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解决方案TOC\o"1-2"\h\u11039第1章引言 3311031.1背景与意义 3320601.2目标与范围 488601.3研究方法 426918第2章机构信息化现状分析 4225862.1信息化基础设施 4201842.2应用系统建设 5152652.3数据资源与管理 5283612.4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526231第3章机构信息化升级策略 548463.1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 5159253.1.1制定信息化升级总体规划 5104413.1.2设立顶层设计组织架构 6267543.1.3制定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 674033.2技术选型与标准规范 638753.2.1技术选型原则 629663.2.2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6226823.2.3强化技术培训和交流 6141803.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252723.3.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6322773.3.2数据中心建设 6139863.3.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612773.4应用系统整合与升级 6107803.4.1应用系统整合 6249933.4.2应用系统升级 7253.4.3创新服务模式 726761第4章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7273624.1内部数据共享需求 7233764.1.1部门间业务协同 7256764.1.2决策支持 7144504.1.3业务流程优化 7135334.1.4数据挖掘与分析 7170154.2与外部机构数据共享需求 722504.2.1社会治理 7167314.2.2公共服务 7108054.2.3产业发展 8226404.2.4灾害应对 8292094.3数据共享的关键要素 8235574.3.1数据标准化 8198994.3.2技术支持 8116744.3.3政策法规 8257674.3.4安全保障 867674.4数据共享现状与问题 829384.4.1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8224344.4.2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8209954.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 8205464.4.4技术支持不足 812174第5章数据共享方案设计 9238095.1数据共享机制与策略 998055.1.1数据共享原则 9313395.1.2数据共享策略 9161865.2数据共享平台架构 9311745.2.1总体架构 925405.2.2技术架构 918954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266765.3.1数据安全 1085985.3.2隐私保护 10275185.4数据质量管理与评估 10221555.4.1数据质量管理 10312995.4.2数据评估 1025329第6章数据共享技术实现 10261336.1数据集成与交换技术 10151226.1.1概述 1079486.1.2数据集成技术 1140226.1.3数据交换技术 11224326.2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1189896.2.1概述 11174496.2.2数据存储技术 11202026.2.3数据管理技术 11152716.3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1226616.3.1概述 12275166.3.2数据分析技术 12316696.3.3数据挖掘技术 1277406.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应用 12133176.4.1云计算技术 12219556.4.2大数据技术 1230125第7章机构信息化项目管理 12151507.1项目管理策略与流程 1273897.1.1项目管理策略 12152127.1.2项目管理流程 13180087.2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 1375517.2.1项目风险识别 13279617.2.2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319627.3项目实施与监督 14163637.3.1项目实施 14212727.3.2项目监督 14116947.4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估 14188887.4.1项目验收 14310647.4.2绩效评估 142236第8章机构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 14172218.1政策法规现状与不足 15206708.1.1现状概述 15193368.1.2不足分析 1587638.2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15304288.2.1政策法规体系框架 1594748.2.2政策法规内容建议 15132858.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589368.3.1政策法规实施 1530168.3.2监督与管理 16216648.4国际经验与借鉴 16164128.4.1国际政策法规发展趋势 16313088.4.2借鉴与启示 1610687第9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16178059.1人才需求与现状分析 16264019.1.1人才需求分析 1623329.1.2人才现状分析 1676709.2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175689.2.1人才培养策略 17295559.2.2人才引进策略 17292899.3培训体系与课程设计 17142149.3.1培训体系构建 17134119.3.2课程设计 17252499.4培训效果评估与优化 1733519.4.1培训效果评估 17171729.4.2培训优化措施 1816945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82407710.1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成果总结 18244810.2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827057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81676810.4政策建议与实施计划 19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构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推进数据共享,优化服务。在此背景下,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成为关键性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机构信息化升级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决策科学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2目标与范围本研究的目标是针对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机构信息化升级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探讨机构信息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3)研究数据共享的政策、制度及机制,为机构间数据共享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本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2)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系统整合。(3)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1.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政策、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梳理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案例。(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3)专家访谈:邀请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本研究提供权威观点。(4)对比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的政策、制度及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提供借鉴。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力求为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第2章机构信息化现状分析2.1信息化基础设施当前,我国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取得显著进展。大部分部门已实现光纤接入,网络带宽得到有效提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信息化升级奠定了基础。