的着

火点

(填“高”或“低”)。(2)将枯枝塞满灶时产生大量浓烟,火易熄灭,抽出部分枯枝,火烧得更旺,

说明燃料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在火堆上悬挂炊锅时,

要把炊锅挂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低与氧气充分接触柴火的外焰温度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某同学准备了一个纸火锅(如图所示)。这种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

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燃料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纸火锅使用时纸不会被点燃

的原因是

(填序号)。④

①空气不足,纸不燃烧②纸张被水浸湿,着火点降低了③纸火锅加热时,着火点升高了④纸火锅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纸火锅用的燃料是固体酒精,固体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

写出固体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野炊结束,某同学把火熄灭后,又往灰烬上倒水。从灭火原理分析,其目

的是

⁠。

把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防止复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

(8分)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必须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1)煤综合利用得到的煤气可作为生活燃气,煤气主要含氢气、甲烷和一氧化

碳。用化学符号填空:①煤中主要含有的元素是

⁠。②煤气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③煤气中的单质分子是

⁠。④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C

CO

H2

+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石油中主要含

两种元素。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液化石油气是纯

净物还是混合物?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煤气(CO含量最

大)改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

变”)。碳、氢混合物甲烷改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

(14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1)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P2O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再挤压左滴管,燃着的白磷熄灭,其中灭火的物质是

,灭火

的原理是

⁠。(3)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写两条

即可)。(5)相同质量的硫、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小

到大的顺序为

⁠。二氧化碳隔绝氧气

节约试剂、环保(合理即可)

铁<镁<硫<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19.

(7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A是

,C是

。(均填化学式)(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写出C物质的用途:

(答出两点即

可)。(4)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两条即

可)。CH4

CO2

分解反应灭火;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无污染、热值高(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

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

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但是,可燃

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

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

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混合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

只有二氧化碳才能产生温室效应B.

开采可燃冰需要高温高压条件C.

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燃烧值的清洁能源D.

目前,可燃冰的开发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3)写出可燃冰燃烧(甲烷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

2H2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实验探究题(19分)21.

(5分)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

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下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

。一段时间后,

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氧气耗尽②温度降低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④蜡烛的着火点改变熄灭氧气①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C瓶倒扣住足量白磷时,白磷燃烧冒白烟。当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时,

观察到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液面上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

(14分)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灭火原

理,针对蜡烛熄灭的原因展开了探究。【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

⁠气

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否定

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

,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用扇子扇灭蜡烛吹的气流带走了蜡烛燃烧产生的部

分热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是因为吹的气流

移走了可燃物——石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

下两个实验: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

000

℃,蜡

烛燃烧实际上是石蜡蒸气在燃烧。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

即熄灭。123456789101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