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昆山中学陈炳飞
1、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家吉霍米诺夫认为“在心理学中,思维被看做是解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应试,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切不可将其等同于死“揪”成绩,将其完全归为应试教育。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2、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复习教学要符合新课程理念,新高考试卷强调“能力立意”,提高解题能力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并不矛盾;高考复习的效益最终体现为学生能否准确解题,对于高考复习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至关重要;相反,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能)没有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无法得以体现。
以高二期末考试为例。如28题(2)分析两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思维模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形水系水文地势平坦、流速平缓河道宽深、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汛期长(水深)、流量平稳、含沙量少(少淤)、无冰期(通航时间长)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解题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
地理解题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并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解题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八种能力:
(1)对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等的识记、了解、空间定位能力;(2)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区分、应用能力;(3)对地理图表、地图、图像的判读、绘制、分析能力;(4)对地理事物进行概括、描述,对地理事物间联系进行分析的能力;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解题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
(5)对地理规律原理进行认识、分析、理解、推导、阐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对地理信息资料进行提取、认定、判断、反思的能力;(7)对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区域差异的类比、判断能力;(8)其他如计算、比较、评价、表述等能力。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解题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
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既需要有意识的、专门的“练”,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如例题解析、课堂训练、课后练习等等、各类测试等;
也需要以理解知识,建构体系为主的“讲”,如通过知识推导、案例教学、问题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解题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
◆避免两种倾向
只讲不练---缺乏验证,效率不高只练不讲---知识散乱,不成体系
◆需要讲练结合
精讲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精练典型例题、及时讲评,感悟解题技巧,提升综合解题能力。防比例失调,根据内容、学情灵活把握(不懂就练,都懂还讲)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2、坚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高考试题越来越强调能力、淡化记忆,复习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中的“理”。
我们不能忽略必要的记忆,但如果过于强调背、默,未能让学生透彻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及其间的内在联系,答题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答非所问现象。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2、坚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以必修3复习教学为例。强调的是区域综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多数内容不需要背,背熟了也不一定会解题。
原因一,教材版本不一;原因二,试题情境多变;原因三,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2、坚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因此,教师应要坚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设法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即使必须记住的知识,也要让学生在理解、运用过程中自然掌握。强调对“双基”的理解,关注地理规律、原理、过程等学科本质内涵,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学科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熟练、准确地回归教材,提取答题要点,灵活自如地解决问题。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2、坚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在复习巩固过程中,让学生补强新授课时的学习弱点和盲点;●在网络建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以“风”为例。
如何让学生理解?中心内容:风的概念;各类风及风向、风频、风力;两种季风、六个风带;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台风(飓风)等“来龙”:风的成因“去脉”:各种风的影响和运用“风”延伸一:风向玫瑰图WENS城区ABCDEFGHA最小风频拓展教材一带而过的考点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风”延伸二:真题体验综合体验风向、风力及其变化与影响,以及隐含的各类“原因”,使学生透彻理解相关内容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2、坚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在复习巩固过程中,让学生补强新授课时的学习弱点和盲点;●在网络建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让学生理解?
