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尾段的作用
(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主要看题目中的用语是否在结尾处出现。
照应题目、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含蓄蕴藉、或表现作者的情感。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结尾作用(结构上):深化主旨(升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题;总结全文。如
果是人物描写段落,环境描写段落或插叙段落,就应该按相关的答题思路答题,注意答
案的要点其实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禅
①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
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
我家的烟筒堵上。
②母亲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
③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筒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
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
④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筒上的干草拿掉。
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
⑤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
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
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
们家的烟筒,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站。没想到
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
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
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
⑥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
⑦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
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
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
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
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
⑧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
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
“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
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到'铁将军'(锁头),这
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
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
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⑨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
⑩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
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
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
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
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
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⑪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
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
(文/刘世河,选自《意林》,略有改动)
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①结构上,总结全文;②内容上,写出了母亲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以及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③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④点明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邻居青年恶作剧堵烟筒,母亲都不予理睬,那是因为母亲“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
好”;母亲爱花、种花、满眼皆“花”,叫出“花样”别名,那是因为母亲“心里有花,就会
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所以结构上,对上文进行了总结;内容上写出了母亲热
爱生活,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以及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心里有花,才
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感激、思念之情,点明了文章
的主旨。
(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修鞋匠
雪樱
①小区对面的空地上,有一个修鞋摊。修鞋阿姨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
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
②从我小时候记事起,阿姨就在这条街上修鞋,最初是她的父亲主修,她负责打下
手。老先生个头不高,鹦鹉鼻,驼背,戴一副老花镜,断的一根眼镜腿缠着胶布。他和
谁说话都和和气气,时间久了,大家都爱找他修鞋,书包、箱包、校服等拉链坏了,也
习惯了找他。很多时候,人们不修鞋,每天过来坐一会儿,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拉家常,
心里也欢喜。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
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街坊们都说:“凡是经过他的手修的鞋,
都入了保险柜。”言外之意是说他做工讲诚信。
③这条街上,有一所大学、一所职专、一所小学,还有家幼儿园,每天放学时分,
人声鼎沸,堵得水泄不通。一个初冬的午后,一位美籍外教拎着一双高筒靴子来了,他
连说带比划,老先生听得云山雾罩,好在旁边的人领会了来意。老先生连连摆手,表示
修不了,在场的人露出诧异的表情,“这是个大单,放着钱怎么不挣呢?”人群里一阵
聒噪。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脸涨得通红,“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
不好,给您搞砸了。”外教向前迈出一步.张开双臂,大声说道:“不要担心。”又说,
“你没问题。”旁边的人跟着翻译。说罢,他上前拥抱了一下老人,表示一周后来取。
此时,阳光从树梢上洒下来,风影婆娑,又寂静如鸟羽,很快被落叶逐寸覆盖,只留下
一个浅浅的轮廓。
④几天后,还是那个时间,外教如约而至,这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助教。接过崭新、
锂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见鞋子修补完美,针脚工整,
丝毫看不出痕迹,又发现鞋子重新擦拭过,焕然一新,他对老先生竖起大拇指,不住地
称赞“了不起!”接着,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
