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生物真题2019年下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可以造成新生儿小头症和脑发育不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寨卡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只能靠细胞免(江南博哥)疫将其消灭B.伊蚊属于多足纲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传染源的角色C.寨卡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寄生在动物细胞中D.如果人类制造出寨卡病毒疫苗,则可以切断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正确答案:C[解析]寨卡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人体细胞中,人体通过细胞免疫使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后,人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病原体清除,A项错误。多足纲动物属于节肢动物,基本上每个体节具一对足,如蜈蚣、马陆等。伊蚊仅有3对足,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另外,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属于传播媒介或传播途径,而不是传染源,B项错误。寨卡病毒属于RNA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也无法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动物活细胞中,C项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体注射寨卡病毒疫苗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项错误。
2.
酒窝的有无由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下图是萌萌同学对自己家族中有酒窝和无酒窝的调查结果。根据此图,萌萌判断出有酒窝是显性性状,则她的依据是______。
A.爷爷×奶奶——姑姑B.外公×外婆——妈妈C.爷爷×奶奶——爸爸D.爸爸×妈妈——萌萌正确答案:C[解析]爷爷和奶奶有酒窝,而爸爸没有酒窝,属于“有中生无”。“有中生无为显性”,故可据此判断出有酒窝为显性性状,无酒窝为隐性性状。C项正确。A项,爷爷、奶奶和姑姑都有酒窝,没有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B项,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为A、a。若无酒窝为显性性状,则外公的基因型为Aa,外婆的基因型为aa,妈妈的基因型为aa;若有酒窝为显性性状,则外公的基因型为aa,外婆的基因型为AA或Aa,妈妈的基因型为Aa。上述两种情况均符合题意,故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D项与B项的情况相同,无法明确判断显隐性。故本题选C。
3.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上重要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了植物能够产生氧气用于更新污浊空气C.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D.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了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正确答案:B[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A项正确。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结论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污浊了的空气,但他并没有证明植物能够产生氧气,B项错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即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C项正确。米勒通过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发现装置中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说明了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D项正确。
4.
某同学进行“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该同学用嘴含住乙口,进行吸气和呼气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瓶1中的石灰水比瓶2中的石灰水更浑浊B.从丙口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甲口吸入的高C.设置瓶1是消除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该实验装置可避免将石灰水误吸到口中或将石灰水吹出洒到桌面上正确答案:D[解析]人体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氧气含量低于空气。实验时,气体从甲口进入,从丙口排出。甲口气体的氧气含量应高于丙口气体的氧气含量。瓶1吸收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瓶2吸收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瓶2中的石灰水更浑浊。A、B两项错误。瓶1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设置瓶1的作用是消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项错误。该实验装置中有单向阀,只允许气体单向流动。甲口连接的是长管,保证外界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乙口左端(瓶1处)连接的是短管,可避免将石灰水误吸到口中;乙口右端(瓶2处)连接长管,丙口连接短管,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也可避免呼气时将石灰水吹出洒到桌面上。D项正确。
5.
可吸入颗粒物中的PM2.5能进入血液。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者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淋巴细胞,48h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200μg/mL时,淋巴细胞活力明显下降B.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小于50μg/mL时,已经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C.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D.呼吸道能清洁空气,空气中微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不会对淋巴细胞活力造成太大影响正确答案:B[解析]由图分析可知,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低于50ug/mL时,细胞活力相对值无明显变化;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200ug/mL时,细胞活力相对值明显降低。A项正确,B项错误。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会导致淋巴细胞活力下降,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功能,C项正确。呼吸道能清洁空气,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微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不会对淋巴细胞活力造成太大影响,D项正确。
6.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桃花花瓣细胞呈现红色的结构是______。A.液泡B.叶绿体C.细胞核D.线粒体正确答案:A[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是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内含有光合色素,使植物叶片呈绿色。液泡内含有花青素等色素,这些色素对花色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桃花花瓣细胞呈现红色的结构是液泡。
7.
尿液的排出与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密切相关。其中,膀胱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正确答案:C[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此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构成。膀胱是储存尿液的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8.
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猎豹的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C.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群体内信息的交流D.“鸠占鹊巢”这一行为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正确答案:A[解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暂时的、易变的、易消退的行为,A项错误。运动的完成是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共同配合完成的,B项正确。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群体内信息的交流,使动物群体更容易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C项正确。“鸠占鹊巢”指杜鹃鸟将自己的卵产在灰喜鹊等雀形目鸟类的巢中,由这些鸟替它孵卵、育雏的一种行为。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项正确。
9.
