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高三年级摸底联考语文含答案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建富于变化的风景,苏州古典园林在布局上,采取了划分景区和空间的
办法。规模较大的园林把全园划分为若干区,各区都有风景主题和特色,这是我国古典园林创造丰
富园景和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不仅苏州古典园林如此,帝王苑囿如圆明园、颐和园、承德
避暑山庄等也莫不如此。不过景区的划分宜主次分明,曲折、开朗配合,使之富有变化和对比,既
丰富又不琐碎。由于一般山池所占面积较大,如把主要山池所在的一区作为全园的主要景区,再在
周围配以若干次要景区,就不难达到上述效果,现存苏州各园基本上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苏州许多园林又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因为曲折
的布局可以增加园景的深度,避免一览无余的弊病。自然式山水风景园必然产生不规则的平面,山
池、道路、走廊、云墙等,蟠曲迂回,也利于造成曲折的布局。为了增加园景深度,多数园林的入
口处设有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视线,使人隐约看到一角园景,然后几经盘绕才
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园内空间一环扣一环,庭院一层深一层,这都是在总平面布置中求其
深度感的办法。
空间互相穿插贯通是增加园景深度和层次的重要手段。相邻空间之间成半隔半开状态,使房屋、
山林相互衬托,互为“借景”,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拙政园中部和留园中部都是层次深远的良好
例子,前者空间多开而少隔,后者以庭院为主,少开而多隔,形成两种不同的效果。墙边院角,用
走廊划出小院,疏点树石,或透过门洞、窗洞看到芭蕉、竹丛、树木、湖石,都是增加深度和层次
的常用手法。
屋后、山后用高树、竹林、楼阁等穿插其间作为背景,使房屋山林向上层层推远,可以造成景
外有景的印象。留园中部从涵碧山房前西望土山,在树石亭廊后面还有枫林作背景,层次重叠高远;
而由此北望,虽是园中主景,但山后别无他物衬托,因此景色浅近而少层次。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后
面是集虚斋,二者之间插入小院和竹丛,增加了景面层次。有些园林厅堂前的湖石花台,采用苏州
郊区山地“鱼鳞坎”的布置,使花木逐层向上推远,是处理花台层次较好的办法。
(摘编自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的自然意趣》)
材料二:
苏州留园的空间序列布局,主要可分为中部山水园林景区和东部建筑庭园景区两大部分。
从留园大门进去到古木交柯的这一段两面高墙的夹道,对全园起了一个“抑景”的作用。当游
人到达古木交柯时,发现面向中部山水空间,开了一排漏窗,这是全园的“起景”,这种“起景”
的方式,称为“漏景”。中国园林反对一览无余,主张“欲露先藏”,这是和西方园林完全不同的
手法。留园在主景展开前,用了“藏、漏、露”三个阶段分别处理的手法。从大门到古木交柯为“藏”,
是“抑景”。到了古木交柯,从一排漏窗中,隐约看到窗外的湖光山色和参差楼台,称为“漏”。
游人继续向走廊前进,其左侧依然还是一排漏窗,不能一下畅观。这种手法,与白居易在《琵琶行》
中描写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景相仿。游人只有到达曲溪楼下左侧六角形园
门,才能见到墙外风光,豁然开朗,奔来眼底,耳目为之一惊。然后进园在濠濮亭坐下来,饱览湖
光山色,波光云影,这是“露”。这就是“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藏得妙时,便使观
者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少地步”(唐志契《绘事微言》)的手法。
濠濮亭是“露”的第一景,所见的仰视画面,为山回水抱。然后曲折登爬山廊,至闻木樨香轩,
俯视对岸,以曲溪楼为对景建筑的立面图画,为“露”的第二景。再曲折下山至涵碧山房,为“露”
的第三景,即山水园的主景和高潮。这里楼阁宏敞,前景开阔,泉瀑亭岛,翳然林木,有鸟兽禽鱼
自来亲人的濠濮间想,令人流连忘返。最后至绿荫小憩,闲庭花步为游园尾声。
其东部建筑庭园,东边为封闭天井中的五峰假山,使两个景区互为联系,又互为对比。进入五
峰仙馆,四面均为假山竹石小景画面,令人感到中部和东部两个景区各有特色:一为开朗山水风景,
一为封闭天井庭院小景,互为衬托,相得益彰。从五峰仙馆至鹤所,经还我读书处、揖峰轩到达石
林小屋,浏览一幅一幅无心画,穿行一个一个月洞门,身临其境,或芭蕉送翠,或竹影摇空,只觉
一片生机,宛然在目,而不知“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此区建筑密度,已达百分之五十左右,但置
身其中,不知何处为建筑,何处为园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两忘。“推窗如临石壁,便觉
峻峭无穷;……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
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概括的苏州建筑庭园“虚实相生”的空间艺
术,尚能在此亲临感受,幸何如之!
