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1.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坐具,后引入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坐具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3.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4.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 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 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5.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钱穆先生认为这是“北方士族几成民族意识上之团结一致”的表现。该材料意在说明()A.北方汉人民族意识觉醒B.北方农耕文化的延续主要得益于士族C.北方士族联合起来抵抗异族D.北方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6.义熙九年(413年),在刘裕的建议下,东晋施行土断政策,将从华北移居到江南的民众编入现在的居住地户籍,不再给予侨民优抚政策。该措施意在()A.巩固南朝统治 B.推动民族交融 C.保证赋役征发 D.加强基层管理7.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后,为获得在人口和文化上占优势的汉族认可,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加以继承之。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实质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 B.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崇拜C.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D.彻底改变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8.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砖画,可以印证当时()A.民族关系的双向互动 B.绘画体裁的多种多样C.边疆经济的繁荣发展 D.戍边军民的鱼水之情9.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关,吴人不能越淮、河(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馋,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A.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 B.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C.削弱了吴蜀两国实力 D.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10.北魏早期的都城平城在初建时模仿了长安的里制,但是将“里”称为“坊”,“坊”有“方”的意思,也有“防”的意思,一方面表达其形状,一方面显示其有安全的考虑。这反映出()A.军事是平城的主要功能 B.北魏的发展赶上南方C.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创新 D.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11.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如表为刘裕的霸府僚属出身占比表。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非士族次等士族(含北人,吴地士族)高级士族人数13927比例1.49%58.21%40.30%A.南方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不断膨胀C.政治资源得到整合 D.门阀士族走向消亡二、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ong),盖东西之极盛……地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骨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负盐杞神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列传.卷五十四》材料二: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末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院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早。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摘编自何德章《方朝江南农业技术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节选自《宋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江南开发会带来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但在分裂的过程中民族融合不断加强。故答案为A项。B项只说明了国家分裂的状况,未指出民族融合的趋势,说法片面,排除;C项只说明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未指出北方的社会状况,说法片面,排除;D项只涉及了思想文化上的特征,未指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说法片面,排除。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化,……”“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主观性,故选A项;历史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排除B项;评价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标准,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排除C项;材料强调反映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与“发现真相”无关,排除D项。4.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多元化,与当时政权更替频繁、多个民族政权并存有关,B项正确;此时北方战乱频繁,影响丝路畅通,A项“交流空前”表述错误,排除;C项错把丝路东端起点多元化解读为沿线城市兴盛;D项错把北方个别城市的兴盛解读为北方经济恢复发展。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同姓宗族之间的团结,增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D项正确;材料“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强调的是同姓之间的团结,属于宗族意识而非民族意识,排除A项;同姓宗族内部的团结主要是为了应对动荡和战乱的社会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延续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族对同姓的团结和重视,没有强调士族之间的联合,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东晋施行土断政策,将从华北移居到江南的民众编入现在的居住地户籍,不再给予侨民优抚政策”及所学可知,东晋后期,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承担赋役,既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朝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户籍制度变化与加速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加强基层管理的相关信息,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后,在祖源上攀附华夏、国号上继承前代中原王朝国号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A项正确;对中原文化的崇拜不准确,且是表象,排除B项;题干看不出少数民族做法与国家统一之间的逻辑关联,排除C项;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都是有保留的,D项“彻底”太绝对,排除D。故选:A。8.答案:A解析:从材料“图1、图2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砖画”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工作方式,民族关系的双向互动,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9.答案:D解析:材料中“吴人不能越淮、河(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说明三国鼎立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0.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早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平城作为鲜卑族政权北魏的都城,初建时模仿长安,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而“坊”的称谓既反映其形状,又反映其功能,具有创新性,反映出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创新,C项正确;平城作为都城最主要的功能是政治,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平城的建设模仿长安的信息,没有反映北魏整体水平赶上南方的信息,排除B项;任何城市的建设都会考虑防御功能,不能由此得出民族间仍存在隔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从材料信息看,刘裕霸府的构成体现了次等士族在东晋末年的崛起以及对门阀政治的冲击,这表明在代晋建宋的过程中,刘裕整合了非士族、次等士族这些社会政治资源为己所用,C项正确;次等士族作用增强,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擅权,排除A项;豪强势力主要指高级士族,从材料看不出其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门阀士族仍是南朝治国理政的重要倚仗,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1)表现:物产丰盈;粮食充足;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等进步明显;商业活跃。(2)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