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思政课中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TOC\o"1-2"\h\u20484[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128093前言 119602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212744(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216377(二)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 221274(三)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 515114二、高中思政课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620462(一)现存问题 6228111.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672282.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内容挖掘不深入 7215813.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方法单一 73944(二)原因分析 715649三、高中思政课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对策 815375(一)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830569(二)充分依托课程资源改进教学形式 927551(三)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128703(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869结语 1323216参考文献 14[摘要]新时代的高中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这就决定着高中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品质和能力。但目前高中思政课对于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主要存在教学目标设置流于形式、教育内容挖掘不深入、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三方面问题。为此,思政教师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依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培育和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前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强调了公民在社会事务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公民在社会发展中要发挥更为主动的积极作用。而公民要想成功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系列讲话中,对广大青少年提出了六点希望,他尤其强调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因而,这就要求青年学生要有参与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具备公共参与素养,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1.公共参与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公共参与内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公共参与多数被认为是公民自觉自愿的通过某些合乎法律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且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政治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社会活动。当前一个时期,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公共参与就是公民为维护或促进社会公益,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与方法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公共活动以及公共决策的社会政治行为。[1]2.公共参与素养教育部在深入研究国内发展需要和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后,正式推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凝练出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大核心素养。[2]四大核心素养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公共参与素养作为四大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是其他素养的行为表现。新课标对公共参与素养做了明确界定:“所谓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合法途径与方式参与公共事务,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公共活动以及公共决策的意识、知识和能力。”[3]本文中的公共参与素养参考这一定义。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公共参与素养主要包括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和公共参与能力这三块核心内容,因此,思想政治课中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不妨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公共参与意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公共参与意识主要通过是否具有公民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公共关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对公共参与的认识和理解表现出来体现。集中体现了公民对于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取向。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是高中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的主观条件。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支配作用,几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参与行为。因此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是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可以使高中生对公共事务由漠不关心转为积极参与,对公共参与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使高中生成为潜在的良性社会力量。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主阵地,其学科特点赋予了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会学生怎么正确认识社会,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如新版必修四教材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内容就从社会历史的本质、发展与主体出发,引领学生把握历史流动的脉搏,寻觅社会发展的真谛,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大多围绕公共事务展开,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具有直接性。如通过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把握,探究如何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课应当首先承担起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责任。2.公共参与知识培育公共参与知识是公民进行公共参与的基础。只有熟悉掌握公共参与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加轻松、有序地进行公共参与。公共参与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参与自身的知识,主要是指公共参与的内涵和意义。只有明确知道什么是公共参与,为什么要进行公共参与以及如何进行工作参与,才能充分意识到公共参与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与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公共参与的实践知识,既包括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也包括公共参与中生成的的具体性知识。公共参与知识的培育是高中生变无序参与为有序参与的奠基石。无序参与乱象丛生,对公共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共参与知识的缺乏。只有系统的学习公共参与知识,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合理合法、有序高效的进行公共参与。公共参与知识是公共参与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公共参与知识,才能在公共参与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显得从容不迫,充分发挥出公共参与能力。受条件限制,高中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局限,知识的获取主要是来源于课堂中教师的传授。公共参与这类知识专业性较强,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其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公共参与知识的教授起着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课这一平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已经初步覆盖到了许多基础的公共参与知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涉及到高中生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高中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尽管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相较于大学阶段还并不是非常的系统化、专业化,更多侧重的是对高中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方面的引导,但是这非常符合高中生的心智成熟情况和对事物的理解与把握能力。高中生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一些基础的公共参与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尚且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但是已经对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行为产生了影响,慢慢的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另外,思政课教师经常会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去感知和了解社会,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从而切实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增长学生的公共参与知识。3.公共参与能力培育公共参与能力是公共参与素养的关键,是检验公共参与意识是否强烈,公共参与知识是否丰富的试金石。目前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公共参与能力是指公民在进行合法有序的公共参与时具备的表达诉求、沟通协商、合作对话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基于此,公共参与能力一般是指进行公共参与时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诸如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适当的问题解决能力。公共参与能力的培育是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落脚点,也是评判学生是否具备公共参与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能力提高,意味着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中去,将公共参与的理论知识顺利应用到实践当中,能够认清自己主人翁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公共参与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有效的体验平台,比如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开展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综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助力公共参与能力的培育,为学生将来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实现良好的公共参与提供有力的保障。