但是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存在不足,如网络覆盖不均衡、设备更新换代滞后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2.2应用系统建设机构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级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和业务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业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但与此同时部分应用系统存在功能重复、兼容性差、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系统使用效率低下,需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2.3数据资源与管理机构数据资源丰富,但数据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另,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不够,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为此,需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提高数据利用效率。2.4信息化人才与培训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但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当前,部门信息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信息化升级的需求。信息化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因此,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是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本章完)第3章机构信息化升级策略3.1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机构在进行信息化升级时,首先要制定全面的规划和顶层设计。这包括明确信息化升级的目标、任务、阶段和预期成果。具体措施如下:3.1.1制定信息化升级总体规划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机构自身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针对性的信息化升级总体规划,保证信息化建设与职能转变、服务优化和效率提升相结合。3.1.2设立顶层设计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顶层设计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信息化升级工作协同推进。3.1.3制定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信息化升级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政策落地。3.2技术选型与标准规范在机构信息化升级过程中,技术选型和标准规范。以下是相关策略:3.2.1技术选型原则遵循先进性、成熟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原则,选择适合机构的信息化技术。3.2.2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机构信息化升级的技术标准规范,保证各系统、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3.2.3强化技术培训和交流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信息化升级提供人才保障。3.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机构信息化升级的基础。以下是相关策略:3.3.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机构网络布局,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为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3.3.2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提高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能力,为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3.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保证机构信息化升级过程中的数据安全。3.4应用系统整合与升级针对机构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与升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3.4.1应用系统整合梳理机构现有应用系统,进行功能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提高系统协同能力。3.4.2应用系统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系统功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3.4.3创新服务模式运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机构服务效能,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第4章数据共享需求分析4.1内部数据共享需求内部数据共享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部门协同的关键途径。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内部数据共享的需求:4.1.1部门间业务协同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涉及大量相同或相关的业务数据。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有助于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4.1.2决策支持内部数据共享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4.1.3业务流程优化通过数据共享,各部门可以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发觉业务瓶颈,从而优化自身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1.4数据挖掘与分析内部数据共享为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发觉潜在问题,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4.2与外部机构数据共享需求与外部机构的数据共享对于促进社会治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分析与外部机构数据共享的需求:4.2.1社会治理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外部机构的数据共享,有助于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4.2.2公共服务通过与教育、医疗、交通等外部机构的数据共享,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4.2.3产业发展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外部机构的数据共享,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4.2.4灾害应对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与外部机构的数据共享对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3数据共享的关键要素为保证数据共享的顺利进行,以下关键要素需加以关注:4.3.1数据标准化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格式、数据字典等,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4.3.2技术支持采用成熟的技术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4.3.3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原则、权限等,保障数据共享的合规性。4.3.4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4.4数据共享现状与问题当前机构在数据共享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4.4.1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数据系统独立建设,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导致数据孤岛现象。4.4.2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数据共享范围有限、效率低下。4.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隐患。4.4.4技术支持不足现有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大规模、高并发、高安全性的数据共享需求。第5章数据共享方案设计5.1数据共享机制与策略本节主要阐述机构信息化升级中的数据共享机制与策略。数据共享机制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整合、传输及维护等环节,旨在保证数据高效流通与利用。5.1.1数据共享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数据共享过程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数据来源、用途及共享范围的明确性。权责明确原则:明确各部门在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权责,保证数据共享的合规性。互惠互利原则:鼓励各部门在数据共享中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数据利用价值。5.1.2数据共享策略制定数据共享目录:梳理各部门数据资源,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目录,便于查询与使用。数据共享流程:明确数据共享的申请、审批、实施及监督等流程,保证数据共享的有序进行。