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1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2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3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4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阅卷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

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论

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出于本能地问

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

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

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

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

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

的生命关怀。“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

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

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

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我们要“入则

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乐感

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

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

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

快乐一乐么?”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

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

志时,曾子答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先进》)

的“曾点气象”。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一

1

—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材料二:

“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阐释。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躁动于殷周之际,其基

本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嬉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

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

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

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

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如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

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一一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

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

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

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

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

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

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

(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一中国的人文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重视“慎终

追远”的生命精神。

B.“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的“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

斗的生存智慧。

C.“乐观”是基于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的观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实,从而坚信“人能弘道”、对生活不悲

观失望的人生态度。

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最终成为理想型“君

子”的人性追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乐感文化”的审视整体呈现由外在到内心、由当下而未来的思路,层次清晰。

2

B.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

C.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关系都有关涉。

D.两则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献来阐释、佐证观点,但二者对文献的分析有粗疏与细致之别。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B.迷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建露》)

C.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D.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材料二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一中国的人文精神》,题目中“忧乐圆融”的内涵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

要概括。

5.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年人休闲娱乐除了酒吧、歌厅以外,就是抱着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聊八卦等

等。有人认为这种娱乐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娱乐化也是“乐感文化”的体现。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两

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卷人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忧郁的巩乃斯河

周涛

草原不管有多么辽阔和健康,它的河流都有一种无法说清的忧愁。

这条河像一支忧郁的古歌,静静地在巩乃斯大草原伏行、扭动。

你每天的任务就是摆渡过河的车马行人。岸上有个大绞盘,铁链子一直从河面伸到对岸,河里是一座

由两条船拼起来的平板摆渡。对面一吆喝,噢,有人过河啰。哗啦啦,你就放铁链子,然后咯吱咯吱地

摇,让船过来。铁链子的声音和绞盘的声音像它们浑身的铁锈一样陈旧、年代久远,听起来很容易联想到

一位缺了门牙的、害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哈萨克含混不清的话音。

那年月,草原上空空荡荡,有时候整整一上午也见不到一个人。你独坐岸边倒也清闲,反而想听听生

锈的铁链和绞盘的声响。那声响本来浑浊沉重,但是平稳的河水在下面起了什么作用,仿佛洗去了那声音

里的杂质,露出了它金属的质地,空旷寂静的河面上,那声响便显得好听起来。

3

其实你不过是临时来换工的,摆渡老头会种瓜,连队请去帮忙,你就来替这老头。你喜欢干这件事,

没人约束,悠悠逛逛。好不容易摆渡一趟,过河的人都笑嘻嘻地感谢,似乎是你在干什么好事。那倒也

是,你不像个干摆渡的,倒像个大学生。因为你本来就是大学生。你的连队就在离河不远的那几排土房子

里,一百多号人,全是大学生——“史无前例”时期的倒霉鬼,男倒霉鬼和女倒霉鬼。

惟独你忙中偷闲,得了个没人监视的美差,来和这条河做伴。很快,你就发现这条河韵味无穷,一只

白色水貂,银白的。

它从临河的一截糟树窟窿里露出了头,一对小而圆、圆而黑、黑而亮的小眼睛正望着你,滴里粘辘

的,自行车轴里的滚珠一般,转来转去,然后定住,直瞪瞪地盯着你,猜你的心思。

你纹丝不动,觉得应该变成一棵人形的树才好。不料,却打了个喷嚏。

它倏忽一闪,就从窟窿里钻出来,只一眨眼,就已经在一丈开外的原木堆旁,一动不动,盯着望你。

你简直弄不懂它是怎么过去的,又是怎么停住的。

但是,它太美了。

它离你这么近,仿佛是让你欣赏一下它暴露在空地上的全身,全身的银白,白得像一只纯银制成的假

物。毛色柔和地诱惑着你的手,想摸一下。尾巴很长,身形也细长如黄鼠狼,大小却像一只老鼠。你想起

来了,摆渡老头说过,水耗子。

耗子?耗子哪有这么精神、漂亮、高贵、优美?那种蠕动的黑糊糊的东西,当然也是生命,但实质上

是对生命的亵渎,是造物主生产出的大量废品。而它是精灵,是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大自然的珍品,它不是

