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中访友
一'教材解读
本文作者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是一篇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
探访山中的“朋友”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
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写出了桥的古老,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
质,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
和情谊。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
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4、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
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采用第二人称,表达了“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
厚情谊
词语理解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望:名望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道谈论
2、山雨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
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
近...
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写出
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
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
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
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
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
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嗡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好处是:使语言
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音符”是指手指触摸琴键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这里可理解为是雨丝飘洒在不同的地方所发出
的不同声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声,有飘洒在绿草丛的“沙沙”声……,而“带着幻想的色彩”,
突出了雨至山林时声音的丰富多变,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3、草虫的村落
一、教材解读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反映了作者对大
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如下: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
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
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
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
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
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
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
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
来。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2、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
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体却能
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
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
一个问句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
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
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二)对词语的理解。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的意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4、索溪峪的野
一、教材解读
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
用,同时,又统领全文。
2、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
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
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
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二)、词语的理解。
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回顾拓展一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
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
一代。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
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第三句的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
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
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
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
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5、詹天佑
一、教材解读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
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
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
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反衬出
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
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4、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一句设问句。首先提出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接着用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来回
答。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
5、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
回击。
“回击”,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
程师,与首句呼应。
6怀念母亲
一、教材解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
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
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7*彩色的翅膀
一、教材解读
课文以小昆虫为线索,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
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二、词句解析。
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
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
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
2、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
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二)、词语的理解。
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碧空:青蓝色的天空。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课文指作者想搞清小高纸箱里的秘密。
9穷人
一、教材解读
(一)、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
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一一住得差,吃得
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
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
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
堕落与腐化。
(三)、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
女的形象。
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桑娜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
品质。
(四)、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
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
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语意的跳跃。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缝缝补补……”这些用法,都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
相机渗透。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
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
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这段话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
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好处是:激起
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3、……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
桑娜的两次沉默,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b.“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c.“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
d.“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e.“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
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f.“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5、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
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词语的理解。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作:ZUO,从事某种活动。受:承受。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教材解读
1、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
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2、“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
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
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
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二.词句理解。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
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a.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
b.“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
c.“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d.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2、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德焦黄的马草一一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
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
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二)词语的理解。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11唯一的听众
一、教材解读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
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二、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作用:为下文“我”走
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
爱护与帮助。
2、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
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3、“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
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
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
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4、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
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
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
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
教育方法。
5、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
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
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
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8、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写出了“我:
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
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
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
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
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回顾拓展三
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
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
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13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知识点
1、“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
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
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丛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
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
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
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
“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
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句子理解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理解: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
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
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
类作贡献的。”
理解:“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
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作者用词准
确、严谨。
3、”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
球。”
理解:“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是“最少”的意思,
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进一步说明了距离
的遥远,从而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4、“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理解: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在这里可
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
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14鹿和狼的故事
课文知识点
1、本课写作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概括道理。
2、罗斯福决策错误的原因:一是为了保护鹿,消灭狼,从而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二是根据
“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政策,仅是片面认识,不符合客观规律。
3、最后一段说明的道理: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鹿和狼都有生存
的权利,它们同时存在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人类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
害,去决定哪种动物该保护、哪种动物该消灭;人们如果不尊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权利,生态平衡
就会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文知识点
1、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皇图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近
这片土地的热爱、留恋和眷顾。
2、文章属于总分总结构。第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
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
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第9〜H自然段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
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
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
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5、背诵相关段落。
句子理解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理解: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
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
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理解: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
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任何对大地的影
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这句话直
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4、“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理解: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破坏神
圣的大地;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
所要传达的主旨。
16*青山不老
课文知识点
1、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
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
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
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
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明中心。
1、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理解:“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
命的意义如同这青山永垂不朽(这句也是“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中心句的含义)。
回顾•拓展四
1、背诵默写73页环保标语口号。
2、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17少年闰土
知识点梳理:
1、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注意: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
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文中的“我”就是鲁迅。
2、课文层次: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猗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
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猗、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回忆-相识-相处-分别)
3、人物形象及表达情感: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聪明能干、
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4、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
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猿,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
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展现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的。
二:重点句理解: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这句话的意思:
“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
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6、生僻词语意思:
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无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
素:向来。
如许:如此,像这样。
先前:以前。
单知道:只知道。
7、了解鲁迅
(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被誉为“民族魂”。
(2)鲁迅作品。(见书60页)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文知识点
1、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
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
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
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小标题简要概括为:趣谈水浒、笑谈“碰壁祥
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3、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
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这一主题(中心句)。
4、解读课题:“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句子理解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理解: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
太马虎。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及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慈爱、含蓄、幽默、风
趣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
由都没有。“碰壁”是鲁迅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处语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登
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救助车夫一段,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准确地写出鲁迅
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车夫的同情和关心,突显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感人形象。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
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
一口气。”
理解: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
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然而又无能
为力,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词语理解
囱囹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19一面
课文知识点
1、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
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2、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
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
出人物的身材、年龄。
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
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
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
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
我们感受到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句子理解
1、“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理解: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时时鞭
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
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
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0有的人
课文知识点
1、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
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通篇运用对比的表现
手法),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句子理解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理解:这是诗歌的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
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
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表达的情感:
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
和赞美。
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回顾拓展五
日积月累
这部分安排的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
绝然不同的态度。这句话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第二句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
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第三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崇高品德的体现,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乐于奉
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四句话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如同生命一般宝贵。
关于珍惜时间方面的鲁迅名言还有: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最后这句话说明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好处。鲁迅用蜜蜂酿蜜打比方,从正反两方面申述自己的看
法,说明了只有读更多人的著作,阅读面广一点,才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
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1、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抓住了春天
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这种以景传情的方法是本诗重要特点。
2、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已是大雪纷纷满天飞。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
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春夜喜雨》
1、这是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
量,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一、二两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
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后六句集中写“夜雨”,其中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
的润物之神,“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全诗描
写细腻、动人。全诗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3、唐诗常见有“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
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这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
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全诗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辛弃疾:南宋词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今济南人。与苏轼并成为“苏辛”。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上片,第二段叫下阙、下
片。
4、理解诗词意思可凭借注释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
《天净沙-秋》
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散曲(小令)。秋天的傍晚有点萧瑟,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
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接着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
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几
个词语色彩鲜明地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这支曲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太阳的话》
这首一诗抒情诗,作者中国诗人艾青。歌咏了太阳的真善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
想,借太阳象征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对光明的向往。
《白桦》
这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从不同角度描写白桦的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
尚人格的象征。
知识点
1、中国古代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
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2、本组材料出现的诗句: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苏东坡、黄山谷给诗加“腰”,“扶”拟人化更准确,既写
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更传神,
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21老人与海鸥
一、教材解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
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
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
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
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
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二、词句解析。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
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
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
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
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4、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
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
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5、相关内容
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寒假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抵冲货款跨境电商金融结算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担保合同范本(含租赁合同登记备案)3篇
- Unit 6 My clothes,my style welcome to the un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房租赁与临时办公解决方案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间电子合同范本及操作手册2篇
-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 Project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Unit 5读写课第一课时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液化气供应站安全管理制度和营业制度
- 停车场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GB/T 21385-2008金属密封球阀
- GB/T 18994-2003电子工业用气体高纯氯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国志-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完整版)招聘面试方案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调休单、加班申请单
- 肉制品生产企业名录296家
- 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 山区道路安全驾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