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教师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jpg)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教师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2.jpg)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教师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3.jpg)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教师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4.jpg)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教师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
2024
高考真题
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
况统计。这体现了()
城市
上海汉口天津北京
人次年份
1846—186014300
1861/p>
1876/p>
1891—1905353206714
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
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46—1905年(中国)。据本题表格材料可知,从1846年到1905年,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
四地英国建筑师的数量在不断地上涨,且分布呈现伴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内地和腹地
特点,体现了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半殖民地化色彩日益浓厚,A项正确;英国建
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不能代表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且英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长
江流域,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直到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方式
转变为资本输出,排除C项;仅凭四地英国建筑师的分布,不能简单得出中西文化交流深入的结论,排除D
项。故选A项。
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
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
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
A.嘎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
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代中国。结合所学,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年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
会,B项正确;喝尔丹叛乱发生于康熙年间,排除A项;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乾隆年间,排除C项;中法
战争发生于光绪年间,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
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
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由1850年的1家发展到1858年的十几家,且由门市零
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这体现了外来经济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强,即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深入,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并未涉及内地棉纺织业的情况,
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
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
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
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根据材料“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
中。”“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可知,
从法国外交官和英文报纸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担心中国了解国际法后会变得更加强大,会对其不利,
这反映了列强担忧中国了解国际法后更难以对其侵略,C项正确;引入《万国公法》并未直接破坏中国的司
法主权,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国际法并不只限于欧洲
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
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
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
代(中国和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
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可知,19世纪七八十
年代,中国的棉花和棉纱的生产和销售明显受到列强主导的国际市场影响,这说明中国卷入国际分工和贸
易格局,C项正确;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民族企业刚刚起步不久,深受国际
市场影响,排除A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排除B项;由于受到列强侵略和倾销商品的
影响,传统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
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
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镇江的大地主不复存在了,土地为农民所有。
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结合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江南的地主阶级,以致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
地主不复存在”,而后清政府为恢复生产,招募大量移民前来垦荒,由此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项正确;西
方列强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城市而非农
村,排除B项;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会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湖北•高考真题)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煮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
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
官顾维钧等基本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
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森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
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
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可知,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近代对世界
的了解逐渐增多、认识逐步深入,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变
体现的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和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无关,排除A项;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他们外交活动的主要时期是民国时期,清朝已经灭亡,
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广东•高考真题)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
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
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84年(中国)。根据材料“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
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条约是隆重煌煌的国际交换文件,签
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体现出清政府
意图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A项正确;勾掉外国语言为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拒绝融