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让学生观察已解剖好的新鲜动物肾脏,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触摸和观察,并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得出:肾脏中间的白色空腔是汇集尿液的肾盂;肾盂中的尿液来自肾脏周围的实体部分,这部分为肾实质,红色、有弹性。这样的教学不能着重体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是______。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B.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C.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D.创造冲突的学习情境正确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②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③尊重个人意见。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不以正确、错误来区分人们不同的知识概念。④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触摸和观察”,既是强调学习者的经验的体现,也说明该教师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体现的是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得出结论,但没有创造冲突的学习情境。故本题选D。
10.
下列可能没有发生分化的细胞是______。A.能产生ATP的细胞B.具有大液泡的细胞C.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D.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正确答案:A[解析]具有大液泡的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是红细胞;可以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是神经细胞。因此,B、C、D三项所述的细胞均是已发生分化的细胞。一般情况下,活细胞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ATP,因此能产生ATP的细胞可能没有发生分化。故本题选A。
11.
扇贝、梭子蟹、黄鱼是海边居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某同学对这3种动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类群③为软体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B.类群②都用鳃呼吸,体外受精、体外发育C.乌贼和河蚌也属于类群③,都具有外套膜D.类群①和②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脊椎的有无正确答案:C[解析]类群③为软体动物,扇贝、乌贼、河蚌均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都具有外套膜,身体呈两侧对称,A项错误,C项正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类群①和类群②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脊柱的有无,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特征,如是否体表被鳞,D项错误。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生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其他脊椎动物用肺呼吸。多数硬骨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为体外受精,其他脊椎动物为体内受精。哺乳类动物为胎生,进行体内发育。B项错误。
12.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病毒无细胞结构,靠分裂进行生殖B.大多数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靠出芽进行生殖正确答案:B[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病毒的生殖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是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并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酶、原料等)完成的,A项错误。大多数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少数的细菌(如蓝细菌、硝化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正确。细菌是肉眼不可见的单细胞生物。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典型代表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霉菌、蘑菇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以及蘑菇等大型真菌是肉眼可见的,C项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项错误。
13.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够将脂肪初步分解B.胃液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C.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D.小肠中的多种消化酶能将淀粉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正确答案:B[解析]脂肪在小肠中被初步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只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形成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中的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A项错误。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多肽,然后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B项正确。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经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初步消化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被进一步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参与血液循环,在组织细胞内通过有氧呼吸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C、D两项错误。
14.
学完“细胞呼吸”一节后,教师提问:“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这是为什么?”该提问对学生认知层次的要求属于______。A.识记B.应用C.分析D.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依据认知能力发展的程序和学习的复杂程度,认知层次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其中,识记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地回忆。应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景里使用抽象概念,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运用,而非综合的、创造性的运用。分析指将材料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成分,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明确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阐明材料各要素的组织原理,即对材料内容组合起来的组织、系统和结构的分析。评价指为了特定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及符合准则的程度做出定量的和定性的判断。题干中的提问要求学生能够在一个简单、具体的情境中使用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属于应用层次。故本题选B。
15.
在“根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装有水溶液的烧杯,里面分别浸泡着一棵菠菜,其中一棵坚挺,另一棵略萎蔫。教师说:“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清水和食盐水溶液,可我忘记是哪一个装有食盐水溶液了,请大家学完这节课后帮我分析一下。”该教学活动不具有的教学功能是______。A.直观演示B.导入教学C.设置悬念D.揭示机理正确答案:D[解析]该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这样的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地呈现实验现象。教师根据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根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同时,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需要通过本课教学才能得出,该教师通过在正式教学前设置悬念,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活动并不能说明菠菜为什么一棵坚挺,一棵萎蔫,即不能揭示机理。故本题选D。
16.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草、兔、狐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则甲、乙、丙分别表示______。
A.狐、草、兔B.兔、草、狐C.草、狐、兔D.草、兔、狐正确答案:D[解析]草、兔、狐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草→兔→狐。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理可知被捕食者的数量应多于捕食者,而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呈交替升降,即捕食者数量的高峰或谷底紧跟着出现在被捕食者数量的高峰或谷底之后。由图可知,数量最多的为甲,故甲表示草;乙数量的高峰和谷底出现在丙之前,且乙的相对数量多于丙,故乙表示兔,丙表示狐。故本题选D。
17.