(摘编自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一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使园景丰富、空间感扩大,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典园林会划分景区与空间,不同景区各有其
风景主题和特色。
B.拙政园中部多开而少隔,留园中部少开而多隔,尽管二者处理方法不同,但层次深远的效果可
谓异曲同工。
C.留园古木交柯景点处的漏窗,起到了适当阻隔视线、欲露先藏的作用,这一设计很有利于激发
游客的兴致。
D.五峰仙馆庭院小景与留园中部山水风景既形成对比,又相互衬托,但从相关描述来看,前者建
筑艺术更为杰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王苑囿规模巨大,容易比私家园林做到景区划分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和对比。
B.所谓“借景”,就是借园内某处景物陪衬、扩大、丰富他处景物的园林艺术。
C.可以说,留园中部的山水园林景区,是中国画家山水布局理论的一种实践。
D.苏州留园的濠濮亭,主要是为观赏自然风景而设的停憩场所,属于“露”景。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中园林强调“幽深曲折”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拙政园中,虽僻处亭台楼阁、山石水池,亦有风花雪月、光景长新之妙。
B.留园景物有近看、远眺、仰观、俯视之别,在处理上也做到了区别对待。
C.怡园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
D.网师园殿春移西南角凿冷泉,迤流贯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
4.材料二的文字写得很“美”,美文、美景相得益彰,请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
5.中国古代造园家认为“景露则境界浅,景隐则境界深”,但留园中部山水园林景区既有“露”又
有“藏”,请结合材料二,谈谈留园中“露”与“藏”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纸上(节选)
苏沧桑
那时候,晒纸不叫晒纸,叫烘纸。
那时候,晒纸房叫铁煽弄、煽弄。
那时候,他十六岁,她十五岁。
煽,是富阳土话,用火烘干的意思,铁煽弄也就是烘房,专门用来烘干手工竹纸的房子,格局
狭小,称为“弄”。外墙用砖头垒砌而成,中间夹缝里是一个巨大的烧火灶,房里安放一只几十米
长的焙壁一一长方形的盛满水的铁柜,俗称烘缸。柴火日夜燃烧,一百度的水温传递到烘缸上,晒
纸人将半干的湿纸从板上“牵”下来,托到烘缸壁上,用毛刷横竖刷扫,十来秒钟后,将烘干的纸
揭下来,便是一张元书纸。
那是一个奇怪的洞天,常年没有冷暖,常年弥漫着水蒸气、纸的味道、汗的味道。又是一个热
闹非凡的社交场所,煽弄外,柴火终日僻啪作响;煽弄内,欢声笑语比水蒸气更热腾。烘出了纸,
也烘出了姑娘小伙水润的肌肤、筋道的骨骼,以及爱情。
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清晨,朱家门村造纸世家后人、十五岁的晒纸姑娘美容走进了离家仅三百米
的煽弄,看见了一个猫一样敏捷的身影。晨光从天窗漏下来,照见他紧抿的唇、黑亮的眼睛,他赤
裸着壮实的上身,汗水在他黝黑的皮肤上闪闪发亮。他用木制的“鹅榔头”在压干的纸筒上横竖各