入国际公法,排除B项;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排除C项;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人心中,
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以外,皆是蛮夷之国,材料未涉及该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4•辽宁•高考真题)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
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
A.改革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
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J并结
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有
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
晓汉、维、回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终
目的是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改进教
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2024
高考模拟题
1.(2023•四川成都•三模)1810年《大清律例》首个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后,欧美人主要关注有关刑事的
法律规定。鸦片战争后,欧美人开始关注有关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欧美()
A.插手中国司法审判B.弱化了民族优越意识
C.淡化在华政治目的D.强化了西方在华功利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和中国。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沿海地区,外国的水手、商人经常和中国人发生冲突,这段时间主要会发生涉及外国
人的刑事案件,所以欧美人主要关注的是《大清律例》中有关刑事的规定。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不仅获得了在华领事裁判权,还获准在中国开办工厂、建立教堂传教,来华人士和中
国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欧美人开始关注《大清律例》中有关民事关系的规定。欧美人
士对《大清律例》态度带有明显的维护其在华利益的功利性色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欧美人对《大清律
例》的关注重点,未提及插手中国司法审判,排除A项;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评价掺杂明显的西方
中心论、民族优越论,排除B项;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关注背后带有明显的为欧美商人、传教士服
务,维护其在华利益的政治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湖北•三模)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荆州旗营为改造和添置拍炮船用银480两,林则徐要为
此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至于修筑堤防,修缮城墙、书院、衙署等,无论耗费多少银钱,都要一一详细上类。
以精明干练著称的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的二十个月里,共受三次处分,降级留任,“不准抵销”。由此推知,
晚清()
A.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B.吏治混乱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C.地方管理体制繁琐复杂D.“外重内轻”格局抑制地方活力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对地方官员和地方事务管理严密,如为改造
和添置拍炮船用银480两,林则徐都需要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这体现了“外重内轻”的格局,该格局不利
于地方的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央集权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发展到顶峰了,排除A项;材料
的主旨是晚清政府对地方官员和地方事务管理严密,与吏治混乱无关,排除B项;“地方管理体制烦琐复杂”
仅为对材料反映现象的概括而非对其深入的分析,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广东佛山•二模)据统计,1785—1833年广东平均每年进口印度棉花约20万担,其中很大一部
分供应珠江三角洲加工成棉布,并远销海外。这()
A.推动了新的经营方式产生B.密切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C.突破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D.加快了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785-1833年的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广州进口了大量印度棉花,并且通过将其加工成棉布后远销海外市场,这有助于
密切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工棉布的生产方式,无法得出新经营方式产生的结论,
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开放了五口通商口岸,从而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排除C项;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而加快了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4•江西宜春•二模)1839年9月1日,林则徐在上道光帝的奏折中称:“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
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一认识
()
A.深刻地影响了中英军队的战法B.凸显对外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C.受鸦片战争中错误认知的影响D.全面揭示了战争结局的必然性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1839年初,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不熟练,
“屈伸”不便,在岸上“其强非不可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他对西方了解不足,没有突破
传统思维的禁锢,这凸显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带来的消极影响,B项正确;林则徐的看法反映其对于英国
军队战法的看法,“深刻地影响了中英军队的战法”夸大其作用,排除A项;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1842年,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林则徐的看法主要从军事角度看待英国军队,该看法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
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湖南娄底•三模)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万两。1830
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这一变化()
A.与清政府关税自主权丧失有关B.表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D.表明中印两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
万两。1830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此时已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为扭
转中英贸易逆差,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输入中国,导致中国对印贸易出现逆差。大量白银外流使国内银价
高涨,百姓税收负担日益沉重,社会矛盾丛生,且鸦片贸易本就危害巨大,C项正确;关税自主权丧失的时
间在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地,从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排除AB项;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对华输入鸦片的危害,非两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排除D项。故选
C项。
6.(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17世纪之前,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周边国家是依附于中国的“寄
生物”。但之后,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中国也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另外的文明国度也可能将中国看
成“四夷”。据此可知,当时()
A.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B.封建王朝统治危机显现
C.西学东渐拓宽了士人视野D.国人夷夏观念发生剧变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7世纪以后(中国)。根据材料“但之后,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中国也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
