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第一批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冀建节科函〔2023〕9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语;3.基本规定;4.感知设备;5.数据传输与存储;6.智能监管系统;7系统验收;8.运行维护。本标准由中土城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河北省绿色建筑推广与建设工程标准编制中心负责管理。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土城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石纺路95号12层中土城联工ztclkjzl@163.com),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中联合盛科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石家庄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通雄安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排水管护中心邢台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河北华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高腾野张非非吴晓博孙利才徐朋汪伟仝恩从张凯伟王建兴关鹏宋磊王志云姜艳艳王凤才杨胜娜张雪强杜苗刘荷想于恒超袁帅张旭东赵明亮杜万成王秀彩魏丹魏薇宋贝贝石东坡王晓晓董深李晓林赵赫刘仁杰崔久丽孙建涛米从磊戚贵男刘俊良赵彦辉屈卫泉 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感知设备 5 5 65数据传输与存储 10 10 116智能监管系统 12 12 7系统验收 178运行维护 18附录A城市排水防涝数据入库分类表 20附录B系统验收记录表 22本标准用词说明 23引用标准名录 24 251GeneralProvisi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4IoTSensingDevices 5 5DataTransmissionandStorage 10 6IntelligentSupervisionSystem 12 7SystemAcceptance 8OperationandMaintenance AppendixAClassificationTableofEntryDataforUrbanDrainageandWaterloggingPrevention 20AppendixBRecordTableofSystemAcceptance 2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3ListofQuotedStandards 2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51.0.1为规范城市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能力,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1.0.3城市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22.0.1城市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intelligentsupervisionsystemofurbandrainageandfloodingprevention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可视化管理、指挥调度、灾害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具有排水防涝功能的各类设施的统称,包括雨水口、检查井、排水管渠、泵站、闸站、雨水调蓄池、排放口等。2.0.3地表雨水行泄通道surfacerunoffchannelofstormwater输送、排放排水管渠不能接纳的雨水的地面通道,包括排水干沟、排水干渠、部分市政道路等。2.0.4信息采集层informationcollectionlayer通过特定的传感器采集信息资源的系统层级,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0.5平台层platformlayer在系统中以软件为核心,为应用服务提供开发、运行和管控的系统层级。2.0.6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在系统中依据用户需求对应用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并实现业务操作的系统层级。33.0.1系统应实现“自动感知、自动预警、自动上传、自动识别”功能,实现对排水防涝全流程监管。3.0.2系统宜与气象、水利、公安、自然资源、应急、交通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建立数据动态更新、安全保障机制。3.0.3系统应统一数据格式,形成省、市、县三级的整体架构,实现三级监管系统的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协同联动。3.0.4系统宜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独立系统时,应建立转换关系。3.0.5系统软、硬件设施应遵循“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经数据安全”的原则,且便于维护和扩展升级。系统软件开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有关规定,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原则。3.0.6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的有关规定。3.0.7城市地面积水标准的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的规定。3.0.8城市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系统架构如图3.0.8所示。