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版A4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版A4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版A4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版A4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陕西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住本口厚;在(7)〜(8)题中,住举:厚。](6分)

(1)水何澹澹,o(曹操《观沧海》)

(2),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4),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便会拍的一声,o(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那天清晨落叶满地,。(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久,以及归来后生疏怅惘的心情。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在古代,由于重视家庭教育,上百人的家族,能于生活中自然形成“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的天然zhi序,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哮、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对父母长辈克尽养

老送终之责;确保儿女晚辈健康成长,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平辈兄弟间互jing互爱、互助合作。这是传

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夔聚力。

2.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度()、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

(2)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遴()聚力。

3.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zhi序(2)互jing_____互爱

4.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必然是一个负责任的青年,因为责任是生命之树的枝干,它承托了生命的高度

与广度。请你从初中阶段所阅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的人物,结合作品内容,概述

该人物的相关情节。(不少于50字)(3分)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①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②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办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

术的价值。③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非常注重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鼓励孩子通过练习劳动(习劳)获

得适应社会的必备素养。④例如,曾国藩曾把《习劳》作为教子的日课之一。⑤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旨

在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为目的。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1分)

(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⑤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请你参加三秦中学组织的以“百年青春,薪火相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书梦想】

(1)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青”字的笔画。(1分)

【活动二:展风姿】

(2)活动中有一场辩论赛,请你作为主持人完成下面的主持词。(2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这次辩论赛的辩题是“青年树立理想是否应顺应社会潮流"。

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评委嘉宾,他们是……

下面宣读本次辩论赛的程序及相关规则……

【活动三:学榜样】

(3)学校拟邀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史晓刚工程师,于1月24日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

为全体师生作“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2分)

邀请函

尊敬的史晓刚工程师:

三秦中学德育处

2024年1月24日

【活动四:赞青春】

下面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请具体介绍该奖章的设计意图。(至少答出两点)(2分)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

随着线上学习需求的增加,各类学习APP也不断涌现,背单词、学古诗、打卡学习记录、线上自习室,

等等。但学习类APP也存在不少乱象,自习室变聊天室,诱导充值消费……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中心对1502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学习类APP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营销广告多

II61.2%

有诱导充值、消费的外链

1!=55.8%

含有游戏内容,娱乐性大于学习性

受访家长表示,孩?^用

I147.1%

过学习类APP

(数据源自: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二】

①据媒体报道,某词典APP上查询“学制"对应的英语词汇,结果显示为"eductionalsystme"。查

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学制”词条,显示结果为“educationalsystem”。

该词典APP词条中的两个单词均出现拼写错误。而存在类似这样问题的APP并非只有一家。

②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很多人查阅词典和资料的方式,已经由线下转到线上,由实体工具书变

为电子载体。词典类APP因其下载使用方便,不占用空间,不增加重量,更新迅速等特点,深受使用者欢

迎。然而,凡事有利也有弊。正因为词典类APP使用方便,造成了很多现代人平时查阅词典的情况少,即

查即用的情况多。而市场上的词典类APP良莠不齐,甚至很多内容资料来源于网络,在编辑和校对上缺少

把关。一旦词典类APP出错,很多使用者无法及时发现。同时,由于网上分享的普及,使用者还往往会把

自己查到的错误内容扩散传播,以讹传讹,影响更多人。

③本该指导学生的学习工具、词典工具,却误人子弟,实在令人遗憾。词典类APP的内容错误应该由

谁来管?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没有查处的资格;出版部门只能对涉及版权的问题进行约束;而教育部门也表

示管不了这些APP。快速发展的数字产业撕扯出了一个小小的“监管空白

(摘编自《对词典类APP的差错不能掉以轻心》,人民网)

【材料三】

①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启“依法带娃”

新时代。这也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②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

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③“深入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水平,在网络立法、执法、普法、守法各个环节全面发力,构建未成

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法治屏障。”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王笃波提交了关于解决未成