了,看到顾客满意,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⑤小修小补,零打碎敲,赚不了多少钱,却方便了日常生活,溢出了烟火气。老先
生的良好口碑,为女儿接棒修鞋打下基础,也是无形的精神财富。修鞋阿姨继承了父亲
的衣钵,真诚、认真,她每天要照顾老父亲的起居,临近中午才出摊,还是那套老设备:
一台老式的补鞋机,日头晒得剥皮掉漆,一只长了包浆的木头盒子里放着胶皮、线轴、
鞋跟、刀剪、胶水等工具。她一手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
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声”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再打量她的那双手,骨节
粗大,布满老茧。
⑥那年春天,我给母亲网购了一双健步鞋,收到后母亲没舍得穿,等穿的时候意外
发现脚后跟处有开裂,母亲便去找阿姨修鞋。那几天阿姨下午才出摊,原来儿子从部队
回来探亲了。她眯着眼睛,仔细按压一遍,判断是断裂,应该是出厂残品,表示粘了也
穿不了几天。鞋子原封不动被“退”了回来,我有些半信半疑,拍照给客服,客服答应
退货,收到后验收发现的确是质量问题。我不禁对阿姨刮目相看,活儿好,技术高,信
得过。
⑦后来,听母亲说,阿姨的儿子进了军校,毕业后当了士官,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
但阿姨执意坚持出摊。“这个手艺是老爹传下来的,我天天干着心里不慌张。不靠它吃
饭,靠它解个闷吧。”她缓缓地说道。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
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有人觉得她白忙活,她的口头禅是:“人啊,活这一辈子,
不能光为了挣钱,得有个乐趣,你说是吧。”一字一句,皆是哲理。
⑧《红楼梦》里曾写到晴雯抱病补裘的动人场景,晴雯补的是衣服,修复的是人心
和人性。同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
得更加丰盈。由此,我对修鞋匠人更加敬畏了。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分析选文结尾段作用。
【答案】由《红楼梦》里晴雯抱病补裘的情节,写到日常生活中的修补,表达了“我”对
修鞋匠人的赞美,修鞋匠不仅修补出了美好生活,更丰盈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或深化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尾的作用通常有:结构上:点题、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红楼梦》里曾写到晴雯抱病补裘的动人场景,晴雯补的是衣服,修复的是人心和人
性。同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由《红楼梦》里晴雯抱病补裘的情节,
写到日常生活中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再结合第⑦
段“人啊,活这一辈子,不能光为了挣钱,得有个乐趣,你说是吧”可知,阿姨在家里生
活条件好后,依然出摊,寻找生活的乐趣,追求生命的价值,让内心世界丰盈;“由此,
我对修鞋匠人更加敬畏了“表达了“我”对修鞋匠人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柒鸡蛋
王国梁
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地每年都要养一
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
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
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O
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
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
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
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
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
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
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
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
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呆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
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
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
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
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
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
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
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
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
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
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
步追来。“下了!下了!这个该死的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
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
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
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我想,或许就
在同一时间,母亲正目不转睛的盯着那群母鸡,眼里满怀期盼,期盼他的孩子能回到乡
下和她共享天伦……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品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点题,总结全文。内容上,写我遵照母亲的叮嘱吃鸡蛋,内心踏实,
表现了我沉静在母爱中的踏实、幸福,作者想象母亲在乡下的时刻,表达了他对不能时
时陪伴母亲的愧疚,侧面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第⑨段“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
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写我遵照母亲
的叮嘱吃每天鸡蛋,内心感到踏实和温暖,表现了我的幸福和母爱带给我的温暖;“我
想,或许就在同一时间,母亲正目不转睛的盯着那群母鸡,眼里满怀期盼,期盼他的孩
子能回到乡下和她共享天伦……”,这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在吃鸡蛋是想象着母亲盼望
着自己回家,表达了作者对不能陪伴母亲而感到愧疚,“目不转睛的盯着”,“满怀期望”,
这些对母亲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点明主旨。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指尖的温柔
①我十六岁时,就跟母亲一起下地耘稻了。所谓耘稻,就是等稻秧插入水田半月后,
拔拔杂草,松松泥土,有时扶扶歪斜的稻秧。我那时还不能一下子辨别出稗草,母亲告
诉我:稻秧,摸上去是毛糙的,不光滑的,有极小的倒刺,而稗草,摸上去是光滑的。
我后来终于能辨别了——不仅要听母亲讲,还得用眼睛去看,用手指去摸。
②耘稻还有个任务,就是要给稻秧透透气,具体做法是:在稻根的四周,用指尖儿
贴地揉一揉。我并拢四根手指,竖着插进稻根的旁边,估计有一两寸深,围绕着稻秧,
让手指兜了一圈。母亲见状,立马喊停:“不是这样的呀!你要弄死秧了。''母亲开始示
范:她伸出四根手指头,指尖儿微微张开,稍稍弯曲,慢慢扣向稻秧四周的泥土,按照
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了一圈,然后回转了一圈。母亲说:“手指头插进地里要浅,转
一圈要较。你懂了吗?”