水耗子,是水貂。它的头部,首先就不是老鼠那样的尖嘴贱相,而是有些略像狗头,银白的、勇猛而又机

敏并且充满自信的头。眼睛也完全不像白鼠似的病态发红,而是黑亮有神。体形就更显得矫捷柔韧,猎豹

一样。

再缓一会儿,摆渡老汉换工就转回来了。你兴高采烈地把看见水貂的事儿给他讲了,你说:“水貂,银

子一样的白水貂!”你又恢复了学生腔调,你一忘乎所以就露出这一套。老汉斜了你一眼:“水耗子么。”你

说你想弄一只养起来,可是抓不住。老汉说,可不敢抓,它又不是个耗子,人家是个捕活肉的东西呢。谁

敢抓,一口咬断你的指头尖尖呢。

他不帮你抓,可是你感到了满足。因为老汉承认它不是耗子,而且语气中透出了一些敬佩和珍惜。这

和你认为它是精灵实质是一样的。

你感到了异常的充实。

你猛然扭回头,朝河对岸白杨树隔着的驿道望过去。一片激烈杂乱的犬吠声和马蹄声正追逐着奔驰过

来,在幽暗的黄昏闪动如影,有惊心动魄的战乱前的预兆。

你看过去,知道是你的顾客们过来了。真正的顾客,远古时代就存在的骁勇的顾客,正从远方的驿道

上奔驰过来。

大约有五六匹马,驮着醉酒的人,被沿途所遇见的全体纠合起来的猛犬狂吠着追咬。醉汉们,已经在

马背上前俯后仰,大声唱歌:并不时猛地探下身去,挥臂鞭打纠缠在马蹄前后的凶猛大头狗。一马鞭抡下

去,空中便准定刺过一阵尖利得似乎带着骂声的嚎叫,“嗷一然后,一片马蹄声就变得更杂乱了,醉

酒的人们隔河高叫,像一伙朴实的响马。

你觉得振奋,觉得感动。

你先是哗啦啦好一阵子,接着就咯吱咯吱。

那五六个骑在马上的醉酒者立马船板之上。移动的船体在河面上平稳滑动,载着这伙草原上的牧人,

如一幅黄昏的油画,亦如一群坐在你掌心上的待渡者。你故意慢慢摇,你舍不得眼前这一幕很快就消失。

你要摆渡他们从彼岸到此岸,中间是一条忧郁的河,河面还算宽阔。

你忽然觉得是这么回事儿,摆渡人们。更多的人,不仅是醉汉。你用的只是两条破船拼接起来的工

具,年代久远,浑身铁锈的铁链子和绞盘,但是那声音正因为久远而显得浑厚,正因为陈旧而显得有味

道,它们被忧郁的河水洗炼了之后,会变得清新、单纯,变得好听。

人呵,请注意谛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先写铁链子和绞盘的声音像“老哈萨克含混不清的话音”,后又说“好听起来”,这种变化来自空

旷寂静环境的衬托。

B.摆渡老汉不仅摆渡,还会种瓜,可见其勤劳能干;从他把水貂叫做水耗子,也不敢去抓,又可看出

他身上朴实胆小的一面。

C.描写牧人们的奔驰有“惊心动魄的战乱前的预兆”,说他们“像一伙朴实的响马”,语带贬抑,表现出

牧人醉酒后的粗野。

D.“你”身为“倒霉鬼”却未悲伤沉沦,而是感受自然,感悟历史,进而担负起“摆渡人们”的责任,具有

崇高的精神境界。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使用拟声词“哗啦啦”“咯吱咯吱”,第一次表现铁链子和绞盘的陈旧;第二次则具有动作意

义,表现“你”的兴奋激动。

B.文章从外形、毛色、动作等方面对水貂做了详细的描写,并将其和耗子进行对比,表现出“你”敏感

细腻的心灵和对白水貂的喜爱。

C.文章描绘了猛犬追咬牧人的场面,其中“尖利得似乎带着骂声的嚎叫”运用拟人手法,凸显大头狗的

凶猛,象征着草原民族的精神。

D.文章结尾的“人呵,请注意谛听!”由前文的叙述和描写转为呼告,且独立成段,有一种突如其来之

感,既耐人寻味,又令人警醒。

8.如何理解巩乃斯河的“忧郁”?请根据文意简要作答。

5

9.本文重点描写了发现水貂和摆渡牧人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是如何结构在一起的?请简要分析。

阅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曰:臣观自古受图膺运,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

百世,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黑拳不远,可得而言。昔

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

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

物而自奉。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

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

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四维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

年。今宫观台榭,尽盾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四海九处I,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

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

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

之意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

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

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

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

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常A念B居C之D者E逸F作G之H者I劳J亿K兆L悦M以N子O来P群Q生R仰S而T遂U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鉴,指殷人灭夏,其后人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