某同学在进行野外调查时,观察到几种植物。他将白皮松、蒲公英和玉米分成一类,将肾蕨、葫芦藓和水绵分成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______。A.能否产生种子B.是否生活在水里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D.有无根、茎、叶的分化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能否产生种子,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水绵)、苔藓(葫芦藓)、蕨类(肾蕨);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白皮松)和被子植物(蒲公英、玉米)。因此,题干中该同学的分类依据是能否产生种子,A项正确。水绵生活在水中,肾蕨和葫芦藓可以生活在陆地阴湿的环境中,B项错误。题干中的植物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水绵无根、茎、叶的分化,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其他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D项错误。
18.
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具有抗疟疾的能力,原因是这些人的细胞内发生了一个点突变,这个突变能够抑制人的红细胞表达疟原虫结合受体,从而使其不受疟原虫感染。该突变发生的场所位于______。A.细胞膜B.核糖体C.细胞核D.内质网正确答案:C[解析]疟原虫结合受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故该突变属于基因突变。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19.
下图示意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进阶,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完成课程学习的终点分别对应的是______
A.a,bB.a,cC.b,cD.b,d正确答案:C[解析]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他们一般不是零起点;而当他们结束这门课的学习时,他们大多数也不会达成课程目标的100%。但是他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在原有的起点上前进了许多。故学生开始中学生物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完成课程学习的终点分别对应的是b和c。
20.
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用到了下表。该教师采用的评价工具是______。
A.量表B.检核表C.调查问卷D.观察和轶事记录正确答案:A[解析]实作评价是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和轶事记录、检核表、量表、档案袋等。其中,量表是用来作为判断过程和成果的一种评价工具,评定某个表现出现的频度大小或品质程度。量表一般使用的等级分为五个固定的数字评定选项,然后要求评价者依据所属特质的程度,在适当的数字评定选项上勾选作答。该教师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每项学习任务之后,都具有五个评分等级。因此该评价工具属于量表,A项当选。B项,检核表是一组列出表现或成果的测量维度,并且提供简单记录“是”或“否”判断的资料表。C项,调查问卷是一种使用非常广的书面调查工具,调查者设计各种书面问题,让被调查者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回答,以此来获取某些信息。D项,观察和轶事记录指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表现,是一种最常用的实作评价方法。
21.
下列关于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B.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C.维生素是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正确答案:C[解析]人体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A项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铁会造成人体缺铁性贫血,B项正确。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机体代谢。维生素不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项错误。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人体内的能源物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项正确。
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它们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一营养级C.细菌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正确答案:D[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少数的微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是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A项错误。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如蚯蚓等)是分解者。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B项错误。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储存的有机营养物分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不是所有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信息传递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
23.
克隆羊时,将甲羊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将乙羊(雄性)耳缘细胞的细胞核植入甲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重组细胞移植到丙羊的子宫中,丙羊生出丁羊。下列关于丁羊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肯定是雌性B.肯定是雄性C.肯定长得像丙羊D.肯定长得像甲羊正确答案:B[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丁羊的性状应与提供细胞核的乙羊最为相似。乙羊是雄性,其体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则丁羊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也为XY。故丁羊肯定是雄性。
24.
下列措施能通过增加光合速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______。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B.利用照明设施延长光照时间C.合理密植,让植物充分利用太阳光D.白天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的消耗正确答案:A[解析]光合速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的比值。光能利用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在地面的总光能的比值。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包括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必需矿质元素等。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加快暗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农作物产量,A项正确。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但是光合速率并没有改变,B、C两项错误。白天降低温度,虽然能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但是同时也会使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光合速率,D项错误。
25.
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研究者将适量且等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保温瓶中密闭。保温瓶已做灭菌处理,且环境条件适宜。多次测定有关变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煮熟的种子B.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C.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正确答案:D[解析]萌发的种子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Y表示瓶内温度,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产生热量,从而使瓶内温度升高。因此,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的种子,A项错误。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呼吸作用会消耗种子内的有机物质,但种子萌发时大量吸水,种子质量增加。因此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的种子,B项错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瓶内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b表示煮熟的种子,c表示萌发的种子,C项错误。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的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的种子,D项正确。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烟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那么能否利用这些物质来防治农业害虫呢?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烟草浸出液对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的杀虫效果的实验探究。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问题: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正确答案:烟草浸出液浓度;24h杀虫率[解析]自变量是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是被操纵的。因变量是由于一些变量变化而被影响的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根据题意可知,该兴趣小组进行的是烟草浸出液对杀虫效果的研究,因此烟草浸出液浓度是自变量,24h杀虫率是因变量。
2.
