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厂4题21分)
1.(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登斯楼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4)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两句表现自己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
迈气概,充溢了主动浪漫主义的情调。
(6)突破时间局限,来日自有聚:打通空间阻隔,借月以传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
歌头》中“,”表达。
(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离别后的担忧,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
是,O
2.(4分)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误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横线上。
纷繁芜杂走头无路修养生息再接再厉责无旁贷
迫不急待络绎不绝墨守成规怨天由人骇人听闻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3.(3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学问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
或老人的尊称。
B.汉语很有意思。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
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
意思。
C.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言简意丰。如《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易水”、“黄金台”表达作者对官兵誓死杀敌的豪
情壮志的赞美。
1
D.古代的男子成人要实行冠礼。《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丈夫之冠”是古时男子十六岁
行冠礼。
4.(6分)针对统计图反映的状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共享,只写正文,100字左
右。
微信挚友圈信息共享统计图:
倡议书
敬爱的挚友们:
让挚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24年1月5日
其次部分(5-9题49分)
5.(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
娟。
(1)对上述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两句表达了词人既憧憬天上又留恋人间的冲突心理。
2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运用“转”“低”写出月光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
“无眠”指诗人因遭遇分别之苦而难以入眠。表明诗人思念亲人的形象。
C.“但愿人许久”,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这两句
表现了词人旷达的看法和乐观的精神
D.“婵娟”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妙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
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日:“寡人信之矣。”庞恭日:“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
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日:“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
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工“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狗回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寺(《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伟之乎/与挚友交而不停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目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3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看法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言?
7.(8分)
新年敲响钟声108下
①新年到来的时候,北京大钟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杭州灵隐寺等全国各大寺
院都会响起钟声。新年钟声是有讲究的,要敲108下。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一
年有12月、24节气、72候(每五日为一候),这些数字加在一起就等于108;还有一种
说法是,9是最大的数字,又和“久”谐音,108代表着12个月里都有9.钟声响起,代
表辞旧迎新,迎春接福。在城市高层建筑稀有的年头,有些寺庙的钟声可以传出几千米
远。
②为什么钟声能传得那么远呢?我们以北京大钟寺的钟为例来说明。这口钟铸造于明朝
永乐年间,所以又叫作“永乐大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约
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口,
有185毫米。将近600年过去了,这口钟照旧没有一处裂缝,撞钟时声音还是那么嚓亮、
浑厚。
③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驾驭了铸造青铜钟的技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
礼•考工记》对此有具体的记载。永乐大钟钟身坚实、声音瞭亮的隐私就在于它继承和发
扬了这一技法。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铜
钟始终以来遵循的比例。为什么要钟身长、钟口小呢?据声学探讨显示,这种形态便于
散音。这和《考工记》中“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的记载相符。
④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也有关系。化学分析表明,永乐大钟不同部位的化学
成分是相同的,都是含铜80.5蜴、锡16.40%、铅1.12%,另外还有金、银、铁等其他金
属。《考工记》中说,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现代探讨也证明白安;说
港的科学性,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佳。
⑤《考工记》中记载:“钟厚则石,已薄则播。”意思是说:钟身厚,声音就沉闷;钟身
薄,声音就传得远。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
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学仪器测试发觉,永乐大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从16赫兹到800
多赫兹不等。很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比如振动在169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哆”,
4
164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咪工这么多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就像一场宏大的交响乐。
⑥除了永乐大钟本身的特点之外,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从声学的
角度分析,声波总是向温度低的区域偏折。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这时空中的温度高,
地面的温度低,所以声波会向地面偏折,沿着地表传播得很远。假如在水边听新年钟声,
你会感觉钟声更加清楚,因为水面是平的,声波反射更加平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传诵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乡秋夜,孤舟渔火,钟声从远处的寒山寺沿着江面悠悠地传来,一声声诉说着游子的
孤寂和哀愁。《红楼梦》中,贾母月下听笛时,觉得“笛声远远的吹起”,听戏时坐在藕
香榭的水亭中,也是这个道理。声音沿着水面传播时,回音方向一样,水面是自然的音
响,能让乐音更加清楚悦耳。
⑦江上聆钟,月下闻笛,隔水听曲,中国文化有一种诗意的美感。新年敲108下钟声,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表达出对国泰民安的祝福。
(选自《学问窗》2024年第2期)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大钟寺的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又叫“永乐大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
钟。
B.据声学探讨显示,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的记载相符。
C.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
不一样。
D.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时,假如你刚好在水边倾听,那么你会感觉到钟声更加清楚。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纳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依次行文,先介绍寺庙的钟声传播得很远,然后分析
钟声为什么能传播得很远。
B.确定钟声传播远近的缘由:钟的身口大小比例、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温度和不同的
介质。
C.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一说法”指的是“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即“当
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佳”。
D.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永乐大钟由于钟身厚度不
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很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的特点。
(3)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5
8.(7分)名著阅读。
七月季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悲观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
找寻饮料时,蝉则照旧很舒适,不觉得苦痛,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致的吸管,尖利
如锥子,保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
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此语段选自法国作家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全书透过昆
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索,充溢了对的关爱之情和对自
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这段话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的过程。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下列各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
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然安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
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
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大、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操去叶子,
再用松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
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牢固,但也有它
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
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子呵斥追撵,就是不愿离院,一个个悠然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
