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6/08/wKhkGWbghY6APt98AAGFW650eAE876.jpg)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6/08/wKhkGWbghY6APt98AAGFW650eAE8762.jpg)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6/08/wKhkGWbghY6APt98AAGFW650eAE8763.jpg)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6/08/wKhkGWbghY6APt98AAGFW650eAE8764.jpg)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6/08/wKhkGWbghY6APt98AAGFW650eAE87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1.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字名潜,世称靖节
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散文家。潺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
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等。
二、内容概括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
己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
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
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安排
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
寄托社会理想。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
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三、字音字形
豁(hub)然开朗屋舍(sh心)俨(yen)然阡(qian)陌(mo)交通黄发垂髯(tiao)
妻子邑(yi)人间(jidm)隔语(yti)云诣(yi)太守刘子骥(ji)
四.词语汇总
(-)重点词语。
1、缝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
3、甚星之诧异
4、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5、俨然整齐的样子
6、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髯老人小孩
8、怡然自乐喜悦的样子
9、县答之详尽
10、咸来问讯都
H、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12、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3、不复出焉再
14、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15、延至其家邀请
16、处处志之作标记
17、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
18、无问津者渡口
1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2、欣然规往计划
23、豆病终不久
(二)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具”通“俱”,完全,详尽。
(三)词类活用
(1)林尽水源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2)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5)不复出焉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6)处处志之志: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7)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四)古今异义
(1)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2)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3)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6)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8)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五)一词多义。
(1)舍:①便舍船(舍(sh*),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心),名词,“房屋”)
(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6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6i,介词,对,向)
(2)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4)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5)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ti)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6)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7)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六)重点虚词。
1.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2.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自己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例如: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
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省略宾语。例如:
①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六、重点语句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为具言所闻。
译文: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译文: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七、理解默写
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是):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的原因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八、内容理解
1.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2.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什么?(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
6.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居乐业。
7.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8.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9.作者虚构桃花源的目的是什么?
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
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
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至少三个)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
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分类主题表》课件
- 《论文写作技巧》课件
- 《伤仲永对照翻译》课件
- 《英语句子》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弧形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二相四拍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饮料灭菌机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绩效执行》课件
- 机器人操作培训资料课件
- 公开课《火烧云》课件
- 美团外卖骑手服务合同(2025年度)
- 应急预案解读与实施
- 2025年春季学期团委工作安排表
- 早点出租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应届毕业生招聘(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内镜室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市场拓展工作计划
- 2025年八省联考云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加气站安全培训课件
- 中国近代史纲要西安财经大学练习题复习资料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