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2.中国的乡里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西周时乡和里是单独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在沿袭西周国、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乡和里开始并称,“乡”正式成为乡里基层组织的一级单位;出现了“亭”的设置。该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新式社会秩序在重构 B.传统制度遭到遗弃C.宗法血缘制已经崩溃 D.大一统国家的形成3.对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共同历史作用表述正确的是A.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都促进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D.都是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代表4.明内阁与以往的三省和中书省不同,内阁大学士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而不与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这说明明朝A.剥夺了六部与督察院的权力 B.强化了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系C.提升了内阁官员地位与权威 D.使内阁成为全国行政运作的中枢5.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三角贸易的发展 B.商业革命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经济的垄断模式6.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浙增强B.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主体呈官僚化趋势D.不断推动社会转型7.“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 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8.《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9.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10.1882年,某官员因洋布、洋纱输入额逐年增加,“奏请设立纺织局,谋堵塞漏卮”。后来“堵塞漏卮”成为了晚清官场的一个热词,这反映了当时A.列强侵略促使民族主义兴起B.政府推动下洋务运动开始兴起C.中国被完全卷入到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官府制约11.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说明“新政”的根本目的在于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12.下表是苏联与西欧部分国家相互贸易的统计数字表:(单位百万卢布)从图表可知当时A.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苏联调整了与西欧国家关系 D.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13.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4.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15.下图为美国某一时期的宣传海报,海报所要表达的意图是A.支持中国反抗法西斯侵略 B.帮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D.加强交流适应经济全球化16.下图所讽刺的史实起始于: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17.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A.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的继承18.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此观点意在说明A.人们可利用互联网创造财富 B.互联网给全球安全带来保障C.互联网有利于彰显人的个性 D.人们可借助互联网实现平等19.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小农经济的阻碍 B.精耕细作的需要C.冶铁技术的落后 D.专制思想的束缚20.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草帽缏、皮货等货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售价较低。这种情况表明A.对外贸易完全被外国控制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D.巾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1.1982年邓小平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指出了A.要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B.新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迫切性C.推翻现存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必要性D.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22.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以上尝试说明A.中国开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直接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23.美国独立后,托马斯·潘恩说:“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据此推测,作者A.支持民主共和 B.赞成扩大总统权力C.追求自由平等 D.崇尚法制依法治国24.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这场“重装兵革命”()A.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B.推动了公民资格标准改变C.降低了贵族集体荣誉感 D.巩固了伯利克里改革成果25.根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普通规》,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26.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C.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7.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28.当京师同文馆拟开设天文、算学馆并聘洋人教习西方科学时,便遭到守旧者的强烈反对,将引进西方科学上升到“用夷变夏”的高度,“中体西用”说提供了可以抵御顽固派攻击的一种解说。据此可知,“中体西用”A.反映了当时知识界的普遍共识 B.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演进和深化C.有助于西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有利于打破传统文化心理障碍29.下表显示的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年份国家计划安排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实行指令性工业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国家管理人体物商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1978年81.3%95.7%97.2%1998年7.6%6.1%8.3%A.经济体制调整得以完成 B.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C.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30.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如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A.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B.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C.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D.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从秦汉时期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至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它又是多样性,比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这一时段的困境,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以致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1840年后……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2.材料拉马兹尼.意大利人,早年在帕尔马大学学习,毕业后在罗马的一所医院工作。他曾沿街访问工匠店铺,认真研究工人的生产环境.健康状态,并于1700年出版了《手工业者的疾病》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职业病的著作,被尊为工业卫生学的经典。在书中,拉马兹尼不仅搜集和整理古典作家有关职业病的零星记述,而且还根据亲身观察,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矿工、石匠、农民、士兵、外科医师、护士、化学师等52种职业者的疾病。他已注意到金属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最早系统地指出噪声可致耳聋等。他还提出了洗澡,勤换衣服、做体操、掩住口鼻等一系列个人防护措施。他引导医师游历城市的工匠区,劝诚同行,关注工匠的身体健康。他还积极倡导采取措施以保护工人健康,并最终促成关于工场安全和手工业者补偿法令的通过。拉马兹尼被后人尊为“工业卫生学之父”.——摘编自王威《医学的故事》(1)根据材料,概括拉马兹尼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马兹尼撰写《手工业者的疾病》一书的原因。33.材料近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使用公历,而清朝仍以传统的夏利(农历)计岁。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命令内务部编纂了《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这本历书与旧历书相比,特点有三:一是新旧历并存;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民国初期的政府公文也是阴阳历并用的。然而,阴阳历并行形成了历法问题上的“二元社会”格局:社会上层(机关、学校、团体及报馆)主要用阳历。下层民众(商家、一般市民及广大农民)主要用阴历;阴历在社会上占主流,阳历仅为点缀。1923年《申报》发文评论道:“吾国自光复以来,首改正朔,无如社会习惯不易更变。名义上虽遵用阳历,而种种事实,仍以阴历行之。”——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推行新历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新旧历法并存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2、A【解析】

根据材料“‘乡’正式成为乡里基层组织的一级单位;出现了亭’的设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经济变化的需要,体现了中央集权制逐渐取代旧的分封制的趋势。A正确;根据材料“乡里制度在沿袭西周国、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可知,传统制度没有被遗弃,而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B排除;宗法制度崩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排除;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A。3、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三者都是古代有名的帝王,他们都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4、B【解析】