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
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
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喜闻乐见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
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静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一
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芳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
在柳丝下喝喝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
6
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
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宠爱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
美人蕉等花卉。花开季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万紫千红,缤纷绚丽,令人
留连忘返。各种艳丽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
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
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
染成一首芳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溢了蓬勃
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调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
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那的乡思,港住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实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
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
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
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温煦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
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才智和审美才智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观赏
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烈在胸襟里脉动、奔涌、
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安慰,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思佛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然安静。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引用诗句,增加了文学色调,形象地突出了篱
笆不挑地不挑人的特点。
C.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一首
芳香四溢的田园诗,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画。
D.篱笆的朴实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醉其中,远离了城
市的喧嚣与浮躁,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2)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3)本文语言生动,依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芳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
像情人在柳丝下咽唱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7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r的乡思,帑传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
风姿里。
(4)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
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白,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
阅读本文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和上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
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写法上的相同点:
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第三部分(10题21分)
十.作文(共1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0分)
10.(50分)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备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显
现的是自然中完备的答卷;乘风破浪,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备的答卷;砥砺奋
进,锲而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完备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
着收获。
依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溢,文
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8
答案与试题解析
默写(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1.(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
楼记》)
(3)野芳发而芳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
自己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溢了主动浪漫主义的情调。
(6)突破时间局限,来日自有聚:打通空间阻隔,借月以传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
歌头》中“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表达。
(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离别后的担忧,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案: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留意“具”的书写)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留意“谗”的书写)
(3)野芳发而芳香佳木秀而繁阴
(4)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留意“洌”的书写)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留意“婵”的书写)
(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2.(4分)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误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横线上。
纷繁芜杂走头无路修养生息再接再厉责无旁贷
迫不急待络绎不绝墨守成规怨天由人骇人听闻
头改为投
修改为休
急改为及
9
由改为尤
答案:
“头”改为“投”
“修”改为“休”
“急”改为“及”
“由”改为“尤”
三.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
3.(3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学问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
或老人的尊称。
B.汉语很有意思。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
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
意思。
C.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言简意丰。如《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易水”、“黄金台”表达作者对官兵誓死杀敌的豪
情壮志的赞美。
D.古代的男子成人要实行冠礼。《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丈夫之冠”是古时男子十六岁
行冠礼。
ABC.正确。
D.有误,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
故选:Do
四.语言运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4.(6分)针对统计图反映的状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共享,只写正文,100字左
右。
微信挚友圈信息共享统计图:
10
倡议书
敬爱的挚友们:
大家的共享多是消遣内容,与家庭、校内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
我发出如下倡议:L少关注游戏消遣,少追逐明星八卦。2.多介绍学习阅历,相互促
进;多共享华蜜时间,常怀感恩之心。
让挚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24年1月5日
依据材料分析,图表揭示的内容是人们在微信闲聊主要内容的统计,本次倡议的内容要
针对这个问题,发出自己的倡议。应当围绕“我们应当少做什么”“多做什么”发出倡议。
也就是说,我们倡议的内容应当以劝告为目的,同时,留意倡议书的正确书写格式及要
求即可。
答案:
示例:大家的共享多是消遣内容,与家庭、校内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
成长,我发出如下倡议:L少关注游戏消遣,少追逐明星八卦。2.多介绍学习阅历,
相互促进;多共享华蜜时间,常怀感恩之心。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5.(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11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
娟。
(1)对上述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两句表达了词人既憧憬天上又留恋人间的冲突心理。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运用“转”“低”写出月光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
“无眠”指诗人因遭遇分别之苦而难以入眠。表明诗人思念亲人的形象。
C.“但愿人许久”,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这两句
表现了词人旷达的看法和乐观的精神
D.“婵娟”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妙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留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但愿人许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
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别的人结合在一起,故C项
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
特别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
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游戏的意思”。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
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至少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
写到这里又回到酷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
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最终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冲突纠葛
