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点击进入内容概览点击进入点击进入主题探究精准突破主干知识精要排查高考聚焦命题动向主干知识•精要排查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概况:“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2)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2.华夏认同(1)时间:春秋到战国时期。(2)表现:①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__________观念。②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华夏认同教材·再开发结合必修教材“史料阅读”(《<战国策>书录》),思考:刘向从哪些视角来描述战国时期的“混乱”?提示:伦理道德、社会秩序、诸侯国内政、诸侯国关系、价值取向等。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2.变法运动——商鞅变法(1)概况:领域内容经济①__________________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政治①_________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②实行什伍连坐③__________,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推行县制(2)结果:①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5课、第8课、第17课】3.官员选拔(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②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__大小授予官职。4.法律与教化:__________,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5.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其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__________。军功春秋时期征发赋役三、孔子和老子项目孔子老子地位______学派的创始人______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哲学核心观念是“____”1.核心:天地万物本原为“____”,追求天人合一2.精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政治1.“__________”,主张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2.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__________,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儒家道家仁道为政以德无为而治项目孔子老子思想文化教育1.以“__________”的思想办学2.相传晚年对五经等文献进行整理,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著有《老子》一书有教无类易混·曝光台“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无为”“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四、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1)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2)阶级关系: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______________崛起。(3)统治者重视: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概念·拓视野士阶层(1)西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底层。(2)随着周朝传统政治经济秩序的崩坏,士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四民”之首,成为士的标准也从政治、经济的地位转变为个人的才能和人格。(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招揽人才,士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这个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创造了主观条件。新兴的士阶层2.重要派别学派代表主张儒家孟子____________荀子________________道家庄子_________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墨家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法家韩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性善;仁政人性恶;隆礼重法逍遥自由“兼爱”“非攻”“尚贤”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影响(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运动。(2)为新兴的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思想解放地主阶级史识·巧图解百家争鸣主题探究•精准突破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勾·线索】【探·史料】1.史家探史——“华夏认同”与列国纷争史料一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了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摘编自张纪仲《山西历史政区地理》史料二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摘编自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思考】根据上述史料,分析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并归纳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提示:①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局部统一;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②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2.史料证史——大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史料一【思考1】依据史料一中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新现象对当时的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新现象: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阶级关系:产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上层建筑:出现了变革的风潮。史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思考2】根据史料二,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提示: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阐·史论】1.唯物史观——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维度阐释经济根源(1)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形成;(2)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这是推动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政治背景(1)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2)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贵族特权、加强君主权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维度阐释竞争压力(1)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2)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诸侯国战争不断,各诸侯国的生存压力陡增,迫使各国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这是变法运动开展最直接的原因思想理论(1)法家主张废除贵族特权,加强君主的权力,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2)法家的主张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青睐,成为推动各诸侯国变法的指导思想【点拨】在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着许多优秀的社会变革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变法图强,不仅强大了一个国家,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2.历史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1)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等逐步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2)经济模式:从奴隶制的集体耕作到小农经济模式,逐步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3)经济政策: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和大商人出现,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军事制度:春秋以前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建立普遍征兵制,军队开始成为君主直接控制的国家军队。(5)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制出现。编户齐民是新制度之下国家对全国财产赋税和人力控制的有效方法。(6)选官制度:由贵族世代垄断高官的世官制到任贤使能、因功受赏的新制度。【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唯物史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主题二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勾·线索】【探·史料】1.史料证史——诸子百家的思想史料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君道》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韩非子·六反》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儒、法、墨三家的思想主张。提示:主张: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2.史家评史——百家争鸣的影响史料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思考】史料是如何评价三家思想的?提示: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墨家思想有利于“强本节用”;法家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统治。【阐·史论】1.历史解释——诸子百家思想的差异维度阐释治国理念(1)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2)道家主张“无为而治”;(3)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社会伦理观(1)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2)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恶”人与自然的关系(1)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2)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态度(1)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2)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3)法家主张积极变革,顺“势”用“术”人际关系(1)墨家主张“兼爱”“非攻”;(2)儒家主张尊卑有序【拓展延伸】百家争鸣中的“共鸣”(1)诸子立论的中心议题为如何得到统治者重视从而治理国家,重整社会秩序。(2)诸子坚持己见,思想具有排他性,主张思想统一为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3)强烈的托古心态,以古老的传统、先圣先贤的名号,增强本派学说的权威性。(4)普遍主张立君为民、天下为公,突出强调君主存在的前提在于有助于实现天下苍生的福祉和利益。2.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全面认识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及现实价值(1)时代性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意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在当时诸侯混战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只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消极的情绪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墨家思想①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家思想①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②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2)现实价值①儒家:a.“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安定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b.“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②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③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改革开放具有借鉴意义。④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思想来源之一。唯物史观——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上的反映高考聚焦•命题动向考题视角考情播报(1)2022·广东选择考·T1·春秋时期铁器使用(2)2022·全国甲卷·T24·道家思想(3)2022·山东等级考·T1·法家思想的特点(4)2022·湖南选择考·T1·儒、墨、道、法家思想传播的影响(5)2022·湖北选择考·T1·史学研究(6)2021·山东等级考·T1·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对“礼”的不同看法体现的实质(7)2021·天津等级考·T1·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相同点(8)2021·河北选择考·T1·孔子的思想(9)2021·海南等级考·T1·孔子的思想(10)2020·山东等级考·T1·孟子和韩非子所说“义”的实质1.考点分布:(1)集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百家争鸣(2)主干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和变法运动、诸子百家思想2.题型及命题形式:(1)以选择题为主(2)命题形式:以百家争鸣几个主要学派的思想主张、主要特点、反映的实质,以及各主要学派思想的异同点,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3.备考策略:(1)复习时,要继续关注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尤其是放在战国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各思想派别的思想主张、主要特点、反映的实质等,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注重培养学科素养,提升信息识别与获取、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典题悟法】(2022·山东等级考·T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命题立意】情境创设以战国时期田齐法家的思想主张创设学术情境核心价值增长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学科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形成结论必备知识百家争鸣中法家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以及思想特点【解题思维】【真题集训】类型一常规点·新视角1.(2022·湖南选择考·T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解析】选C。据材料“儒家……传布于齐、晋、卫;墨家……传布于鲁、楚、秦;道家……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可判断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思想传播的途径,具体分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依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百家争鸣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的反映,排除AB本身错误的选项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局面,排除BC正确选项材料中强调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思想传播途径,其中各派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此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从而冲击原有的阶级关系,一定程度冲击了贵族政治,故选CD干扰选项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上的反映,各派思想传播目的在于影响现实政治,各诸侯之间的矛盾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扩张势力”展开,排除D【加固训练】(2022·湖北选择考·T1)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解析】选C。由材料中“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可知出土的漆箱为实物史料,由“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可知《石氏星表》为文献史料,“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说明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C正确。图像和文献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史料的可靠性,关键在于史料的可信度,排除A;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的一座墓葬,与材料中“西周重视天文观测”不相符,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漆箱箱盖上的二十八星宿图,而非强调楚国制漆工艺,排除D。类型二同载体·多维考2.(2021·天津等级考·T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解析】选C。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强调要身正,根据“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可得出韩非子强调要遵守法律,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人们要遵守规则,规范行为,C正确;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2020·山东等级考·T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选D。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涉及“义”的问题,是讲上下之间、君臣之间要讲求礼、义等,实质是要维护等级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D正确;中央集权政治是在秦朝才建立的,材料涉及的是战国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主要讲君臣上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排除B;材料中“义”涉及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统治阶层,排除C。【新题预测】·紧跟社会热点→新素材1.大量战国简帛的出土,为研究诸子百家提供依据,其中郭店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混同;上博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看到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混同。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儒家思想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B.诸子百家思想趋同性逐渐加强C.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已经出现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解析】选C。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时间是“战国”,再结合题干内容中“郭店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混同”“上博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看到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混同”,可知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现象,故选C;在题干内容中述及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混同”“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混同”“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混同”的现象,不能判断出“儒家思想”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排除A;在题干内容中仅述及诸子百家思想相互融合,并没有述及诸多思想主张的“趋同”,排除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加固训练】老子认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孟子主张君主“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由此可知,两者都 (