划了几下,被压实的纸便发松了。他用食指和拇指撮住纸叠右上角捻了一捻,使纸角微微翘起,再
鼓起嘴轻轻一吹,粘在一起的湿纸便张张分开了。然后,他揭起一张湿纸,一手托着,一手连同晒
帚垫着,迅速托到了烘缸壁前,将纸贴了上去,随之右手里的晒帚快速将纸张刷平实,又回转身去
牵纸……后两张纸刷上去后,第一张纸也干了,他转身将纸揭下,轻轻放在一叠新纸上。
他的一揭、一托、一刷、一牵,轻盈迅捷,一气呵成。
美容的祖辈都是做纸的,父亲手艺高超,远近闻名,从小跟着大人在纸槽间出没的美容,早就
潜移默化、无师自通。“透火焙干”是《天工开物》中竹纸造法主要步骤里的第五个。一般人揭纸
就要学整整三年。父亲说,牵纸时,动作要轻巧柔和,不使硬力,否则半湿的纸会破。刷纸、揭纸
一定要快捷,稍慢一点的话,纸就糊了。晒纸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个“巧活”。
这个熟悉的身姿,不能说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在生产队的年轻人里,已经算学得精到的了。
十六岁跟师傅学做纸的朱中华兄弟,是村里最能吃苦的人。生产队里共十六七个年轻人,分成
了四组,天天在蝠弄里学晒纸,但每一组分到的时间只有三个半小时,朱中华像一枚针一样,哪里
有空就插到哪里。
不知几时起,蒸汽弥漫的晒纸房里,人群在朱中华眼里渐渐模糊,视线里只剩下一个个子小小
的仙女,红润的圆脸,被蒸汽熏得湿湿的眉睫,嘴角往上弯起,不爱说话,总是羞涩安静的模样。
她轻轻接过他手里的纸刷开始“轻歌曼舞”,当然并没有歌声,但他在心里听到了,并且,他觉得
这个歌声是暖的,这份暖,一直绵延至他凄冷的梦里。
不知道从哪天起,她在哪里,他就会在哪里。一个烘纸一个揭纸,指尖会相撞,目光会相撞,
几年后,他们成了一家人。
成了一家的人,远远不止他们两个,村里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罗曼史,都是从煽弄开始的,热气
腾腾的烘纸房,像一个孵蛋器,孵出了一个个造纸人家。然而,三十年后,这些夫妻里,只剩下他
俩的身影还在煽弄里忙碌。
有一些阳光钻进了密不透风的晒纸房里,美容轻轻牵起一大张半干的元书纸,往一百摄氏度的
壁上贴。贴纸,刷纸,揭纸,旋转腾挪,曼妙如蛇舞。她手上的每一张纸,都来自五百米外的捞纸
房。隔了五百米,她仍能听见丈夫朱中华捞纸时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真热啊,真累啊,恨不
得像一滴汗水一样逻地上就彻底躺下来。她咬咬牙想,我晒的每一张纸,都是他捞的,他捞的!
五百米外,朱中华把快要冻僵的手伸进电饭煲的热水,白色的热气里,浮现了妻子忧伤的面容。
她的笑依然很好看,嘴角弯弯的,露出半截雪白的牙齿,她晒纸的“舞姿”也很好看,她的声音也
很好听。从前每晚临睡前,她会轻轻告诉他,今天的纸厚了还是薄了,还会跟他说,今天儿子乖了,
还是调皮了……如今,曾经红润的脸,在和从前一样的光线下,却透着疲惫。她看纸的眼神,不再
和他一样像看一个孩子,而是透着深深的厌倦。寂静的午后,小土狗趴在浆槽边发出了梦吃,汽车
车轮在门外沙沙碾过。隔了五百米,他听见晒纸房里妻子汗水滴落的声音,滴答,滴答。空洞的回
音,像一个甜蜜而忧伤的入口。
千百年来,富春江千帆过尽,船到大源镇,便能看见芦苇丛中纸槽如花朵般遍地绽放。风吹皱
了江水,吹走了那些花朵,也吹老了两个做纸的少年。工人可以说走就走,他俩没法走。工人多少
能赚得到钱,但老板赚不到钱。他知道她心里一天都不想干了,却从来不埋怨他一句。
要做最好的纸,就得提升,还要去研修、调研,要自己设计、制造热量更均匀的电热烘缸,烘
出更薄更好的元书纸,都得花钱。
小满近了。朱中华5月15号要去参加北京的一个研修班,而16号就要开始砍竹子了,怎么
办呢?