本题以明朝内阁制度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代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参预机务,“不与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说明内阁大学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大臣,没有行政实权,这是明初君权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不与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目的是限制内阁的权力,而不是提升其地位,也不是剥夺六部与都察院的权力,A、C两项错误;从材料看内阁不是上传下达的权力中枢,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增长,这主要和当时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有关,B正确;三角贸易的主要商品是黑奴,A排除;1689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展开,C排除;经济垄断模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D排除。故选B。6、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宗族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秦唐宋元的大宗族大门阀逐渐向地方绅士富豪势力转变。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演变可知,伴随着我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宗族呈现出政治势力减弱、社会功能增强,主体平民化的特点,故A正确;政治功能彻底消逝说法绝对,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主体呈现平民化趋势,不是呈现官僚化趋势,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的信息,D错误。7、C【解析】

从“109次”到“1260次”,说明北宋中期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皇帝意在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对他的权力制约,从而加强皇权,故选C;材料中皇帝想要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B项说法过于绝对,其“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重点在于皇权的变动,而非监察谏议制度,排除D。8、D【解析】

从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D正确;十三行的兴盛并非民间贸易的结果,是政府的官方贸易,排除A;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排除B;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C。故选D。9、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每届任期四年,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相较于之前而言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材料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侧重于美国总统的权力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选出来的君主制”“君主制的新版本”等可以看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强调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过大,故C项正确;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表述无误,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在联邦中央官制上,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具体实践,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领域。把握到“制衡”(即制约与平衡,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内涵及深远影响。第二,在平衡和协调利益方面,涉及到解决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10、A【解析】

“堵塞漏卮”指堵塞住利益外溢的漏洞。材料反映面对列强的经济侵略寻求维护民族利益的途径,故选A;早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就兴起了,时间不符,排除B;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卷入到世界市场,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官府制约的信息,排除D。11、C【解析】

根据材料“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当时是不希望人均收入过于悬殊,因为这不利于“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因而可以推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故C选项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故A选项错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该选项从属于C选项,故B选项错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D选项错误。12、C【解析】

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当时苏联与西欧经济往来迅速扩大,由此可得出当时苏联调整了对外政策,缓和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排除;B选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被打破,D选项错误。故选C。1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办企业的大量出现主要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盘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选项符合题意。1987-1988年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选项排除。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试点开始,D选项排除。【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14、A【解析】

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指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排除;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表明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项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排除。15、A【解析】

图片中的信息表明当时中美国之间正在合作互助,共同抗击法西斯,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整个中国,并不是特指蒋介石,排除B项;图片中涉及的是战争的场景,与CD所述内容不符合,排除。16、C【解析】

根据漫画显示将中国撕碎,就是瓜分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从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排除。17、D【解析】

从材料中的“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有选择的继承。故答案为D项。材料只反映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是有选择地继承,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由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的转变,排除C项。18、C【解析】

材料信息“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说明互联网彰显了人的个性,故C正确;材料和创造财富无关,故A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互联网的危害,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互联网不可能实现人们的平等。19、A【解析】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经营,由于财力所限使得铁犁牛耕技术受阻,因此题干中农业生产工具的落后性主要是由于小农经济本身所造成的,A正确;铁犁牛耕技术推广有利精耕细作,农具仍以锸、锄为主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表现,而不是精耕细作的需要,排除B;冶铁技术的落后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联系,排除C;专制思想和铁犁牛耕推广无关,排除D。20、C【解析】

据材料“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可知,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被外国控制”,只是说明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A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占主体,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就被打开,D与材料不符。21、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北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南南问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这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和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无关,故A错误;世贸组织建立是在1995年,故B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现存的世界经济秩序,不知政治秩序,故C错误。22、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推行“海选”及“一次性投票选举”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不断创新民主形式,取得较大进步,故C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使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排除A项;我国实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的民主形式,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23、A【解析】

潘恩的口号使得美国的独立战争获得了新的内涵,美国人民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也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即国家不需要国王,A正确;潘恩言论发表时间是1776年,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尚未结束,并未选出总统,排除B;自由平等只是潘恩言论的表层意思,排除C;这里的法律代替了国王,意味着政体形式的改变,而非强调依法治国,排除D。24、A【解析】

根据材料“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表明平民由原来处于仆从地位,到平民和贵族处于同等的作战地位,说明平民的政治地位提高了,答案为A;材料不能体现公民资格标准的改变,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集体荣誉感,C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是公元前5世纪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25、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82年英国议会开会要有政府参加,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的时间达到会议全部的84.5%,从而使议员连提出议案的机会都没有,说明政府权力在扩大,而政府职能是由内阁行使的,说明内阁权力的膨胀,故选A;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6、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份材料有倾向性地将经济学家划为四类,说明当时决策层尚未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亟待突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经济学家对于计划与市场存在不同看法,说明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并未成为共识;C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7、B【解析】

通过材料“湖南道”“印尼海域”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尼,同时道这一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B;宋元时期并没有道这一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题记实际上说明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C;湖南道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28、D【解析】

中体西用化解了顽固派认为学习西方科技是“用夷变夏”的论调,由此可知,中体西用有利于打破传统文化心理障碍,选项D正确;顽固派的存在说明“共识”错误,排除A;中体西用促进了洋务运动深化,排除B;洋务运动学习器物,而非思想,排除C。29、B【解析】

从1978年和1998年的数据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了,说明资源逐渐由国家计划转由市场配置,故答案为B项。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A项;C、D两项从表格中不能体现,均排除。30、B【解析】

王位世袭制是权力继承的制度,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权力的制度,井田制是权力的基础,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答到4点及以上可)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中国疆域广大,民族融合,统一占主流;③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⑤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⑥农耕经济占居主导地位;⑦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2)君主专制击向顶峰.封建制庶未向兗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使文化赖以支撑的小农经济未能实现突破性转变;八股取土、文化高压下,社会思想迟滞不前,知识分子也多是致力于对旧制度的批判。(3)新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

(1)据“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等信息可总结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成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的疆域、民族融合、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专制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