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分类训练:乡村与城镇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分类训练:乡村与城镇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分类训练:乡村与城镇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分类训练:乡村与城镇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分类训练:乡村与城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乡村与城镇

题组一

一、选择题

[2023湖北,9分]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

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

据此完成1—3题。

1.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

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A)

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

[解析]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地势起伏大,建设大量高空人行天桥有利于居民通

行,A正确;许多大城市高层建筑和地面车流也多,但高空人行天桥相对重庆

较少,B、D错误;河网密度大需要架设桥梁,但不一定要在高空建设人行天

桥,C错误。

2.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A)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智慧交通“大脑”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其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

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因此

支撑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

口分布数据,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①②③正确;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对城市交通运行的直接影响较小,因而其不

是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④错误,故选A。

【技巧点拨】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角度”

(1)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GIS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

(2)从学科的角度,GIS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3)从功能的角度,GIS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

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

(4)从系统学的角度,GIS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3.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C)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解析]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

建议,能实时分流拥堵路段的车流,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C正确。分析

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可以为交通建设和交通出行提供建

议,但不能实时缓解当前交通堵点压力,A错误;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

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属于防止未来交通拥堵的措施,B错误;分析多层立交

2

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属于交通建设,不能实时缓解重庆市交

通堵点压力,D错误。

[2022江苏,6分]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

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

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阶段I阶段n阶段m

♦本村村民。外来人口4服装工厂乐网上商铺---社会关系

4.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H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A)

A.多元化B.内向化C.等级化D.中心化

[解析]见下图:

3

社会关系网络逐步走向多元化=>A正确,B错误

0

具有明显出现了本村居民与外来人口,外

的内向化■=>来人口与外来人口等社会关系

A△

5.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A)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解析]根据该村社会关系演变可知,该村服装工厂的兴办和网上商铺的兴起吸

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说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可判断该村落属

于城市近郊型,A正确,B错误;搬迁撤并型不会有明显完整的村落关系网演

变过程,C错误;特色保护型村落的社会关系网络应该以本村村民之间为主,

受外来人口的影响较小,D错误。

6.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B)

A.历史文化传承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D.交通区位变化

4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向多元化演变与服装工厂的兴办、

网上商铺的兴起密切相关,因此主要驱动力是工业与信息化,B正确;受历史

文化传承影响,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在近四十年来不会出现明显的阶段

性,A错误;自然环境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短期人类社会关系网的演变

影响较小,C错误;结合上题分析,该村落位于城市近郊,交通区位变化不

大,其对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影响不明显,D错误。

【技巧点拨】呈现地理要素动态变化的图像的判读重点是对比分析稳定要素

(相同点)和变化要素(不同点)。首先,从图名中找到图像所要对比分析的

主题,有目的地提取对比要素和特征;其次,找到图中的稳定要素,稳定要素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设问,但往往很可能是解题的关键条件;再次,

找到对比对象的变化要素,变化要素往往是题目设问的主要切入点;最后,分

析要素的变化,并结合相关信息分析变化的原因及趋势等。

[2022浙江1月选考,4分]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

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

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D)

A.I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B.n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

c.n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ID.in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

5

[解析]I核心层紧邻高铁站,是高铁新城交通最发达、土地价格最高的区域,

适合发展与交通服务关联性强且付租能力强的商贸、商务办公等行业,并且其

建筑物较为高大、稠密,而科研机构应布局在环境较好,高等教育发达的地

方,A、B、c错。与I、n圈层相比,ni圈层与高铁站距离最远,关联性最

弱,属于在I、n区域的兴起带动下形成的配套功能区和周边人流的聚集区

域,主要功能应为住宅、文化、教育等,D对。

8.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D)

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一一旅游城市

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一一传统工业城市

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一一转型升级城市

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一一都市圈核心城市

[解析]高铁带来快速、便捷的交通,可促进旅游城市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长,

因此高铁新城与之匹配的发展方向应是旅游服务业,A错;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需要依托优越的经济、政治、地理条件,以及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所以其依托城市应当是区域中心城市,B错;高铁主要承担客运,因此

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不是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C错;高铁新城一般是依托都

市圈核心城市发展起来的,其发达的交通不仅增强了核心城市与周围城市之间

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为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

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D对。

[2021湖北,9分]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

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

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一2035年)》,未来其将建成为面积达

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

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9—11题。

6

O目前开发区范围,二〉亦庄新城规划范围

。功能区==公路

9.图中所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B)