●在知识运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必修3为例●在试题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答案的生成过程(尤其难度较大的题目)。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3、必须精练、精析,抓好课堂(1)地理学科现状决定只能精选精练
能考取本科的学生地理达B一般不会有问题,达B有问题的学生一般考不取本科。学生、家长、学校都不重视地理学科。教师只能顺应这种现实,向课堂要效益。
★课前精选试题,★课上少讲、精练、精析,★课后精练多想。通过“精讲--精练—巧评—精析”,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3、必须精练、精析,抓好课堂
(2)精选、精练
◆重点知识优先,关注覆盖面;◆根据学情,适当照顾难点;◆遵循规律,以“滚雪球”形式精选试题;◆重视高考真题,杜绝偏题、怪题,考纲明确说明“不出偏题和怪题”(投入、产出比太低)◆早期淡化热点◆减少重复题◆关注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3、必须精练、精析,抓好课堂(3)巧评、精析(功夫在题外)
充分发挥“少而精”试题的价值,通过科学评价和精要分析,启迪学生思维,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评价方式:自评--反思,互评--交流,师评--点睛。
前两种评价方式更好,突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让学生在探究和应用中过程中,“发现”和品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师评”主要在于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错因,教师应了解学生状况,分类、分层评价、指导。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3、必须精练、精析,抓好课堂(3)巧评、精析(功夫在题外)
◆评价内容:要关注知识、技能、方法,尤其是四项解题能力;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需要激励、幽默和客观。◆评价类型:多解释性评价,少判断性评价。尤其对存在偶然性的选择题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每个选项。不能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或者排除了错误的选项就完事。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当下的考试模式中,教师只要设法使学生用好地理课堂,守住自己的阵地,学生达“B”几乎没问题,问题是教师守住地理课堂阵地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教师就要想点办法,让学生或因感兴趣参与进来、或不得不参与进来。
理想境界:学生喜欢地理,主动参与,动动脑、多动手,有良好的自学习惯
基本要求:让学生不得不参与:学生都感兴趣是假话,老师批评指责是废话;只有想办法让学生觉得,不参与课堂活动不象话。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题选材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趣味性、身边案例、高考题)--地理真有点用,灰色高三的一抹亮色◆不能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投入,除课堂上的鼓励和表扬,还有地理学习之外的关心。--学不好地理心中有愧◆与学生搭好“君子协定”,承诺少占用课余时间,并严格遵守(不因应试阶段性考试、学生成绩波动等原因而改变)。--守信是最大的尊重
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课堂讨论、课后互助,最好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小组(人数宜少,2-4人;异质组合;自愿组合),实现长期、全面、稳定的合作◆以复习活动代替复习教学(课前5分钟的好题发布、训练后的解题感言、每日一问、读图竞赛、互评提高、命题竞赛等等,这些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小组合作)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前提1:了解学生失分原因
★概念不清
★未读懂题意,不能充分提取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简单照搬答案★答题思路不清或不完整,答案集中于某一两点,答题逻辑混乱
★语言不规范:缺乏学术用语,概念使用不准确;只罗列词语、而不是完整的话;错别字多。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前提2:了解高考题特点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解题的前提和方向解题的核心能力具体得分能力核心:落实考纲明确提出的四项能力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答:针对设问,组织规范语言,给出具体答案试题情境、设问措施:训练学生解题的四个环节--“一审、二联、三析、四答”解题四环节是考纲四项能力的体现
二联、三析:联系、调动已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信息,确定答题思路,探索解决措施一审:阅读材料,分析设问,提取有用信息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可在一个题目完整运用四环节;也可以分解训练,在某一题中突出重点环节:
把终极目标变成过程性目标;把综合能力变成单项能力;把基本要求变成提高性要求。
进而突出解题过程,强化做题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使学生成为解题“达人”。措施:训练学生解题的四个环节--“一审、二联、三析、四答”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地理高考题信息在哪里?题干图像设问上述信息的组合中表格文字材料同组题的答案中上述信息与课本原理对接中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步骤、内容。每个学生都知道审题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审。老师只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对学生并无太大帮助,教师起初要教给学生解读和提取信息的方法。
例如:很多学生知道图表重要,但许多学生读图时只重视阅读图表中内容,忽略其它有机组成部分,导致部分有用信息缺漏,教师可以让学生按“明确图表名(在哪里?有无相关说明)—关注图表边(图例、比例尺等)—分析图表中”的步骤读图,解读图表中的每一个信息。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步骤、内容。“明确图表名—关注图表边(图例、比例尺等)—分析图表中”(2011年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A3变1居多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步骤、内容。“明确图表名—关注图表边(图例、比例尺等)—分析图表中”(2011年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2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运用上一题的分析和答案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步骤、内容。(2011年江苏题)右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D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步骤、内容。
