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22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22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22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22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地理模拟题22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等值线的数值c>b>a)。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

图中等值线不可能表示______。A.气温B.气压C.降水量D.海拔正确答案:D[解析]雅鲁藏布江地区为山谷地形,等高线向地势高的地方凸出,而图中等值线的数值c>b>a,故不可能表示海拔。

2.

雅鲁藏布江地区的植被呈垂直分异,其山脚处的自然带为______。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山脚处对应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下图为沿20°N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3.

海洋①③分别是______。A.太平洋、大西洋B.印度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D.大西洋、印度洋正确答案:C[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图示为沿20°N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⑦是非洲、③是太平洋、①是大西洋,故本题选C。

4.

⑤地区所在国家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A.山地、高原、盆地B.山地、平原、高原C.高原、山地、平原D.山地、平原、盆地正确答案:B[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⑤是印度半岛,所在国家是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故本题选B。

5.

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A.全年炎热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热带沙漠气候D.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正确答案:A[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⑥是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故本题选A。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6.

图中信息反映出______。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多正确答案:B[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由图可知,与1982年相比,2009年0~14岁少儿比重下降,15~60岁劳动人口比重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说明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且2009年人口平均年龄高于1982年。图示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20~24岁年龄组人口因题目没有提供两个年份的人口总数,因而不能比较两个年份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多少。

7.

与1982年相比,2009F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______。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正确答案:B[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据上题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示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下面甲、乙两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区南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在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8.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虚线可能代表山区北坡气温的变化B.同海拔南北坡温差冬季比夏季大C.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温差随高度增加而递增D.北坡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递减,冬季比夏季显著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两幅图分别表示1月和7月南北坡的气温变化。我国东部某山区1月份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故甲图中的实线代表北坡气温,虚线代表南坡气温。同海拔气温,冬季北坡低于南坡,而夏季南北坡相当,因此同海拔南北坡温差冬季比夏季大。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温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夏季北坡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的程度比冬季显著。因此B项正确。

9.

下列有关该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该山区以北为亚热带季风区B.该山区以南为热带季风区C.甲图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与南坡降水量较大关系密切D.乙图中实线和虚线重合,与北坡受坡面下沉气流影响关系密切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1月份北侧山麓平均气温为0℃可知A、B两项均错。该山区南坡向阳,但在7月时,受东南季风影响,气流越过山地,在北坡下沉增温,故南、北坡气温相当,从而导致实线和虚线在图上几乎重合。

下图为河北省遵化市汤泉地热田地热地质剖面图。由于断裂构造切割花岗岩体,深部的热流沿断裂处上升,加热赋存于片麻岩中的裂隙水。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0.

温泉疗养馆最适宜建在______处。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D[考点]自然地理1

[解析]建温泉疗养馆需要水温较高的地下水。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知,在④处打井最容易获得较高水温的地下水。

11.

P处岩石的类型是______。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岩浆岩正确答案:B[考点]自然地理1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随着深部的热流沿断裂面上升,附近岩石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P处的岩石为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

12.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9%。按面积大小陆地有大陆和岛屿之分。下列有关大陆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亚欧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边缘地壳比较活跃B.非洲大陆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C.北美大陆北宽南窄,南以苏伊士运河与南美大陆为界D.南极大陆是世界上位置最南、面积最小的大陆正确答案:B[考点]世界地理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虽然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但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南美和北美属于同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是面积最小的大陆;非洲大陆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

13.

小明的爸爸是一名在中东工作的外交官,他在该地区难以看到的景象是______。A.沙漠广布,井架林立B.手捧《圣经》,去教堂做礼拜C.手持佛珠的僧人D.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正确答案:C[解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而教堂是基督教的典型建筑。基督教是该地的三大宗教之一。该地区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井架林立。由于该地区气候炎热,极少下雨,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所以A、B、D项描述的这三种景象在中东是经常能见到的。中东地区信奉佛教的人较少。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4.

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______。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正确答案:B[解析]煤田露天开采,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使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趋于简单,还会使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B项正确,D项错误。冰川面积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河流年径流量是否增加主要受河流补给的影响。所以A、C两项错误。

15.

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______。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正确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16.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cm,但根系深度在20m以上。据此回答问题。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B[考点]中国地理

[解析]根据该植物地面高度较矮而根系非常发达,可知这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B图沙丘广布,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图。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7.