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成员认为,加强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构建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方面表现为:加强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可以促进我国教育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进一步发展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从而使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1.有利于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中公共参与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的行为表现和实践结果。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致力于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公共参与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要求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因此,公共参与素养对其他三大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丰富并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2.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升自身素质。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在步入社会之前,高中生应该在学校里储备尽可能多的公共参与知识。高中生经过学校教育阶段已经初步萌发了公共参与意识,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公共参与知识,但是高中生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加强,导致公共参与能力低下。而思想政治课这一平台凭借其独特优势可以有效地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激发他们的公共参与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争做优秀“四有”青年,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继而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中生正处于向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过程也是帮助其顺利社会化的过程。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公共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尚不能明确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一份子,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公共参与持冷漠的态度,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之中。而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应当承担起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许多内容都与公共参与联系非常紧密,有益于高中生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明白公共参与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社会的稳定与否直接挂钩。有序的公共参与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无序的公共参与则会给社会带来混乱,造成一系列恶劣影响。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社会的和谐有赖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因此,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高中思政课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现存问题1.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大部分思政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实现三维目标,而要实现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旧的三维目标。新的素养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注重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虽然当前思政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已经明显带有对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痕迹,但通过教学观察笔者发现,有的教师还会在新课教授开始前将教学目标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做以解释,向学生提出相关要求。有的教师甚至就直接略过教学目标这一环节,整节课都只是围绕着作业和考试,纯粹的讲解知识点和考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情感上面的交流,教师脱离教学目标的正确轨道,不能做到用新的素养目标来指导教学,目标的设置最终还是流于形式。可见,教师缺乏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意识或者说这种意识并不强烈。长此以往,会极大的削弱学生的参与体验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这门学科逐渐失去兴趣。2.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内容挖掘不深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相对固定不变,而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能够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从而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学生输送“活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观察到教师对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这一现状。部分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材划等号,将教材中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剥离下来直接挪到幻灯片上,满足于形式上的改变,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依然是浮于表面。部分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有时还会出现内容理解有偏差,素材应用牵强附会等情况,课堂教学难免会滑向形式主义,最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效果不够明显。3.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方法单一涉及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就应该更加注重多样化,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各种丰富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角度思考、多途径探究,以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通过观察发现,有部分思政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时会有意识的去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总之,由于高考的压力与教师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技能的欠缺,教师往往会遵循“教师为主,教材为准”的传统理念,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只局限于帮助学生习得最基本的公共参与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养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多数高中生对公共参与采取无所谓的漠视态度,缺乏公共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如何进行有序的公共参与也是一知半解,公共参与的相关知识比较薄弱,相关能力也十分欠缺。2.思政教师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但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近几年才日渐被调强调,尚未引起思政教师的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意识不强,不太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并且缺乏一定的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能力,教学目标依然是为了按期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旧的三维目标而非新的素养目标。3.学校、家庭及社会不够重视首先学校对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其次大多数家庭也不会有意识地去培育孩子的公共参与素养,即使在课外,也会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将孩子送往各色的辅导班,一些家长甚至会认为孩子进行公共参与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业的一种行为。最后在升学压力日渐增大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缺乏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条件。由此可见,学生自身、思政教师、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在培育公共参与素养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哪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对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造成问题。高中思政课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对策“教师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5]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应对影响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各方面因素,提升课程育人的能力,切实有效达成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课程目标。(一)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1.深入挖掘教材,整合相关知识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来源于教材。思政课教材中包含许多公共参与的要素,除了基础的公共参与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思政教师深入挖掘的。因此,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将教材中能够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因素发挥到极致。另外,教师要对教材中有关公共参与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起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公共参与知识体系。还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思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四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因为核心素养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整合各种有效资源,还要力求融合其他核心素养成分,最大化的发挥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2.有效运用资源,补充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只满足于讲解教材上的内容,那么学生对于公共参与的理解就只局限于基础的公共参与知识,而缺乏了一定的公共参与体验,这对于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选择性的使用课外资源进行补充,做到课内外资源的有机结合。思政课具有时政性强、时代性鲜明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现实,因为很多时政热点都可以作为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时,恰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于是播放相关视频,并以此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充分依托课程资源改进教学形式1.