再如:读坐标统计图可遵循以下次序:
一读图名;二读横坐标、纵坐标刻度及其表示的地理要素;三读地理要素值的大小,分析其包含的地理意义;四读统计图形状,了解相关地理要素的变化趋势。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技巧、步骤、内容。
多信息组合图,要引导学生理清各要素的含义,并能从不同要素的整合中分析出新结论。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二)培养学生有序审题的习惯:简单题:审“问”—审“材”—信息整合—提取有用信息复杂题:审“问”—粗审“材”—再审“问”—分析性审“材”—信息整合—提取有用信息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1、审“问”考什么怎么考如何问目的:明确考查意图,防止答非所问①有几问?特别要注意“一句多问”,如“比较两地气候在特点和成因上的异同”,包括“两地气候特征的相同点”、“两地气候特征的不同点”、“两地气候成因的相同点”、“两地气候成因的不同点”四层含义。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1、审“问”①有几问?“一句多问”案例(10年文综2卷36题)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让学生养成分解问题的习惯分解问题1:该地区降水的突出变化;分解问题2:该地区气温的突出变化;分解问题3: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解问题4: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
1、审“问”②问什么?抓住决定答题方向的三类关键词。一是考纲能力要求,如说明、分析、比较、评价、解释、阐述、判断等动词。
二是主要地理概念,如“风频、区位因素”等。
三是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状态的词语,如表现、结果、成因、异同、变化、启示、有利影响、制约因素、条件等等。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
1、审“问”
②问什么?----抓“关键词”案例(2010年江苏卷,有删节)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A为什么不是始于岩石圈?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1、审“问”②问什么?突出“设问”中关键词的答题指向。分析:剖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原因,分条列出,抓住重点,逻辑性强描述:用学科术语对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述概括:对某个材料、图像内容概括要点对比:比较相同、相异评价:有利、不利两个角度
影响:有利、不利两个角度③有无绘图题?(容易忽略)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近几年,江苏高考综合题中,审“问”的难度降低,表现为:
1、问题变小、变明确;
2、容易导致学生出错的关键词变少;
3、答案变短,论述的要求降低。选修表现更明显,分值也很清晰。(2011年江苏卷海洋地理设问及答案)(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深度较▲,▲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地,原因是▲。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2分)
(2)营养盐大陆架浅光照(4分)
(3)③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2分)(4)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域生态环境(2分)审“问”的要求较低。江苏卷其它综合题情况较为相似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
审“问”的难度降低,有利于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程度,减少学生无意义的失误;但个人认为,这也是江苏高考难度较低的产物,不能代表一种趋势,至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审“问”训练。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
2、审“材”(解读信息要准、提取信息要全、运用信息要活)
●培养学生找、圈、写关键词和限定词的习惯;●培养学生准确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融合图、表、文资料的能力。●分析性审“材”:围绕设问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多次返读材料,将设问、题中信息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正向、逆向反复审题,挖掘出所有的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减少失误。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
2、审“材”要特别注意:
一挖隐含条件(如给定地区后,当地的风向、气候等要素往往是潜在的已知条件)
二排干扰因素三防思维定势。对“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善于变换角度在新情境中分析问题。
审题后,答案的雏形基本形成,“成也审题,败也审题”
一审—准确审题案例(2011年江苏高考27题)左图为北非简图,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审材:图例、图中审问:方向(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一审—准确审题案例(2011年江苏高考27题)左图为北非简图,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3分)审材:关注两图信息(含前一题答案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一审—准确审题案例(2011年江苏高考27题)左图为北非简图,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3分)让学生探讨答案出处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一审—准确审题案例(2011年江苏高考27题)左图为北非简图,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2分)防干扰因素和定势思维:沿海(上题影响)聚落;矿产资源;地形关键字词与图表解读其信息整合信息明确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与技能
二联、三析(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教会学生在仔细审“问”和“材”的基础上,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联系、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一阶段的重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整合,搜索解题要点。联析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联系、整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1、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带着问题到题目中找答题要点,它们是解题的直接依据;注意题中各部分信息的联系与整合。(活用信息)