数据共享激励与约束机制:设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数据共享;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对数据共享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5.2数据共享平台架构本节主要介绍机构信息化升级中的数据共享平台架构,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协作。5.2.1总体架构数据源层:包括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是数据共享的基础。数据处理层:负责数据清洗、整合、转换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数据管理层:对共享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目录管理、权限管理、质量管理等。数据服务层: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服务。应用层: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各类数据应用,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5.2.2技术架构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功能和可靠性。数据处理技术: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数据安全技术:采用加密、脱敏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数据交换技术:采用标准化数据交换协议,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本节重点阐述机构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5.3.1数据安全物理安全:保证数据存储设备的物理安全,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或破坏。网络安全:建立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5.3.2隐私保护数据脱敏: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个人隐私。权限控制: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法律法规遵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合规性。5.4数据质量管理与评估本节主要描述机构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数据质量管理与评估措施。5.4.1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检查:建立数据质量检查机制,定期对共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数据清洗与修复:发觉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清洗与修复,提高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改进:根据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持续改进数据质量。5.4.2数据评估数据价值评估:评估共享数据的价值,为数据共享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数据使用效果评估:评估数据共享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优化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保证数据安全。第6章数据共享技术实现6.1数据集成与交换技术6.1.1概述数据集成与交换是机构信息化升级的关键环节,通过此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与流通。本节将重点讨论数据集成与交换的相关技术。6.1.2数据集成技术数据集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为实现高效的数据集成,机构可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和编码;(2)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据的自动抽取、清洗和转换;(3)使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集成。6.1.3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点对点交换、数据仓库交换和消息队列交换。机构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以下技术:(1)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跨平台、跨语言的数据交换;(2)利用消息队列技术,实现高并发、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3)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批量交换。6.2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6.2.1概述数据存储与管理是保障机构信息化升级的核心环节,本节将探讨数据存储与管理的相关技术。6.2.2数据存储技术机构可选用以下数据存储技术:(1)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的存储功能和可靠性;(2)云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弹性扩展;(3)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与完整。6.2.3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机构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元数据管理体系,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互操作性;(2)实施数据质量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3)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6.3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6.3.1概述数据分析与挖掘是机构实现数据价值的关键技术,本节将介绍相关技术。6.3.2数据分析技术机构可采用以下数据分析技术:(1)描述性分析,了解数据的现状和趋势;(2)诊断性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3)预测性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6.3.3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机构可应用以下技术:(1)分类算法,实现对数据的精准分类;(2)聚类算法,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3)关联规则挖掘,发觉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6.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应用6.4.1云计算技术机构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云计算平台,提高IT资源利用率;(2)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和高效管理;(3)利用云服务,降低机构信息化建设成本。6.4.2大数据技术机构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以下功能:(1)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2)分布式计算框架,如Hadoop、Spark等,实现高效数据处理;(3)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数据分析结果,提高决策效率。第7章机构信息化项目管理7.1项目管理策略与流程7.1.1项目管理策略为保证机构信息化升级与数据共享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以下项目管理策略:(1)明确项目目标与范围,保证项目符合机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2)建立项目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3)制定项目进度计划,保证项目按阶段、按时间节点推进;(4)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项目质量满足预期要求;(5)加强沟通协调,保证项目各方参与者信息畅通,形成合力。7.1.2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流程包括以下阶段:(1)项目立项:根据机构需求,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等,报批立项;(2)项目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任务、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3)项目执行:按照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团队,开展项目实施工作;(4)项目监控: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方面进行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5)项目收尾:完成项目验收、总结和归档工作。7.2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7.2.1项目风险识别识别以下项目风险:(1)技术风险:技术选型不当、技术更新换代等;(2)人员风险:人员不足、人员能力不足等;(3)进度风险:项目进度延期、里程碑任务未完成等;(4)成本风险:项目成本超支、资金不到位等;(5)质量风险:项目质量不达标、验收不合格等。