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9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9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9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9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模拟题2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______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江南博哥)正确答案:C[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2.

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______。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正确答案:B[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B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A、C、D三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3.

初中化学阶段不宜采用下列哪种类型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评价?______A.反应物不纯与原料损耗并存B.反应物之一过量C.几种反应并存D.以上三种均是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评价

[解析]A、B、C三项所涉及的内容过难,均超出初中化学学习要求,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评价时不宜出现。

4.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______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C[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C项属于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建议。

5.

以下哪项不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______A.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B.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C.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D.初步掌握天平、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答案:D[考点]初中化学教程与教学基础

[解析]D项是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6.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

[解析]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项错误;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与吸热、放热反应无关,B项错误;通过盖斯定律可以间接测量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C项正确;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的反应条件不会影响ΔH的值,D项错误。故本题选C。

7.

化学教材中,常借助示意图表达实验装置的要点、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等。下列有关示意图表达的内容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橡皮管作为连通管,其目的是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内的压强,使液体能顺利流下,A项正确;乙醇与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项错误;关闭止水夹,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漏斗下端水不能顺利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C项正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应短进长出收集氨气,D项正确。

8.

下列属于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______。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9.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______。

WX

YZA.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B.Z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正确答案:C[考点]元素化合物

[解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W是N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A项,非金属性O>S,则阴离子还原性S2->O2-,A项错误;B项,只有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一定比Y的含氧酸酸性强,B项错误;C项,非金属性O>S,Cl>S,则其氢化物中H2S最不稳定,C项正确;D项,Cl2在与水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D项错误。

10.

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试剂及相关操作合理的是______。

①②③④稀释浓硫酸测量Cl2的体积过滤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B[考点]实验仪器与基本操作。

[解析]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A项错误;Cl2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且装置中短管进长管出,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测量氯气的体积,B项正确;过滤操作要用玻璃棒引流,C项错误;NaOH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且滴定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D项错误。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若2H2(g)+O2(g)=2H2O(g)ΔH=-483.6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B.原子弹爆炸是放热反应C.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石墨能量低且键能小D.由BaSO4(s)+4C(s)=4CO(g)+BaS(s)ΔH1=+571.2kJ/mol①;BaSO4(s)+2C(s)=2CO2(g)+BaS(s)ΔH2=+226.2kJ/mol②;可得反应C(s)+CO2(g)=2CO(g)的ΔH=+172.5kJ/mol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A项,燃烧热是指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对于H元素而言稳定氧化物是液态水,所以该反应的热效应不是氢气的燃烧热,错误;B项,原子弹爆炸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所以不属于放热反应,错误;C项,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稳定,键能大,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2即可得C(s)+CO2(g)=2CO(g),所以C(s)+CO2(g)=2CO(g)的反应热为,正确。故本题选D。

12.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______。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正确答案:C[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教授新课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

13.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常观看显示屏会使人感到眼睛疲劳,甚至会对眼睛产生一定的伤害。人眼中的视色素里含有视黄醛(见图a),作为辅基的蛋白质,而与视黄醛相似结构的维生素A(见图b)常作为保健药物。

从结构上看,维生素A与视黄醛的关系是______。A.同分异构体B.同系物C.维生素A是视黄醛的还原产物D.维生素A是视黄醛的氧化产物正确答案:C[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从结构上看,视黄醛催化加氢得到维生素A,即维生素A是视黄醛的还原产物。

14.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不变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答案:D[考点]化学实验

[解析]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项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CO2和H2O,SO2具有还原性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不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项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装置,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15.