43.0.9系统建设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隐私政策更新时需重新获得用户同意,个人敏感信息在系统界面中应进行脱敏处理后再展示,不得明文展示。54.1.1感知设备应基于城市内涝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监测等应用需求布设。4.1.2感知设备应具有传感、采集、传输、存储等功能,应保证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和软硬件的安全可靠。4.1.3感知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感知设备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3感知设备的安装方式应考虑排水环境的适应性和安装维护的便捷性,应满足防水、防高温、防冻、防腐、防爆、防盗、防雷接地、易维护等要求,并定期校准。4感知设备位于水下或有可能淹没的水下部位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8,水上部位不低于IP65。5感知设备应结合区域条件和设备性能,采用可靠的供电方式,在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时,应具有失电保护功能,保证已有监测数据不丢失。4.1.4感知设备应具有时钟自动同步功能,与在线监测管理平台之间的时间偏差不应大于5s。4.1.5系统应在排水防涝基础设施的关键位置安装各类感知设备。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6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雨量液位流量(流速)视频工况1城市易涝点及下凹式地道桥●●●2地铁、隧道、下凹式广场等重点部位出入口●●3地表雨水行泄通道●○●4易涝点关联的检查井●○5排水主干管检查井(有干管接入)●○6泵站进出水的管渠●○7雨水泵站○●●●○8●●●○9出水排放口及溢流口●●●雨水调蓄池●●○受纳水体●●注:●表示“应”设置相关监测,○表示“宜”设置相关监测。4.2实时监测信息4.2.1雨量监测点位宜利用气象部门已布设的雨量测站,当已有的站点不能满足需求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增设雨量测站。4.2.2雨量监测点位的布设密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水文监测7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SL/Z572的规定执行。4.2.3雨量监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点位的服务范围应清晰明确;2监测点位应具备安装维护条件;测点位应进行调整。4.2.4雨量监测宜采用固定监测。4.2.5雨量监测时间间隔不应大于5min。4.2.6雨量监测设备选型应根据现场工况、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和技术可靠性综合考虑,宜采用翻斗式雨量计。4.2.7雨量监测设备应满足降雨量在线监测与自动记录要求,并具备测量数据本地储存和实时上传功能,在未监测到有效数据时自动进入休眠模式。4.2.10易涝点积水监测宜采用接触式液位计,监测时间间隔应为4.2.11液位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季液位的监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5min。当超过警戒水位或形成地表积水后,宜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将风险及水情通知相关单位。2在固定监测过程中,监测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min,83在发生降雨或溢流事件时,监测时间间隔应为1min,数据发送时间间隔不应超过5min。具备即时报警功能。4.2.12液位监测设备应支持数据预警和报警信息的实时推送并支持通过通信网络远程调整通信时间间隔、远程动态配置预警值和报警值。4.2.13管渠流量监测点的布设应安装在直管段上,且上足长度要求的直管段。4.2.15管渠流量、流速监测频率应满足下列要求:1旱季排水管渠流量、流速监测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2雨季排水管渠流量、流速监测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5min。4.2.16流量监测设备应支持数据预警和报警信息实通过通信网络远程调整通信时间间隔、远程动态配置预警值和报警值。4.2.17系统应对泵站、水闸、易涝区等排水设施关键位监控。4.2.18视频监测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9安全管理等因素;不低于1080P,同时增加声音采集;3宜具备图像识别功能,可智能识别溢流、内涝等;4视频图像信息的本地存储期限不应少于3d。4.2.19视频的传输、交换、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4.2.20井盖监测信息应包括井盖位移、井盖倾斜、ID和位置信息。4.2.21井盖监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30min。4.2.22井盖监测装置宜采用智能监控触发器,并与行连接,具备上报状态、预警、报警信息等功能。4.2.23泵站的工况监测指标应包括闸门、格栅机、泵组行参数和启停状态,监测时间间隔宜小于30min。4.2.24闸站的工况监测指标应包括闸门开启度、启4.2.25雨水调蓄池的工况监测应包括闸门、冲洗装的运行参数和启停状态,监测时间间隔宜小于30min。5.1.1排水防涝数据应包括地理信息数据、排水设施数据、物联感知监测数据以及业务数据。数据资源的获取方式应包括排水管网系统竣工验收资料、实地测绘、易涝点台账、排水设施运行台账、排水管网监测评估数据等。5.1.2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的要求,包括排水管网、泵站、闸门等。5.1.3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架构和格式应统一。5.1.4建立数据质量管控机制,数据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GB/T36344的要求。