该企业有可能是______。A.制糖厂B.饮料厂C.机械厂D.化工厂正确答案:A[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据图可知,该企业原料运费远大于产品运费,因此该企业最有可能是原料指向型企业,A项符合题意。

18.

甲、乙、丙、丁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均靠近______。A.山脉B.河谷C.铁路线D.农业带正确答案:C[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甲、乙、丙、丁一线原料和产品运费比南北两侧小,应是交通条件更好。

19.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B.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C.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D.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正确答案:D[考点]人文地理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丁两地分别为产品运费和原料运费低值中心,则甲、丁两地应分别为企业的市场和原料地,说明西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图示等值线分布北部较南部地区密集,说明单位距离运费变化大,最有可能是因为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20.

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______。A.行政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正确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可知,中心地区人口十分密集,尤其是在白天,应为商业区。甲地带的人口晚上比白天明显密集,且在商业区周边,应为住宅区。

21.

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______。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正确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城市形态是团块状推断,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B项正确。丘陵地区、沟谷地区的城市形态多呈条带状,A、D两项错误。山地地区的城市形态多呈组团状,C项错误。

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甲、乙两地间的要素流动示意图22.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则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______。A.M为资金,N为劳动力B.M为能源,N为技术C.M为技术,N为资金D.M为信息,N为零部件正确答案:B[考点]区域地理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故由甲地流向乙地的M应为能源;长江三角洲具有经济、技术优势,故由乙地流向甲地的N应为技术。

23.

若M为钢铁厂,对其转移影响描述合理的是______。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正确答案:C[考点]区域地理

[解析]钢铁厂从甲地转移出去,会减少甲地的就业机会,但有利于促进该地产业结构升级;钢铁厂转移到乙地,可以加快乙地的工业化进程。

二、简答题1.

绘制我国国土轮廓图,用线条标绘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注明山脉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讲解图进行地理教学的价值。正确答案:图略(参考教材或地图册)。

该图的教学价值:

(1)该图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在教学实践中属于抽象类的地图,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鲜明,很容易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相混淆。而教师在讲课时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来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则使内容简化、形象,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对比着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进行综合分析,使重点突出。教师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既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加强知识的迁移性。

(2)该图利于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为记忆的内容,理解内容较少,知识点的迁移记忆较多,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黑板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使重点突出且内容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

(3)该图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这幅简图是分界线图的简化,是简单的示意图。该图可以将分界山脉的信息鲜明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还可以激发其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所表现出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配合优美的讲述使小小的讲台变成一个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出色“表演”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的威信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中树立起来。

2.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评价的实施”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从评价方式等方面思考)正确答案:(1)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教师应对学生的问答、演讲、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2)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存在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法存在不足,因而评价应采取多种方法。

(3)教师要重视多元评价,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部分内容或部分项目的评价。地理学习评价应采用评语和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黑河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问题:1.

说明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正确答案: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带至下游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在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物质带离原地,形成沙漠;并通过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沉积在黄土高原。

2.

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正确答案:利大于弊。

理由: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流速降低,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弊大于利。

理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洪涝频发,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两种观点选择其一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气温的差异”的教学片段:

师:(展示广州和哈尔滨的人们欢度春节情景的图片,图A内容为春节期间广州的花卉,图B内容为春节期间哈尔滨的冰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幅图片,并思考问题:①广州和哈尔滨两地的气温有何差异?②同样是在冬季,两地的气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我国两大城市的各月均温信息和中国地图,分析出广州和哈尔滨两地的气温差异。

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气温的分布规律。

问题:3.

材料中教师使用了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对此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正确答案:材料中教师使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交流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提前准备案例素材,花费时间较多,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4.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步骤有哪些?正确答案:案例教学法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知识,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思考、辩论,让学生自主地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其操作步骤:①提出案例,以例激趣;②分析案例,以例说理;③拟订方案,以例导行;④归纳总结,自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让学生站在那里,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教师预设的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教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教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教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教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答案(教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该小组其他同学可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5.

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正确答案:材料一中,教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但是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小组讨论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讨论问题答案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其他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6.

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正确答案: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教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

②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

四、教学设计题阅读关于“板块的运动”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板块的运动”的部分内容。

要求:1.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板块运动的证据,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