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在古典诗文中,常以“酒”为载体,助兴感怀,抒发情志。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在临行劝酒里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②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酒入愁肠,写出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征人思乡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③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以酒壮胸胆,充溢豪情壮志,不服老的阔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④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醉中看剑不觉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的词句是:______,______;⑤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表达太守既能同醉又能同乐,体现文章旨趣的句子是:______。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各题。(13分)【语段一】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guō噪!”一直望黄泥岗下推了去。【语段二】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语段三】武松道:“走了罢休。”撇了刀鞘,提了朴刀,出到角门外来。马院里除下缠袋来,把怀里踏匾的银酒器,都装在里面,拴在腰里,拽开脚步,倒提朴刀便走。(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guō()噪 刀鞘() 朴()刀(2)【语段一】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3)【语段一】中“面面厮觑”的意思是______。(2分)(4)下面是三个语段所在回目的名称,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人物(填写选项)。(3分)【语段一】杨志押送金银担______智取生辰纲【语段二】______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语段三】______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A.张都监 B.史大郎 C.吴用(5)阅读课上,某中学语文课代表在带领全班同学精读这三个语段时,爱思考的你发现这三个故事存在关联,请你联系相关情节,阐述你的发现。(3分)3.综合性学习(12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回首逝去的日子,留下我们很多欢乐。九年级某班拟开展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对联抒怀】(3分)为纪念激情似火的青春,有同学以对联的形式为“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拟定一条有感染力的标语。上联已给出,请同学们拟对出下联。上联:岁月如歌咏美梦 下联:______(2)【创设氛围】为了缓解大家面对离别时悲伤的氛围,同学们选了几句千古流传的古诗文,下面诗歌中适合的两句是()()(2分只能填序号)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温馨赠言】(3分)赠言一赠言二青春,像一只银铃,我们只有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青春,______,______,______。小志同学想根据“赠言一”的特点仿写,将“赠言二”补充完整。请你帮忙。(4)【感恩老师】回顾三年来师生间相处的难忘时光,一位同学发表了一段感言,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够得体,一处语言不够简明,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①老师,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因和好友发生矛盾,我郁郁寡欢,是您开导我要豁达开朗;②在我因成绩下滑,迷惘沮丧的时候,是您让我莅临办公室,鼓励我重拾信心;③作文竞赛中获奖,您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让我心花怒放。④我相信,在您的教诲下,我的面前将是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前景。⑤谢谢您,老师!第______句表达不得体,修改意见:______。第______句语言不简明,修改后的句子:______。二、阅读理解(55分)(一)鹤骨笛(23分)肖靖①运河边知了一片响噪。一鹤背着书包站在阳光里,七月的阳光临近傍晚依然灼热,一鹤看着母亲背起一只大大的箱子,箱子和她背负的生活一样沉重。硕大的箱子和母亲瘦小的身体形成强烈的反差,汗水顺着母亲的发梢滴落下来,还未降落到地面就被灼热的空气烤干了。②一鹤冲过去,托住母亲背上的箱子。母亲感觉到身上的重量减轻了,一回头就看到了一鹤清澈的眼睛。③“考上了吗?”母亲急切地问,脸上分明有______和______的神情。④一鹤协助母亲卸下背上的货物。轻声回答道,没有。⑤怎么能没考上呢?你平时学习不是挺好的嘛,你爸去世前就一个心愿……⑥好了,别说了。一鹤粗鲁地打断母亲。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⑦你考不上大学,就得和我一样干苦力。⑧干苦力就干苦力,我不怕。一鹤气呼呼地瞪着母亲,你回家吧,我来干。停顿一下又加上一句,看见你就心烦。⑨货站老板看不下去了,走过来对着一鹤说,你这孩子怎么跟妈妈说话呢?⑩一鹤梗了一下头继续说,她待在这,还不是天天叨叨我,烦死了。⑪货站老板摇了摇头,你太不懂事,你妈都是为了你,腰疼都舍不得休息一天。⑫小鹤,考不上没关系,回家复习去吧,这活太累了,你干不了。母亲推着一鹤往外走。⑬一鹤挣脱母亲的手嚷嚷起来,有什么累的,这活我玩着就干了,你回去吧。一鹤反过来推母亲。⑭货站老板对一鹤母亲说,大姐,你回去吧,就让你闺女干,你也该治治你的腰了。⑮母亲收拾东西离开了,一鹤留下来接替了母亲。⑯沉重的货箱压着一鹤的肩膀、后背、双腿。一鹤觉得她用尽一身的力气才站了起来,双腿在微微颤抖,每挪动一步身体就矮下去一截,泪水藏在汗水里流下来。一天的劳累,一鹤浑身酸疼。她不知道一身病痛的母亲是如何挨过这份疲累的。躺在货物狭小的缝隙里,一鹤摸出父亲留下的鹤骨笛。笛子圆润光滑,在灯光下透着淡淡的光泽。一鹤吹出简单的旋律,这是父亲教她的。清脆的笛声顺着大运河水缓缓流淌,带走了疲劳,力量又从四面八方汇聚回身体里。⑰父亲说鹤骨中空又坚硬,我们的先人用鹤骨做笛子,吹奏出来的音律清越动人。你要像鹤一样,虚怀若谷,坚韧不拔才能展翅高飞。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整个人都在闪闪发亮。⑱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将父亲的研究手稿都上交给了博物馆,只留下了一支鹤骨笛。一鹤常常在梦中看到鹤骨笛化成一只仙鹤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然后又化成父亲的样子站在一鹤面前。父亲一生醉心于考古研究,夜夜与文献和手稿相伴,累了就拿出鹤骨笛吹奏一曲。