根据实验结果描述烟草浸出液浓度与杀虫率之间的关系:______。正确答案:烟草浸出液浓度在0-50%的范围内,其浓度越高,24h杀虫率越高[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烟草浸出液浓度在0-50%的范围内,其浓度越高,24h杀虫率越高。
3.
写出探究烟草浸出液杀虫的最适浓度的简要思路:______。正确答案:首先以10%的浓度作为一个梯度,研究烟草浸出液在0-100%浓度范围内对24h杀虫率的影响;然后找到杀虫效果最好的浓度,缩小最适浓度的范围,设置较低的浓度梯度,进行细致研究[解析]探究烟草浸出液杀虫的最适浓度之前,可以先进行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缩小烟草浸出液杀虫的最适浓度的范围。然后,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缩小浓度梯度,进行细致的研究。
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也被称为“线粒体置换疗法”,可以使某些患有线粒体缺陷病的妇女拥有健康的亲生孩子。“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用图表示。
问题:4.
培育“三亲”婴儿依赖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正确答案:有性[解析]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培育“三亲”婴儿的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重组卵细胞与精子),故该过程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5.
受精卵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填字母)的细胞质。正确答案:A[解析]受精卵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的细胞质。由图可知,“三亲”婴儿培育过程中,卵细胞的细胞质是由A提供的。
6.
为“三亲”婴儿提供遗传物质的有______(填字母)。正确答案:A、B、C[解析]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B的卵细胞核,一半来自C的精子的细胞核;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来自A的细胞质。因此为“三亲”婴儿提供遗传物质的有A、B、C。
7.
以上过程使用的生物技术有核移植、体外受精、______和______等技术。正确答案: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解析]“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核移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某教师选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开展“模拟眼球成像及探究近视形成”的教学过程如下。
上课时,教师先统计班级戴眼镜学生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是什么时候戴上眼镜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板书本节课的主题:近视形成的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将凸度较小的一个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在光具座上固定好,全班统一将其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如30cm处的位置,每个小组的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也固定在一个位置,比如50cm处。把光具座上的电蜡烛打开。移动电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物像为止。根据该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产生近视的可能原因,并做出假设。学生容易提出“近视与晶状体的凸度有关”的假设,但不易提出“近视与眼球前后径有关”的假设。在制订计划前,教师做适当引导后再补充第二种假设。
学生根据假设制订的探究计划如下:①记录电蜡烛、透镜、光屏三者之间的距离;②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③前后移动电蜡烛,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记录下电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④恢复电蜡烛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记录下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⑤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制订的计划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记录,完成之后,恢复透镜、光屏的距离,把组内学生的不同度数(度数相差越大越好)的眼镜放在透镜前面,然后分别移动电蜡烛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物像为止,分别记录眼镜的度数和电蜡烛所在的位置。
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近视形成的原因,并结合生活体验,交流预防近视的措施。
问题:1.
