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A.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B.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C.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D.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从两级、三级逐渐发展到五级,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不断系统化、规范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D项符合题意;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属于材料整体所反映的现象,并非实质,A项不符合题意;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是本质问题,B项错误;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只是部分信息和现象,没有揭示实质问题,C项错误。2.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与周分封制不同,故A项错误;封国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监察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可知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故D项正确。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答案〗A〖解析〗本根据材料“‘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机器设备的大量引入将很大程度上取代中低技能劳动者,影响和改变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也就是高科技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更易就业),A项正确;从本题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排除B项;从本题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排除C项;从本题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排除D项。故选A项。4.近代欧洲,商品、粮食等各种类型乃至到综合交易所先后在荷兰、英国成立;意大利、英国先后创立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17世纪,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法国和德国相继开办百货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东印度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在英国和荷兰成立。由此反映出()A.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B.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欧洲贸易中心C.欧洲的贸易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 D.东印度公司加快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欧洲出现综合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和股份制贸易公司。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欧洲发生商业革命,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商路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与金融的相互促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排除D项。故选A项。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白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B.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 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可知,撒切尔意在加强对文官队伍的控制,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藩篱,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举措有利于文官参与决策,排除A项;“导致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破坏职务常任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6.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可知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本案中该子因“孝心”而被赦免无罪,结合所学可知“孝心”反映了儒家伦理观念,这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故B选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司法审判依据汉律,但最终依据孝心判决,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唯一”说法错误,司法依据还有汉律,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能反映汉代以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7.英国的高级文官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有时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种现象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高级文官作为政务官参与内阁 B.高级文官决定国家的内外政策C.政党政治被少部分文官所操纵 D.文官制度确保政府政策延续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永不更迭”可知,文官制度可以保证政策延续性,D项正确;高级文官不是政务官,排除A项;高级文官不能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也不可能操纵政党政治,排除B、C项。故选D项。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此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土布质量并不是粗糙故A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棉布确实物美价廉,但英国商人不可能因此把它当作“无用的”东西用于包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是英国商人包装布的变化,而不是中国生丝是否畅销,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9.唐中宗诏:“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内容相符的是A.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C.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D.迫于压力,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及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和亲,加强与吐蕃地区的关系,C项正确;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进藏,A项排除;通过和亲,加强与吐蕃的关系,并非管辖,B项排除;唐中宗时期吐蕃主动向唐中宗请求和亲,唐政府并非迫于压力,D项排除。故选C项。10.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答案〗B〖解析〗“农村中土豪劣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等字眼意在强调科举制的废除使我国农村社会动荡,B项是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信息,排除A项;科举制的废除是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科举制的废除不可能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选项D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托克维尔看来,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是在英国特有的一种长期宗教纷争中形成的。他指出,英裔美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 B.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的重要特点C.美国民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 D.美国政体借鉴了英国政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英裔美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可知,英国的习惯深深影响着着美国人的习惯,在移民的初期,美国的自由制度是受英国自由制度影响的,且深深扎根,从材料中可以理解为,美国民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C项正确;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的重要特点,在材料中没有具体的说明,排除B项;美国政体借鉴了英国政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末,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中针对需乱等瘟疫的爆发及其应对说:“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这一论述A.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B.传播了现代医学卫生观念C.指出了瘟疫流行的原因 D.说明了西医开始传入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可得出这一论述有介绍了西方医学中有关疫病的内容,有利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西医对于疫病的不同看法,并不是总结中医,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疫病流行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这一时期开始传入,排除D项。故选B项。13.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可知材料中的含义是国家对地方的管理,除了正常的地方行政机构外,还特别重视借助于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等力量管理地方,可见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中的“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表明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项;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管理乡村并未削弱中央集权,反而有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巩固了封建统治,排除B项;材料中“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说明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国家维护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14.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B.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由政府主导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经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同时受到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体现了其经济目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东印度公司受到国家的支持,但未体现由政府主导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观念开始出现 B.世俗权力逐渐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 D.庄园经济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可知,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开始出现”表述错误,排除A项;B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准确的是()A.外交政策由一边倒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外交范围由西欧国家到东欧国家再到亚非拉国家C.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D.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后(中国)。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偏向意识形态,改革开港后的不结盟政策体现了全方位的外交格局,说明中国的外交趋向是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淡化意识形态色彩,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排除A项;中国的外交范围由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到亚非拉国家再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实施单边外交的国家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维护自身利益,而多边外交则讲究协作互动,需要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均为必考题,共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7.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二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答案〗(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等信息,可得出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有,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等。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土地买卖愈益盛行”,“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等信息,从土地买卖、阶级流动、人身依附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发达和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根据材料二中“‘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贱商观念、婚姻观念和门第观念等方面说明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政党分肥制”,即当选组阁的执政党将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当内阁重组时,就要更换大批官员,这不仅滋生腐败更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政府组织考试,公开选拔文官,文官在政党活动中保持中立,文官制度自此在英国确立。