⑲劳累的一天又开始了,货站老板看着一鹤吃力的身影,摇了摇头。中间母亲又来过一次,休息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腰板比以前直多了。母亲叨叨着让一鹤回学校复读。货站老板幽幽的叹气声穿过一片嘈杂,钻入了一鹤的耳朵。⑳半个月的时间,一鹤白嫩的皮肤晒得黝黑,双手长了无数的毛刺。一鹤觉得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最初像秤砣一样沉甸甸的,现在变得越来越轻盈。一鹤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一只鹤,真的能飞到天上去。㉑午后,天气异常闷热,一场大雨不带任何悬念地来了。邮递员冒雨冲进货站的时候,差点撞到正在查看屋顶的老板身上。㉒邮递员将手伸进防水挎包,抽出来一封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货站老板扫了一眼,上面赫然写着一鹤的名字。货站老板一把抢过去,手过之处带起一股小小的气流。㉓一鹤,一鹤。货站老板的声音里面带着微微的颤抖,大声呼唤着。㉔一鹤扭头看向货站老板。㉕你的,你的,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误会你了,孩子,你是为了让妈妈多休息才赶走她的吧。㉖一鹤站起身,摸了摸怀里的鹤骨笛,爸爸,我实现了你的梦想。她觉得此刻的自己是一只轻盈的鹅,抖动着全身的羽毛飞过大运河,穿过层层雨幕冲向蓝天。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小说第①段中“硕大的箱子”和“母亲瘦小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地凸显了母亲吃苦耐劳的形象。B.小说第⑧段一鹤“停顿一下”,又说“看见你就心烦”,表明此时她非常反感母亲。C.第⑯段加点字“藏”极富表现力,写出了一鹤背货箱的艰辛和为母亲的劳苦感到辛酸。D.小说结尾写一鹤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请分别从一鹤与货店老板的视角梳理小说情节,补全下列思路。(4分)一鹤视角:到运河边寻找母亲→(1)______→(2)______→收到录取通知书。货站老板视角:(3)______→劝说一鹤母亲回家→看着一鹤吃力劳动→(4)______。6.初中小说篇目的学习,给了同学们阅读课外小说的方法指引,请你从不同角度品读小说,完成问题。教材内容小说学习《鹤骨笛》阅读文本品读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范进中举》第⑯段:泪水藏在汗水里流下来。(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享你的解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故乡》第③段:“考上了吗?”母亲急切地问,脸上分明有______和______的神情。理由______(2)请结合母亲的形象,在第③段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说理由。《孤独之旅》中有暴风雨、芦苇荡等环境描写。小说中有闷热的天气、大雨等环境描写。(3)结合小说内容,分析㉑段划线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1)在第③段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说理由。(6分)(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㉑段划线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7.“一鹤”的名字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和【链接材料】,向大家分享你对“一鹤”这个名字的理解。(6分)【链接材料】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古人常将鹤与人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品格相联系,以鹤来比喻翩翩君子之风。古人还喜欢用鹤骨做笛子,吹奏出来的音律清越动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鹤》中就说:“鹤骨为笛,甚清越。”(二)非连续性文本(17分)材料一:本报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郑海鸥)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第74届会议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国际茶日的确定是由中国主导推动的,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下图为“国际茶日”LOGO)材料三:①茶叶起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之。”而中国民众饮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②除了饮用,茶还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它可以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劳。③古人对茶的药用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本草拾遗》《茶经》等记载,茶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④纵观全世界,“中国茶”可入药的说法也得到了普遍认可。日本种茶鼻祖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⑤此外,日本科学家富田勋在1987年最早报道了茶多酚具有抑制人体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引起世界关注。2002年美国《时代》杂志推荐了十大健康食品,中国的绿茶榜上有名。⑥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这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使茶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也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⑦中国人喝茶讲究“品”,要求色香味俱全,亦讲究文化内涵、所用器皿及意境。⑧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⑨中国人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说,也诞生出了不少与茶有关的典故。《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国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宴群臣,不管酒量大小,来客至少饮酒七升。