B.居,指居住,与《论语》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居”的意思相同。

6

C.九州,古代将天下划分为兖州、冀州、青州等九个州,故以之作为中国的代称。

D.阿房,秦代最大规模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相传被项羽入咸阳后焚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自古以来每一位帝王承受天命统治天下,其实都希望德行与天地相配、功劳与日月齐辉,

能将皇位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B.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兵力强盛,三十多年来,风行万里,威震四海,最后却抛弃天下,殒命于普

通人之手,子孙灭绝,让人痛惜。

C.魏征劝谏唐太宗应该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倾,使远近安宁,并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

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

D.帝王如果没有让人信服的政绩,就必然招致人怨神怒,灾害祸乱也一定会随之而来,一旦祸乱发

生,还能够保全身名的人就太少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

②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

14.魏征指出古代帝王败亡的原因在于“失其道也”,他说的“道”指治国之道,从文中看,“道”的具体内涵

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卷人

四、古代诗歌阅读

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玩月

韩傀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感。

7

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

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16.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

阅卷人

五'情景默写

得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援引盘庚迁都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他认为

“,",是因为盘庚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

悔的地方。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

“,”两句意境迥异,但其中的“染”字都很传神。

(3)碣石,山名,古代诗词之中不乏它的影踪,除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外,写至『‘碣石”的诗

词还有“,”等。

阅卷人

-----------------六、简答题组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

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说来,这些年市面上有关陶瓷的书籍可谓缤纷多彩,洋洋

大观。①但其中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可以说屈指可数。近年来,…由于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

挟下,一一坊间也②有不少随逢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行销问世,.但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编编,难得有

靠谱实用的普及性读③物面世。可以说,这一领域的书籍向来鱼龙混杂,甚至成为“国宝帮”觊觎的灰色地

盘。④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风格各异,既有时代的超越,也有多种风格的相互启发。回望中

国瓷器发展,可谓层峦叠嶂,奇峰迭起。呈现中国瓷器历史,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

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不厌其烦,大

胆根据釉彩工⑤艺特点将瓷器分成七类,逐一予以阐述,好比给我们打开七间宝库或者七个宝盒,分门别

类,如数家珍,让人一目了然。⑥

18.文中标了序号的6处成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

8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

读书”。经纶中学将举办以“追典寻籍读好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需要通过不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请你按

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21.活动需要发布阅读节的海报,有人设计了下面的样稿,但尚缺宣传语。请你在空缺处用对偶句拟写一

则宣传语。(不少于10个字)

22.学校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名著推荐专号,向同学们推荐阅读书籍,请你从《乡土中国》《红楼梦》

中选一本围绕读书活动主题拟写推荐语。要求:①体现所选名著特点;②切合受众需求;③语言流畅、

生动;④100字左右。

阅卷人

—七、材料作文

得分

9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闻一多《红烛》诗中以燃烧的红烛自比:“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

乐的果子。”动画电影《深海》则有一句备受推崇的台词:“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过寒冬和黑

夜就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10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A

4.①忧患在安乐者之中,开始于安乐;②得道之乐就是修德之忧。

5.不认同。①乐感文化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智慧与精神,导向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

而泛娱乐化是及时行乐,肤浅庸俗甚至消极。②乐感文化追求的是理性之乐,与忧患意识圆融一体;而泛

娱乐化追求的是感官快乐,娱乐至上,缺乏忧患意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的错误类

型主要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混淆概念等,考生需很好的理解文章的

内容和选项,仔细对比比较,分析其不同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学生精读文章,联系上下文明确文

章所表达的主题或精神,将选项回归文本中,看是否与原文表达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理解并运用的能力。做此类题,需从题干中找到重要信息,回归文本

中找到满足题目的条件,充分的理解后结合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重点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全文,明确材料论述的重点内容,其次将重点内容圈

画,根据圈画内容总结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就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此类型的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此类题目,学

生要明确题目要求,就什么问题谈谈自己看法或感受,切记不可脱离文本。

1.A项,,“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错误。由材料"第一,’乐生,的生命

精神。……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可知,是尊重人的

个体生命价值,不仅是“他人”,也包括自己。B项,“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错

误。由原文“'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

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

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可知,原文说的是“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

相互扶持”,并不轻视个人奋斗。C项无误。D项,,“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

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错误。由原文“‘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

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

可知,“音乐和艺术的熏陶”是“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的条件,与“实现人的主体性

