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在《阿Q正传》《故乡》《祝福》《风波》《孔乙己》《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她那循乎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中国式思恋与坚贞,都是作家讴歌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生与人性。这种自然的人生与善良的人性,在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里比比皆是。他们热情、勇敢、诚实、勤劳、朴素的人性超乎自然,这是“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德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节选自《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有删改)材料二:虽然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与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但因为各自民俗文化的差异,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家创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安排。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启蒙为目的,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因此,自决意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后,鲁迅的注意力更多地从对世界的科学物质文明的介绍,转入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崇。这一创作目的在其乡土小说中尤其集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刻画上,他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手段。因此,我们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相对而言,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副情景。他构建了另外一个区别于鲁迅所构建的乡村世界的“湘西世界”,无论是自然景致、生活景观,还是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没有奢华的物质享受,没有高深的知识学问,甚至没有高雅的举措,但正是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充满了“野性”,如翠翠、萧萧、老船夫等人。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世界”中的人们与现实世界抗衡,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同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是把美和爱推向极至,浸透在每篇小说中,这是他审美观念的核心。(节选自《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有删改)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因此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B.鲁迅选择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内容集中在以批判眼光审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C.鲁迅对于乡村世界有清醒认识,提出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命题。D.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体现了“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也寄托了作家的希望。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对《祝福》和《边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祝福》中描写鲁镇人们准备年终大典,迎接福神,是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B.祥林嫂因为嫁过两次,希望“捐门槛”为自己“赎罪”,体现出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的特征。C.《边城》中渡船老人勤劳、善良、敦厚,拥有几乎全部的传统美德,虽然也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D.“湘西世界”的自然景致、生活景观、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举止自然、率性粗鄙。3.下列不是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进行刻画的一项是()(3分)A.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B.“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C.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D.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4.两篇材料都对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作了比较研究,请简要概括它们比较的内容和比较的目的。(4分)5.下面是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的节选片段,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6分)(甲)薄暮的空气极其温柔,微风摇荡大气中,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的山果香味,有甲虫类气味,有泥土气味。一切在成熟,在开始结束一个夏天阳光雨露所及长养生成的一切。一切光景具有一种节日的欢乐情调。——沈从文《月下小景》(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鲁迅《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烟火漫卷迟子建文本一: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电话,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遭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猪头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么?”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焙热。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电话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电话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电话,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是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也更加沉默。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刘建国点了点头。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文本二: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如愿完成了。记得写完最后一行字时,是午后三点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十二月的哈尔滨,太阳落得很早。何况天阴着,落日是没得看了。公园不见行人,一派荒凉。候鸟迁徙了,但留鸟仍在,寻常的麻雀在光秃秃的树间飞起落下。它们小小个头,却不惧风吹雪打,该有着怎样强大的心脏啊。我沿着外滩公园猩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这条由一家商业银行铺设的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最初铺设完工后,短短两三年时间,跑道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如今的塑胶跑道早已修复,它早以全新的面貌,更韧性的肌理,承载着人们的脚步。去冬雪大,跑道边缘处有被风刮过来的雪,像是给火焰般的跑道镶嵌的一道白流苏。还记得去年十一月中旬,长篇写到四分之三时,我从大连参加完东北学术会议,乘坐高铁列车回哈尔滨。透过车窗望着茫茫夜,第一次感觉黑暗是滚滚而来的。一个人的内心得多强大,才能抵抗这世上自然的黑暗和我不断见证的人性黑暗啊。列车经过一个小城时,不知什么人在放烟火,冲天而起的斑斓光束,把一个萧瑟的小城点亮了。但车速太快,烟火很快被甩在身后,前方依然是绵延的黑暗。这种从绽放就宣告结束的美好,摄人心魄。所以回到哈尔滨后,我给小说中的一个历经创痛的主人公,放了这样一场烟火。(有删改)【注】文本一为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的节选,文本二是迟子建《烟火漫卷》后记。