朝臣韦曜博学多闻但酒量不大,孙皓对其颇为器重,常常破例,“密赐茶蕣以代酒”,允许他喝茶来代替饮酒,这便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⑩2020年,世界茶叶产量626.9万吨,中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居世界第一;世界茶叶总面积7647万亩,中国茶叶总面积4747.5万亩,同样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茶叶对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影响巨大,产量占世界茶叶产量的47.63%,消费量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1.68%,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19.14%。目前,国内有1085个县和3000多万名茶农靠“一片叶子”生活富足,茶产业成为拉动民生的大产业。8.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今天,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居世界第一。B.国际茶日是由中国主导推动并首次成功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C.茶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可以减肥助消、明目提神、利尿解毒、延长寿命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D.陆羽的《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9.关注一个LOGO。材料二中的“国际茶日”LOGO体现了怎样的设计理念(文案的构成、内涵寓意等)?请作简要解读。(4分)10.关注一类现象。材料三第④⑤两段写日、美两国对茶的关注,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11.关注一种评价。有人说:茶是中国名片。对此评价,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三则材料阐明你的观点。(6分)(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死亦我所恶______ 友人语巨伯曰______荀巨伯远看友人疾______ 不忍委之______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14.请用“/”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15.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3分)三.写作表达(55+5分)16.《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没有做好准备,匆匆上路,往往举步维艰;准备充分,未雨绸缪,才能收获满满。请以“我做好了______的准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12月份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⑤醉能同其乐(每空1分,错字、漏字、别字不得分)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各题。(13分)(1)①聒qiàopō(3分,每空1分)(2)①黄泥岗②黄泥冈(2分,每空1分)(3)互相望着发愣(2分)(4)①C②B③A(3分,每空1分)(5)(3分)示例一:上述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杨志、鲁智深、武松都是在二龙山落草的。杨志押送生辰纲,途经黄泥冈,被吴用等人施计劫走生辰纲。后去二龙山入伙,路遇鲁智深,一同做了山寨之主。鲁智深得知郑屠欺负金氏父女后,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一路出逃,后到二龙山落草。武松得知张都监等人陷害自己后,前往鸳鸯楼,杀死张都监等人,逃出城外,前往二龙山入伙。示例二:上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杨志,鲁智深,武松都是走投无路才落草为寇的。杨志一行人押送生辰纲,途经黄泥冈,被吴用等人施计劫走生辰纲,无奈之下落草为寇。鲁智深得知郑屠欺负金氏父女后,来到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郑屠,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武松得知张都监等人陷害自己后,前往鸳鸯楼,杀死张都监等人,被官府通缉搜查,无奈之下落草为寇。3.(1)示例:青春似火燃激情(3分)(2)①③(2分,每空1分)(3)(3分)示例:像一只飞鸟,我们只有不断地振翅,它才能飞向美好的未来像一艘小船,我们只有不断地划行,它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像一支画笔,我们只有不断地挥舞它才能涂抹出绚丽的色彩。(4)第②句表达不得体,修改意见:“莅临”修改为“到”。第④句语言不简明,修改意见:在“前景”前保留“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中的一个即可,在“前景”前保留“无比光明的美好”“光辉灿烂的美好”也可。根据修改意见写成句子即可(4分,每空1分)阅读(一)(23分)4.(3分)B5.(4分)(1)赶母亲回家(2)艰辛工作(3)感觉一鹤太不懂事(4)看到录取通知书,得知真相(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6.(8分)(1)(6分)示例:期待担忧(2分)理由:一方面,母亲知道“我”平时在学校学习不错,对“我”的考试成绩怀有期待;另一方面,母亲害怕“我”发挥失误,只能像她一样以苦力谋生,所以会表现出担忧、焦虑的神情。(每点2分,学生言之成理即可)(2)(4分)①通过对午后“闷热”天气的描写,表现出一鹤代替母亲背货箱的夏季炎热,表现出一鹤干苦力时的辛苦、坚强;②“闷热”的天气“不带任何悬念”地会带来大雨,为下文货站老板收到一鹤录取通知书,明白一鹤的良苦用心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6分)“一鹤”象征着一鹤昂扬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寄托了父亲对一鹤的期许,即希望一鹤像鹤一样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一飞冲天的壮志;“一鹤”还象征如一鹤一般品德美好的人,如文中深明大义、勤劳能干的母亲,潜心钻研考古的父亲;“一鹤”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崇高品质的歌颂和赞美(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阅读(二)(17分)8.(3分)C(材料三并未提到茶叶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作用)9.(4分)参考:“国际茶日”LOGO以中文“茶”字和由茶叶组成的“地球”形状图为主要内容,提取茶叶剪影为特色元素,体现“茶融世界”(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寓意及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力。(包括图案的组成及内涵寓意,言之有理即可。)10.(4分)运用引用(引资料)、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中国茶”可入药的说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或“突出茶的药用价值高,具有说服力”)。(2分)11.(6分)我赞同“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