可知,随着对外部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日益开放,天朝上国观念发生变化,C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宗藩关系逐步解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
承认朝鲜独立,中国丧失了最后一个藩属国,中国自汉朝以来所形成的中华宗藩体系最终崩溃,与材料无
关,排除A项;清中期封建王朝统治危机显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剧变”程度夸张,不符合题意,
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山东淄博•三模)如图为1845年一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单位:英镑)。这反映出当时中
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45年一1848年(中英)。
从图中可以看出,1845年到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
的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这使得英国货物在华销售遇到阻碍,能
解释货物输华总值的波动,C项正确;仅从英国货物输华总值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中国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破
坏的结论,排除A项;当时的中国是被迫开放,并不是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此时
还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江西南昌•二模)下表所示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这体现了当时
中国()
英国1843—1860年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
中国出口货物
年份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英镑)年份
茶(万磅)丝(包)
1843145618018447047.652604
184523948271850774321548
18522503599185310122.762896
18605318036185911091.5267874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843—1860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不断增加,而中国出口茶、丝的等原
料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A项正确;中国日益卷入
世界市场,而非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而非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C
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而非传统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4•河北邯郸•一模)19世纪60年代后,浙江双林镇附近农村“男子或从事于打线,且必时常出市
买丝卖绢,田功半荒”;江苏吴江县盛泽镇“以丝织业为业者,殆不下万户,男女作工人数殆在五万以上”。
家庭劳动力则集中在丝织业上,或雇人做工。江浙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大量剩余劳动力出现B.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C.经济中心地位的辐射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推动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国开始逐步
融入全球市场中。这导致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和农业受到了冲击,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原有的工作
机会。同时,由于丝绸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吸
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江浙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丝织业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所
导致的,B项正确;江浙地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不是剩余劳动力出现,排除A项;
“经济中心地位的辐射”表现为中心地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但是材料主要表现“外资入侵后的中国
社会”,排除C项;材料主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推动”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4•四川成都•三模)如图是19世纪50年代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对此解读最为合
理的是()
A.中国贸易中心转移带来此变化B.广东对外贸易逆差大于上海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D.政局动荡是波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贸易中心逐渐由广东转到上海,
促使上海对外出口整体高于广州,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出口贸易额的对比,只是描述的出口额,因此
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逆差,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上海和广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项;19世纪50年代,
在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内政局动荡,影响了茶叶对外出口的走势,但不是主要
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4•四川宜宾•三模)1877年,《纽约时报》记述:扬子江航段的本地船商,在准备好资金、买卖
和货物发运等事宜后,将船只委托给一家外国商号,便能获得清政府颁行的洋船“准予通行证”,从而躲过
各航段要求缴纳的高额厘金、捐税等。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晚清海关关税收入削减B.列强取得在华内河航运特权
C.土洋商船获得同等权益D.清政府放宽商业贸易的限制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扬子江航段的本地船商,在准备好资金、买卖和货物发运等事宜后,将
船只委托给一家外国商号,便能获得清政府颁行的洋船'准予通行证',从而躲过各航段要求缴纳的高额厘
金、捐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取得在华内河航运特权,B项正确;海关关税收入是政府对于对外商品
的税收,不是内河航运收入,排除A项;在晚清时期,土洋商船每天获得同等权益,排除C项;清政府放
宽商业贸易的限制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4•广西桂林•三模)1860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值此逆焰猖狂,若
侦知夷衅未解,势必重利啖夷,乘机勾结。……如今之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
乘势劝其助顺剿贼,于南北军务,或可稍挽危机。”这反映出当时部分清朝官员()
A.国家主权意识淡薄B.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C.顽固坚守华夷之辨D.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60年(中国)。由题干中的信息“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面
对西方列强的侵华行径主张妥协退让,其民族意识和国家主权观念淡薄,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向西方
学习”和顽固坚守华夷之辨,排除B、C两项;由材料无法推断出当时清朝部分官员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
理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4•广东•三模)下表是洋布(机器织出的布,又称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
年份184018601894
全国棉布应有供给量(万匹)60005.962459.568624.6
其中:洋(机)布(万匹)27.31988.49708.8
比重(%)0.463.1814.15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
全国土布中:自给布(万匹)28215.028780.929879.9
商品布(万匹)31517.731690.129035.9
该表反映了()
A.列强重视资本输出B.外国商品优势凸显
C.传统经济根深蒂固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40年到1894年,洋布在我国布匹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增长
幅度并不大,土布依然占有较高的比重,说明洋布遭到土布的顽强阻击,是传统经济根深蒂固的表现,C项
正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经济根深蒂固,并不能体现列强对资本输出的重视和外国商品优势凸显,
排除AB项;我国传统经济根深蒂固并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且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排