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

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

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亦庄新城面积不断扩大,且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即用地

规模不断扩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①③正确;由图可知,亦庄新城主要由开

发区向东西两侧扩展,东西两侧的地价会升高,②错误;亦庄新城有多个产业

基地,就业机会多,且规划建设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会吸引部分中心城区人

口外迁,④错误。故B项正确。

10.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C)

A.劳动力丰富B.市场广阔C.产业集聚D.环境优美

7

[解析]由材料可知,亦庄新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而来,说明其主要驱

动力是产业集聚,C正确。

11.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C)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④建设产

业协同创新平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亦庄新城规划建成面积较大,且要发展成为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

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智慧交通体系,方

便了人们的生活,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功能区的良好

发展,①③④正确;不同功能区投入应有所侧重,优先保障重点产业的发展,

②错误。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23全国乙,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

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

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

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

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

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

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下

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8

[答案]优化土地利用,充分开发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改

善城市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每点2分,3点即可)

[解析]沿着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

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高密度开发使得人口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快速交通线附

近,减少了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快速交通线两侧的高密度开发

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住宅和办公等功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高密

度开发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6分)

[答案]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2分)有利于搭建便捷的物流线和供应链;

(2分)有利于减小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2分)

[解析]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与居民区相分离,减少了工业对城市

环境的污染。工业区靠近快速交通线,便于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的建设。将工业

区布局在郊区可以减少工业区内部和周边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题组二

9

一、选择题

[2023海南,3分]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

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

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D)

AB

CD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古村落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塘中养鱼,呈散村

聚落结构。A、B选项图中,聚居地相对集中,鱼塘分布在村落周围,不符合散

村聚落结构特征,A、B错误;C选项图中,主要分布有鱼塘、稻田,村落聚居

地面积很小,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D选项图中,墩塘相间,墩比塘宽

阔,聚居地分散,符合该古村落的散村聚落结构,D正确。

[2022广东,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

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

10

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

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2—3题。

次要

扩展方向

餐饮区---►

□2008年的范围

餐饮区

2019年的范围

文化

创意

核心商业区产业区

名)地铁站

2.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D)

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

[解析]该文化创意产业园由一老旧厂区改造而成,这是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为第

三产业的结果,而厂房改造需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A、B说法不符合题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活动日益盛行,旅游消费

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C说法不符合题

意;将老旧厂区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转型为文创旅游

空间,这主要是建筑使用功能的变化,建筑布局并没有调整,D说法符合题

局、O

3.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给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B)

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请见下图:

11

[2021山东,6分]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

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

此完成4—5题。

一城市主干道

一城市快速路

—滨河景观大道

国滨河湿地

03湖泊

C3工业及仓储区

。住宅区。

匚]住宅区p

皿]住宅区Q

0M商业区

E0行政办公区

4.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D)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12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刚果首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城市内

涝多发,“串珠状”湖泊分布于新城区中心地带便于排泄内涝,D对;湖泊具

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但该城市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植被茂密,

环境质量好,改善生活环境并不是其首要目的,A错;土地的商业价值主要受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湖泊对提升新城区土地商业价值的作用不

大,B错;位于新城区的“串珠状”湖泊水量有限,且易受污染,不适宜作为

生产生活用水,C错。

5.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

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D.生态环保

[解析]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可充分利用刚果热带雨林的木材资源,降低

建设成本,A对;装配式木质建筑结构简单,隔热防潮效果差,不利于提升生

活品质,B、C错;修建装配式木质建筑需要砍伐森林,不利于生态环保,D

错。

[2020山东,6分]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

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

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

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

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6—7题。

13

6.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B)

A.安庆一池州B.合肥一巢湖C.亳州一阜阳D.芜湖一铜陵

[解析]由材料可知,推进同城化需要两个城市相邻,而且公路客流相向流动且

强度大。合肥和巢湖两地相邻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B正确。

7.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

很小,其主要原因是(C)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解析]合肥和南京是分属于两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合肥是安徽省的中心地。一

般来说,面对同等级别城市,人们会就近选择,但受行政联系等因素的影响,

省内各地的人口流动往往和省内的中心地联系更紧密,人口流动更频繁,C正

确。

[2020天津,6分]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14

交通设施金融设施

8.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A)