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确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
的剧烈。
答案:
(1)C
(2)“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孤独、凄清的氛围,表现词人的孤独、苦闷。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起先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
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唯恐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12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
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
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全部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
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妙的月光。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
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
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日:“寡人信之矣。"庞恭日:“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
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日:“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
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画的一项是
A、今邯郸寺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伟之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目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3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看法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言?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实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
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很多。去:距离;/
句意为:到了中午挚友没有来,太丘就舍弃他离开了。去:离开。
B.句意为:大王您相不信任。信:信任;/句意为:与挚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
传授的东西常常温习了吗?.信:诚信。
C.句意为:魏王说一切我自己知道。自:自己;/句意为: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
自:从。
D.句意为: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至:至V句意为: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
前面得到骨头狼又赶到了。至:至!J。
故选:Do
(2)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A.虚1可;
B.用在主谓之间;
C.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D.用在主谓之间;
故选:Co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确定要先回到语境中,依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索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别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使,运用;非,不是;于,从;句子翻译为:多得到一个人运用,不是
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②重点词语有:明,明显。然,然而,但是。句意为: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
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似乎真的有老虎了。
(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实力。由第一篇选文中“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
见宋君对于谣言半信半疑,派人询问实情,体现了求实精神;其次篇选文中由“三人言
14
市有虎,王信之”。可见魏王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决。依据上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
可。
答案:
(1)D
(2)C
(3)①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似乎真的有了老虎了。
(4)宋君对于谣言半信半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
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决,缺乏才智与醒
悟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养。
七.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7.(8分)
新年敲响钟声108下
①新年到来的时候,北京大钟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杭州灵隐寺等全国各大寺
院都会响起钟声。新年钟声是有讲究的,要敲108下。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一
年有12月、24节气、72候(每五日为一候),这些数字加在一起就等于108;还有一种
说法是,9是最大的数字,又和“久”谐音,108代表着12个月里都有9.钟声响起,代
表辞旧迎新,迎春接福。在城市高层建筑稀有的年头,有些寺庙的钟声可以传出几千米
远。
②为什么钟声能传得那么远呢?我们以北京大钟寺的钟为例来说明。这口钟铸造于明朝
永乐年间,所以又叫作“永乐大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约
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口,
有185毫米。将近600年过去了,这口钟照旧没有一处裂缝,撞钟时声音还是那么噫亮、
浑厚。
③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驾驭了铸造青铜钟的技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
礼•考工记》对此有具体的记载。永乐大钟钟身坚实、声音瞭亮的隐私就在于它继承和发
扬了这一技法。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铜
钟始终以来遵循的比例。为什么要钟身长、钟口小呢?据声学探讨显示,这种形态便于
散音。这和《考工记》中“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的记载相符。
15
④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也有关系。化学分析表明,永乐大钟不同部位的化学
成分是相同的,都是含铜80.54%、锡16.40%、铅1.12%,另外还有金、银、铁等其他金
属。《考工记》中说,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现代探讨也证明白彦:说
港的科学性,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佳。
⑤《考工记》中记载:“钟厚则石,己薄则播。”意思是说:钟身厚,声音就沉闷;钟身
薄,声音就传得远。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
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学仪器测试发觉,永乐大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从16赫兹到800
多赫兹不等。很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比如振动在169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哆”,
164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咪”。这么多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就像一场宏大的交响乐。
⑥除了永乐大钟本身的特点之外,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从声学的
角度分析,声波总是向温度低的区域偏折。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这时空中的温度高,
地面的温度低,所以声波会向地面偏折,沿着地表传播得很远。假如在水边听新年钟声,
你会感觉钟声更加清楚,因为水面是平的,声波反射更加平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传诵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乡秋夜,孤舟渔火,钟声从远处的寒山寺沿着江面悠悠地传来,一声声诉说着游子的
孤寂和哀愁。《红楼梦》中,贾母月下听笛时,觉得“笛声远远的吹起”,听戏时坐在藕
香榭的水亭中,也是这个道理。声音沿着水面传播时,回音方向一样,水面是自然的音
响,能让乐音更加清楚悦耳。
⑦江上聆钟,月下闻笛,隔水听曲,中国文化有一种诗意的美感。新年敲108下钟声,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表达出对国泰民安的祝福。
(选自《学问窗》2024年第2期)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北京大钟寺的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又叫“永乐大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
钟。
B.据声学探讨显示,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的记载相符。
C.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
不一样。
D.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时,假如你刚好在水边倾听,那么你会感觉到钟声更加清楚。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采纳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依次行文,先介绍寺庙的钟声传播得很远,然后分析
16
钟声为什么能传播得很远。
B.确定钟声传播远近的缘由:钟的身口大小比例、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温度和不同的
介质。
C.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一说法”指的是“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即“当
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佳”。
D.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永乐大钟由于钟身厚度不
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很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的特点。
(3)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实力。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
铜钟始终以来遵循的比例”,可见“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说法错误。
故选:Bo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文章采纳了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依次,不是“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依次”;
B.正确;
C.有误,“这一说法”指的是“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也有关系。”;
D.有误,细读划线句,由“比如”一词可知,此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Bo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特点有:简洁性;精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条理性;逻辑性;趣味性。分析示例:“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
约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
