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文言小故事+教材实例_第1页
20个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文言小故事+教材实例_第2页
20个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文言小故事+教材实例_第3页
20个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文言小故事+教材实例_第4页
20个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文言小故事+教材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文言文20个实词形象图解+小故事及成语助记20个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文言小故事+教材实例1、爱【造字本义】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词语例举】敬时爱日:指珍惜时间。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爱毛反裘:为了怕裘衣上的毛受损害,把裘衣反穿起来。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爱重:❶喜爱看重;❷爱惜尊重。【例句详解】(1)动词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②惠爱、仁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③怜悯,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助记小故事】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2、安【造字本义】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寧),“安”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词语例举】安步:缓步徐行。例句: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螫(shì)蜇人。骐骥:骏马。跼躅(júzhú局竹):徘徊不前。驽马:劣马。安步:慢步前进。这几句大意是,老虎若是犹豫不决,不如蜂、蝎蜇人厉害;千里马若是徘徊不前,不如劣马慢步前进。安危:❶平安与危难;❷扶助危难。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形容为了信仰或理想,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寝不安席:寝,睡觉;不,不能;安,安于;席,枕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舍安就危:就,靠;舍弃安逸而去接近危险。指为某种目的,甘愿面临危险。【例句详解】(1)形容词①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②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③缓慢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2)动词①安置,安排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②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3)疑问副词,怎么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助记小故事】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造字本义】【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词语例举】被酒:中酒,即喝醉了。被练:身着用熟丝连缀的铠甲。比喻步兵。例句:“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扇枕温被: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长枕大被:比喻兄弟友爱。出处,“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怀抱美才而深藏不漏或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处:“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理解我的人甚少,以我为法则的人就难能可贵。这就好像圣人披着褐布的衣服,而怀揣宝玉,人们很难相信他怀里有宝贝一样。)【例句详解】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2)动词①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②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3)介词,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助记小故事】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4、倍【造字本义】唾弃、背叛。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呸”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词语例举】倍道:❶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❷背离正道。倍,通“背”。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疾行。出处:《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利市三倍:利市,利润;三倍,几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例句详解】(1)动词①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②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③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3)量词,倍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4)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助记小故事】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5、本【造字本义】树的根部。【推导提示】“本”是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词语例举】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形容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拔本塞源: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拔掉树根,塞住水的源头。①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②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句详解】(1)名词①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②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③本业,常代指农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④书本,稿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2)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4)副词,本来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本来自己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助记小故事】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6、鄙【造字本义】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推导提示】本义名词:垦荒耕作的农村边邑(鄙远、边鄙)--形容词:未开化、缺乏教养、粗鄙的(鄙俗、卑鄙)--动词:轻视、看不起(鄙夷、鄙视)【词语例举】鄙夫:❶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孔子对过于重视身外之物的得失称之为鄙夫。❷第一人称的谦称。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鄙吝复萌:鄙吝,庸俗;萌,发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出自】《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鄙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例句详解】(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②轻视,瞧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4)谦词,谦称自己。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助记小故事】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7、兵【造字本义】手拿兵器【推导提示】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词语例举】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例句详解】名词①兵器,武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②士兵、军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③战争、军事、武力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助记小故事】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8、病【造字本义】重病卧床【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词语例举】蚌病成珠:本义指珍珠由蚌痛苦孕育而成,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愁潘病沈:泛指烦恼和疾病。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思妇病母: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例句详解】(1)名词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在肠胃之中。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②毛病,弊病、缺点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2)动词①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②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③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3)形容词①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②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助记小故事】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9、察【造字本义】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词语例举】习焉不察:习,习惯;察,仔细看,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出处】《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说:“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静观默察:不动声色,仔细观察。【事例】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察见渊鱼:明查至能见到深渊之鱼。用以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列子·说符》:“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例句详解】(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③详审,考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⑤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2)形容词,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助记小故事】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10、朝【造字本义】月落将尽、红日初升的大清早。【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词语例举】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枵(xiāo)腹终朝(cháo):指终日饿着肚子。【例句详解】读音一:cháo(1)动词,①朝见,朝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②拜见、拜访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2)名词①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拜见威王。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③对,向,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坐南朝北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助记小故事】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作文素材都在这啦~👇👇11、曾【造字本义】一种炊具【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词语例举】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织布机的梭子)而走。谓流言可畏。曾经沧海:同“曾将沧海难为水”。意思是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都难以吸引他了。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例句详解】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曾祖母(2)动词,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助记小故事】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12、乘【造字本义】登上高处【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词语例举】乘坚策肥: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衣轻乘肥: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乘舆播越:指天子流亡在外。【例句详解】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②驾,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③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④凭恃、依仗乘风破浪⑤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2)量词,辆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助记小故事】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13、诚【造字本义】真心实意【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词语例举】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确实。自己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朴讷诚笃: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殚诚毕虑:指竭尽忠诚与思虑。【例句详解】(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助记小故事】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14、除,chú【造字本义】屋舍门前的台阶【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1本义:名词,屋前的台阶(苔痕上阶绿);--2动词:在皇宫的台阶上拜官授职(初除之官)[词义引申];--3动词:去掉、删去、排斥[反向引申]【词语例举】1、除拜:授官。2、除服:守孝期满,除去孝服。3、除籍:除去名籍,指免官。4、除用:任用。5、西除东荡:到处征剿。形容身经百战。6、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7、除疾遗类:谓既欲治病,又留下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例句详解】(1)名词,台阶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②修治,清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③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助记小故事】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15、辞【造字本义】治罪过程中的供词【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词语例举】辞辩:①能言善辩;②言辞辩说。辞服:认罪屈服。辞决:诀别。假人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卑辞厚币: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一辞莫赞: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词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以文害辞: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例句详解】(1)名词①供词,口供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②言辞,文辞皆好辞以赋见称――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③托辞,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④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⑤一种文体《楚辞》《归去来兮辞》(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助记小故事】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16、从【造字本义】两人相随而行。【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词语例举】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顺随。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云合景从: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从令如流: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例句详解】读音一:cóng(1)动词①跟随,使……跟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沛公第二天带领了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②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③参与,参加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④追赶佯北勿从。(《孙子·军争》)——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⑤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2)介词,由,自(表起点);向(表对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向我询问一些古往的事读音二:zòng名词①指堂房亲属。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助记小故事】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17、殆【造字本义】表示危险【推导提示】“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词语例举】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车殆马烦:殆:通“怠”,懈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知足不殆::指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同“知止不殆”。【例句详解】(1)形容词①危险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了解自己,了解对手,那么打一百场仗也不会危险了。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2)副词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项脊轩总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佑吧。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助记小故事】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18、当【造字本义】两块地价钱相等【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词语例举】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例句详解】读音一:dāng(1)动词①两者相抵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替他应交的租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②面对,对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抵御,抵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的军队吗?③阻挡、遮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④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⑤主持,掌管、担任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担任服待太子的职责又如:当政、当家⑥判决,判罪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⑦应当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2)介词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3)副词①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读音二:dàng(1)动词,当作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2)形容词,适宜,恰当惴惴恐不当意。(《促织》)——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助记小故事】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19、道【造字本义】当向导,引路。【推导提示】“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词语例举】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路以目安贫乐道离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筑室道谋: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例句详解】(1)名词①道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从这条小路回到我军,不超过二十里路。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现在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②途径,方法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谋攻》)——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③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④主张、思想,学说、学术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⑤道理,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