③我有些惊讶,稻秧也需要温柔以待吗?母亲说:“当然了,稻秧历经千辛万苦,
好不容易生出根须来,你这么一折腾,根须断了,稻秧就伤了元气。”稻秧也会伤元气,
像人一样。母亲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④那个时候,每天都吃落苏,中午吃腌制晒成菜干的咸落苏,晚上不是吃炒落苏、
蒸落苏,就是吃捏落苏。母亲怕我们有情绪,饭吃得少,缺力气,就想了许多办法——
落苏混鱼烧,落苏与韭菜、毛豆一块烧。
⑤有一天傍晚,母亲让我一起去菜园里摘落苏。到了种落苏的那畦田垄,她放下菜
篮,掰开铺展如荷叶的落苏叶子,我看见了许多的落苏。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青紫色,
都有着晶亮的光泽。母亲看了看落苏,脸上是感恩的神情。她顿了顿,伸出左手捏住一
个落苏,慢慢抬起,我以为她顺势就把落苏拽下来,但母亲没有拽,而是右手握着一把
剪刀,在枝上轻较一剪,只听得“扑哧”一声,一个落苏就跌落在母亲手中。
⑥摘落苏用剪刀,我感觉母亲是小题大做了。母亲却说:“这样摘好,一来尽可能
不惊动落苏,二来尽可能不伤害落苏。这样落苏长起来就快,每次想吃时都有。”
⑦秋日,天气多了分宁静,待在家的日子也多了起来。母亲杀了一只老母鸡,熬了
半天,鸡肉软烂,鸡汤金灿灿的。母亲让我去菜园拔些鸡毛菜,放到鸡汤里。临走时,
母亲特地交代别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
⑧我把鸡毛菜带回家,母亲开始拣菜、洗菜,一看有一半的鸡毛菜都是断了根的,
便问我如何拔的。我说,用手一把一把拔的。母亲检讨自己,说没有叮嘱我要像拔秧一
样。
⑨后来一次又需要鸡毛菜,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园。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
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
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的根部扣去。母亲告诉我,先捏牢菜根,稍微用点力气,
往上提一提,再等一等,然后再次提起,鸡毛菜就拔出来了。我发现,母亲手里的鸡毛
菜确实乖巧、听话,没有一棵断根的。母亲说:“三个指头往上提一提,是松土,也是
告诉鸡毛菜,它要出地了,鸡毛菜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会配合你,让你拔了。”
⑩人与农作物之间,可以做到如此亲密,我算是亲见了,也得了些采摘方面的经验。
后来我采虹豆、扁豆、刀豆、秋葵,摘丝瓜、黄瓜、南瓜,需要用手的时候,我都学着
母亲的样儿,要么用剪刀,要么用指尖儿,绝不胡乱一把抓。我深信,我们家的蔬菜一
直长得鲜亮、饱满,总也吃不完,母亲的温柔以待,是最重要的原因。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6月30日,有删改)
说说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明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赞美。(从结构和内容
两方面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作用。
根据文章第①段“我十六岁时,就跟母亲一起下地耘稻了“、第⑥段“落苏用剪刀,我感
觉母亲是小题大做了。母亲却说:’这样摘好,一来尽可能不惊动落苏,二来尽可能不
伤害落苏。这样落苏长起来就快,每次想吃时都有'”、第⑨段“后来一次又需要鸡毛菜,
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园。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
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
的根部扣去”等可知,本文主要描写“我”随母亲下地,母亲示范给秧苗透气,摘落苏,
摘鸡毛菜等事件;
根据文章结尾第⑩段“人与农作物之间,可以做到如此亲密,我算是亲见了,也得了些
采摘方面的经验”可知,结尾段总结了母亲温柔对待农作物的事件,起到了总结全文的
作用;
根据文章结尾第⑩段“后来我采电豆、扁豆、刀豆、秋葵,摘丝瓜、黄瓜、南瓜,需要
用手的时候,我都学着母亲的样儿,要么用剪刀,要么用指尖儿,绝不胡乱一把抓。”
可知,“我”也像母亲一样,用温柔的指尖对待农作物,与标题“指尖的温柔”相照应;点