A.商业和住宅B.工业和行政C.旅游和休闲D.仓储和物流

[解析]读图可知,虚线圈内区域交通设施、金融设施、医疗设施和文化设施的

密度都比较高,说明该区域应为城市核心区域,地租较高,商业和住宅的付租

能力较强,因此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商业和住宅,故选A。

9.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B)

A.交通B.地形C.气候D.科技

[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为带状,此类

城市空间形态一般是受地形、河流、交通线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可排除C、

D选项。航运便利的河流对城市空间形态有明显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常沿河流

延伸,呈带状,但我国西北地区航运不发达,且其他类型的交通线对城市空间

形态影响有限,排除A选项。在山区,地形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明显的影响,

城市多沿谷地延伸,呈带状,选项B正确。

[2019北京文综,4分]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

题。

城区郊区距离

15

10.该图体现(D)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解析]由图可知,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郊区,两种

用地类型不呈交错分布,商业用地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根据曲线的斜率判

断,商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大,农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小,二者差异较大。农

业用地布局在郊区主要是因为郊区地租水平较低,推测是农业用地受到政策保

护所致。

二、非选择题

11.[2021河北,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

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

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

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

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老港区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城市扩展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促

使老港外迁;(2分)港口功能不断提升,运量增大,对港口面积要求提高。

(2分)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量增大,老港区出现用地紧张、污染加剧等

问题,从而导致老港的外迁。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

16

[答案]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知

名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每点2分,4点即可)

[解析]从资金、技术、政策、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

[答案]有利于减少建设投资,节约资金,提高建设效率;优化城市功能,提高

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吸引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每点2分,2点即可)

[解析]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建设投资,利于城市环

境的改善。

题组三

一、选择题

[2022广东,6分]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

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

3考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17

[解析]由图可知,2000—2018年城市1和城市2用地规模大幅增加,目前两城

市用地规模相当且远超城市群内其他城市,说明城市1和城市2应为该城市群

内规模最大的两个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故该城市群呈现双核模式发展,

A、C错误,B正确;城市1和城市2用地规模大(有塔尖),但其他各城市的

用地规模都较小(有塔基),缺少中间用地规模的城市(缺塔中),所以该城

市群并不呈现金字塔式发展,D错误。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迁入城

市,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人口规模和产

业发展是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图示信息显

示,2000年以前该城市群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相当,说明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建城历史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受生态环境因素影

响,城市功能区需要进行合理布局,但生态环境对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

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

[2021北京,3分]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四个地铁站(非换乘站)工作日进出

站人数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B)

A.①B.②C.③D.@

18

[解析]读图可知,②站点8时左右和18时左右进出站人数较多,最可能是上班

和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大造成的,因此②站点最可能位于居住区,B对。

[2021福建,9分]图1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

□o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万一6万,道路呈环形放

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

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

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4—

6题。

•早期卫星城

—铁路

——高速公路

■主城区

4.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C)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解析]MK新城建于1971年,建成时间较早,以服务业为主,功能分区不明

显,A错;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故两者的城市等

级相差不大,且MK新城和大学城之间的距离较远,B错;由图可知,MK新

城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两大城市中间,且处于交通的“十字路口”,交通便捷,

C对;MK新城地理位置优越,地租应较高,D错。

5.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

局模式是图2中的(D)

19

就业点集中就业点分设

A,分布在外圈B,在外圈和中心

就业点

就业点就业点

C,分设在两端D,分散设置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生

活性服务业一般呈零散分布,故就业点也应随之零散分布,D对。

6.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C)

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

[解析]由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依托的是周边地区的资

源,故可加强城际联系,C正确;新城建设的目的是分散大城市职能,疏解伦

敦主城区人口,其城市职能没有改变,A错误;“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促进

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B错误;MK新城人口数量较多且

不断增加,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还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错误。

[2020海南,9分]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

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

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

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据此完成7—9题。

20

1985年2015年

7.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B)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

取),符合“一极”;而500万至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

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

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误;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

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误。故选B。

8.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

是(A)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

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

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

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对;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

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也高,C错;两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差

异并不是很大,D错。故选A。

【技巧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

开放程度高,即可快速排除C选项。

9.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C)

21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③城乡统筹,加

强就业培训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

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

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利于就近转移农业人口,

转移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城镇化,②③⑤对;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

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选C。

[2019江苏,4分]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

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B)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解析]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

米,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

11.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C)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