2、联系所学知识。紧扣设问,将获得的地理信息与已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带着问题和信息到教材中找答题要点;注意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回归教材)--经常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解题的知识“落点”。
2、联系所学知识(回归教材)--案例(2011年江苏卷28题)左图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右图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2分)
读取图中信息即可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联系所学知识(回归教材)--案例(2011年江苏卷28题)左图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右图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是▲(4分)回归必修3,可以更准确;防“基础?资源?”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2、联系所学知识(回归教材)--案例(2011年江苏卷28题)左图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右图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3分)回归必修2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2、联系所学知识(回归教材)--案例(2011年江苏卷28题)左图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右图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2分)回归必修3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联系、整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联系曾经的解题方法和过程。在类比、迁移过程中寻找答案要点;对“熟题”要保持高度警觉性,要密切关注其中情景和设问的变化,将每一道试题都当成新题来解答。
4、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可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搜索答案。
前两者是常用方法(回归教材+活用信息=初步答案)。通过“四联”,令答案言出有据。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迁移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教材案例的迁移分析、对所做试题的变式运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一,变换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再如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时间是
A、8时B、9时C、15时D、16时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时间是
A、15时B、9时C、3时D、12时
(二)培养学生迁移分析的能力其二,联想“同类”进行迁移运用(立足试题情景和设问,以2010年山东卷26题为例)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表格略)(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完全是对教材中鲁尔区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思维建模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试题加以整理、分类,总结解答每一类题目的共性及规律,基于地理原理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解题模式,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提升他们解决“类”问题的能力。建模及运用的思维过程:
“特殊→一般→建立模式→解答同类问题”简言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提升,掌握必要的析题、答题方式和答案结构问题思维模板气候特征气候特征=降水+气温+气温和降水的配合+光照降水特征=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气温特征=气温高低+日、年较差大小地理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简约模板举例“因题制宜,灵活运用”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政策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造改造
改造改造
起决定性作用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提高贮运技术光照热量降水详细模板举例:“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思维建模运用案例(2010年江苏29题)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分)思维模板:外流河径流总量=降水量+流域面积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2010年江苏29题)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思维模板:洪涝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洪涝的气候成因=降水总量+降水强度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思维建模运用案例(一)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要点
影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植被覆盖率表层岩性地势相对高度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冰期+含沙量
+水能水量大小水量变化(季节和年际变化结冰期(凌汛)含沙量落差大小(水能)与河流有关的思维模式
(三)培养学生思维建模的能力运用模板解决同类问题后,需引导学生体会模板与实际答案的异同,以深化理解。
如:“铁路线选择的区位”答题模板:合理布局交通网+带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沿线特点(资源、民族、老少边穷、发达地区等等)引导学生以此分析南昆铁路、京沪高铁等铁路建设的意义,并比较答案异同,以深化学生对模式的认同、协调,增强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减少模式的负面定势影响。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引导学生突破两个基本点
1、正确把握答题大方向(答案科学的前提)
(防止“一错皆错、一损俱损”)
例如:区域判断一旦出错,后面对区域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的解答便会随之全错;再如:措施、方案选择有误,必然株连对理由、原因的解释。因此,在确定答题方向时要慎之又慎、反复验证,尤其要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慎重对待第一问(题)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引导学生突破两个基本点