明了要“温柔对待作物''的中心;
根据文章结尾第⑩段“我深信,我们家的蔬菜一直长得鲜亮、饱满,总也吃不完,母亲
的温柔以待,是最重要的原因”可知,作者表示母亲的温柔使得家里的蔬菜吃不完,表
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再叫一■声师父
①一个白面书生。这是我对许老师的第一印象。20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二十出头
的我踏进这所学校报到,校领导领我到教导处,对一位正在埋头刻蜡纸的中年人说,老
许啊,给你带来一位徒弟,先安排在教导处,你带带她……而后又对我说,这是教导主
任许慧忠老师,我们的大才子。
②我是被推荐到这所中学来任教美术课的,可我从未踏上讲台讲过课,心中的惶恐
可想而知。“欢迎你啊!”是许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煦的目光,才让我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渐渐安定下来。我跟着许老师熟悉教学环境并努力学习教学,比如怎样撰写教案,怎样
设计课堂教学步骤,怎样和学生有效地交流,包括怎样树立教师威信等。
③教导主任的角色让许老师非常忙碌,他虽主教物理,还常常充当“救火”角色——
哪位老师临时有事或生病请假,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代课,许老师就要去顶替,无论理科
或文科。许老师私下对我说,一名教师业务知识一定要过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
有一桶水,这个桶还要越大越好,各种学科知识都要涉及一点,你知识面广、本事大,
就不怕学生不服你。他说有个数学老师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刚进教室时,学生对其不
以为然,课堂闹哄哄的,但看到他在黑板上画圆时,粉笔徒手一转,一个标准的圆赛过
用圆规画出。就这一招立马让教室安静了下来……这些话在我脑子里是烙下深深印记的。
④我初来乍到那个冬天,一场大雪后,校园里积雪很深,考完试的孩子们在雪地里
打雪仗堆雪人玩。他们的热闹劲也引发了我的童心,我拿了一只铅桶,拎了几桶雪,找
一间空教室,拼起几张课桌,塑了一座鲁迅像。塑像快完成时,突然虚掩着的教室门被
推开,随后是许老师的声音:大家都进来看看吧!接着一群学生接二连三涌进来了。鲁
迅先生的面容轮廓极富特征,版画家赵延年先生创作的那帧《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
木刻像,当时广为流传,于我也是烂熟于心的,所以塑像并不难。但刚才还在堆雪人打
雪仗的一群学生,看到眼前用雪堆成的鲁迅像还是颇感惊奇的。在孩子们的感叹声中,
许老师对他们说,这是新来的徐老师,下学期就要教你们美术课了。
⑤很快我就悟到许老师的艮苦即下,是他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
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孩子们对新来的老师都是怀有好奇心的,有了不错的第一印象,
他们就愿意听从你配合你,所以我后来的教学工作一直很顺利。
⑥许老师是颇有古意的谦谦君子,无论待同事还是学生,都是言语晏晏如清风拂面,
让人舒服。但是有一次我看到了许老师的另一面。那天我踏进办公室门,许老师正在教
训一个男生,面容严肃,口气严厉:为什么要说谎呢?你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
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
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才知道,前一天晚上许老师下班路上正好碰到这位学生的
母亲,言谈中这位家长说起儿子昨天很晚回家,听孩子说是许老师让他留下来出黑板报,
这样她就放心了。确实这位学生干部写写画画方面很能干,平常学校搞宣传常要用到他。
但那晚他是跟一个同学玩去了。事后许老师对我说,还是对他严格点好,这样有才干的
学生如养成讲假话的习惯,那太可惜了。
⑦三年半后,我因学校改制而离开了学校。今年元月初,突然接到许老师女儿的电
话,告诉我许老师元月7日已去世。放下电话,我找出许老师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童颜
鹤发的许老师正在练书法。我注目良久,轻轻唤一声:师父!