除D项。故选C项。
14.(2024•江西宜春•三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设置“观审”权,规定原告国官“可赴承审官员处
观审”“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关系英人命盗案由英国大臣派员前往该处观审”。“观审”权的设置
()
A.表明中国朝贡贸易体制的崩溃B.是基于国际法的平等互惠原则
C.加深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D.体现了清政府具有开放的意识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876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观审制度原本是双方间相互的权利,凡是华
人被告洋人原告的案件,外国官员可以到中国官府进行观审,中国官员也可以到外国人的审判处观市,但
是它却被外国人极力利用甚至滥用,影响审判,而中国官员反而极度漠视甚至放弃观审权,那这个制度相
当于凡是涉及外国人的案件,都要经过外国的干涉,这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被践踏,加深了中国司法主权
半殖民地化,C项正确;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促使传统的朝贡体系发生变化,周边的藩属国
脱离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甲午战争后这一体系彻底瓦解,排除A项;西方列强凭借自身的实力,把原
本是双方间相互权利的观察权,变为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手段,违背了平等互惠原则,排除B项;观市权
的设置是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清政府被迫接受的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4•广东•二模)1860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权臣桂良主张
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方针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
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A.洋务派主张遭顽固派抵制B.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C.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D.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I860年(中国)。据材料“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
逆’防地”和所学可知,“夷”指西方列强,“逆”指农民起义军,清政府积极准备对外国列强妥协,对内
全力围剿太平天国运动,B项正确;据材料“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可知,
清政府的洋务派和顽固派都共同主张对外妥协,未涉及双方之间的分歧,排除A项;19世纪末中国面临列
强瓜分的狂潮,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4•安徽黄山•二模)1861年英国商船从温州运载食盐至上海,1862年英国“珍珠号”商船又从
泉州运载食盐到福州。对此清政府令温州、泉州等地“无论华洋商人贩运,均将船货扣留,一并入官”,同
时照会英国驻华公使要求查办相关人员和船只。清政府的举措()
A.源于英国违背了已有条约体系B.意在扼杀太平天国运动
C.符合开办民用企业的利益需求D.扭转了贸易逆差的现状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
国)。据材料“1862年英国‘珍珠号’商船又从泉州运载食盐到福州”“无论华洋商人贩运,均将船货扣留,
一并入官”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虽然福州已经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但泉州并没有开放,英国商船到
泉州贸易违背了已有的条约体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船的贸易,与扼杀太平天国没有直接关系,
排除B项;此时期清政府尚未开办民用企业,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对一艘商船的扣押,不能整体反映贸
易的情况,不能体现扭转了贸易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1861年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1861年后,英、法、
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
1875年派郭嵩素为驻英国公使。这些事件表明清政府()
A.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履行了《南京条约》的规定
C.逐渐融入近代国际外交体系D.学习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及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
的设立推动了外交近代化,据材料“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京;1866年,清政府
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1875年派郭嵩素为驻英国公使”及所学知识可
知,外国派遣公使到北京,清政府也派遣驻外国大使,反映了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材料整体反映了清政
府逐渐融入了近代国际外交体系,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南京条约》并没有规定允许列强公使进驻北京,这是《天津条约》的内
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外交制度,并非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4•广东•二模)19世纪60至80年代,武汉成为“世界茶叶港”通过便捷的水路运输,汉
口直通长江流域几个重要红茶产区、包括两湖茶区,以祁门为中心的皖南茶区,以宁乡为中心的江西北部
茶区这一现象()
A.缘于长江沿岸通商口岸的开放B.延续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列强的侵略意图已经实现D.体现出对外贸易的逆差地位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表明,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武汉成为“世界茶叶港”,
这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的相关规定,长江沿岸的重要节点城市逐渐对外开放,促进
了工商业的发展,A项正确;由材料“武汉成为‘世界茶叶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通商
口岸的开放,茶叶进一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茶叶的商品化程度加强,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延续
了”的表述不够规范,排除B项;此时,列强的侵略意图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因为受到封建自然经济
的抵制,这一侵略意图尚未完全实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此时的中国进出口的数值,无法得出“国在
对外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4•湖南•二模)徐继畲曾著《瀛寰志略》,动笔时本打算先罗列各大洲地图,再列举具体的国家
地图,但好友提醒他应把中国的版图单独放在卷首并与他国区分开来,并以徐光启“负谤至今”的故事告
诫他,最终徐继畲采纳建议并在书中特意加上“此书专详域外”,表明没有任何中外对比的意思。对此解读
合理的是()
A.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中国的地图测绘技术较发达
C.士大夫的眼界没有变化D.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开始萌发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将“中国的版图单独放在卷首并与他国区分开来”并加注“此书专详域外”,意
在将中国的重要性置于各大洲之上,这说明传统的华夷思想影响了《瀛寰志略》的体例,A项正确;近代以
来中国的自然科学水平落后于世界,排除B项;从徐光启至徐继畲,士大夫的眼界在不断开阔,排除C项;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徐继畲之前就己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4•江西•二模)林则徐的禁烟助手梁廷树指出:“西方的火炮是在借鉴了中国的地雷、飞炮基础
上改进成型的;西方的坚船利炮制作技术亦于郑和下西洋之时传授的"。《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大多数士
绅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这些现象
折射出()
A.西方的风土文化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C.传统文化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渊源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西方的火炮是在借鉴了中国的地雷”“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
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和所学可知,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
大多数人却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这说明人们仍怀有“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封建