5.2数据传输5.2.1数据传输应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单元,保证连续、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具有数据校验、断点续传功能。5.2.2数据传输系统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数据传输距离、工程各阶段特征和工程现场地形条件、网络覆盖状况、已有的通信设施等因素,灵活选取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5.2.3数据传输的硬件应能保证监测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物理连接,应提供足够的带宽和数据冗余度,保证传输的安全、可靠、高质量和便于维护。5.2.4数据传输的软件设计、开发和安装宜考虑质量检查、传输5.2.5数据传输应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接口协议应支持调用其他系统,并保证接口安全性。5.3数据存储5.3.1数据存储应覆盖设备运行生命周期,并建立持续更新机制。5.3.2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应保证外场、监管平台均有足够的存储5.3.3数据存储宜分为现场采集站储存、监控中心机房储存和云服务器存储。5.3.4实时监测的原始数据应采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5.3.5数据存储结构应具有扩展性。5.3.6物联感知数据应存储10年以上,当视频数据采用后端系统存储时,平台存储时间不应小于30d。5.3.7空间数据应采用空间数据引擎存储。备份空间数据时采用以矢量数据表达和储存地图要素的数据文件格式。5.3.8静态属性数据存储应满足以下要求:1文字数据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按原图1﹕1进行复印,纸质图片和图纸扫描存储或电子文档复制。5.3.9动态属性数据存储应满足以下要求:1文字数据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2图片数据应采用标准文件格式存储。5.3.10静态数据发生变化应通过应用系统及时更新。5.3.11动态属性数据应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定期完成数据更新。6.1.1平台层应包括排水防涝数据平台、排水防涝业务平台、排水防涝预警模型等。6.1.2应用层应包括设施设备管理、作业管理、智能化监测、预警预报预防、应急调度指挥等,实现可视化管理。6.1.3标准与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数据标准、接口规范、管理办法、政策法规、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数据更新维护、软件运行管理、监测设备运行管理等。6.2.1排水防涝数据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程管理数据、专项业务数据、决策分析数据,具体参见本标准附录A;种选择的数据共享接口。6.2.2排水防涝业务平台包括下列内容: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消息管理平台、统一报表平台、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监控平台、指挥平台、GIS地理信息平台、BIM平台等。6.2.3排水防涝预警模型包括排水设施拓扑结构模型、排水设施水力模型、排水设施运行调度模型。6.2.4排水防涝预警模型服务的对象应包括排水管渠、检查井、排水泵站、闸站、地表雨水行泄通道、排水口、受纳水体等。6.2.5建立在线预警预报模型,通过发布的气象雷达数据快速模拟分析降雨影响的范围和内涝风险,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6.3应用层6.3.1设施设备管理模块的建设应具备下列功能:更新、检验、导出等功能,保证排水基础设施数据与实际设施的完整、准确和一致;视频监控等物联感知设备的实时管理;3建设隐患管理子模块,排水管道专错混接等成果统一录入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建立排水管网健康档案,检测成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枝险人员的台账管理;5建设与上述相对应的移动端应用;6构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和监测设备的BIM模型。6.3.2作业管理模块的建设应具备下列功能:水管网设施巡检、泵闸站巡检等全流程管理;施维护工单上报、派发、接收,维护成果上报及验收、维护工程量统计等功能;3建设移动应用子模块,通过移动端实现远程办公。6.3.3智能化监测模块的建设应具备下列功能:时运行状态的感知能力及异常情况的报警能力。2建设雨情监测子模块,及时获取暴雨内涝时的管网运行信息,诊断出管网中的缺陷并及时处理。3建设气象预警子模块,包括天气预报、雷达图、卫星图等。测指标的展示,并应具备以下功能:1)监测装置及数据管理;2)在线监测装置信息展示;3)监测数据曲线、剖示图、列表等多种方式展示;4)监测数据综合关联展示;平移、转动、缩放等视频控制功能。的展示和分析,进行内涝成因分析。7建设与上述相对应的移动端应用。6.3.4预警预报预防模块的建设应具备下列功能:信息共享,预警信息可实现实时发布;等设施的水位、降雨量、视频等进行分级预警、分级防控,并做出相应的防涝预案;3建设预案管理子模块,提供应急预包括预案的类型、预案等级、预案涉及到的人员物资等;4建设内涝预报模型,此模型基于内涝大数据和水动力学构同时形成城市内涝风险图。5建设预警发布、值班布防、预案管理的移动端应用。6.3.5应急调度指挥模块的建设应具备下列功能:控制的排水系统,实现排水设施的远程联合调度。2建设应急处置子模块,可实现内涝事件发现、调度、处置、复核的闭环管理。3建设应急会商子模块,在发生突发责任人开展远程会商,协调资源处理问题。资储配仓库补充各类应急物资。5建设设施调度、应急处置的移动端应用。6.3.6总结评估模块的建设应具备下列功能:1建设一雨一报的子模块,总结报告应自动生成,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情况、内涝处置情况、人员投入情况、设施及物资投入情况等;况、易涝点积水变化情况、现场视频等信息。