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1)交代了许老师去世的事实,表达了“我”对许老师突然离世的悲痛,抒发
了“我”对许老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2)呼应标题和开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细读结尾段落,从内容上来说,根据“突然接到许老师女儿的电话,告诉我许老师元月
7日已去世”可知交代了许老师离世的事实:根据“放下电话,我找出许老师的一张照片,
照片中童颜鹤发的许老师正在练书法。我注目良久,轻轻唤一声:师父!”可知,结尾
段表达了“我”对许老师突然去世的悲痛,抒发了“我”对许老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从结
构上来说,结尾段“轻轻唤一声:师父”与首段“老许啊给你带来一位徒弟,先安排在教
导处,你带带她”和标题“再叫一声师父”相照应使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据此分析作
答即可。
4.阅读《第一支钢笔》,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有夹
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这
种老式产品,十五年前就被淘汰了。如今,要寻找它的一个“同类”不比寻找一件马褂容
易。若坏了,任何修笔铺都无法修配,人家肯定会劝你干脆扔掉,买支新的。
②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道很
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
或信封。笔帽倘非胶布缠着,早就四分五裂了。笔囊几年前就硬化,被我取消,权当蘸
水笔用。笔杆换过了,用火烤着硬“安”上的,却不可能再拧下来。
③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
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
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
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
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④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
可。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
笔吗?“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⑤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
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
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
我却不管母亲好不好意思再向邻居张口借钱,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⑥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
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
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家借钱,
都需鼓起一番勇气。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
太对不起母亲了。
⑦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
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
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⑧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
树下躲雨。雨点碎蟀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
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⑨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
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
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
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
⑩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
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
“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
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
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
⑪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
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
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
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
劲”了。
⑫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哼哨声,一步接一步,机械
地向前迈动步子。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
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
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
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⑬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
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
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
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
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我完全怔住了。
⑭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
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
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