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公共参与意识情境教学是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一种较为间接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一般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有时也会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勾勒出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课时,教师创设出如下情境:“你所居住的社区经常出现宠物扰民、物业纠纷、垃圾分类无序、喜事丧事宴席过多引起的铺张浪费等现象”并进行提问:“此时你作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小区实现规范化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基层民主的现实意义,实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有序地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2.运用案例教学,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案例教学是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最为直接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来讲,案例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典型的公共事件作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的兴趣。在学生对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经常会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更是广泛。思政教师通常会立足于教学内容,从基本学情出发,精心挑选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独立思考或经过小组讨论后思考得出相关结论,甚至能够自己归纳和总结出知识点。总而言之,案例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在公共参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得到提升的显著表现。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民主监督的内容时,举了如下案例:“张大爷经营一家小吃店,一直做的是童叟无欺的老实买卖,可是最近他摊上了点麻烦,城管经常来吃霸王餐,有时甚至还会动手殴打张大爷,张大爷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准备向有关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城管的这种恶劣行为。对此,张大妈、儿子小强、女儿小丽和朋友老李之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张大妈认为张大爷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没有权利去管政府的人;儿子小强认为不能白吃亏,打算找人去教训城管一顿,为张大爷讨回公道;女儿小丽担心日后城管打击报复,认为应该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朋友老李认为如果政府不给解决问题就让他们办不了公”针对这一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各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合法。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中切实感受到民主监督的作用,达到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3.利用突发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按照功能特点划分,课程资源主要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素材性课程资源,也要充分注重对条件性课程资源的把握和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课堂的预设性,却忽略了课堂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教师不能随意扼杀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精神,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将他们无意中碰擦出的思维火花当成宝贵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利用这种突发的生成性资源。只有这样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才是具有活力和蓬勃生机的课堂。例如在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课时,教师在讲民主选举的意义时,有学生在下面插嘴:“老师,我从来没有参与过什么民主选举,这跟我们的现实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民主选举距离我们高中生太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设置几个逻辑关系上层层递进的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一步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知识点上靠,激发学生对于公共事务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体现思政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成效。(三)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作为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对象是公共参与的主体。以往的教学评价普遍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要参考,不可否认教师评价具客观性和权威性,但是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偏差,使得评价不够全面,缺乏科学性,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当重视学生评价。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两方面,其中学生互评从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角度来看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班集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通过这种学生互评,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被评价学生进行公共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其公共参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带来自信心与自豪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公共参与,把握公共参与的标准,增强其公共参与意识。因此,思政教师应该将学生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重视学生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评价氛围。2.评价内容综合化公共参与素养包括公共参与意识、知识和能力,因而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进行评价时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针对公共参与素养的不同层面,思政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评价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观察学生在公共参与中价值观的变化。公共参与意识比较抽象,因此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评价很难通过某种具体的方式来实施,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他们进行公共参与的意愿是否强烈,态度是否积极。公共参与知识是素养中最为具体的一个层面,有较为明确的考核方式和考量标准,因此也是最容易准确把握的,可以通过作业、测验、提问等常见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察。公共参与能力作为素养中最关键的一点,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有所侧重。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实践活动都是很好的检验平台,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公共参与过程中能否高效的处理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对其公共参与能力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并非一句空话,思政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教学反思,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这种重视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显然不够全面且有失公正。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在重视结论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过程因素的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当中无不反映出其参与动机、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而这些正是公共参与素养的突出体现。因此,教师要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统一,全面观察学生公共参与的行为表现,准确把握其思想动态,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改进教学,强化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效果。(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创设实践平台,提供外部支持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教育是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主要教育方式。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公共参与条件和外部支持。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但在现实中,很多高中生都忙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校应该依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要符合“三贴近”原则:第一要贴近时代,引领学生了解时事政治,把握时代风向,做到与时俱进;第二要贴近生活,提升高中生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第三要贴近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紧密相关,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开展活动教学,丰富参与体验新课标指出,要建立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日”315宣传活动方案
- 导流洞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2024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 氮气置换专项方案
- 2023年乐山市峨眉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湖北省肿瘤医院编制岗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事业单位专项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笔试真题
- 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 职工代表大会方案
- 小学三年级年级组工作总结
- 个人征信承诺书
- 【类文阅读】25.古人谈读书(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 药剂科静配中心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考核标准表格2022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 (浙江专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评卷一
- 核酸的生物合成 完整版
- 小学科学四年级食物中的营养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查房
- 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