6.3.7排水防涝可视化管理应具备下列功能:1展示管辖范围内的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和各类监测设备的现状信息,同时也可查看单个排水防涝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以及相关联的缺陷、养护、维修等信息;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动态展示;并叠加排水设施运行专题和物联感知专题进行综合展示;水内涝分析、管网健康度分析等。7.0.1系统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参加,项目应按照合同约定、设计方案和图纸全部建设完成,满足使用要求,并应按照本标准附录B填写系统验收记录表。7.0.2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应满足信息安全的要求。7.0.4感知设备及传输设备验收应包括传感器安装、采集及传输设备验收,分为现场设备查验和资料验收。修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2感知设备与数据采集传输仪的电缆连接应可靠稳定。7.0.6智能监管平台验收应包括平台所有模块软、硬件,且联合调试完毕后稳定运行不少于3个月,软件验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软件系统验收规范》GB/T28035规定执行。7.0.7系统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文件;2测试记录;3系统运行调试记录;4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5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检查记录;6系统设备、材料质量合格证明及检验检定报告;7软硬件系统维护手册;8系统软件第三方测试报告;9其他资料。8.0.2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应采用例行操作、响应支持、优化改善、调研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运行维护,形成全周期业务闭环。8.0.3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运行维护应包括排水防涝基础设施维护、感知设备维护、网络传输设备维护、数据库维护、应用平台维护。8.0.4排水防涝设施和感知设备的运行维护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和《城乡排水项目规范》GB55027的规定执行,保证设备功能完好、正常运行。8.0.5数据库和应用平台的运行维护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GB/T28827.1~GB/T28827.6的规定执行。8.0.6应建立应急预案和维护措施应对各类故障的发生,根据系统报警和系统故障分别制定响应机制和应急措施。8.0.7系统异常响应机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异常报告管理制度;2根据系统异常事件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8.0.8系统异常应急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育和培训等内容;2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3定期审查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不断优化和完善。8.0.9应对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部件的系统安全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检查,对各类事件和处理结果详细记载,并进行档案化管理。数据库名称数据项名称数据分项内容行业基本信息行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信息行业养护计划、施工技术参数、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工程管理数据库工程规划数据项目名称、区位、拟建设时间、工程类型、规划单位等工程建设数据项目名称、区位、建设时间、项目投资额、建设阶段、工程类型、建设单位等项目管理数据项目名称、区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项目投资额、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地形图地貌等影像图数字遥感影像设施数据库设施空间数据经纬度、地址描述、面积、标高等设施属性数据类别、权属及管养单位、所属行政区、联系人等设施设计数据尺寸、设计能力、服务范围、设备参数等运行监测数据库位置、时间、液位、流量、流速等雨情数据位置、时间、雨量等专项业务数据库巡检养护数据巡查联系人、所属部门、巡查时间、巡查轨迹、巡查任务管理、巡查设施资料等维修数据维修联系人、所属部门、维修时间、人员轨迹、设施故障紧急程度、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类型、维修任务管理、维修设施资料等应急数据应急抢险设施所在位置、设施故障紧急程度、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类型、任务发布管理、设施资料等预警预报数据库天气预报降水信息等数据库名称数据项名称数据分项内容决策分析数据库风险分析数据积水时间、积水深度、积水范围、退水时间等知识数据管道普查数据、降水历史数据、泵闸调度策略、专家库数据等模型决策数据河道水位、流量数据、液位监测数据等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开工日期项目经理质量负责人竣工日期序号项目验收记录验收结论参加验收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公章)项目负责人(公章)项目负责人(公章)项目负责人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2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3《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4《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GB/T346785《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6《