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建国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与他人像朋友一样交往,面对翁子安的理解,刘建国也给予了积极回馈。B.小说两次写到了“握手”,分别是发丝的“握手”和真正的握手,两次握手的过程也正是二人逐渐熟识、互相温暖的过程。C.翁子安每次都给刘建国双程车费,还时不时让刘建国捎物或人,以及给泥瓦匠送摩托车,可见翁子安是一个富裕大方的人。D.“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刘建国半生的艰辛与执着。7.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的情节安排在时空上有一定的跨度,看似松散无序,实则紧扣“爱心护送”这一核心事件,语言质朴自然,形散而神不散。B.文本一中一直在寻人的刘建国和身患疾病的翁子安,两个人物的命运彼此交织又各自独立地向前发展,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张力。C.文本二中作者写了外滩公园万物凋零的荒凉场景,但留鸟麻雀仍在,看似无意的描述却寓意深刻,丰富读者的联想,耐人寻味。D.无论是小说中人物的不幸遭遇,还是后记中的环境描写,始终萦绕着一种悲伤的叙事氛围,全文始终弥漫一种低沉暗淡的气氛。8.文本二中作者写道:“我给小说中的一个历经创痛的主人公,放了这样一场烟火。”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创作《烟火漫卷》的意图。(4分)9.所谓叙事装置是指小说叙事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以之为基础和发生前提的物品、空间等中介物。比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甲虫”。为了写出城市烟火之漫卷,作者在文本一中是如何利用“爱心护送车”这一叙事装置进行叙事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①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②,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材料二:“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方苞《又书货殖传后》)【注】①左忠毅公:左光斗。②镵:chán,古代一种铁制掘土工具。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微指左公A处B则席地C倚墙而坐D面额焦烂E不可辨F左膝以下G筋骨尽脱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使……跟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正”用法相同。B.虽,即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的“虽”意思不同。C.先,这里是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与《六国论》中“思厥先祖父”的“先”意思相同。D.为,当作。与《阿房宫赋》中“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的“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是一篇写史可法逸事的短文,不像正史那样完整地记叙史可法的一生,只选取了寒夜苦读、营救左公、严谨治军、躬造左府等片段,彰显人物可贵品质。B.左公对夫人表白心迹:“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明左公器重青年史可法不只是因为他文章出众,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思想抱负。C.史可法常流涕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字字有千钧之力,写出了师生之间建立在共同“志事”上的深厚情谊,也显示了作者对左公的颂扬之情,令人感动。D.材料一首句先点明这些“逸事”闻之于“先君子”,结尾又进一步解释自己父亲消息的来源,特别说明狱中事还是史可法亲自讲出来的,所以虽是“逸事”,却足以补充正史。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4分)(2)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4分)14.请简要分析《左忠毅公逸事》是如何体现材料二方苞“义法”内涵的。(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九日寄秦觏①陈师道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②丛祠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③?【注】①秦觏,诗人好友,此时旅寓京师,境况潦倒。②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③落乌纱:晋孟嘉风流儒雅,与众僚佐在龙山饮宴,风吹孟嘉帽落,桓温命人作文嘲弄他,孟嘉从容应答,文辞优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所见的当前的景物下笔,描绘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B.颔联“九日”句忆往事,“十年”句写眼前,情感复杂,颇为沉郁。C.颈联写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逢此佳节,心中多感慨,仍兴致勃勃。D.本诗以诗寄友,抒发自己万千感慨,笔触精炼,意蕴深长,令人回味。16.诗歌中诗人对秦觏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明来南京旅游,看见长江白茫茫一片,两岸绿色山峰林立,不禁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常常容易根据个人好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从两个方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3)我国古代的星座被称为星宿,共二十八宿,古代诗文中常常直接写到星宿,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看春晚,最累的是手。”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类似的海量点评,甲__________?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A)的原创,或让人捧腹,乙__________。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B)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就这样,①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从“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到“春晚停办”的谣言,从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到名人离世引发的舆论几度反转,很多时候,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讨论交流变成了站队骂架,观点碰撞变成了语言暴力。③“有话好好说”,④成为最重要也最急需的塑造“新集体生活”的一种规则。18.下列语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第二段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小狗汪……汪……地叫着。B.他思考了片刻,然后问道:“你真的……认为我们可以改变现状吗?”C.“可恶!然而……”四叔说。D.花园里有菊花、牡丹、桂花、芍药……19.请在文中括号(A)(B)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请在文中甲、乙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文中第一段中的“拍砖”是一个网络流行词,网络流行词是现代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他们以简洁、生动、富有创意的特点迅速传播,反映了社会热点、年轻人心态和文化趋势。请另用一个网络流行词创设情境,描写一种生活现象。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使用贴切,情境合理。(5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重新定义人与人相处的规则,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开放,多一点包容,我们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也才能经受得起来自现代化的检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A项强加因果,两人“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与“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无因果关系;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可见鲁迅作品包含两方面内容,选项表述有遗漏;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鲁迅关心“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现实,“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2.D原文描写“湘西世界”中的人们“甚至没有高雅的举措”,并不意味着他们“粗鄙”。