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
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选文结尾段有哪些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写了
母亲终于为我买了我的第一支钢笔,以及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
期盼,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结尾语句,处在文末,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结合“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可知结尾与第①②段详细描
写的那支钢笔相照应,首尾响应,总结了全文,结构完整圆满;
结合“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
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
说的这番话“,可知,这支钢笔虽然只是一支老式的廉价钢笔,但它是母亲用在雨夜拉
车赚来的钱为“我”买的,这支钢笔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比深沉的爱,也蕴含着母亲对
“我”的无限期望;
结尾处的三个“永远”表明“我”对母亲良苦用心的理解;“那支钢笔”对“我”来说,是无比
珍贵的,还包含着母亲对“我”的激励和鞭策,让“我”从中收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强
的性格。成为“我”的精神支柱,让“我”坚强地面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突出了
文章主旨。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一碗豆腐
翁衡临
①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有时几个月才能沾到一点荤。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
种的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菜园里也无菜可摘,只能吃咸菜。此时的一碗豆腐,对我
都有巨大的诱惑。走在村巷中,如果闻到哪家飘出豆腐的香味,我都迈不动双腿。即便
不能尝一口,停下来闻一闻也是好的。
②彼时好似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谁家做豆腐都会给左邻右舍或者关系好的人家送
一碗,尤其是同宗同源的本族人,即便平时关系不好,也会让小孩子送去。也许一碗豆
腐,便能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可有个身强力壮的大妈,总要无
缘由地欺辱娇小的母亲,导致她们之间经常不说话。尽管过段时间母亲依然会尊称她嫂
子,可她的善良和包容依然未能噢醒大妈的良心,大妈依然经常在母亲面前盛气凌人。
然即便如此,每当煮了一锅豆腐,母亲仍会让我端一碗送去。有时我不肯,觉得大妈如
此欺负母亲,为啥还要送豆腐给她。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在做,天在看,别人
怎么做管不了,我们做好自己就行。
③做豆腐,母亲是主角,我只能打打下手。磨豆腐的前一天,母亲会把黄豆在清水
里泡好。磨豆腐时,母亲负责掌控磨盘和舀倒豆子,我协助推拉磨。磨分两部分,上半
部是磨石,可以360度自由旋转;下半部是磨盘,除了也有一块与磨石相同大小的圆形
磨石,磨盘周围还有一圈带有槽穴的底座,相当于磨盘又由两部分组成。上下两块圆形
磨石均刻有深深的凿沟,彼此摩擦的时候豆浆便汩汩流出。我站在母亲的右手边,与她
成九十度角,跟随母亲的节奏协助拉动上面的磨石。
④一开始我总拉不好,老是跟不上母亲的节奏。不但没能让母亲省力,反倒给母亲
帮了倒忙。可母亲没有责怪我,总是耐心地教我,最后终于做到协调一致。拉磨虽说辛
苦,但也很好玩,所以每次磨豆腐的时候,我都主动请缨协助拉磨。拉一两圈磨,母亲
放一小勺黄豆,不放黄豆时,母亲的左手也不闲着,而是将跑到石磨上的黄豆抹到磨盘
里。黄豆在母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变成生豆浆。
⑤生豆浆还需倒入大锅里煮熟后才能吃,也叫煮豆腐。煮豆腐的火候我把握不准,
偶尔帮助烧烧火,母亲都嫌我多余。我多半站在旁边看母亲忙碌,却不肯离开,因为渐
渐从锅里飘出的豆花香实在诱人,恨不得立即盛上一碗,坐在小凳子上狼吞虎咽起来。
⑥豆腐不仅好闻,好吃,也好看。“剁作银条垂缕骨,划为玉段载脂肥。”“漉珠
磨雪湿霏霏,炸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玲,忧羹常见白云飞。”“传得淮南术最
佳,皮肤退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刚出锅的豆腐雪白香嫩,
无论是放点酱油还是白糖,只要稍微搅拌一下,我便能轻而易举地吃完一碗。当年生活
贫寒,几乎没什么零食,一碗豆腐便可解几天的馋。
⑦真是人间美味呀!
第⑦段:“真是人间美味呀!”请你分析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直抒胸臆,首先直接赞美豆腐的香甜美味可口,也是对母亲的尽心付出的赞美,
也是对邻里和谐美好关系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总结全文,意味深
长。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
本文以“豆腐”为线索,回忆了“我”小时候给大妈送豆腐、帮母亲拉磨磨豆腐、看母亲煮
豆腐、吃豆腐等事情,表现了“我”对豆腐的喜爱和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之情。“真是人间
美味呀”直抒胸臆,突出了“我”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留
恋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6.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姥姥在阳光下
①时隔多年,我还能清晰记起那个小院。眼前晃动着姥姥的身影,阳光洒在她身上,
还拖出一条影子,一会儿缩短,一会儿拉长,围着她转。
②姥姥的周身都透着慈爱。她一看见我进院,就放下手里的菜啊盆啊,笑着招呼:
“君来啦。''她的笑,从深深的皱纹里绽开来,那慈爱,如同一根透明的丝线,每到寒假
和暑假,都把我牵引到她的身边。
③那个小小院子,是姥姥一辈子的舞台。早上,全家人吃过姥姥做的早饭后,上班
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姥姥把最后一摞碗收进橱柜,擦擦手,走出屋子。阳光迎着她的
脸,知道这时候的姥姥要唱独角戏了,就用影子陪伴她。有我在,姥姥就多了个影子。
我总是寸步不离,我的影子一会儿爬上她的后背,一会儿扑向她的头顶,姥姥笑嘻嘻的,
好像很乐意有这么一个纠缠。
④姥姥坐在阴凉地儿,像变戏法儿似的,从筐萝里一样样儿拿出衣服、布头,一边
让我帮她穿针,一边夸我眼神好。然后说:“我是老了,干啥也不行了。”姥姥说话慢条
斯理,好像一辈子都没着过急似的。我说:“您不老,昨儿您还说能上树摘枣呢!”姥姥
笑出了眼泪。
⑤简短的对话之后,就没什么话了。我发现,我来姥姥家,原本也不是为了说话,
我只是想看看她,陪陪她,或者说,是想让她用周身的慈爱,暖暖我的心。从小,父亲
就对我特别严厉,他的目光总是冷的。他看我一眼,我心里就怕怕的,我总想逃,逃到
那个有阳光的小院儿去,扑到姥姥温暖的怀抱里去...
