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社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社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社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社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社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916-1368)导入1分钟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梳理教材知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2.结合具体事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3.结合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五年高频考点整理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Ⅲ】27题: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不同历史记载7.浙江·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13.北京·宋的集权措施;4.海南·宋代城镇功能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5.浙江·上海·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程朱理学;4浙江·山水画的基本特征2018【Ⅰ】26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Ⅲ】25题:宋代科举制的发展4.浙江·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3.海南·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4.海南·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1.天津·朱熹的民本思想;6.7.浙江·宋明理学13.北京·南宋南方地区小麦大规模的种植导入1分钟五年高频考点整理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Ⅱ】26·程颢理学【Ⅲ】26题:北宋募兵制2.天津·元代行省制下地方拥有适度权力;5.浙江·元朝行省制度;7.浙江·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3.海南·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14.北京·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Ⅱ】26·宋代科举制发展(殿试)4.山东·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4.江苏·宋明理学;4.海南·北宋商业的繁荣;6.浙江·“市”在南宋的发展2021【Ⅰ】26·宋代科举制【Ⅰ】27·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Ⅱ】26·宋代理学家维护礼教纲常4.广东·元代经济管理措施;5.湖南·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浙江·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时空定位十国五代辽(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南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展示1分钟1.起源——契丹族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1分钟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一)辽政权复习2分钟一、辽朝——契丹族(916-1125)2.建立人物:时间:都城:耶律阿保机916年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灭亡:1125年被金所灭辽上京北宋东京西夏兴庆2分钟3、统治措施(1)政治:①设置南、北面官制: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事务;②选官制度为世选制和科举制并行。③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2)经济:提倡农业,接受农耕生活,与北宋互市贸易;(3)文化: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接受汉族封建文化。(4)对外:与北宋对峙,大部分时间维持和平、通使、互市(澶渊之盟)契丹鸡冠壶重点突破:南北面官制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地方实行部族制;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地方实行州县制。随着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即南北面官制。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北面官机构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術。南面官是效仿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等的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又称汉官,

官员多穿汉服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皇帐南面,所以称南面官,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及御史台、翰林院等。---摘编自《漫谈辽代官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的原因(2)归纳辽南北面官制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影响。1、背景①辽代疆域不断拓展;②境内民族关系复杂;③契丹族和汉族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④游牧民族政权缺乏治理汉地经验。⑤根本上说是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2、特点:蕃汉分治,因俗而治3、影响①缓和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有利于契丹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③利于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开发。④因俗而治的理念为后世提供借鉴。讨论2分钟(二)西夏政权建立和统治民族:人物:时间:都城:灭亡:党项族元昊1038年兴庆(今宁夏银川)1227年被蒙古所灭复习2分钟(1)政治上:仿照唐宋政治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同时保留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订立军制和法律;选官实行科举制(2)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4)对外:先后向北宋、金称臣(名义上),实际保持独立。西夏的统治措施统治特点:藩汉并行,藩汉分治元昊模仿宋朝制度建立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叫中书,军事机关叫枢密,财政机关叫三司,监察机关叫御史台,此外管理首都事务的叫开封府……夏的官制和辽一样,也是藩汉并行,藩汉分治。

——樊树志《国史概要》第24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西夏施行州、县二级制度,共22州:河南9州、河西9州,熙、秦河外4州。

——《宋史·夏国传》2.建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上京,今哈尔滨阿城)复习1分钟(三)金朝入主中原金的建立者女真族源自肃慎,汉至晋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1.起源3、民族政权对峙:

西夏辽北宋西夏金北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141年,绍兴议和后南宋与金对峙形成。西夏金南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会宁府。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迁都的原因①统治中原,南下扩张的战略需要。②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主汉化改革。③上京自然环境恶劣,燕京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明程度较高。4.迁都燕京讨论1分钟迁都的影响影响政治地理格局和内政改革;加速女真封建化;促进民族交融;加快社会经济文化和多民族国家发展;加速北京地区的建设,为此后历代定都北京奠基。“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巍,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5、统治措施①基本沿袭唐宋制度;②猛安谋克制(氏族部落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内容:猛安是千夫长,谋克是百夫长。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同居,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性质:兵民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具有生产军事行政合一的特点影响:A.减少财政支出;B.保证较强战斗力;C.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

猛安谋克是女真社会的基层组织,集军、政、生产于一体,猛安谋克户闲时劳作,战时出征,以宗族血缘为纽带。金朝猛安谋克组织的汉化,一方面是因女真统治。采取了迁徙移了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女真部族与汉族交错杂居,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影响瓦解了猛安谋克组织。女真统治者南迁猛安谋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瓦解女真强宗大贵族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监视、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但实际上,女真和汉人的杂处,加速了其向封建转化。——魏淑霞《辽、西夏、金民族政权的汉化探讨》探究2分钟6.从鼎盛到衰落(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讨论2分钟原因:

(1)对北方的统治缺乏政治和文化基础。

(2)金后期统治阶层的腐化与内部权力斗争。

(3)蒙古族的崛起和政权的建立。

(4)统治区内汉人的反抗。重点难点•深化拓展(一)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特点与方式(1)民族政权并立——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3)两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呈现软弱的特点——以岁币方式和平。(2)民族矛盾冲突突出但民族交融是主流(如边境的榷场贸易等)(4)两宋都为少数民族政权灭亡2、宋代摒弃了汉唐以来一以贯之的嫁皇室女换取和平羁縻和亲策略,而代之以经济手段(以议和岁币、互市)为主的民族政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及民族偏见成为宋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之一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能将少数民族经济生活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内,用经济手段去制约调适其与宋的关系3、影响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传入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宋朝的政策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小结4分钟辽、西夏、金的统治:P54-56辽西夏金民族原居地和生活政权建立对外关系重要制度①南、北面官特点:以北为尊、因俗而治、蕃汉分治②“四时捺钵”一套制度,两种称谓①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的女真民族管理系统。(兵民合一,生产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史称“大定之治”契丹族辽河上游游牧、渔猎916年定都上京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与北宋长期对峙,被金灭党项族陕北、宁夏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1227被蒙古灭女真族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农业、狩猎、畜牧①建立: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②迁都:1153年①1125年,金灭辽,②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234年被蒙古灭问题探究:辽夏金多元而治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西夏官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开封府,曰农田司......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猛安(十谋克为一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余同防御。诸谋克(三百户一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惟不管常平仓,余同县令。

——《金史·百官志》(宋神宗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王暐《道山清话》通过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夏金统治的特点特点:制度因俗而治、蕃汉分治。仿行汉制,农耕畜牧兼具。问题探究:辽夏金多元而治辽百多年中,北部没有发生太大的民族纠纷。在南部以汉族为主的农业地区,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并仍然按照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使广大汉族农民过着农耕生活,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因而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摘编自冉守祖《略论辽朝“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猛安谋克)“与汉人错居……农作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勉励)之道也。”——《金史》世宗问公:“朕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忠谏,恨不能与之同时。”公上言曰:”愿陛下惩艾前弊,开忠谏之路,以同下情,则天下幸甚!”

——《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

——《金史·章宗纪》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殷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金)赵秉文《淦水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辽夏金统治。评价1.既吸收借鉴中原王朝的统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形成二元统治结构;2.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少数民族的统治;3.推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化);4.加快民族交融;5.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因俗而治的理念为后世所沿用);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内涵。二、元朝的统治(一)蒙古统一扩张1、蒙古崛起与统一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室韦与鲜卑、契丹同为东胡之裔。在唐代被称为“蒙兀室韦”,居住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有了初步的畜牧业。蒙古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了解成吉思汗统治措施(1)行政:①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②建立司法机构(2)军事:组建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3)文化:创制蒙古文字复习2分钟二、元朝的统治(一)蒙古统一扩张1、蒙古崛起与统一2、蒙古汗国的扩张蒙古扩张: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7年收服吐蕃;1254年兼并大理;1227灭西夏1234灭金1247吐蕃归顺1254灭大理二、元朝的统治(一)蒙古统一扩张1、蒙古崛起与统一2、蒙古汗国的扩张3、蒙古的三次西征时间成果第1次1218年后成吉思汗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第2次1234年灭金后拔都等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第3次13世纪中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花刺子模国展示2分钟二、元朝的统治(二)元朝建立统一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仿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元朝统一: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1276灭南宋1271建元朝1279完成统一①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的规模②为经济恢复、交流和发展准备了相对和平安定的条件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探究2分钟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为什么定国号“大元”?“大元”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同时说明忽必烈深受儒学影响。忽必烈时期封建化化政策举措具体表现取谏汉儒“行汉法”“行仁政”“不弑杀”施行“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实施汉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元统一的影响】①结束分裂,奠定了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真定了基础。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③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复习2分钟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央:

一省制(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宰相,六部归中书省。中书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①中书省(最高行政)②枢密院(最高军事)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物和管辖西藏)④御史台掌管监察1.中央官制:一省一台二院制(2)特点:相对于唐宋的分割相权,是中国历史上相权的一次反弹;元朝宰相权力较大,一省制代替三省制,相权反弹,容易威胁皇权;继承吸收宋代制度;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特色,如宣政院。