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系列标准GB/T288277《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GB/T200098《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9《信息技术软件维护》GB/T201571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11《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技术要求》GB/T3702412《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T3702513《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GB/T36951条文说明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282术语 293基本规定 304感知设备 314.1一般规定 314.2实时监测信息 5数据传输与存储 325.1一般规定 325.2数据传输 325.3数据存储 336智能监管系统 346.2平台层 347系统验收 358运行维护 361.0.1制定本标准是为了正确引导并规范智慧排水的建设行为,在保证排水防涝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从整体上提高本省排水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同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遵循技术标准化、信息一体化、智慧化。1.0.2城市排水(雨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当地信息化现状、受纳水体条件和现有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情况。2.0.1城市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是以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积水内涝的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排水防涝,建设韧性城市。通过建设城市内涝感知系统,实时监控泵站、闸门、排水管网、易淹易涝积水点等部位情况,掌握降雨量、道路积水深度等,实现“全域一张图、设施一张网、信息集成一平台”的可视化监管、全过程线上调度的功能。在日常维护中,加大管道检测机器人、全地形机器人对管道的监测频次,将监测结果纳入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同时,应将应急抽排机组、移动泵车、抢修保障车、发电机等移动排水防涝设施纳入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台账中。2.0.4城市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信息采集层主要通过感知设备的传感器、测量装置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在线状态进行信息采集、监测和预警。3.0.3监测数据宜通过各市-县平台传输至省级平台,各级平台应具备低耦合、高可靠、高质量的特性。3.0.4本条规定了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中空间数据、坐标系统的采用。为了促进城市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成果的统一管理及共享应用,同一地区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应使用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3.0.5为实现数据成果的统一管理及共享应用,同一地区排水防涝智能监管系统应使用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4.1.1在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信息系统建设时,感知设备布点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指标、监测布局、监测频次、监测方式等内容。4.1.2城市排水防涝感知设备选型应结合设备的安装环境、业务需求确定。4.2实时监测信息4.2.6在进行排水管网监测时,需要掌握不同雨情条件下管网的运行状况,所以在监测到降雨时,对降雨数据及时记录、及时上传,并对暴雨提供报警通知。考虑到设备功耗,在旱天时设备应自动休眠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4.2.20每个井盖应配有唯一的ID号,按不同区域、道路记录井盖的产权单位、联系人、电话等信息。5.1.1排水管网的监测评估包含QV/CCTV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意向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 2024年办公室装修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医院净化工程集成吊顶合同
- 2024年公路绿化设计施工合同
- 2024年住宅小区土地转让合同
- 2024年专用合同:广告行业劳务协议
- 2024年个人高息借款合同(一次性还本付息)
- 2024年农作物机械化种植服务协议
- 2024年国内旅游咨询服务协议
-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水果-(16张)ppt
- 介绍南充特色文化课件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挤出机螺杆组合原理和应用教育课件
- 五年级上册美术《船》-课件
- 《三黑和土地》ppt一
- 健康教育学【完整版】课件
- 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
- 新开课程申请表(模板)
- 读后续写专题野外遇险两篇学案-高考英语复习作文备考
- 装修改造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及机械设备配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