3.DD项描写的人物禹是“中国脊梁”,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A项祥林嫂极度悲哀麻木,B项阿Q的奴性,C项闰土对现实生活不满,内心的苦楚诉说不出,备受压迫后精神麻木,这些形象都是鲁迅要刻画的“沉默的国民的魂灵”,即“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4.示例:(1)内容:材料一比较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目的(鲁迅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材料二比较两人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2分)(2)目的:材料一通过比较异中求同,论证鲁迅和沈从文的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材料二通过比较同中求异,阐述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2分)5.示例:甲段文字偏重于浪漫主义,表现主观感受,充满抒情色彩。(1分)如“空气极其温柔”“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的山果香味,有甲虫类气味,有泥土气味”,通过气味描写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或表现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2分)乙段文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1分)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阴暗、冷寂、肃杀的氛围,“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揭示当时乡村社会混沌死寂的现状。(2分)(表意接近即可得分)6.C“富裕大方”不恰当。翁子安这些举动主要体现了他急人所困的品质,“富裕”则于文无据。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也是为表现翁子安对刘建国的尊重。7.D“始终萦绕着一种悲伤的叙事氛围,全文始终弥漫一种低沉暗淡的气氛”错误,并非“始终弥漫”,比如文本一中的翁子安对他人的帮助,后记中的“黑暗中的烟火”,两则文本虽有伤感,但并不低沉。8.示例:①表达生命本身是无常的,悲伤和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刘建国多年坚持寻找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却始终无果,翁子安尽管正当壮年却摆脱不掉病痛的折磨。②表达坚韧与顽强应是生命的底色。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仍然勇敢地面对生命的苦难。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③表达无论经历过什么,都应该心存善念,有尊严地活着。翁子安尽管自身患病,但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刘建国也是坦诚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像烟火一样绽放,摄人心魄。(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9.示例:①“爱心护送车”自然而巧妙地连接了诸多人物关系,翁子安就是因为使用刘建国的“护送车”而与之建立联系,小说的核心情节由此得以展开。②“爱心护送车”跑车的过程展现了城市地理景观和世俗生活画卷,既写到了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松花江桥,又呈现了社会生活面貌。③“爱心护送车”有助于凸显小说的主旨,通过翁子安与刘建国在车上的交流,折射出生命的张力和人性的善良。(每点2分,表意接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DF11.B两处“虽”的意思相同,都为“即使”。D选项《阿房宫赋》中的“为”意为“成为”。12.A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左光斗而非史可法。13.(1)国家大事已经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完了,你又轻视生命不明大义,天下大事靠谁来支撑呢?(糜烂:败坏;已:结束,完了;昧:不明。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拜访左公府第。(治兵:领军作战;躬造:亲自拜访或访问;第:住宅、宅邸。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示例:①《左忠毅公逸事》“言有物”,通过叙述左忠毅公的事迹,充实了文章,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的高尚形象。②《左忠毅公逸事》“言有法”,组织材料“有序”,如先正面再侧面,先写为国选才、识才、爱才、护才,后写左公影响。(内容上也前后呼应,如材料来源于先君子及左公甥闻之于史公,“使拜夫人”与“拜夫人于堂上”相呼应,等等。叙述条理清晰,章法严密/全文紧扣“忠毅”展开,且明确是“逸事”。)(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表意接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我父亲在世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师近郊视察学政时,有一天,风雪交加,天气特别冷,他让几个随从骑着马跟随自己,暗地里出访进入一座古寺。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文章刚起好草稿。左公看完文稿,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替他关上房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才知道就是史公可法啊。等到考试的时候,小吏点名喊到史公时,左公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等到史公)呈上试卷,(左公)就当面签署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等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早晚守候在监狱门外。那大逆不道的宦官魏忠贤防备窥伺极为严密,即使是左家的仆人也不能接近(左公)。过了许久,史可法听说左公惨遭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探监的办法),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衣草鞋,背着竹筐,手里拿把长柄铲子,伪装成扫除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狱卒)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原来左公靠着墙壁坐在地上,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从左膝盖以下筋骨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倒,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手臂用指头拨开眼眶,那眼光像火炬一样明亮,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而你竟然敢到这里来!国家大事已经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完了,你又轻视生命不明大义,天下大事靠谁来支撑呢?还不赶快离开,不用等奸贼们设计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就摸索地上的刑具,作出要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说话,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讲述这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实习生合同终止及就业创业支持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ABS塑胶原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个人养老保障贷款协议书借条
- 2025年度短视频演员网络短视频网络剧出演合同
- 2025年度商业综合体物业运维保障协议
- 环保科技绿色产业创新与投资策略
- 2025年纯水冷却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至2030年动态低温提取生产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细微射频同轴电缆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泡沫玻璃项目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三章 书面沟通
- 2024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
- 提高瓦屋面太阳能板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
- 2024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我的物品我做主班会
-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 外汇行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