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课件_第1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2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3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4页
《登高》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历史悠久。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诗圣写下了“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登高》。登高杜甫学习目标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1.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掌握七言律诗的相关常识

登临诗,是指作者登临某山或亭台楼阁而生发某些情思的诗词。这类诗或写人生哲思,抒胸襟抱负;或感时伤乱,寄寓身世之悲;或于兴亡之叹中隐喻现实;或在山长水阔间思乡怀人。

代表作:《登高》《登飞来峰》《登鹳雀楼》《登幽州台歌》《登金陵凤凰台》读标题,知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基本特点是: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是八句(多于八句的叫排律、长律)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遵循起、承、转、合(典型的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读标题,知常识那么,快速浏览诗歌内容,根据常识判断一下这首诗抒发什么情感?属于律诗的什么类型?是否遵循起承转合?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杜草堂

杜甫(712—770):字

,自号

。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肃宗时,官

。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其诗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

”。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以

为主。

读作者,知背景子美少陵野老左拾遗现实主义诗史

诗圣沉郁顿挫读作者,知背景

杜甫代表作:“三吏”------

“三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读作者,知背景

忧国忧民是其思想的核心。“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希望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

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音节的徐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

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顿挫“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读作者,知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三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所做,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抢夺地盘,国家仍然一片混乱。读作者,知背景

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一个远亲吴郎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未来,杜甫心中感慨万分,且当时的杜甫相继失去好友李白、高适和严武。

时代苦难、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的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得压在他心,为排遣郁闷登上高台。

读作者,知背景初读诗歌,注意读音和断句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内容,知情感再读诗歌,找出直接表达情感的词(直接表明诗歌情感主基调的词)!读内容,知情感悲悲秋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和文下注释,探讨诗中围绕“悲秋”,写了哪些内容?读内容,知情感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之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自然之秋读内容,知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赏析:从不同的角度赏析“秋景图”,感知其间的情感!归纳总结:意象意境;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色彩的对比;借景抒情;叠词的效果等角度分析了这两联内容,传达出作者对人生迟暮、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自然之秋读内容,知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读内容,知情感人生之秋品读:反复诵读诗歌,品悟其中情感答案整理:对仗工整,情感真切,漂泊万里的羁旅之愁,有家难回的刻骨之思,常年多病的煎熬之痛,只身登高的孤寂之情,人生迟暮的无奈之悲。人生之秋读内容,知情感八可悲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百年,暮齿(晚年)也;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国家之秋读内容,知情感思考:结合文下注释,思考诗句言外之意。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社会动荡,国难深重;仕途坎坷,人生艰难。苦恨:极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奈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老之将至,壮志难酬潦倒:失意,衰颓。新停:刚刚停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因病戒酒愁更愁国家之秋课堂小结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以“悲秋”为线索,写了“自然之秋”“个人之秋”和“国家之秋”。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拓展练习:再读全诗,说说你眼中的诗人形象?参考答案:一个满头白发,一脸悲愁,体弱多病,漂泊异乡的孤孤单单,颤颤巍巍的站在深秋里的老者形象。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有对老弱多病的嗟叹,也有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博大胸怀。拓展练习:回顾联想,诗人的形象和之前学过的领袖、曹操、陶潜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再次感知诗人的形象!参考答案:“风华正茂”的领袖在秋风中岿然不动,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诗人也为国家命运担忧,也想“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可是多舛的命途和斑白的双鬓告诉他,年龄不允许;年过半百的曹操在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依然广纳人才,仍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愿,诗人也曾想身披战甲,平乱退敌,可是身体不允许;仕途坎坷的陶潜面对世俗的浑浊,毅然决然的辞官归隐,选择躬耕田园,清高孤傲的他深悔“误落尘网中”,也深知“性本爱丘山”,所以辞的决绝,走的洒脱,返的开心,诗人面对现实也深感无奈,倍感无力,可是他“穷不独善其身”的入世情怀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之心告诉他,信仰不允许。所以我们心中的诗人形象,永远是一身孤独,眉宇紧蹙,眼里写满忧伤……只因为,他对这风雨飘摇的国家爱得深沉,他对这颠沛流离的人民心怀悲悯。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登高》中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