年人网络安全新风险的提案。他提出,应聚焦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平台、账号,形成高压态势,形成强大威慑力。

(摘编自《“依法带娃”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人民法院报)

【材料四】

①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其中关于对未成年

人的网络保护是一个重要篇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为他们擦亮“人

生第一屏”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中国网络法治的应有之义。

②2019年我国制定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对儿童个人信息权益予以重点保护;2020年修

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网络保护”专章,为加强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和防治网络沉迷提供了明确法

律依据。事实上,我国几乎每一部系统性互联网治理的法规、规章、文件,都有着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

规定。

③与此同时,为解决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问题,解救那些“困在手机里”的孩子,有关部门祭出

了实招、拿出了硬措施。比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下达“史上最严”限游戏令,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

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同时,推动网络直播和

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对青少年的使用时长、使用时间段等做出明确限制,让网络内容更适合未成

年人的心智发展。

④此外,“净网”“护苗”专项行动接续开展,“清朗”行动一轮接着一轮,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从

治理“饭圈”乱象,到反对网络暴力、防止“按键”伤人,针对阶段性突出问题,相关部门集合全网的力

量,压实各方管理责任,为的就是打造互联网的“蓝天白云”,让青少年安全上网、放心上网。

(摘编自《为青少年擦亮“人生第一屏”》,央视新闻)

7.上初中以后,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手机,你的同学小语经常使用手机查阅电子词典,请结合【材

料二】总结词典类APP的利弊,帮助小语科学认识电子词典。(2分)

8.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措施有哪些。(5分)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2分)

A.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都使用过学习类APP,超半数受访家长感到学习类APP

营销广告多。

B.词典类APP存在内容错误的问题,反映出有关部门对这一数字产业存在着监管空白。

C.我国就家庭教育进行了专门立法并加以实施,现已全面开启“依法带娃”的新时代。

D.《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为加强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和防治网络沉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

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

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

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

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

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满怀好奇心的少年的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

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

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

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

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

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

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

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

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

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

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

日报》上。

⑦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⑧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

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

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⑨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

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

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

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⑩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

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

花鼓声安塞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

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⑪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

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

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

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⑫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

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

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⑬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

“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

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一一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

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

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崩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

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⑭0艮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

“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

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选自2022.3.4《光明日报》,有删改)

10.文章多次写真武洞有何用意?(4分)

1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1)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崩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

百雷霆。(“随时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有什么含义?)

(2)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

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这句话有哪些意蕴?)

12.请从重音、停连等方面给第⑩段划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感受安塞的特点。(3分)

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

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13.文章以“桃花鼓声安塞”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合【链接材料工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

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

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王清,字去瑕,洛州曲周人也。初事唐为宁卫指挥使。后事晋为奉国都虞候。安从进©叛襄州,丛高行

周②攻之,逾年不能下,清谓行周日:“从进闭孤城以自守,其势岂得久邪?”因请先登,遂攻破之。开运

二年冬,从杜重威⑨战阳城,清以力战功,为步军之最,加检校司徒。是冬,重威军中渡桥南,虏军④其北

以相拒,而虏以精骑并西山出晋军后,南击栾城,断晋饷道。清谓重威曰:“晋军危矣!今去镇州五里,而

守死于此,营⑤孤食尽,将若之何?请以步兵二千为先锋,车桥开路,公率诸军继进以入镇州,可以守也。”

重威许之,遣与宋彦筠⑥俱前。清与虏战败之夺其桥。是时,重威已有二志,犹豫不肯进,彦筠亦退走,

清曰:“吾独死于此矣!”因力战而死。年五十三。

(选自《新五代史•列传》)

【注释】①安从进:五代时期大臣。②高行周:五代名将,顺州刺史高思继之子。③杜重威:又名杜

威,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④虏:指少数民族契丹。⑤营:军队,军营。⑥宋彦筠:五代王公,雍丘(今

河南杞县)人。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丛高形周攻之()

(2)逾年不能下()

(3)将茬之何()

(4)车桥开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