她又淡淡地说了一句:“放心去吧。”
朱中华是放心的。几千里之外的课堂上,他像个小学生一样端坐在第一排。五月的微风从窗外
经过,绿影婆娑中他听见了朱家门村后山响起的当当声,看见妻子喘着粗气爬上山坡,笑意盈盈地
给兄弟们端上一碗碗亲手做的热饭菜、一杯杯自家酿的葡萄酒。汗水像雨水一样在她通红的脸上流
淌,十几根被她拔掉又新长的白发像刺一样迎风而立……
他听见老教授在说,看人和看纸是一样的,不能光用眼睛,还要用时间和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前三段大体构成排比段,又均以“那时候”开头,营造出比较浓郁的抒情氛围,能将读者
带入到往昔的故事之中。
B.铁煽弄的“格局狭小”,这与从前村民的眼界有关;朱中华眼界开阔,所以他要去研修,提升
自己,来烘出更薄更好的元书纸。
C.文本以“纸”为线索,不仅记叙了朱中华和美容的动人故事,也展现了朱家门村乃至大源镇造
纸的盛衰变化,充满悲凉之感。
D.作者善用比喻,如将朱中华比作“一枚针”,将烘纸房比作“孵蛋器”,将劳累的美容比作“一
滴汗水”,都生动贴切,极为形象。
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运用肖像、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了美容温柔、美丽、娴静的少女形象。
B.所有人都逐渐“模糊”,唯有小“仙女”清晰,是因为她此时占据了朱中华的内心。
C.“轻歌曼舞”本来形容歌声悦耳、舞姿美好,文中借以形容美容刷纸技艺的娴熟。
D.这一段落承上启下,叙述了朱中华和美容相恋的经过,为下文二人成婚做了铺垫。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甜蜜”和“忧伤”的内涵。(4分)
9.文章最后一段说,看人“不能光用眼睛,还要用时间和心”。请分别从朱中华和美容的角度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艺祖①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
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请如敕。
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黄门验封启钥,先入焚香明烛,揭幔,
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泄。靖康之变,犬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
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
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
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后建炎中,曹勋自虏中回,太上②寄语云“祖
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
(节选自《蓬窗日录》卷五)
材料二: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
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德之盛者,求诸己而已。舍己
而求诸人,名愈正,义愈伸,令愈繁,刑将愈起;如彼者,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夫善治者,己居厚而民劝矣,谗顽者无可逞矣。己居约而民裕矣,贪冒者不得疑矣。以忠厚
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非求之彼也。捐其疑忌之私,忍其
忿怒之发,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也。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听其自取而不与
争,治德蕴于己,不期盛而积于无形,故曰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求之己者,其道恒简;求之人者,其道恒烦。烦者,政之所繇紊,刑之所繇密,而后世儒者
恒挟此以为治术,不亦伤乎!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
谓之凉德也不能。
(节选自《宋论》卷一)
【注】①艺祖:文中指宋太祖。②太上:文中指宋徽宗。在位期间政治昏庸,生活奢靡,国势日
下。靖康元年匆匆禅位,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与钦宗同被金人掳去,最后死于五国城(今属黑龙
江)。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上诣室A前®再拜升阶C独小黄门D不识字者E一人从F余G皆远立庭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蜡烛,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天南”的“烛”意思相同。