7.2.2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1)加强技术调研,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方案;(2)优化人员配置,提高人员能力,保证项目顺利推进;(3)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预留一定的时间缓冲;(4)合理控制项目成本,及时申请资金支持;(5)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满足预期。7.3项目实施与监督7.3.1项目实施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团队开展以下工作:(1)硬件设备采购与部署;(2)软件系统开发与集成;(3)数据迁移与共享;(4)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5)项目文档编写与归档。7.3.2项目监督建立项目监督机制,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督:(1)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及时处理延期等问题;(2)项目成本:监控项目成本支出,防止超支;(3)项目质量:对项目质量进行持续跟踪,保证满足预期;(4)项目风险:及时发觉并处理项目风险,避免影响项目进度。7.4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估7.4.1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功能验收:保证系统功能满足机构需求;(2)数据准确性验收:验证数据迁移与共享的准确性;(3)系统稳定性验收:评估系统运行稳定性,保证长期稳定运行;(4)培训与文档验收:确认人员培训效果和项目文档完整性。7.4.2绩效评估从以下方面进行项目绩效评估:(1)项目进度:评估项目是否按时完成,是否存在延期现象;(2)项目成本:分析项目成本控制情况,是否存在超支问题;(3)项目质量:评价项目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是否存在重大质量问题;(4)项目效益:评估项目实施后对机构业务提升、效率改善等方面的贡献。第8章机构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8.1政策法规现状与不足8.1.1现状概述我国机构信息化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政策法规层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当前,政策法规主要涉及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电子政务等方面,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8.1.2不足分析(1)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机构信息化的专门立法;(2)现有政策法规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等方面规定不够明确,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3)政策法规实施力度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8.2政策法规体系构建8.2.1政策法规体系框架(1)制定机构信息化专门立法,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电子政务等方面;(3)制定政策法规实施细则,保证政策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8.2.2政策法规内容建议(1)明确机构信息化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2)规定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3)强化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持;(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政策法规的国际接轨。8.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8.3.1政策法规实施(1)建立政策法规宣传培训机制,提高机构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意识;(2)强化政策法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证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3)加强政策法规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8.3.2监督与管理(1)建立健全机构信息化政策法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2)强化责任追究,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3)定期开展政策法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8.4国际经验与借鉴8.4.1国际政策法规发展趋势(1)强化数据共享与开放,推动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2)重视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网络安全立法;(3)倡导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政策法规的全球协同。8.4.2借鉴与启示(1)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机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2)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政策法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机构信息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第9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9.1人才需求与现状分析当前,机构信息化升级的深入推进,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本节将对机构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现状进行分析。9.1.1人才需求分析机构信息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型人才,如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2)管理型人才,如信息化项目管理人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等;(3)复合型人才,具备信息技术和专业领域知识,能够推动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9.1.2人才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高端信息化人才短缺;(2)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型人才较多,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较少;(3)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现有培训体系不完善。9.2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针对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现状,本节提出以下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9.2.1人才培养策略(1)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加强在职培训,提升机构现有人才的信息化水平。9.2.2人才引进策略(1)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信息化人才;(2)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如设立人才特区、实施人才计划等;(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9.3培训体系与课程设计为提高机构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效果,本节将从培训体系和课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9.3.1培训体系构建(1)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培训等;(2)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培训质量;(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含答案)-
- 2025年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4年H-系列卷材涂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体育公园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 物理-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汽车旅馆装修合同解除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专题复习附带答案
- 2024届武汉武昌区五校联考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高考复习概率中的递推数列问题课件
- 生物工程设备课件
- 诈骗控告书模板
- 善借者赢天下(2017甘肃庆阳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章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
-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 国内公务接待清单
- 《调整心态迎接中考》主题班会
-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