结合材料,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用到的探究技能。正确答案:材料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用到的探究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观察。在做出假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移动电蜡烛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物像。这一现象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思考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在后续的实验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观察,从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②测量。该实验需要学生测量并记录电蜡烛、透镜、光屏三者之间的原始距离,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物像后,学生还需要测量、记录透镜与电蜡烛之间以及透镜与光屏的距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才可以找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③推论。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并经过小组内思考,讨论产生近视的可能原因,并做出“近视与晶状体的凸度有关”的假设。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后再补充第二种假设,即“近视与眼球前后径有关”。
④控制变量。验证第一种假设时,学生更换凸度较大的透镜,通过控制透镜的凸度这一变量,移动电蜡烛,使物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验证第二种假设时,学生移动光屏,通过控制眼球前后径这一变量,使物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学生能够辨别实验中的变量是透镜的凸度以及眼球的前后径,从而通过控制变量得出实验结果。
⑤实验。实验是进行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该实验的研究问题是“近视形成的原因”,该问题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自主讨论、研究并制订探究计划。学生根据制订的计划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记录,通过分析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结合材料,分析探究性教学的一般过程。正确答案:探究性教学的一般过程如下。
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首先调查班级中戴眼镜的人数,然后提出探究的问题“近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②启发思考,做出假设。确定研究问题之后,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的引导提出合理的假设。该材料中的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岀假设,而是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通过该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产生近视的原因,并形成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进行纠正与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出两种合理假设。
③小组探究、制订并实施实验计划。探究性教学模式釆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后,学生根据假设自主制订并实施探究计划:通过更换凸度较大的透镜来验证“近视与晶状体的凸度有关”;通过移动光屏的位置,控制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来验证“近视与眼球前后径有关”。实验过程中做好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束后整理仪器,保存实验数据。学生还将组内同学的眼镜放在透镜前,进行实验研究。该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近视的原因,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科学的精神。
④协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进行协作交流,通过分析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⑤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近视形成的原因,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联系实际,交流、讨论预防近视的措施,从而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课的教学反思
某教师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课后,与备课组教师进行了探讨,并做了如下反思与探究。
1.备课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设定不够具体和明确,导致部分学习活动指向性不明,教学目标未能有效达成。
改进:将教学目标详细分解为知识目标(说出食物中含有能量),能力目标(进行食物中能量的测定,尝试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爱护实验仪器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参与度不高。
改进: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分小组合作,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使得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3.原理步骤讲解得不透彻,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实验。
课堂中学生不注意听教师的原理讲解,急于开始做实验。
改进:把学生被动地听原理讲解变为主动地思考问题——水升高需要的热量来自哪里?如何根据水温升高的度数来计算其获得的热量?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依据。
4.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操作要求不够了解,盲目动手,出错的环节和重复工作过多,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归纳小结、拓展提升环节未能按时进行。
改进: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及相关材料;请学生在黑板上直接填写数据统计表,避免数据的重复记录。
5.学情把握不准确,导致实验教学放得开、收不拢。
教师未能了解到学生已有的探究基础较差,过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不好,严重影响了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改进:提前准备好实验设计关键点的思考题,以此引领学生思考,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请实验成功的小组分享成功经验。
6.未能准确把握重难点,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不佳。
改进: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但是课堂中大量的时间用在组织学生对热量单位进行换算。教师可给出单位换算的要点提示,节省更多的时间给师生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此同时,将讨论的问题和反馈练习提前布置到各组,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问题:3.
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反思了教学中哪几方面的内容。正确答案:材料中,该教师的反思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达成、可测量的。该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向性不够明确。
②反思教学结构。该教师学情分析不到位,导致学生实验操作时间过长;未能准确把握重难点,把大量时间用于非重点内容的讲解。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归纳小结、拓展提升环节未能按时进行。
③反思教学内容。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中,没有明确重难点,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不佳。对于学生实验完成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师可改进实验的教学内容,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完善实验方案等。
④反思教学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反思实验原理的讲解过于平铺直叙,导致课堂中学生不注意听讲,急于开始做实验;自主探究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导致实验教学放得开、收不拢,课堂组织管理较混乱。
⑤反思教学策略。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任务不明确,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感;原理的讲解不透彻,应该釆取问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操作的了解不足,为了课堂上顺利完成实验,应该组织学生在课前做好实验的有关预习等。
4.
结合材料,分析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正确答案: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材料中的教师通过反思,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以优化和完善教学过程。
②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及时思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促使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升华成专业理论和专业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材料中的教师在发现问题后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为今后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③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资源,发现问题的症结,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0分)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是由于血型鉴定具有潜在的感染疾病的危险,许多国家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人血进行实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活动建议: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 摊位布置租赁方案简单
- 色彩构成与分析课程设计
- 搏击教学课程设计
- 插画背景课程设计教案大班
- 插座盖模具课程设计
- 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 金融与投资管理课程设计
- 传染病疫苗接种知识普及
- xx医院 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
- 奥派物业管理软件手册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
- 三类汽车专项维修业户主要作业设备一览表【范本模板】
- 2022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医疗系统事业编制乡村医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详解
- GB/T 9808-2008钻探用无缝钢管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GB/T 30317-2013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 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The Universe》(Part B)2 闽教版
-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讲义课件
- 煤矿掘进队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