的进步与满足”“完成人道”没有必然联系。

故答案为:C

11

2.“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错误,着重论述的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忧乐圆融一

体的关系。

故答案为:B

3.A项,体现的是幽居独处的清寂恬淡,与材料一无关。B项,体现慎终的生命关怀。C项,体现乐观

精神。D项,既体现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

故答案为:A

4.结合“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

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可知,忧患在安乐者之中,开始于安乐;

结合“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

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可知,得道之乐就是修

德之忧。

5.不认同。

结合“‘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

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

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

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

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可知,乐感文化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智慧与精神,导向人的主

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结合“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年人休闲娱乐除了酒吧、歌厅以外,就是抱着手机打

游戏、看视频、聊八卦等等“可知,而泛娱乐化是及时行乐,肤浅庸俗甚至消极。

结合“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

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

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可知,乐

感文化追求的是理性之乐,与忧患意识圆融一体;结合“有人认为这种娱乐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娱乐化也

是‘乐感文化’的体现”可知,而泛娱乐化追求的是感官快乐,娱乐至上,缺乏忧患意识。

【答案】6.D

7.C

8.①河流静静地在巩乃斯大草原伏行、扭动的姿态,带给人压抑不畅的感觉;②河岸上的人们经历的生

活艰辛和苦难,让人忧郁;③游牧民族古老民族精神的断裂和失落,让人感到忧郁。

9.①以“你”的见闻为线索串联,两个场景是“你”河边摆渡时先后观察到的景象。②从物及人,以“高贵精

神”这一主题统摄,白水貂是高贵勇猛精神的象征物,而牧人是草原民族高贵骁勇精神的传承者。③以

“你”之情感态度连接,“你”因水貂的“高贵勇猛”而感动,因牧人的朴实骁勇而振奋,从而萌生“摆渡人们”

的信念,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历程。④两个场景,一微小一宏大,一优美一壮美,形成比照,相得益彰。

12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正确”还是“不

正确”,然后精读文章,依据选项回归文本,找出符合选项意的段落或句子,仔细理解分析选项意并找出

与文章不同的地方。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出句子并圈点勾画,结

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的内容、主题,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可以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类题型答案较为广泛,不能只对句子分析,还要联系前后文的内容,理

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不可脱离文本。

(4)本题考查文中某处情节的作用。首先,精读文章,明确此处情节的内容与前后文的联系,例如:与

下文中某处情节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前后照应等。然后结合此处情节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6.A项,“这种变化来自空旷寂静环境的衬托”错,这种变化并非来自空旷寂静环境的衬托,而是人物心境

使然。B项,“水耗子”是当地人的通俗叫法,与性格无关;不敢去抓是出于“敬佩和珍惜”,同时也是对

“你”的叮嘱。C项,“语带贬抑,表现出牧人醉酒后的粗野”错,不带贬抑,表现的是牧人的骁勇。D项无

误。

故答案为:D

7.“凸显大头狗的凶猛,象征着草原民族的精神”错,大头狗被打后的嚎叫,凸显的是牧人的剽悍,本身并

不象征草原民族的精神。

故答案为:C

8.“忧郁”,本指忧愁苦闷。

①结合"这条河像一支忧郁的古歌,静静地在巩乃斯大草原伏行、扭动”可知,河流静静地在巩乃斯大草原

伏行、扭动的姿态,带给人压抑不畅的感觉;

②结合“那年月,草原上空空荡荡,有时候整整一上午也见不到一个人,“史无前例’时期”可知,在“文革”

时期,国家正在经历苦难,河岸上的人们也正在经历生活艰辛和苦难,让人忧郁;

③结合“真正的顾客,远古时代就存在的骁勇的顾客,正从远方的驿道上奔驰过来”“大约有五六匹马,驮

着醉酒的人,被沿途所遇见的全体纠合起来的猛犬狂吠着追咬。醉汉们,已经在马背上前俯后仰,大声唱

歌”可知,牧人是草原民族高贵骁勇精神的传承者,而游牧民族古老民族精神正在经历断裂和失落,让人

感到忧郁。

9.①结合“你就发现这条河韵味无穷,一只白色水貂,银白的”“你猛然扭回头,朝河对岸白杨树隔着的驿

道望过去。一片激烈杂乱的犬吠声和马蹄声正追逐着奔驰过来”可知,小说以“你”的见闻为线索,串联了两

个场景,两个场景是“你”河边摆渡时先后观察到的景象。

②结合“精神、漂亮、高贵、优美”“它是精灵,是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大自然的珍品”“你猛然扭回头,朝河