口,有185毫米。”“7米”“64吨”“94毫米”“185毫米”等数字,精确的写出“永乐大
钟”的规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引用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的诗句,《红楼
梦》中的情节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答案:
⑴B
(2)B
(3)①语言精确,严密。如第②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永乐大钟”的规格。
②语言生动形象。第⑥段引用古诗,名著情节突出了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
17
有影响,形象生动。
八.名著阅读(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8.(7分)名著阅读。
七月季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悲观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
找寻饮料时,蝉则照旧很舒适,不觉得苦痛,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致的吸管,尖利
如锥子,保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
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⑴此语段选自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索,充溢了对生命的关
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这段话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蝉刺穿树皮,吸饮汁液的过程。
(1)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常识。《昆虫记》作者法国作家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的
史诗”它融合作者毕生探讨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
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学问、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
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会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
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2)考查对名著内容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实力和概括实力。
答案:
(1)法布尔“昆虫的史诗”生命
(2)蝉刺穿树皮,吸饮汁液
九.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下列各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
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然安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
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
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18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大、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操去叶子,
再用松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
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牢固,但也有它
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
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子呵斥追撵,就是不愿离院,一个个悠然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
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
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
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喜闻乐见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
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静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一
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芳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
在柳丝下喝唱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
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
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宠爱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
美人蕉等花卉。花开季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万紫千红,缤纷绚丽,令人
留连忘返。各种艳丽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
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
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
染成一首芳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溢了蓬勃
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调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
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胖的乡思,帑住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实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
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
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
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温煦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
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才智和审美才智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观赏
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烈在胸襟里脉动、奔涌、
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安慰,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卿的一项是——
19
A.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然安静。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引用诗句,增加了文学色调,形象地突出了篱
笆不挑地不挑人的特点。
C.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一首
芳香四溢的田园诗,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画。
D.篱笆的朴实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醉其中,远离了城
市的喧嚣与浮躁,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2)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3)本文语言生动,依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芳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
像情人在柳丝下咽唱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酢的乡思,滔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
风姿里。
(4)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
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白,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
阅读本文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和上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
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写法上的相同点:对比衬托。
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本文画线句子通过对比突出了乡村篱笆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
温温煦亲切,表达作者对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的追求和憧憬。链接材料通过对比
衬托突出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适宜,绿得恰到好处。表达作者对梅雨潭
的绿的宠爱和赞美。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驾驭。
ACD.正确。
20
B.有误,从文中第⑤段“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实而高雅,
是写乡土的篱笆朴实高雅。
故选:Bo
(2)本题考查事物特点的筛选与归纳。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出描写篱笆的句子,从中筛
选或概括出答案。"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透光、通风”,“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
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乡村篱笆朴实而高雅”等句子,可以看出其特点是:
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实高雅。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实力。第①句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般采纳以下句式
表达:运用了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地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或文句中人物)什么
感情。①句运用了比方、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蛙声与花草芳香融合在一起的情景比作,
莫扎特的小夜曲,又比作情人的絮语,形象生动地勾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各户可视门口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增程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橡胶片脱模剂隔离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家用器具租赁合同
- 中国公园后勤管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室内照明设计合同
- 中国即溶咖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USB连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装备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合同模板建设银行外汇借款合同
- 趣味知识问答100道
- 钢管竖向承载力表
-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
- JJG 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CSSD职业暴露与防护
- 饮料对人体的危害1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项目三 移动商务运营内容的策划和生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