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1页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2页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3页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4页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目标素养1.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能正确区分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通过视频或图文材料,了解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特点,能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自然灾害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地理实践力知识概览一、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

航空器

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远距离

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微拓展1遥感用英文表示是remote

sensing,简称RS。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2.特点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

,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

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

动态

监测。

微思考如果把遥感技术比喻成人体的一部分,应该是什么器官?提示:遥感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相当于人的眼睛。3.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

形成过程

,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

灾害救援

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

导航

微拓展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用英文表示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2.组成卫星星座、

地面监控

系统和

信号接收

系统。

3.用途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4.特点全球性、

全天候

、连续性和实时性。

5.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利用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

定位

,帮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

位置

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是对地理数据进行

输入

、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

叠加分析

微拓展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2.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

地理数据

,进行自然灾害

动态监测

、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

减灾预案

、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重难归纳1.概念及工作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2.遥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每天晚上7:30之后,中央气象台会准时进行天气预报。我们在收看电视时会发现,主持人在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时,其身后一般会出现一个卫星云图。该卫星云图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提示: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典例剖析2020年12月20日,受地震影响,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大规模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照亮了天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A(2)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飘浮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④火山灰飘浮的方向⑤未来当地的风向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D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第(2)题,从火山喷发卫星影像图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实时状况,获得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的风向等,不能获得未来当地的风向。学以致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为了满足我国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而建设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2)与人工探测相比,“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的优点不包括(

)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小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AD解析:第(1)题,环境与灾害监测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第(2)题,遥感技术的特点是探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小、速度快、周期短等。全球性、连续性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难归纳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应用、特点和种类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救灾流程如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信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试运行服务。2020年7月31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提示: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短信报文通信。典例剖析2022年3月17日8时26分,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北纬39.02°,东经97.66°)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人们要想在地震后准确确定并发送自己的位置给救援人员,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2)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遥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BD解析:第(1)题,人们要想在地震后准确发送自己的位置,就要先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2)题,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分析处理,选择救援线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导航。学以致用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①信号接收机②导航卫星③传感器④车载移动电话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D(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

)①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②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③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④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运行速度⑤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⑤B(3)下列信息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检测的是(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A解析:第(1)题,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信号接收机)组成。第(2)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具体的经纬度和海拔、运行速度和时间等信息。第(3)题,考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震相关概念的理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动态捕捉地表目标物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于检测山体位移。三

地理信息系统重难归纳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在防灾减灾中,地理信息系统要结合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才能发挥作用。万安县地处赣中偏南,是著名的优质早稻和脐橙产区。该县根据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气候区划方法,对早稻和脐橙种植区进行综合气候区划,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1)万安县脐橙种植区划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2)除气候要素外,你认为该农业区划数据库的建立还需要哪些地理图层?提示:(1)分析、模拟与统计功能。(2)地形图层、水文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和土壤图层。典例剖析面对雪灾,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某公司宣布紧急推出春运交通图,意在帮助身在异地的人们及时了解国内交通情况。在春运交通图上标出了主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如果铁路或公路被“加红加粗”,那就说明它可能处于封路或受阻状态。点击后即可了解滞留人数、目前情况、持续时间等信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材料中的春运交通图主要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虚拟技术(2)运用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抗击雪灾中还可以(

)A.及时获得各地积雪的范围

B.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C.为施救车辆选择合理线路

D.分析预报未来各地的天气答案:(1)B

(2)C解析:由材料可知,从春运交通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的状态,点击后可了解滞留人数、目前情况、持续时间等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获取信息,分析与管理信息,查询信息。因此该图主要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及时获得各地积雪的范围和分析预报未来各地的天气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依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各路线的交通状况,可以为施救车辆选择合理线路。学以致用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的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分布图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为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最需要叠加研究的图层包括(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甲、丙(2)①②两居民区规模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平坦 B.位于河流交汇处C.交通较便利 D.人口较稠密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商业网点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丙图层示意交通线分布,丁图层示意人口分布。第(2)题,把河流、地形和公路三个图层叠加在居民区的图层上可以发现,①②两个居民区都位于河流交汇处。遥感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条认识地球的重要途径。可以这样说,遥感是碧空中的慧眼,有了它,人类就可以看得更广、更深。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技术是人们利用肉眼在遥远的宇宙空间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B.遥感技术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C.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D2.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A.只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电磁波B.只记录和接收地面物体辐射的电磁波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C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技术。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遥感技术是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第2题,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地理信息技术,①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②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甲技术可以确定在印度洋中行驶船舶的精确位置B.运用乙技术可以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C.运用丙技术可以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D.嫦娥二号卫星利用甲技术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A4.在山洪泥石流救灾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B.提供灾区实时影像资料C.为救灾车辆设计行车路线D.确定人口伤亡数量B解析:解答本组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丙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类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信息的功能,由①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可知甲表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由②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可知乙表示地理信息系统,故丙表示遥感技术。第3题,确定印度洋中行驶船舶的精确位置需要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需要使用遥感技术;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嫦娥二号”卫星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需要使用遥感技术。第4题,地理信息技术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受灾地区的实时影像,了解受灾状况;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救援车辆提供定位、导航;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救援车辆设计行车路线,对受灾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等。确定人口伤亡的数量只能是通过有关人员的统计上报汇总获得。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

我国第23次南极科考活动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在南极长城站首次绘制了1∶1

000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并将这些成果建成空间数据库。据悉,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制图公司采取赠送方式向南极科考队提供该软件,并将在科考过程中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该系列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国土、交通、民航、房地产、电力、电信等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