传统积习太深,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的风土文化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的说法,排除A项;“中体西用”
是洋务派思想,材料所述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且“中体西用”在材料中也并未体现,排除B项;近代思想
解放潮流兴起的根源在于民族危机加深,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24•河北保定•三模)据统计,苏北的沐阳县在晚清时期共建有大小不等的坪寨(寨堡)148个,
其中咸同两朝修筑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6%以上,其中又以咸丰十年(I860年)到同治二年(1863年)
的四年为最集中,共建89处,占总数的60%。这从侧面反映出该时期()
A.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动B.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C.列强军事侵略的深入D.社会秩序的剧烈动荡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晚清时期(中国)。从时间看,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运动高涨,清政府号召地方
乡绅兴办团练,坪寨即是该时期民众抵御农民运动的防御性设施,反映了社会的动荡,D项正确;珏寨为基
层的防御组织,并非政府权力结构变动,排除A项;此现象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排除B项;材料时间集
中于1860-1863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列强的军事侵略并没有深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4•湖南•三模)下表为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其中“厘金”一
项是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1%的税。据此可知()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财政发展呈近代化趋势
C.政府财政危机有所缓解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51至1874年的中
国。根据材料“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可知,1851年时清政府的财政收
入以田赋为主,1873年时关税和厘金数额超过田赋,反映清朝旧有的以田赋税收为主体的农业型财政税收
结构,向以关税和厘金为代表的商业型税收结构转变,体现了财政逐步走向近代化,B项正确;田赋的数额
无法体现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趋势,无法得知财政支出情况,
不能体现财政危机缓解,排除C项;除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外,还有对外贸易发展,仅强调民族工业发展
是片面的,且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3.(2024•江西南昌•三模)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观点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64年的中国。根据
材料可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
失败”叙述了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的历史事实;“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
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影响,属于历史
观点的描述,D项正确;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历史解释是指以
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
件或历史人物所采取的“态度”、持有的“看法”,具有鲜明的主观性,排除ABC项。故选D项。
24.(2024•云南昆明•三模)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与法国交涉,请求美国公使蒲安臣推荐一部权威的国
际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荐惠顿的《万国公法》,并安排美国传教士丁建良与文祥等4位总理衙门大臣商议翻
译。次年,经总理衙门批准,由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这表明()
A.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开始确立B.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C.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层面D.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理衙门刊印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给各省督抚备用,这
是为了方便处理中外交涉事务,是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的表现,说明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D项
正确;中国外交制度开始建立,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许多官员不具备主权
意识,封疆大吏不一定具有主权意识,排除B项;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层面是戊戌变法,排除C项。故
选D项。
25.(2024•湖北黄冈•三模)19世纪60、70年代,总理衙门”分别办理在案”的国际活动如下表,上述
材料说明当时()
时间名称清政府的应对
法国巴黎博总理衙门“行知三口及上海各通商大臣,并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商
1867年
览会遵照”,政府并未派员
奥地利维也
1873年清政府指示海关派员负责从各通商口岸收集采购商品前往参展
纳博览会
美国费城世清政府指示粤海关税务司赫政等人“就便派为在美国公会处所照料
1876年
博会一切”,并“将如许陈设之件送与议会作为施济之用”。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清政府不断调适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C.清廷通过世博会拓宽中外贸易渠道D.外交活动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材料“行知三口及上海各通商大臣,并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商遵照”“清政府指示海关派员负责
从各通商口岸收集采购商品前往参展”“就便派为在美国公会处所照料一切”体现的是伴随着中国同国际社
会交往的加深,清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同国际社会的关系,B项正确;材料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无关,排除
A项;材料仅体现的是同国际社会关系的调整,非通过世博会拓宽中外贸易渠道,排除C项;海关行为不属
于外交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6.(2024•山东德州•三模)19世纪中期起,英国等西方经济学著作不断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并大量
刊印发行,如《富国策》《富国养民策》《富国须知》《富强新书》《富国真理》《富民策》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产打印机节能环保认证采购合同
- 重庆2025年重庆市北碚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酒泉2025年甘肃酒泉市公安局招聘留置看护岗位辅警6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2025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玉林2025年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2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立医院(漯河市骨科医院漯河医专二附院)招聘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海口海南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招聘2025届师范毕业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北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河北分行乡村振兴专项招聘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太阳能十字路口单黄闪警示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艾纳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缆线路施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成本合约规划培训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考仿真试卷 含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交通法规教育课件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校长任期五年工作目标(2024年-2029年)
- 医院培训课件:《猴痘流行病学特点及中国大陆首例猴痘病例调查处置》
-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产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