已知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的燃烧热为-6000kJ/mol,则30g二甲基肼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A.3000kJB.1500kJC.6000kJD.12000kJ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30g二甲基肼是0.5mol,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的一半,即3000kJ。

16.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______。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正确答案:C[考点]教学实施

[解析]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17.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且不做其他功,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A.ΔrGm>0B.ΔrGm<0C.ΔrGm=0D.ΔrGm≠0正确答案:B[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零,反应就能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

18.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后H原子个数增多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H2O=CH3CH2OH正确答案:B[考点]有机化学

[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H3CH2OH。A项,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B项,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不变,错误;C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D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H2O=CH3CH2OH,正确;故本题选B。

19.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在300℃和500℃时,物质的量n(CH3OH)—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的ΔH>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300℃时,0~t1min内CH3OH的平均生成速率为mol·L-1min-1

D.A点的反应体系从300℃升高到500℃,达到平衡时减小正确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A项,由图可知,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故A项错误;B项,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可知平衡常数减小,故B项错误;C项,300℃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1mol,,故C项正确;D项,A点的反应体系从300℃升高到500℃,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达到平衡时增大,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0.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正确答案:A[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因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放出的热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同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物的总能量越多,故A项正确;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所以正丁烷的稳定性小于异丁烷,故B项错误;因正丁烷的能量比异丁烷的能量高,所以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故C项错误;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中,均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数目一样多,故D项错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意义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有效提问,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问题:1.

什么是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有哪些?正确答案:化学课堂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由符合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的清晰表达的优质问题引发的能促使学生质疑、理解、探究真知的对话活动。

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有探查已知,评价新知;激活思维,构建知识;质疑反思,提升能力。[考点]化学课堂提问。

2.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什么?正确答案: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

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问题:3.

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基础的化学知识。正确答案:基础的化学知识:①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4.

请列举3个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的化学技能。正确答案:基本的化学技能:①正确取用药品;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③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5.

请列举中学化学中3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正确答案: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和描述法、实验法、调查法。

三、诊断题(本大题15分)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

A.NaCl

B.CO2

C.CaO

D.Cu(OH)2

统计学生答案如下表:

选项ABCD比例13%16%47%24%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正确答案:C。

2.

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思路。正确答案:本题正确的解题思路:无色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变成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A项不正确;CO2能与水反应生成H2CO3,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B项不正确;CaO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C项正确;Cu(OH)2属于碱,但它不溶于水,只有溶解后形成的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项正确。

3.

试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正确答案:学生答题错误的可能原因: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以及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没能理解。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对于学生探究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难点不是实验操作,而是怎样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分成六个组来做:1、2两个组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3、4两个组做“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的实验;5、6两个组做“硫酸铜溶液和铁片反应”的实验。

[过程设计]

环节一:分组实验,发现差异。

环节二:回顾反思,探究原因。

环节三: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现场记录]

当1、2、5、6四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3、4组做的实验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时,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学生甲:我们组发现在方案三中有气体生成了,产生的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使得我们无法测量它们的重量。

学生乙:我们通过联系以前的知识得知,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我们得知原子的种类、数量、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并没有发生变化,既然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也应该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问题:1.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了哪些教学资源?正确答案:案例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文字性的资源,如教科书中所使用的文字等;实物性资源,比如学校的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等;活动性资源,如教师的语言、学生的探究活动、师生的交流等。

2.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了哪些学习方式?正确答案: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上述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两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正确答案:本节课,教师将演示实验转换为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反思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体现的课程理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②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30分)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内容标准: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人教版化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金属材料”教学片段。

[引入]我们已学习了碳、氢、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元素——金属元素。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又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就占了五分之四(展示元素周期表)。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

我知道的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投影展示、评价。

[交流]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

[投影]展示图片: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马踏飞燕、铁狮子等)。

[提问]回忆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提问]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介绍实验探究方法。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投影]教材上的表格——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数据。

[讨论]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讨论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会怎么样?

(5)为什么现在高压电线用铝丝而不用铜丝了?

[提问]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下:熔点为2500℃,密度为3g/cm3,强度与钢相似,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抗腐蚀性优异。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评价]对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鼓励。

[提问]在人体中有一个“金属之最”,你们知道吗?你知道地壳中的“金属之最”吗?你还知道哪些“金属之最”?

[课后作业](1)铝与铁相比,具有哪些优良的性质?

(2)分别举出铁、铜、金的几种用途,并说明这些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3)请同学们课外调查我们生活中的金属是否都是属于化学意义上的金属(单质)?

(4)从金属材料的利用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