B.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与《项脊轩志》窦始洞然”的“洞”用法不同。
C.也,句中语气词,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子”的“也”用法相同。
D.劝,勉励,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亲故多劝余为长吏”的“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即位三年后,令人秘密刻了一块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还命令礼官在皇帝四
时祭祀、新天子即位谒告祖庙之后,奏请君主恭读石碑誓词。
B.立碑当年秋季祭祀后,宋太祖到石碑前跪诵誓词,他人都不知道誓词内容。此后的君主均遵
照旧例,四时祭祀后恭读誓词,不敢泄露誓词内容。
C.靖康之变后金人将太庙洗劫一空,众人才看到石碑上的誓词。南宋年间,宋徽宗痛自忏悔,
让曹勋传话给当今天子,说到祖宗誓碑之事。
D.宋太祖严令后人厚待柴氏子孙,即便其谋反也只能在狱中赐死,不可当众诛戮,也不能连坐
亲属。这一举措彰显了宋太祖的忠厚德行。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一云“子孙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
(2)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14.材料二中“不加农田之赋”为何能体现君主的“盛德”?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宿斜溪闻杜鹃
韩元吉
船窗初日弄晖晖,起坐胡床自揽衣。
无数青山随岸改,几声幽鸟唤人归。
鸥盟好在重游戏,蝶梦惊回果是非。
便拟走书闻稚子,归来同买钓鱼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虽为“夜宿斜溪闻杜鹃”,但诗歌是从次日清晨写起,与题意若断若续。
B.诗人看见朝阳洒下清辉,于是起身坐于胡床。“弄”字化静为动,活泼有趣。
C.青山随行舟改变面貌,鸟儿送来婉转的啼鸣。这里的“幽鸟”不一定是杜鹃。
D.眼前的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感触,他准备写信约幼子归来垂钓,共享美好景色。
16.本诗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历史课上,吕老师引用《过秦论》中的
“,“两句,来形容秦
末广大百姓踊跃加入起义军的浩大场景。
(2)谈到中国古代桥梁时,陈老师引来用《阿房宫赋》中的
“:”两句,表达古代桥梁建
筑之美,感叹古人比喻之精妙。
(3)古代文人,常常以乐景衬哀情,来加重哀伤的程度,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入春后,万物复苏,各种植物如迎春、油菜、连翘、白绢梅、二月兰等竞相开花。此时便进
入了花粉季,空气中飘散着高浓度的花粉,严重时可以像沙尘一样把天空“染”成黄色,仿佛下起
了一阵阵“花粉雨”。当然,花粉中的大多数是好样的,(甲),只有少数“坏分子”会
不断给过敏患者制造麻烦,使得他们出门前必须“全副武装”,以保护自己。如果致敏花粉被吸入
呼吸道或与黏膜接触,患者便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或
患上鼻咽炎、结膜炎等,严重的会发展为哮喘,甚至发展成为慢阻肺和肺心病,后
果A。
①近年来,②随着花粉过敏人数持续增多,③过敏症的表现也因人而异,④这些既与全球气
候变化、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⑤也与患者个人体质降低
等因素有关。
专家建议,有效应对花粉过敏,应该B,从园林绿化部门和患者自
身两方面入手:一是园林绿化部门在遵循“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树种总体选择原
则前提下,应当以人为本、科学布局,在人群密集活动区的绿地及各类公园中,不种植或最小限
度种植易致敏植物,多种植花粉产量较低(如虫媒植物)或花粉过敏风险极低的植物。对于像圆柏
等花粉飘散情况严重的,应当及时采取生物学措施进行干预,通过修剪花枝、人工洒水喷淋增湿、
注射抑制剂等措施,来减少花粉(乙)。对于无法通过修剪等方式减少花粉飘散的过敏原植
物,应更换为适宜树种。二是患者在花粉季时应注意有关部门发布的花粉浓度预警,采取相应的
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如外出戴口罩、护目镜,尽量少地接触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
物等。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请以“手中的笔”为对象写一个复句,要