)A.认同德主刑辅B.主张顺应民意C.代表平民利益

D.具有辩证意识【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老子主张不要用威严和死亡让人民畏惧,认识到了人民的无畏精神,孟子主张了解民情,解决民困,故两者都主张顺应民意,故选B;德主刑辅是指在国家治理中以德治和仁爱为主,以刑罚为辅,材料与德主刑辅无关,排除A;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都代表平民利益的说法错误,排除C;辩证意识是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材料中都强调重视人民,顺应民意,排除D。·对接高考评价体系→新情境2.《吕氏春秋》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夕,其书基本上以儒家为宗,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学说为素材,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熔百家学说为一炉。对《吕氏春秋》评价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C.完成了诸子思想的系统整合D.推动了秦的霸业与统一【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与题干中《吕氏春秋》“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熔百家学说为一炉”相合,有利于秦汉及以后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故选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在西汉武帝时,排除A;《吕氏春秋》只是杂糅了诸子百家的思想,部分完成了诸子思想的整合,排除C;“推动了秦的霸业与统一”的是秦王嬴政的统一战争及政策,排除D。·深入考情研究→新角度3.有学者认为,法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法”的观念,如果说儒家“礼”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别(差别)”上,那么“法”的精神与之相反,则是“同”。据此可知,法家“同”的思想 (

)A.冲击了血缘和等级关系B.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体现了“天下大同”观念【解析】选A。材料认为儒家思想中“礼”的核心精神是“别”,即礼乐制度带来了等级差别,而法家思想与其相反,这说明法家思想冲击了宗法血缘和等级关系,故选A;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法家思想的服务对象是君主,并未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天下大同”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描述,排除D。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育主张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