——摘编自汤勤等《西方行政制度概论》材料二: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1905年,光绪帝下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停止科举考试。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摘编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同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提拔的重要条件。又规定:“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中国文官制度确立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官员选拔对国家治理的意义。〖答案〗(1)原因:英国:①“政党分肥制”的弊端;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④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反思。中国:①科举制度的僵化;②民族危机加深;③西学的影响;④维新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推动。(2)特点: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②坚持党管干部;③注重德才兼备;④强调公仆意识。(3)意义:①公开公正的官员选拔,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②科学合理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政府工作的持续性;③德才兼备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和中国。原因:英国: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政党分肥制’,即当选组阁的执政党将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当内阁重组时,就要更换大批官员,这不仅滋生腐败更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得出“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得出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据材料“1854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得出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反思。中国:据材料“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并结合所学得出科举制度僵化,不利于选拔实用人才;据材料时间“1898年”“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得出晚清民族危机加深,维新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晚清和民国初年的选官制度改革受到了西方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特点:据材料“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得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据材料“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得出坚持党管干部;据材料“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提拔的重要条件”得出注重德才兼备;据材料“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得出强调公仆意识。【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和世界。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选官范围、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等方面分析。公开公正官员选拔,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科学合理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政府工作的持续性,德才兼备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公民道德素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后,欧洲各大强国开始大肆推行殖民主义,使得国际贸易的主要集中点逐渐转移到大西洋。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前,虽存在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两个政治力量,但在维护工商业者利益的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先后允许民间参与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同时,给予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国内工商业者投资,还大幅度降低,甚至是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消费税。英国对外贺易的年增长率从18世纪后半期的1.1%迅速上升到了19世纪中期的4.5%。——摘编自杨冠琼《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与工业革命关系》材料二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试图通过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使世界贸易规模急剧下降。1934年,国会通过了《互忠贸易协议法》。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1948年,在美国主导下,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度得以建立。1962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扩大贸易法》,进一步扩大了总统的对外贸易授权,并对“免责条款”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使得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变得十分困难——摘编自宋凯军《美国二战后的贸易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美国顺应这一政策变化而采取的举措。〖答案〗(1)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政府鼓励;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贸易政策推行。(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由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变。举措:主持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位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先后允许民间参与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给予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国内工商业者投资,还大幅度降低,甚至是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消费税”可知,政府鼓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自由贸易政策推行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变化:《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体现了贸易保护,而1962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扩大贸易法》,进一步扩大了总统的对外贸易授权体现了自由贸易,因此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是由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变。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举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内容,具体而言,主持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从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观点:梁漱溟认为20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我认为该观点不准确。阐释:梁漱溟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时期,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巩固了红色政权。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综上,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如果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的。〖解析〗论述:首先,阅读材料并归纳梁漱溟的观点,如根据“(乡下人)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可得出梁漱溟认为20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从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一个理论或实践实例,运用唯物史观,评析梁漱溟的观点,如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等史实,说明梁漱溟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最后在论述基础上,提出正确结论,即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如果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的;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A.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B.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C.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D.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从两级、三级逐渐发展到五级,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不断系统化、规范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D项符合题意;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属于材料整体所反映的现象,并非实质,A项不符合题意;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是本质问题,B项错误;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只是部分信息和现象,没有揭示实质问题,C项错误。2.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与周分封制不同,故A项错误;封国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监察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可知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故D项正确。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答案〗A〖解析〗本根据材料“‘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机器设备的大量引入将很大程度上取代中低技能劳动者,影响和改变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也就是高科技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更易就业),A项正确;从本题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排除B项;从本题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排除C项;从本题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排除D项。故选A项。4.近代欧洲,商品、粮食等各种类型乃至到综合交易所先后在荷兰、英国成立;意大利、英国先后创立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17世纪,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法国和德国相继开办百货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东印度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在英国和荷兰成立。由此反映出()A.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B.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欧洲贸易中心C.欧洲的贸易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 D.东印度公司加快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欧洲出现综合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和股份制贸易公司。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欧洲发生商业革命,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商路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与金融的相互促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排除D项。故选A项。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白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B.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 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可知,撒切尔意在加强对文官队伍的控制,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藩篱,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举措有利于文官参与决策,排除A项;“导致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破坏职务常任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6.