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个字。(4分)
22.汉语中词语的组合十分灵活,文中加点的“花粉雨”和人们常说的“太阳雨”都是偏正式短语,
但二者的语义重心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是向一个个目标迈进的旅程。但旅程中是否只有目标?是否要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
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前者建筑艺术更为杰出"错误。作者认为“中部和东部两个景区各有特色”
''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并未强分高下,扬此抑彼。
2.D【解析】A项“容易比私家园林做到……”错误。材料并未将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作比
较。B项解说“借景”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三段是说“相邻空间……互为‘借景’”。C项"……
是中国画家山水布局理论的一种实践”于文无据。
3.C【解析】C项“掩之”“屏之”“隔之”“分之”,可使景观“幽深曲折”。A项谈园林
僻静处也有美景、新景,B项谈园林中观景角度的不同,在地主要谈“水”在园林中的作用,这
三项都与“园林强逐渐深曲折’”无关。
4.①避免了论述文一味说理的枯燥感,使文章更具有读性。②美文与美景相搭配,使读者更
易于感受到园林之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先"藏”后“露”,“露”“藏”结合。(2分)①整体看留园先“藏”后“露1“露”"藏”
结合。只要藏”的方式得当,露”的位置适宜,就会具备“境界深”的特点。(2分)②局部
看,留园中部山水园林景区正是欲“露”先“藏”,“露”“藏”结合。它先以夹道“抑景”,
再以漏窗“起景”,直至游客深入濠濮亭、闻木樨香轩、涵碧山房,才将园中山水美景依次呈现
于游客眼前,使人沉浸在幽深的意境中,流连忘返。(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A【解析】B.“这与从前村民的眼界有关……”错误。文中的“格局狭小”是指建筑狭隘
窄小,这样修建福弄是为了保温,并不是为了省工省料,与村民的“眼界”无关。C.“充满悲凉
之感”错误。“悲凉”指悲伤凄凉,并不符合本文情感基调。D.“将劳累的美容比作‘一滴汗水’”
错误。文中恨不得像一滴汗水一样落到地上就彻底躺下来"是对美容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描写,
她只是希望“像一滴汗水一样”,作者并没有将她比作“一滴汗水”。
7.D【解析】“叙述了朱中华和美容相恋的经过”错误。画横线段落是写朱中华对美容的爱
恋,不是写二人的“相恋”经过;下一段落才用简笔勾勒了二人“相恋”以至“成婚”的经过。
8.①甜蜜:妻子汗水滴落的回音,弓I起了朱中华对甜蜜往事的回忆,夫妻琴瑟和谐、家庭美
满幸福,所以说是“甜蜜”的。②忧伤:这空洞的回音同时也弓I发了他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做元
书纸赚不到钱还让妻子如此劳累,这又让朱中华感到“忧伤”。(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学术中华起初喜欢美容,是因为她羞涩安静,笑容好看。您的漫长岁月,见证了妻子对他
的深爱、理解和支持。他好心疼、体谅妻子,感激她的任劳任怨和无私付出。②美容起初喜欢朱
中华,是因为他的勤奋和手艺精湛。婚后的漫长岁月,见证了丈夫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以及坚守
事业的优良品质。她同样体谅丈夫,默默地支持他的事业。(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C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文断句: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
11.A【解析】A项,“意思相同”错误。“苍山负雪朋烛天南”的"烛”是动词“照”的意
思。B项,《项脊轩志》“室始洞然”的“洞”是“明亮”的意思。D项,《归去来兮辞(并序)》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的“劝”是“劝说”的意思。
12.C【解析】“宋徽宗痛自忏悔”于文无据,从原文“太上寄语”中看不出宋徽宗的忏悔
之情。
13.(1)一是“有违背此誓的子孙,上天必定杀死他”。(“渝”“殛”各1分,句意2分)
(2)政令和刑罚烦琐了,百姓的羞耻心就会荡然无存,所以说不称之为德行浅薄是不可能的。
(“荡然”“凉德”各1分,句意2分)
14.①不增加农田的赋税,农民才可能过上宽裕的生活,这体现了君主的高尚品德。②不增加