⑥午后,姥姥盘腿儿坐在炕沿上,这是她忙里偷闲时的习惯坐姿,她看我抱着一盆
煮鸡蛋,一个一个剥着吃,脸上又绽开了一如既往的慈祥。
⑦阳光斜斜地射进来,将姥姥的面庞映照得明亮而红润,像打了一层浅浅的光粉。
姥姥一辈子都没化过妆,没穿过漂亮衣服,也从没出过远门,姥姥就像一棵树,风无意
中把她吹进了这个院子,她就在这儿踏踏实实地扎根、生长,好多年过去,她都不会挪
动地方,从枝繁叶茂,到枝枯叶落,一直平静、坦然。
⑧我长大了,慢慢淡出了姥姥的视线,有时想念一下她老人家,却不常去看她。
⑨多年后的一天,我正抱着三个月的女儿,沉浸于飘着奶香味的温馨快乐中,突然
听到姥姥病重的消息,我放下一切,就往医院赶。
⑩姥姥盖在雪白的被单下面,像一张簿簿的纸片。阳光照进来,很亮,又很轻。姥
姥周身都不再有那种可供依赖的温暖踏实,也没有了影子、只有胳膊上的管子,各种的
仪器。那一片明晃晃的白,刺着我的眼睛,也刺着我的心。姥姥用目光追随着我,从门
口,到床前。她伸出手,抖抖的,没有力气。她说:“别想姥姥啊。”那是她留给我的最
后一句话。
⑪那个小院,依然有阳光,却没有了姥姥的影子。我想,她是融进了另一片阳光里,
一片属于她自己的阳光。希望那个世界温暖安逸,有她离不开的炉台,和那只盛满针线
的小筐萝。
请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示例: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文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点明主旨,表现了姥姥对我的呵护与疼爱,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构上:第⑪段位于结尾,收束全文;根据结尾段“那个小院,依然有阳光,却没有了
姥姥的影子。我想,她是融进了另一片阳光里,一片属于她自己的阳光”,联系文题“姥
姥在阳光下”,首段“时隔多年,我还能清晰记起那个小院。眼前晃动着姥姥的身影,阳
光洒在她身上,还拖出一条影子,一会儿缩短,一会儿拉长,围着她转”可知,结尾段
照应文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根据结尾段“那个小院,依然有阳光,却没有了姥姥的影子。我想,她是融进
了另一片阳光里,一片属于她自己的阳光。希望那个世界温暖安逸,有她离不开的炉台,
和那只盛满针线的小管梦”可知,姥姥己经离世,再也没有了姥姥对我的呵护与疼爱,
揭示主旨,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怀念。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我用嘴巴喂养你
郝庆芳
①用嘴怎样烧饭,怎样盛饭,怎样吃饭,怎样干活……这恐怕是一般人怎么想也想
不通的,但陈星银不仅用嘴真真切切地做着这一切,自尊体面地生活着,还用嘴喂养自
己生病的母亲,书写了感人肺腑的动人篇章。
②他是在7岁那年被高压电击倒而失去双臂的,14岁那年他开始用嘴衔着绳子为
家里放牛、放羊。20岁时,父亲去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即使被菜刀砸伤了脚,
还是学会了烧饭。22岁那年,唯一的兄弟去世,他用嘴烧火、切菜、插秧、挑粪、施
肥……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应该受到同情的,面对“好心人”提出让他去大城市乞讨的主
意,他不仅没有接受,还感到非常愤怒……他做着所有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与母亲相
依为命,也许谈不上幸福,但也非常知足。
③是的,尽管从小便失去了双臂,尽管他只能靠双脚和嘴来做一切,但他从未因此
而失去自尊。他种庄稼、养牲畜样样不差,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他不仅主动凑份子,
还担水扛桌椅,家家不落,从不因自己残疾而故意推托。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仅靠双
脚自食其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更用双脚供养着母亲,从来无怨也无悔。
