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第五课大一统秩序的重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常态”秩序的失衡中国历史的连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三国两晋南北朝留下的是一条“螺旋形上升”的历史轨迹。——阎步克《波峰与波谷》一、“常态”秩序的失衡1.政权更迭学习聚焦: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回顾:东汉为什么会灭亡?思考:东汉末年形成了什么局面?思考:西晋统一的过程及灭亡原因1.政权更迭一、“常态”秩序的失衡一、大一统秩序的失衡汉代砖画像八王之乱示意图气温变化示意图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和东汉政权的瓦解,导致三国的建立;西晋分封制的错误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宗室内乱);北方进入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分裂,南北对峙。
五胡内迁: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结合材料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的原因。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政权更迭2.士族专权
材料: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指王敦)与从弟导(指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一、“常态”秩序的失衡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士族阶层的支持,是其统治基础;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经营庄园,自给自足,逐渐割据;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高考链接(2023·广东卷·3)表1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的弱化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D九品中正制原因①门阀士族势力的增强;②察举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③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要求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初期)→家世(后期)弊端选拔程序不规范;选拔对象重门第,选拔细则轻能力评价拓展资料:九品中正制材料三材料四
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论定于乡而民不犯。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察举制的特点,并指出九品中正制的新变化。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强调德行,以孝廉为标准(重视乡里的舆论评价);重视儒学。新变化:选拔标准新增家世;选官权收归中央;选官程序日益严密。九品中正制原因①门阀士族势力的增强;②察举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③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要求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初期)→家世(后期)弊端选拔程序不规范;选拔对象重门第,选拔细则轻能力评价史料证史——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及评价
九品中正之制,各州郡皆置中正①,品评其本地的人物……九品中正最大的弊病就是中正都是本地方人……于是所选举的,总不外乎这一阶级里的人。就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②”的局面。……这种制度,于两晋南北朝的门阀阶级,是很有关系的。——吕思勉《中国通史》主观目的:把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客观效果:中正官由本州郡世家大族担任,造成重门第轻才干的局面。世家大族执掌官吏选拔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说明九品中正制创立的主观目的及客观效果。初期: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注重家世,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拓展资料:九品中正制高考链接D(2023·衡水二模·2)九品中正制明确规定中正官必须是中央政府的在职高官,这实际上是将汉代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同时这些高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因此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可知,这规定()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妥协B.导致选官权从中央旁落到地方C.实现了政府对民间舆论的控制D.有助于扩大士族的政治影响力
二、“变态”中的回归秦汉建立的中国文化秩序,并未随东汉覆亡而消失。三国两晋与南北朝三百余年,正是重整这一普世秩序的过程。—许倬云《万古江河》二、“变态”中的回归1.政治:皇权重振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思考:表格反映出了怎样的信息?思考:南朝的官制变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宋初,又置中书通事舍人四员,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参决於中,自是则中书侍郎之任轻矣。……梁(朝)后除"通事"字,直曰中书舍人,专掌诏诰,兼呈奏之事。——杜佑《通典》士族专权皇权重振二、“变态”中的回归(一)皇权重振整合选修一知识点1、渊源:2、职责:3、影响:三省制逐渐形成
尚书令(西汉)→尚书台(东汉)→尚书省(魏晋南北朝)另设中书省和门下省1.中央:三省共同辅助决策和行使权力中书省皇帝尚书省门下省【曹魏】【西晋】①加强了君主集权②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尚处于初创和试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体制2.地方:州、郡、县三级制起源于汉武帝所建立的州刺史制度,不过魏晋时期的州不再只是作为监察区而存在,成为了地方的军事行政长官二、“变态”中的回归(二)经济发展1.北方:局部统一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曹魏:屯田制1、含义:2、目的:3、内容:4、特点:源于西汉,主要实行于曹魏,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的田租①寓兵于农,兵农合一;②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①军屯指士兵屯田,一边戍守,一边屯田;②民屯指在国有土地和无主土地上,由国家直接派官员管理而不受郡县官员的管理,按照军事组织的方式,强征佃农开垦耕种,收成按照四六或者对半分给国家。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5、影响: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③屯田制剥削较为严重,后期引起了屯田的军民的反抗与逃亡。二、“变态”中的回归(二)经济发展1.北方:局部统一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曹魏:屯田制1.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
)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C二、“变态”中的回归(二)经济发展2、(2023·江苏高考·3)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B3、(2021·福建新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C二、“变态”中的回归(二)经济发展占田制(土地私有制)1、含义:2、目的:3、影响:
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又称占田课田制,农民、士族等向官府登记自有田亩,占田数是国家允许占有的土地限额。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①占田制规定的占田数量高于课田数量,可以鼓励农民进行垦荒,但农民承担的田租户调剥削较重;②确认和保护士族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巩固了士族特权和地位,没有具体规定超过限制占田数量的惩罚,没有在法律上严禁土地买卖,从而为土地兼并留下漏洞。二、“变态”中的回归(二)经济思考:材料反映出了怎样的信息?材料1:《宋书》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2: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2.南方:经济的开发二、“变态”中的回归2.经济发展1.江南开发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炎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⑤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表现:①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明显进步,商业活跃③番禺(广州)为主要的外贸港口原因:二、“变态”中的回归3.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北魏建立与统一北方;②北方民族融合加强;③统治危机: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游牧民族的威胁;④冯太后、孝文帝的推动以巩固统治。内容俸禄制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加速游牧部落走向封建化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里、党),负责查户口、田耕和征役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租调制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向政府缴纳粟(称为租),帛或布(称为调)移风易俗迁都洛阳;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政权封建化经济农业化民族汉化)“封建化”:经济形态上: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文化上:学习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上层建筑二、“变态”中的回归2.经济发展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1:(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材料2: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视角
史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它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提示肯定以往民族交融成果;民族交融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民族交融的内容具有双向性。史料证史——北魏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高考链接视角
史料: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①。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三校联合测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集成电路(IC)卡专用芯片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成都锦城学院《能源与动力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会展商务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道路与桥梁发展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新闻摄影技巧(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构造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同德县2025届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工程学院《人类学英文文献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某药店公司新员工培训
- 研究生三年学习计划
- 2024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究与应用探究10000字(论文)】
- 《电话的发明》课件
- 华为公司员工满意度
- 第2课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 【企业品牌战略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 物业电梯应急预案目的
- 风能利用建筑一体化
- 蔬菜水果配送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