对岸白杨树隔着的驿道望过去。一片激烈杂乱的犬吠声和马蹄声正追逐着奔驰过来”可知,作者先写白水

貂,白水貂是高贵勇猛精神的象征物,再写草原牧人,牧人是草原民族高贵骁勇精神的传承者。由物及

13

人,二者在作者眼中都是高贵的,以“高贵精神”这一主题统摄。

③以“你”之情感态度连接,“它太美了”“它是精灵,是有独立生存能力大自然的珍品",“你”因水貂的“高贵

勇猛”而感动;“醉汉们,已经在马背上前俯后仰,大声唱歌:并不时猛地探下身去,挥臂鞭打纠缠在马蹄

前后的凶猛大头狗”“你觉得振奋,觉得感动”因牧人的朴实骁勇而振奋,从而萌生“摆渡人们”的信念,形成

一个完整的心理历程。

④两个场景,“它离你这么近,仿佛是让你欣赏一下它暴露在空地上的全身,全身的银白,白得像一只纯

银制成的假物”水貂的场景画面是细腻而柔美的;“移动的船体在河面上平稳滑动,载着这伙草原上的牧

人,如一幅黄昏的油画,亦如一群坐在你掌心上的待渡者”摆渡牧人的场景是宏大壮美的。一微小一宏

大,一优美一壮美,形成比照,相得益彰。

【答案】10.FJP

11.B

12.C

13.①然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很少,失败灭亡的一个接着一个,那是什么原因呢?

②倚仗他的富足强大,不忧虑以后的祸患,驱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

14.①居安思危;②戒奢以俭;③与民休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以及词语成分,如宾语、

主语等成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官职、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科举、姓名、宗法等,考查内容一般在文中出现,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学生还是要注重平常的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发。首先,筛选选项中重要信息,然后根据重要信息回归

文本,去文中找关于此类信息的句子,简单分析,最后与选项做对比,找出不同。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

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

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

【附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道:我观察自古以来帝王承受天命登基,面朝南方统治天下,都想和天地一样

拥有深厚的德行,与日月一样明耀天下,能将皇位永久地传承下去。然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很少,失败灭亡

的一个接着一个,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追求永久统治的方法不符合为君之道啊。可以作为借鉴的

往事并不久远,说一说。以前隋朝的时候,统一天下,兵力强盛,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风尚传播到万

里之外,威势震动风俗不同的远方,忽然有一天把整个天下丢掉了,天下便全都被他人占有。那隋炀帝难

14

道是讨厌天下太平,不想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施行夏桀一样的暴虐,然后走向灭亡的吗?倚仗他的富足强

大,不忧虑以后的祸惑。驱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装饰宫殿园林,高筑亭

台楼阁,徭役随时都有,战争不断。朝外面临严峻形势,朝内众多阴险猜忌之人,谄媚阴险的人必然获得

好处,忠诚正直的人连性命都难保全。朝廷上下相互蒙骗,君臣之间言路阻隔,百姓不能忍受沉重的负

担,国家四分五裂。最终拥有天下最尊贵身份的隋炀帝,殒命于普通士兵之手,子孙灭绝,被天下人耻

笑,难道不让人痛惜吗?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乘此机遇,拯救处于危难艰困中的人民,国家支柱倾颓又恢复正统,道德准则

松弛又重新确立。让远近安宁,没有超过一整年;以德化民,太平至治,也没有等待很长的时间,如今所

有宫殿,全部占有;奇珍异物,全都收取;全天下的百姓,全都在统治之下。倘若能够借鉴隋炀帝失败的

教训,思考清楚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一天比一天谨慎,虽受称许而不要沾沾自喜,烧掉商纣王鹿台所穿

的那样珍贵的衣服,毁掉阿房宫那样广阔的宫殿,在高高的屋宇内就担心危险灭亡,处于简陋的宫室就想

到天下安稳,那么神思造化就能暗中通达,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却使天下得到治理,这是上等的德行。

如果已经建成的工程不毁弃,那就沿袭旧有的东西,除去那些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再减少,役使百姓要让

其心悦诚服,不要竭尽他们的力量。时刻思量着为官者的安逸,劳作者的苦累。那么百姓高兴地归附,并

仰仗君主得以顺应本性,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

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认为天命可以倚靠,忽略俭朴的美德,追求雕饰华美的宫殿,在原先的基础上不

