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诗歌体裁及情感

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

亩、五柳、明月、渔歌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颁、王昌龄、王之涣、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

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

时期内容主题

初唐以史为鉴,咏朝代兴亡以戒当世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

盛唐热望功名积极进取王维、李白、杜甫、

中唐吊古伤今针硬时弊(水平最高)刘禹锡《乌台巷》

晚唐追忆伤怀(尤为发达)李商隐、杜牧

宋代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壮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

4、托物言志诗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

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硬时弊,或

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

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

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

“短亭”“阳关”“舟”气霸桥”等意象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

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

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

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

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

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以

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9、干谒言志诗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

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

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常用的情感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

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

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以“愁”

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

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思乡之

愁等等。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

基调

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二、鉴赏古诗形象

1.人物形象/物象=形象特点+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

意义或情感

(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

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

格、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

(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

(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

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

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

高人逸士形象(身份)。

2.意象=筛选意象+从关键词语看表层义+结合背景理解深层义

意象内涵:表层意、深层意

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再分析作用(气氛基调、环境背景、表情达意、

衬托人物、结构线索等)

3.意境=筛选意象+再现画面+点明氛围特点+把握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分析意境:先概述画面(一幅+修饰语〈时、地、特点>+画面),再描绘

景物及氛围特点〈四字短语〉,最后分析情感〈四字短语〉。比如:描绘了一

幅初秋(时间)边关(地点)阴沉凝重(景物特点)的夜景(画面),表

现诗人思乡苦战(情感)的心情。

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

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

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情景

感情色彩: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情景距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奠定基调

营造意境,渲染气氛

引出人物,推动情节

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

调整节奏,舒缓情绪

作为象征,突出主题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心系社稷。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征战沙场、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羁旅他乡、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T非恻、爱恨情长、多愁善感

4.鉴赏事物形象

(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

(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

(3)指出象征意义,或作者借所写物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社会属性)。

三、鉴赏古诗语言

1.炼字=字词含义+手法+描景象+作用、效果(意境、结构、主旨、情感)

1)知识点: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分析其在描物、造境、写人、抒

情上的表达效果。

2)示例: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背”指“相向”或“相背”(释义)。“背”字,描写了诗人与

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内容),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

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效果)。

2、诗眼

1)知识点:确定诗眼,梳理内容,表达情感,结构作用

2)示例:“郡僻官闲昼掩门”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

答:诗眼是“闲”(诗眼)。“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

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内容、结构),诗人

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

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情感)。

2.炼句=手法+描诗意+作用、效果(意境、结构、主旨、情感)

句式:省略句(简练含蓄)、倒装句(满足强调、平仄、对仗、押韵等

之需)、意象组合、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

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等。

3.炼篇=用词整体概括+结合诗句(手法、意象、境界、用词、句式、结

构、情感)分析+词句表达情感

用词: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质朴、清幽、雄

奇、悲慨、凝练、浓郁

四、鉴赏古诗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诗句分析+作用效果

1、答题模式

1)点明手法。(用什么)

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内容。(怎么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

的旨趣。(有何用)

2、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简练含蓄)(形象生动)排

比、对偶、反复(有音乐美)、反问、设问、夸张(强调突出)、双关(含

蓄幽默)、顶真(连贯)、互文(工整简洁)、叠字(有音乐美)、通感

(感觉互通)、列锦(即名词组合、意象叠加)等。

=修辞手法+具体运用+效果/情感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突出强调)、联想想象(丰富生动)、象

征(托物言志)、渲染烘托(鲜明突出)、赋(铺叙)比兴、用典(含蓄

蕴藉)、以小见大(凝练突出)、抑扬结合(摇曳多姿)、虚实结合(拓

展意境)、对面落笔(突出情感)、借古讽今(含蓄蕴藉)等。

=点明手法+运用+效果(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描写: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观察顺序、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3)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诗歌运用得最多的

是抒情和描写:

色彩、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用典、以乐哀

写乐哀

寄情于景(只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交互共生)

触景生情(由景入手、由情作结)

=表达方式+具体运用+效果

A、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景与情一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于诗歌结尾)

事与情(理)—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寓理于事

物与情(理)——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抒怀

如:托物言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借物抒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描写方式

①正侧结合(多面立体)、虚实结合(拓展意境)、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点面结

合(详略结合)、视听结合(形神兼备)、白描(简笔勾勒)细描(细节描写)

②描写角度:感觉上分--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内容上分----物:形、声、色、态、味,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观察角度上分——远近结合、高低结合、俯仰结合等

示例:赏析这首诗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

种碧松通明月,多栽红药待春还。)

答: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

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明月、待春归)。

(4)结构方式:总领下文、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层层递进,伏笔照应、铺垫张本、

重章叠唱、卒章显志等

注: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

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

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3、构思立意:=结构技巧+具体运用+效果

(1)开篇诗句的作用: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卒

章显志、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抑扬、以小见大、意象组合、为下文做铺

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

(2)诗中诗句的作用: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

(3)诗歌结尾的作用: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1、诗歌的题材类别:

羁旅思乡诗:羁旅愁苦、思乡念亲对方着笔

送别怀人诗:依依惜别、安慰劝勉想象别后

边塞征战诗:保家卫国、怨战思归景物烘托

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伤今伤己对比用典

咏物言志诗:言志寓理、咏物讽世正侧结合

山水田园诗:乐山乐水、隐逸之乐借景抒情

即事抒怀诗:寄情山水、壮志难酬间接抒情

2、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看题目(确定题材)、看时空(时空转换层次)、看关键词(活用词、

修辞词、情感词)、看描述对象(主体、客体)、看意象(人、事、景、

物)

3、分析诗歌情感的答题模式

1)情感概括题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

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

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

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情感评价探究题

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

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六、赏析整首诗或其中的佳句

1、答题模式(结合诗歌的四大考点一一形象、情感、语言、手法分析)

内容上:分析用怎样的形象(人、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形式上:从语言(炼字、句式、语言风格)、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等)等方面具体分析。

2、示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1)诗人借咏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了

一种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形象情感)

(2)借景抒情、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着天光山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

作风雨之声。山泉虽无名,却有映天照地、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手法)

(3)抑扬结合。三、四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

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表现手

法)

(4)铺垫。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结构技巧)

七、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

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

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

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

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

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

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

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

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

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

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八、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

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

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

《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

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

(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

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

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

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

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

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

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

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九、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

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

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

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

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

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

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

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

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

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

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十、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

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

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

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

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

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

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

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十一、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

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

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

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

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

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

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

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

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