2、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答案完整的关键)在解答综合题的“说理”题时,有些同学常束手无策,教师不妨提醒他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⑴回归教材找灵感⑵多次审题搜要点⑶点多面广巧取胜⑷反复追问明意图。“本题想考什么?本题还能考什么?”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答案完整的关键)⑸转换角度求发现
一是溯源追寻解答本题的上游知识。如分析某地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和环境特点时,无论题目是否要求作答,都要先准确判断出该地所在的区域。二是“翻译”题干、设问的内容,尤其要关注“新概念”。
二联、三析(获取答案要点的关键)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⑸转换角度求发现----案例(2011年江苏卷)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先翻译题干,令其指向表中信息: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纬度越高B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⑸转换角度求发现----案例(2011年江苏卷)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据表转换:“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C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答(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描述和阐释…”包括
时空分布的描述、事物特征的描述,区位分析的阐释、成因探究的阐释,等等
难度系数大,区分度高,出现频率高,提升潜力大。
深刻影响学生的得分率。知识技能答题思路根据设问、材料、分值等,运用知识、技能判断、取舍
写什么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一)宏观思路
1、确定思路答题思路答案术语的规范使用语言的组织表达语言表达
怎么写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一)宏观思路
2、组织答案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二)具体操作
1、草拟要点
主要针对综合题中答案较长的设问。在草稿纸上简要列出答题要点(可以是简短的几个关键词)草拟的要点宜多。
2、确认要点
对草拟的要点进行梳理、筛选、整合和重组,并再次审题和搜索,通过合理“加、减”,形成理想的答题要点。
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二)具体操作
2、确认要点减法:舍去自相矛盾或内容重复的要点;“最主要因素(原因、条件)”中,删掉次要的因素;“分析共性”中,减掉两者“交集”以外的其它特点
加法:如评价=优势+劣势,补充未能列出的“劣势”;
三、基于课标、考纲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二)具体操作
3、合理表达
答案力求“方向准确、要点全面、说理透彻、语言精炼、条理清晰、卷面整洁”。具体而言,答案最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科学性。答题大方向正确(能否得分的关键),运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科学,无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语言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二)具体操作
3、合理表达
⑴科学性。(能否得分的关键)⑵完整性。(得分多少的关键)
将自己知道的内容写全面,尤其要完整写出自己认为简单的答案,不要随意跳过中间环节。例如: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答案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净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能丰富”,
但有些同学只能答出“青藏高原地势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0年四川卷36题,局部)读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2)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分解设问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答案完整性案例(10年四川卷36题,局部)读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到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描述(定量+定性,定量定性)抓住极值、渐变特征、变化梯度三个方面的难度很大答案完整性案例(10年四川卷36题,局部)读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显性描述:成因探究隐性描述:空间分布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思维次序调整:向哪个方向弯曲?---表明该地温度分布特点如何?---为什么?(都要写出来)答案完整性案例
四答(具体得分能力)(二)具体操作
3、合理表达
⑴科学性。⑵完整性.⑶规范性。⑷条理性。用序号、分号、分行等方式,明显分开不同要点;点越多,越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⑸简明性。在能清楚阐明道理的前提下,论述语句要精炼到位,每个要点不必过于冗长;不要抓住一点或几点,长篇大论,大肆发挥而忽略其它答案要点,杜绝“句异义同”的“假答案”。
⑹工整性。卷面整洁,书写认真,字迹清晰,字的大小和间距适中。
综合题答案“完整性+条理性+简明性”组合
研究设问的分值分配。根据分值估计答案要点数量,给出的答案不少于这个数量(江苏卷综合题每小题分值较小,每空(或要点)分值更小,皆为1分或2分,很容易确定答案要点数量。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27题(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2分)再如:2011年江苏高考29题(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3分)答案要点数量一目了然,要让学生学会确认要点数
综合题答案“完整性+条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63-2024无水氯化钕
- GB/T 44707-2024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 2024年度翻新装修卫生间工程赔偿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校环保项目合作协议
- 造价咨询合同
- 签订方协议的流程 2篇
- 2024年度融资合同及融资款支付借条3篇
- 化工原理自测题:第四、五章(自)
- 场地使用安全协议书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分层作业课件
- 湿式电除尘器操作规程
- 氢氟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保税仓库管理制度(完整)规章制度
- 智慧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策略
- 肠穿孔应急预案
- 振动盘使用说明
-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食堂人员培训与管理方案
- 一伙人智慧两天拍摄的
- DB44T 1026-2012城镇公共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