断扩建,增加旧有的并加以装饰,不断增长对同类事物的追求,不知道满足。这样,人们看不到他的德

行,只听到劳役百姓的命令,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种行为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用热汤去止住沸腾的

水,用暴政代替混乱,其实和混乱是一样的,后果不堪设想,给后人看什么呢?如果帝王没有什么可看的

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那么灾害必然产生,灾害产生之后,那么

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生命和名誉的人太少了。

10.句意:时刻思量着为官者的安逸,劳作者的苦累。那么百姓高兴地归附,并仰仗君主得以顺应本性,

“逸”做“念”的宾语,其后断句;“作之者劳”与“居之者逸”句式一样,“劳”后断句;“群生”做“仰而遂性”的主

语,前面断句。

故答案为:FJP

11.“居,指居住,……'居’的意思相同”错误。文中“居”的意思使“占有”,“居无求安”的意思是“居住”。句

意:全部占有。/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

故答案为:B

12.“魏征劝谏唐太宗应该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倾“错误。唐太宗“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

倾,使远近安宁”是已成事实,不是魏征劝谏的内容。

故答案为:C

13.①“克”,坚持;“鲜”,少;“相继”,一个接着一个;“故”,原因。

15

②“恃”,倚仗;“虞”,忧虑;“罄”,耗尽;“自奉”,宾语前置,应该为“奉自”;“奉”,奉养。

14.结合“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

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可知,

居安思危;

结合“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可知,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由此可

知,戒奢以俭;

结合“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可知,装饰宫殿园林,高筑亭台楼阁,徭役随时都有,

战争不断。由此可知,与民休息。

【答案】15.C

16.①本诗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

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②《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

倾泻入湖中,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

洁净化了,表达了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其次结

合课下注释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比每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看题目,明确诗歌的内容,能够分析出感情

最好,其次逐句分析每句诗歌所体现的感情,一首诗歌中可能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感情,分析感情时还要结

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15.“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错误。“寒惊乌鹊离巢噪”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并非

是因天气寒冷。

故答案为:C

16.本诗写洞庭湖写景的侧重和用意: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

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

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五、六两句以“乌鹊离巢噪”,“蛟龙换窟藏”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

清,乃侧写烘托。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美好。

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

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

《念奴娇•过洞庭》写景的侧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头三句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

一个静谧、开阔的画面,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恬宁。“玉

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二句就隐约地暗示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

水般的无比欣喜,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露得更加充分。

16

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碧粼粼的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此时的天穹地壤之

间,一片空明澄澈一就连人的“表里”都被洞照得通体透亮。

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张孝祥此行,刚离谗言罗织的

是非场不久,他有高洁的人格,有超旷的胸怀,跳出“小我”的圈子而悠然心会此间的妙处和出此潇洒超尘

的词篇。他的“悠然'是在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17.【答案】(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攒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逶迤碣石间)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因为盘庚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故答案

为: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重点字:庚)

(2)抓住关键信息“两句意境迥异”,故答案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重点字:染)

(3)抓住关键信息“碣石,山名,古代诗词之中不乏它的影踪”,故答案为: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

限路(推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逶迤碣石间)。(重点字:潇、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

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

况。

【答案】18.汗牛充栋;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化繁为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19.近年来,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问世

行销。(或: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坊间也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

书籍问世行销。)

20.①俗语和成语并用,通俗与典雅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②多用短句,富有节奏感;③采用假言判断

(或假设复句),强化面面俱到之弊,为下文肯定《瓷器中国》张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

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病句的类型包括两面对一面、多重否定、中途易辙、缺少句子成

分、逻辑颠倒、成分搭配不当等类型。做此类题型,首先明确病句的类型,然后结合选项用排除法选出正

确答案。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此类题型从句式、用词、修辞三个方面作答。句式包括长短

句、整散句、单句、复句等,结合句式分析其作用。用词包括拟声词、叠词等。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夸

张、象征等。

18.①处,“缤纷多彩”,过的多姿多彩,绚丽繁华,活的有滋味。此处语境是指有关陶瓷的书籍非常多不

能用“缤纷多彩”,应该用“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

17

容藏书非常多。

④处,“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形容的对象是“书籍”,应该用“鱼目混珠”,或者“泥

沙俱下”“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用鱼眼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

一同被水冲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也好人

坏人夹杂在一起。。

⑤处,“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语境是指陈克伦的《瓷器中国》直截了当,一开头

就进入本题,应该用成语“化繁为简”,或者“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化繁为简”,越是复杂的事情越是可

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化解,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青山。比喻说话或写

文章直截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