(1)内容:(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探究4分钟皇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中央行中书省路府州县地方宣政院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2.地方管理:行省制度P57(1)内容①中央直辖:“腹里”(山东、山西、河北)。②行省管理: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派员代表中书省管理③行政层级:继承前代制度,行省-路-府-州-县(宣慰司)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拥有行政、财政、军事大权,来自中央,受制于中央范围大!身份高!职权广!会不会重蹈唐朝藩镇割据覆辙?讨论5分钟①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②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势力,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行省权利大而不专)(2)行省制特点: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③行政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打破山川地形自然疆界,采取“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原则。④省官互迁,防止省官任期过长而形成裙带关系网。(2)行省制特点:山川形便: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能够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条件。犬牙交错: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结合材料分析行省制对元朝的统治有何影响?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元朝所设的十个行省当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等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从而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A.行省辖区广泛,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B.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C.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D.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行省制影响:3.边疆治理①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②西域管辖: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③经略台湾:澎湖设置巡检司(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展示2分钟例: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说明元代(

)A.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对边疆地区实施了因地制宜的统治C.疆域范围出现比唐朝扩大化的趋向D.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A(三)巩固统一的措施4.交通与文书邮政(必修1第57页,选必1第12课)①修筑驿道:驿道: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②水运: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之最,海运发达探究4分钟交通与历史——漕运与海运交通线比较图1、2,说明元朝的水运路线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原因?结合所学,解析隋与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变化:元代运河截弯取直,直通大都,缩短航程;开辟长途海运路线。原因: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北移;实现南方物资的高效北运。作用:南北交流;巩固统一;文化与民族交融等(三)巩固统一的措施5.其他制度项目内容选官制度官员监督法律与教化科举制发展中落①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世袭、军功)②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独创了行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总结2分钟一、政治

(三)元朝3.巩固统一的措施(6)其他制度项目内容赋役制度户籍制度①沿袭唐制,南北有别: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②“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诸色户计、户籍世袭按职业定户籍,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北方:丁税、地税南方:夏税、秋粮科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②民族政策:“四等人制”A.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B.内容等级名称民族一蒙古人蒙古族二色目人主要是西夏、畏兀儿、回回等三汉人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人等四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激化民族矛盾,加速元朝灭亡。民族压迫掩盖下的阶级压迫C.实质D.影响(5)民族关系先秦商族和周人以夷狄而入华夏春秋战国形成华夏认同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胡汉交融和隋唐时期进一步大交融辽夏金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存互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的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和谐交往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在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1、背景: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2、过程①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②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但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五.元的灭亡

大蒙古国的草原本位政策,决定了蒙古大汗对汉地只采取间接统治,重搜刮而轻治理,造成"汉地不治"的局面。忽必烈即位后,改弦更张,推行汉法,将统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汉地,从而在汉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忽必烈推行汉法的方针,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随着政权设置大体完备和仪文礼制初步建成,进一步推行汉法、弥合文化差异的工作趋于停滞。此后终元一代的汉化进程,虽在个别问题上还有发展,但总体来看并未越出忽必烈所画的圈子。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因为牵涉到贵族特权利益,都在“祖述”的幌子下得到长期保存。统治者热衷于对外扩张、对内敛财,使社会元气在尚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不断受到新的打击。凡此种种,都使得元朝成为一个没有“盛世"、享年不永的大一统王朝。

——张帆《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汉化迟滞与紧急货币政策混乱激化社会阶级矛盾,农民起义频发

蒙元王朝兴极一时而又迅速衰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其混乱的经济、货币政策所激化的社会矛盾。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使得元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变得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削弱了其军事力量,为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提供了条件。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先投奔濠州的郭子兴起义队伍,1356年他率部攻占集庆建立了立足的基地,后接替郭子兴成为该部的领袖。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派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1368年,攻克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探究2分钟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黄道婆(1245年?-1330年?),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3)货币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钞”)作为主币发行。3.商业链接•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P87背景:①币制混乱;②社会动荡;③满足财政需求弊端:①元朝末年滥印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②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③人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积极: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政府货币改革局限:缺乏货币发行控制机制,容易成为统治者敛财工具

元初,程朱理学未被官方认可。1313年,元仁宗设立科举法,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主要考试内容,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这一变化()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开启了八股取士的先河C.彰显了蒙元政权合法性D.扩大了元朝的统治基础

元朝时,政府除设学校教授汉语、蒙古语外,又设回回国子学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设立“回回药物院”“回回司天台”,学习使用阿拉伯、波斯的知识技术。元朝的做法()A.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B.体现了大众教育的色彩C.有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D.适应了科举取士的需要DA元朝政府设学校教授波斯文和学习使用阿拉伯、波斯的知识技术,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波斯、阿拉伯等国家文化的交流,所以等于方便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程朱理学从未被官方认可,到成为科举选官的标准,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基础【元朝的文化】元曲散曲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

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故事情节。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繁荣原因:(1)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要求;(2)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地位低下。元一度中止科举,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抒发郁闷情怀。教师讲授3min著名科学家时间人物成就元朝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王祯《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成就卓越。《授时历》为当时世界上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