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可知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本案中该子因“孝心”而被赦免无罪,结合所学可知“孝心”反映了儒家伦理观念,这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故B选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司法审判依据汉律,但最终依据孝心判决,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唯一”说法错误,司法依据还有汉律,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能反映汉代以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7.英国的高级文官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有时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种现象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高级文官作为政务官参与内阁 B.高级文官决定国家的内外政策C.政党政治被少部分文官所操纵 D.文官制度确保政府政策延续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永不更迭”可知,文官制度可以保证政策延续性,D项正确;高级文官不是政务官,排除A项;高级文官不能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也不可能操纵政党政治,排除B、C项。故选D项。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此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土布质量并不是粗糙故A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棉布确实物美价廉,但英国商人不可能因此把它当作“无用的”东西用于包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是英国商人包装布的变化,而不是中国生丝是否畅销,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9.唐中宗诏:“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内容相符的是A.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C.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D.迫于压力,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及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和亲,加强与吐蕃地区的关系,C项正确;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进藏,A项排除;通过和亲,加强与吐蕃的关系,并非管辖,B项排除;唐中宗时期吐蕃主动向唐中宗请求和亲,唐政府并非迫于压力,D项排除。故选C项。10.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答案〗B〖解析〗“农村中土豪劣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等字眼意在强调科举制的废除使我国农村社会动荡,B项是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信息,排除A项;科举制的废除是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科举制的废除不可能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选项D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托克维尔看来,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是在英国特有的一种长期宗教纷争中形成的。他指出,英裔美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 B.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的重要特点C.美国民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 D.美国政体借鉴了英国政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英裔美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可知,英国的习惯深深影响着着美国人的习惯,在移民的初期,美国的自由制度是受英国自由制度影响的,且深深扎根,从材料中可以理解为,美国民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C项正确;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的重要特点,在材料中没有具体的说明,排除B项;美国政体借鉴了英国政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末,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中针对需乱等瘟疫的爆发及其应对说:“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这一论述A.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B.传播了现代医学卫生观念C.指出了瘟疫流行的原因 D.说明了西医开始传入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可得出这一论述有介绍了西方医学中有关疫病的内容,有利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西医对于疫病的不同看法,并不是总结中医,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疫病流行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这一时期开始传入,排除D项。故选B项。13.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可知材料中的含义是国家对地方的管理,除了正常的地方行政机构外,还特别重视借助于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等力量管理地方,可见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中的“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表明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项;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管理乡村并未削弱中央集权,反而有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巩固了封建统治,排除B项;材料中“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说明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国家维护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14.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B.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由政府主导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经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同时受到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体现了其经济目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东印度公司受到国家的支持,但未体现由政府主导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观念开始出现 B.世俗权力逐渐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 D.庄园经济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可知,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开始出现”表述错误,排除A项;B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准确的是()A.外交政策由一边倒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外交范围由西欧国家到东欧国家再到亚非拉国家C.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D.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后(中国)。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偏向意识形态,改革开港后的不结盟政策体现了全方位的外交格局,说明中国的外交趋向是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淡化意识形态色彩,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排除A项;中国的外交范围由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到亚非拉国家再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实施单边外交的国家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维护自身利益,而多边外交则讲究协作互动,需要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均为必考题,共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7.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二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答案〗(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等信息,可得出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有,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等。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土地买卖愈益盛行”,“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等信息,从土地买卖、阶级流动、人身依附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发达和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根据材料二中“‘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贱商观念、婚姻观念和门第观念等方面说明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政党分肥制”,即当选组阁的执政党将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当内阁重组时,就要更换大批官员,这不仅滋生腐败更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政府组织考试,公开选拔文官,文官在政党活动中保持中立,文官制度自此在英国确立。——摘编自汤勤等《西方行政制度概论》材料二: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1905年,光绪帝下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停止科举考试。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摘编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同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提拔的重要条件。又规定:“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中国文官制度确立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官员选拔对国家治理的意义。〖答案〗(1)原因:英国:①“政党分肥制”的弊端;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④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反思。中国:①科举制度的僵化;②民族危机加深;③西学的影响;④维新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推动。(2)特点: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②坚持党管干部;③注重德才兼备;④强调公仆意识。(3)意义:①公开公正的官员选拔,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②科学合理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政府工作的持续性;③德才兼备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和中国。原因:英国: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政党分肥制’,即当选组阁的执政党将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当内阁重组时,就要更换大批官员,这不仅滋生腐败更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得出“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得出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据材料“1854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得出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反思。中国:据材料“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并结合所学得出科举制度僵化,不利于选拔实用人才;据材料时间“1898年”“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得出晚清民族危机加深,维新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晚清和民国初年的选官制度改革受到了西方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特点:据材料“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得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据材料“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得出坚持党管干部;据材料“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提拔的重要条件”得出注重德才兼备;据材料“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得出强调公仆意识。【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和世界。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选官范围、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等方面分析。公开公正官员选拔,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科学合理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政府工作的持续性,德才兼备的官员选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公民道德素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后,欧洲各大强国开始大肆推行殖民主义,使得国际贸易的主要集中点逐渐转移到大西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