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的划分8000字(论文)】_第1页
【论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的划分8000字(论文)】_第2页
【论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的划分8000字(论文)】_第3页
【论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的划分8000字(论文)】_第4页
【论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的划分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的划分摘要近年来,我们国家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为高效合理利用地面空间,人们选择搭建高层建筑,这有效地节约了土地,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公共安全隐患,特别是高空抛物致人损害问题的发生。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激增,引起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面对高空抛物侵权案件的受害人时,尤其是无法查明真正侵权责任人的情形,法律关系应当如何正确抉择,如何正确处理“受害人人身权益”“无辜的第三人”“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法律利益冲突就已成为一大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探析。关键词:高空抛物;利益冲突;价值衡量目录TOC\o"1-3"\h\u引言 1一、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简要概述 2(一)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概念及特征 2(二)我国关于高空抛物的立法情况 2(三)国外关于高空抛物的研究现状 2(四)国内关于高空抛物的研究现状 3二、关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典型案例及思考 4(一)关于高空抛物致害的典型案例 4(二)高空抛物致害案例所引发的思考 4三、明确高空抛物责任划分的方法 5(一)对“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范围限定 6(二)严格区分抛掷物与坠落物责任 6(三)增加追偿权条款 6四、建立多元救助机制 7(一)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7(二)建立保险制度 7(三)设立专项救助基金 8结语 8参考文献 9引言近些年,时代在发展,随着城市化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楼大厦也越建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这其中发生比较频繁的就是高空抛物案件,从建筑物高处抛掷下物体造成他人受伤或死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其会给受害人带来较重的人身损害,这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引起了法律界特别激烈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需要法律层面上的解决,如果是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去想,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如何认定为现代社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何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是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守法方面都不可回避的。从立法方面来说,《侵权责任法》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为此类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即在建筑物高空抛物案件中,对于受害人的补偿,由有加害可能性的建筑物使用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空抛物侵权人认定的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但是这一法律规范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诸多争议。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其具有合理性,与此相反否定说学者认为侵权法不能解决高空抛物的问题,这需要认真分析,否定说学者内部认为可以由物业公司管理或者社会保障支持等救济方法。在《民法典》第1254条制定以后也面临很多的问题。救济是《民法典》的功能之一,《民法典》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体现公平正义,现有法律规定的高空抛物责任确实有利于救济受害人,但是,这是不够的。法律的正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片面的。为了维护一方的利益就可以随意舍弃另一方的利益,这不是法律的应有之意,这也不是法律正义的正解。如此进行法律价值的判断,就会影响普通人对“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这一基本判断。如果担责的前提不再是“是否有过错”,担责人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没有任何的预见可能,公众将对法律的价值大为怀疑。因为高空抛物侵权案件的经常发生,让这个问题显得很是急迫,其中需要最先解决的是现有法律规定的妥当性,现有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人的利益,这肯定是不公平的,不会体现法律的公平原则。就此问题不禁让人引发深思,该条款是否真的符合立法的精神和原则,这是需要分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入手,在综合分析现有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怎样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高空抛物致害的责任,以希望促进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简要概述(一)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概念与特征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概念就是指行为人把物品从某个较高的地方抛落,该物品在下落时致使他人遭受损害。