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3.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D.“解放全中国”4.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5.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6.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7.[2023·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1929年,国民政府浙江委员会开始筹建浙赣铁路。1937年9月,随着钱塘江大桥的建成,杭州到株洲的浙赣铁路宣告全线贯通。仅仅过了不到3个月,国民政府即令部队破坏钱塘江大桥,浙赣铁路各段线路在此后几年间也陆续被国民党军队破坏,至1945年,仅存杭州至诸暨、江山至上饶两段线路通车。国民政府分段破坏浙赣铁路意在()A.阻止新四军建立新根据地B.拖延日军扩大侵略的步伐C.削弱浙赣地区的军阀势力D.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8.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A.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C.

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D.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9.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使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10.在某次战役中,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1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2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1.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12.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日记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使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A.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有关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参考答案1.D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农民、儿童参与抗战,说明边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选D项;晋察冀边区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排除A项;群众在敌后抗战当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坚”说法错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敌后抗战的中坚,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实行于土地革命时期,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而材料是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2.D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而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拥护”说法错误,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不会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国民党要员不会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3.A根据“1946年6月”判断,此时处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再根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做好防范准备并战胜蒋介石军事进攻,争取国内和平的前途,尽力避免国内战争,故选项A正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召开,主张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向敌后发展”的指示,故B项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侵略、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革命任务,“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故C项排除;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故D项排除。4.B根据题干中“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山西省,据此可知胜利是指平型关大捷,故选B项;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排除C项;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一带,而并不仅仅在山西省,排除D项。5.D据材料“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而将敌人赶走的”可知,沁源围困战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胜利,证明了共产党依靠群众政策的正确,故选D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立红色区域政权的思想,与“抗战时期”不符,排除A项;“彻底”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沁源围困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胜利,而不是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排除C项。6.D结合题中信息“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可知,《点石斋画报》以古喻今,旨在激励国人以甲午海战的将士为榜样,奋勇报国,D项正确;A项中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因为当时已经处于日本不断加紧侵华的环境中,《良友》此举意在激励国人共御外侮,排除;B项中的“鼓动变革”说法不妥,报刊的主旨是鼓舞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而不是变革,排除;日本侵华属于其既定国策,因此中国人不可能通过抵制战争而获得和平,C项错误,排除。7.B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用三个月的时间攻克了上海,进逼江苏、浙江一带,国民政府分段破坏浙赣铁路,主要是出于阻止日本利用铁路迅速侵入内地的考量,故选B项;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刚刚实现,国民政府对新四军的猜疑和防范还不明显,排除A项;当时地方军阀势力也在参与抗战,削弱浙赣地区军阀势力并不是分段炸毁浙赣铁路的目的,排除C项;当时日本已经发起全面侵华战争,炸毁铁路主要针对的是日本军事侵略,而不是经济侵略,排除D项。8.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长沙大捷”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所以本题的材料是意在突出“长沙大捷”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淞沪会战的意义;CD两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9.解析: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是结果,非主要意义,故A项错误;谈判并未直接增强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B项错误;谈判减少了国民党发动战争的理由,故C项错误;中共积极促成谈判,为中共取得了政治主动地位,故D项正确。10.解析:由材料中“第1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2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战役发生在淮河流域、长江以北,符合条件的应是淮海战役,其他几个战役的地点、区域不符合。11.解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12.解析:“平津沦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使制胜也”强调蒋介石在思考对付日本的办法,故A项错误;“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使制胜也”可见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升级,故B项正确;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是在1937年9月,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联共抗日的信息,故D项错误。13.答案:(1)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持续时间最长,始终是世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支援与配合了欧洲、亚太等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持久抗战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为美英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