④不仅如此,他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母亲尽可能地享受着别人认为应该享受的
祝福。他的母亲是位已过90高龄的长寿老人,提起这一点,他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为
了让母亲健健康康的,在母亲90岁那年,他亲自操办,为母亲摆了45桌寿席,看着村
里人都来为母亲祝寿,看着母亲开心的笑容,他感到特别欣慰。哪知,仅仅过了一年,
母亲突然卧床不起。其实,虽然没了父亲和兄长,他还是有一个姐姐的,母亲生病后,
嫁到外乡的姐姐考虑到他的身体,曾提出要接母亲过去,但母亲习惯了住在自己家,于
是,照顾母亲的任务便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而他,不仅没有抱怨,还反过来安慰因无
法尽孝而感到遗憾的姐姐,直到她不再因此而常常内疚。
⑤一个没有双臂的人,要照顾年迈且生病的母亲,听起来有点儿不可思议,但他把
母亲照顾得很好,当然,他的方式是特别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只有“嘴脚并用”
最为贴切。首先是脚,他用脚趾夹住柴火送进灶膛,然后将打火机放到灶口,用脚拇指
把柴火点燃,再用脚舀水、洗菜、炒菜……好在.由于多年的锻炼,这些动作他都已经
非常熟练,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可以完全搞定。
⑥接着,开始用嘴了,他用嘴打开早已煮好饭保温的电饭锅,用嘴衔起饭勺,然后,
一勺勺盛出半碗米饭,蹲下身子,用下巴把饭挪到肩膀上夹稳,用这种方式将饭菜端到
母亲房间,再俯下身子把碗放到母亲身边,然后俯下身子让母亲扶着他慢慢坐起来,再
然后,用嘴衔起汤匙,将饭凑到母亲嘴边……一勺一勺,直到母亲用摇头来表示吃饱为
止。这个过程是最难的,往往一顿饭喂下来,他已经汗流淡背,只是,他从来不舍得怨
而已。
⑦他不仅知道怎样照顾生病的母亲——常常为她买一些能滋补营养的大骨头之类
的食物回来,他家里养着几只母鸡,母鸡下的土鸡蛋他都给母亲变着花样做着吃了……
为了讨母亲欢心,他每次赶集都会为她买她爱吃的水果,为了照顾母亲,让她心里不受
到半点委屈,从早上出门下午肯定回来的他,不仅每个饭点准时为母亲准备好饭菜,还
专门在母亲的床边搭了一张单人木板床。在她夜里想要方便时随时都能听到她的动静,
而不至于让她着急上火...
⑧很感人的一腔孝子情怀。没有双臂又怎样?母亲,如果你健康,我用双脚供养你;
如果你生病了,无法动弹,我用一张嘴巴一样喂养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师事务所外包业务协议书
- 回迁房买卖合同被告答辩状范文
- 结婚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车体广告租赁合同书
- 二零二四年度市场营销策划合同标的、执行方案及效果评估
- 2024版国际lng购销合同案例分析
- 2024年度果树租摆及养护合同
- 2024房产买卖合同详细版
- 二零二四年度剧本版权转让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购买协议-摄影作品购买2024
- 统编版(2024)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日月明》精美课件
- 2024年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机电安装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解析答案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课件
- 防一氧化碳中毒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 网架吊装施工专项方案(技术方案)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 《树立正确的“三观”》班会课件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