王利民教授认为,高空抛掷物体造成的损害,是指从高层建筑物中抛掷物体的人造成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而抛掷物体的人无法辨认。从司法实践案例来看,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类案件的特征都十分明显,比如,投掷物品是从建筑物中投出,并致人损害;抛掷物是从高处降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性导致致人损害的侵权人不好认定,另一方面就是法律规定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二)我国关于高空抛物的立法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类案件越来越多,《侵权责任法》八十七条对其的规定,填补了这方面立法的空白。该法律规定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类案件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进行了明确。即在遇到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类案件,无法确定加害人时,由有加害可能的人对此类案件的受害人进行补偿,此时加害人不具有唯一性。这为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此类侵权案件审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该规定是否合理、在具体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54条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人的承担主体规定有了部分较大的修改,前述内容规定意思大体相同不作具体论述,只对部分规定内容进行具体论述,该规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责任主体,比如增加了物业服务企业等人的责任,规定更加细致化。(三)国外关于高空抛物的研究现状国外对高空抛物体侵权责任的研究主要涉及立法,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相关立法:罗马法有关规定,主要指倒泼物或投掷物致害责任,这种责任,住户不论过错与否都要负责。这是将高空抛物行为定性为一种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法国民法典》主要是确立了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是物引起的责任。并且通过过错推定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来审理有关案件。《德国民法典》主要规定“一般安全注意义务”。《阿根廷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针对此类案件的赔偿责任要采取按份责任的做法。英美法系国家处理有关案件,主要是以“事实自证”原则为准则,具体是指,此类案件,受害人证明了损害事实的发生,即可推定加害人的过错。但如果加害人有疑问,那么受害人负举证责任。在此基础上英美法系国家还引入商业保险和国家赔偿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四)国内关于高空抛物的研究现状以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空抛物类案件的立法现状,关于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也观点不一。我国关于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研究主要包括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责任的具体形态,还有对于是否应该确立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方面,主要有公平责任理论、无过错责任理论、过错推定理论、共同危险行为理论以及其他归责原则。法学理论界对各责任主体之间承担责任的形态主要有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两种观点。是否应该确立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肯定说是支持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这个观点以王利明教授和杨立新教授的观点为代表。在高空抛掷物侵权责任中,建筑物的使用者有可能造成损害的,使用者应当分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赔偿责任应当按照公平原则承担。对于一个已经遭受了足够多的伤害的人来说,扔东西造成的所有损害是不合理的。所有的业主都更接近于造成伤害,可以采取措施来防止它。但是如果纵容这种高空抛物行为,将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麻昌华教授是从民法应当站在同情弱的角度来支持肯定说。他指出,虽然这种规定看起来有失公平,可是站在弱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其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吴煦的观点是,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对社会的运行具有当前最高的效率价值。否定说认为这种责任归责原则可能会使无辜的加害人承担责任,这与《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相违背。建筑物使用人经济实力薄弱且无辜承担了责任的情况下,不能达到“济弱扶贫”的目的。一种观点主张义务的存在是承担责任的前提,让无辜的人承担责任,损害了法律的公平正义,这样实行“邻里连坐”的法律是恶法。二、关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典型案例及思考(一)关于高空抛物致害的典型案例高空抛物类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致人损害的案件更是让人背后发凉。本文先介绍三个关于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典型案例,分别是:矿泉水瓶致人惊吓案、高空抛物致人财产损失案、高空飞石致人死亡案,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例的争议问题的分析,引出现有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法律规定的不够具体,无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引发关于高空拋物侵权责任如何真正划分的思考。