农田的赋税,君主节俭朴素,这也体现了君主的高尚品德。(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三年后,(命人)秘密-块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称之为“誓碑”,用嵌金
飞戏的黄帐幕遮盖着,夹宝锁闭非常严。于是嘱咐有关官上、自此以后太庙四时祭祀以及新天子
即位,谒告祖庙之礼束,就奏请(君主)恭读誓词。这一年秋季祭祀,掌管礼仪的官员按照命令奏
请君主恭读誓词。太祖来到夹宝前,两次下拜,自堂下拾级而上,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小宾官跟随,
其余的人都远远地站在庭中。小宦官检查夹室锁闭完好后才开锁,先入内点燃香烛,揭开帐幕,
就赶快走到阶下,不敢抬头看(碑上的誓词)。太祖来到碑前两次下拜,跪着瞻仰(誓词),默默诵
读完毕之后,又两次下拜,才退出夹室。群臣和左右侍从之人,都不知誓词所为何事。自此以后
各位君主递相沿袭,无不遵照旧例,四时祭祀后俯伏拜谒,按照仪式恭读誓词,不敢泄露(誓词
内容)。靖康之变后,金人闯入太庙,将礼乐、祭祀器物掳掠一空离开。太庙诸门大开,众人得
以随意观看。(看到)誓碑只有七八尺高,四尺余宽,誓词共三行:一是“柴氏子孙(后周世宗本
姓柴,宋太祖即位前为后周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有罪,不得执行刑罚。即使谋反,只在狱中
赐其自尽,不得在市曹诛戮,也不得连坐亲属、宗支”;一是“不得杀害士大夫及上书捉出意见
或建议之人”;一是“有违背此誓的子孙,上天必定杀死他”。后来到了(南宋)建炎年间,曹勋
从金国逃回(曹勋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后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太上皇(徽
宗)传话说“祖宗誓碑在太庙,恐怕当今天子来不及知道”等等。
材料二:
太祖在石碑上刻宇,放在殿中并锁住殿门,让继位的君主在即位时,进入殿内跪读碑文。碑
文上刻了三条戒语: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增加农田赋税。唉!根据这
三条戒律,不认为(他)品德高尚是不可能的。品德高尚的人,只是严格要求自己罢了。不严格要
求自己却苛求于他人,名义越正当,义理越深长,法令越繁琐,刑罚就越严厉;像这样的人,不
认为(他)德行浅薄是不可能的。
那些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以德行忠厚要求自己,百姓自然会受到勉励,愚妄奸佞的人就不能
得逞了。以节俭朴素要求自己,百姓自然生活宽裕,贪图财利的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以忠诚宽
厚来养护前代帝王的子孙,以宽容大度来培育士人的正气,以节俭朴素来养育百姓购生计,这些
都不是苛求于他人。捐弃自己猜疑忌妒的私心、制自己忿恨怒气的发作,收敛自己奢侈吝啬的心
态,必要都是求之于己心、求之于自身。人们对于事物或以为利:吸收为害,或认为好或认为不
好,听任他们自行取舍而不与之相争,治理天下的品德蕴藏于自己,不期求高尚而在无形中逐渐
蓄积,所以说不称之为品德高尚是不可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珠宝鉴定师考试思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初中物理动力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税务师考试考情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记者证考试新闻伦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系统分析师备考习惯养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要点及试题答案
- 2024年多媒体应用设计全面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手入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电力系统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调酒师自我营销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3中学各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人行道改造工程设计说明
- 施工现场危险源告知书
- 认知起道捣固作业的定义主要内容使用范围以及技术标准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30)-6急腹症的诊断-辅助检查
- 消费者行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斜齿齿轮减速器
- 有限元分析用的材料属性表杨氏模量等
- 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