2019年5月26日广东省一名60多岁的老人在其小区花园内散步,被突然降落的矿泉水瓶吓到而摔伤,后经法医鉴定属于十级伤残。老人将扔矿泉水瓶的黄某告上法庭,法院当庭宣判黄某赔偿老人包括精神损耗费等9万多元。2015年秦某的车被冯某家阳台玻璃护栏砸到,车辆维修费5300元。冯某的房屋在装修阶段,秦某的车并非小区的停车位。后双方当事人诉至法院,对责任承担的比例达不成一致。2017年武汉某公寓内发现贺某的尸体,次日王某打扫房屋时发现尸体附近的地面有两块大石头,因此怀疑贺某的死亡是因为高空坠物砸到而造成,于是报警。经鉴定机构贺某符合高处掉落的土块砸击致死。武汉市武昌区法院和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都认为贺某死亡是因为高空掉落的土块砸击致死,并且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此案当中,物业公司具有明显的过错。(二)高空抛物致害案例所引发的思考以上经典案例的争议点包括:第一,案件发生时不在家的住户依然需要承担责任是否合理。第二,是否应该划分建筑物使用人,对其抛掷可能性进行严格区分。第三,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尽到相应管理义务的物业等管理单位是否应该一并承担责任。通过媒体对案件后续的走访发现以上经典案例中的原告和被告均表示对结果不甚满意。有的原告认为补偿数额与实际损失相距很远,并且由于执行难而不能及时收到补偿款,无法解决自己的困难;而大多数被告觉很冤枉,感觉心理上不能接受因为他人的过错而要求自己补偿给受害人,认为这根本没有体现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并且这对多数被告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以上经典案例,虽然原告的损失得到了一定救济,可案件结果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轻视。案例中的被告内心并不接受对原告的补偿,原告虽然获得了一定补偿,可是这样的判决连形式上的公平都看不到,还谈何实质公平。让没有任何关系的被告承担责任就是违反了公平正义的原则,特别是如果被告是弱势群体,那么将造成更大的不公与,更加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侵权责任法》已经颁布实施了很长时间,可是建筑物高空抛物侵权案件还在发生,没有体现公平正义,对公共安全的维护没有什么实际效果,高空抛物还是没有办法预防。现有法律规定并没有实现现有法律的立法目的,其也没有能力完全解决高空抛物。因此,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为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找到更为合理有效的承担方式,合理地解决该问题。三、明确高空抛物责任划分的方法(一)对“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范围限定首先要解决的是,“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责任是否合理,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论述过,对这个问题持否定说的学者站在无辜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角度,认为由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责任,侵害了其合法权益。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不确定加害人的情况下,由有加害可能的建筑物的使用人承担部分补偿责任具有一定合理性。加害人不确定,但是真正侵权人就可能隐藏在建筑使用人之中而不是不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不确定就使得建筑使用人都无需承担责任,可能会让这真正违法行为人,没有付出任何违法代价。此外,正是因为让建筑使用人承担部分责任,才能督促加强彼此监督制约,防止日常生活中抛掷物品侵权行为产生,同时,建筑物使用人相比较于受害人更接近于真正侵权人,更有能力寻找证据找到真正侵权人。此外,“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这一范围过于广泛,在确定责任主体的时候难以确定。具体分析,“可能”这一词范围过大,可能加害到底是要求有多大可能性,才是可能呢,法律要求的是权威性、准确性、严密性,可能的模糊不清醒给法律条文的表述,带来了一定不确定性,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准确的法律用语才可以做出更精确的判决,避免引起当事人对法律权威性的质疑,对此笔者建议,再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可能的加害人这一范围,并给出指导性判例。其次,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律最重要的是权威性和稳定性,但是语言的不稳定性等特性使得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权,但当这一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时候,可能会进而损害建筑物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因而需限制其自由裁量权,防止其过度自由裁判;“使用人”这一范围还是要进一步明确,在笔者看来,短暂的建筑使用人,可以排除在建筑使用人之外,使用人应是现时的使用者,不仅包括所有人,还包括承租人。最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建筑物的范围,在高空抛物侵权发生的时候,多远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可以实施侵权行为,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排除一定楼层,通过精确测量的方式,将楼层住户范围尽量缩小(二)严格区分抛掷物与坠落物责任在侵权法中,我国侵权法中将抛物与坠物合为一体,有学者认为,不论是抛物还是坠物,都是建筑中的物件致人损害,因此可以一并规定,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首先,“抛物”和“坠物”的区分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二者的性质不同,抛物是人主动的积极行为,行为人一般是出于故意的,是一种主动的侵权行为,这是一般侵权,比如,虽然觉着打火机不用了,从窗口随意掷出,伤到了过路行人,这就属于抛物;而坠物不同与抛物,发生坠物的情况时,通常行为人都不是故意的,行为人大多因为意外或者管理不善而导致坠物掉落的情况发生。比如:放置在阳台的花盆因九级大风不慎摔落致一名过路行人受伤,这是属于物件致损害,是行为人被动侵权,这是一种特殊侵权,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限制不同,因此并不能将他们统一而论。二者的承担责任的主体也不相同,抛物侵权是行为人主动实施的,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符合法律的价值,此时的行为人不仅包括建筑所有人还包括任何实施该行为的主体,而坠物侵权则不同,其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应该是管理人或者有义务的义务人,建筑物的使用人只能是所有人管理人。(三)增加追偿权的条款法律规定,由有可能实施加害行为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致人损害的部分责任,这个责任的性质属于补偿性质,笔者认为,应该增设相关追偿权的条款。因为这种责任是在无法查明真正侵权人时,出于公平考量以及救济受害人的原则不得已为之,对于大部分承担责任的建筑使用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法律上的任何过错而承担了责任,换句话说,承担责任的建筑物使用人也是受害人,但是法律只是对其规定了责任,却没有规定对他们如何救济,是严重违反公平正义原则的。因此笔者认为,承担相应补偿责任及时救济受害人后,也应赋予他们一定的追偿权,让他们在承担补偿责任后,享有继续在查明真正加害人后,要求其赔偿全部损失的权利,增加这一条对《民法典》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有追偿权意味着,在任何时间找到真正侵权人,其他建筑物使用人有明确的权利,要求真正的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弥补承担补充责任的建筑物使用人的损失;对于受害人来说,我们只要求由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部分责任,受害人的全部损失很难得到完全补偿,此时有追偿权,再查明真正侵权人,受害人也可以要求其补偿全部损失;最后,增加追偿权条款,才让有加害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符合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缓和社会矛盾,让受害人、建筑使用人都能够接受审判结果,及时执行判决,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四、建立多元救助机制(一)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面对越来越多的高空抛物侵权行为,除了《民法典》第1254条的规定外,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本地情况的结合,已经发布了相应的地方条例,根据地方条例,上海、广东、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采取措施遏制高空抛物侵权。广州市政府于2020年5月就发布的《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稿)》提到:将高空抛物列为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从事的活动。单位或者个人有高空抛物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二)建立相关保险制度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保险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投保之后,受保人或者物品在保单规定的范围内发生意外,保险公司赔偿所遭受的损失。而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它是从多个经济单位筹集资金,通过合理的算法减轻某一特定事故造成的损失,实际上是一种财政援助行为。保险能够及时地救济受害人,符合侵权法所要求的救济受害人的目的,让社会安定有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可以把受害人和建筑使用人的所承担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承担。目前,我国保险制度中对高空抛物责任没有专门的保险,只有一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笔者认为,要开发专门针对高空抛物责任的商业保险。保险对于解决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侵权问题是有效解决手段。但是笔者认为保险建立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保险,应设置为一种强制责任险,建筑物使用者可以统一投保。(三)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在有可能实施加害行为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责任之后,仍不能补偿受害人的,可以设立一个社会救助特别基金,我们可以从国家税收中提取一定数额的税款,作为特别救助基金,在我们无法确定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具体肇事者时,帮助受害者。这样可以减轻无辜建筑物使用者的责任,使受害者的救济更加及时有效,为普世价值所接受,国家出资,公民可以感受到国家的作用,让公民对国家产生信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至于什么样的情况公民可以申请国家专项救助基金,公安机关可以出具相应证据,证明案件不能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查不出具体侵权人,也可以规定期限,在一定期限内查不出具体侵权人的,国家可以先申请社会救济金,再查明具体侵权人,国家可以对具体侵权人行使追偿权,以确保对受害人给予最快、最好的救济。结语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高空抛物侵权行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何公平公正地处理这类纠纷成为现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法律不是万能的,无论是《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还是《民法典》的规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个归责原则的出台与我国目前公民法律意识、社会保障制度等紧密相关,要根本解决此类问题还需要预防与制裁相结合,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现行立法的出发点是如何更好的保障受害人的利益,将受害人的损失降到最低,而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证明责任则过于苛责。法律应当是公平的,要在侵权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天平上作出衡量,既要保障受害人获得有效的救济,也不能过于伤害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