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学案二_第1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学案二_第2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学案二_第3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学案二_第4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学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五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

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主要有三大题型:层(段)

意概括题、特定信息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其中特定信息概括题是考查重点。概括内容要点,

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知识图解】

摘取关键词语明确概括对象,概括谁的

明确信息指向,概括

-取[原因、结果

法哪一方面的

摘取总结、议论、J作用、意义

确定信息存在区间,

抒情句子.思想、情感

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概找准行文线索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括

概更

来,加以概括,就内概括[情感

一聚焦情感语言

是整篇文章或整个合题型概括

段落的主要内容并关注抒情方式

,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反映世态

题材

,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言志抒情

取主要信息,舍次.议论性散文:杂感随想、哲理感悟

要信息主旨

概括.从文章标题入手:看情感词

文本从文章首段、尾段入手:看基调

取题干所需信息,从内容人手:看细节

舍其他信息.从议论句人手:看态度

【备考建议】

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题型一层(段)意概括题

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段意进行概括。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

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虽然这类题型高考很少直接考查,但因正确概括层(段)意

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的前提,故本书依然单列题型讲解。

【必备知识学习】

一、解答局部文意概括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①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

1.注意筛选的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②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

范围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

能在这些地方。

当筛选范围确定后再出现答题要点不全的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

2.注意内容的

有关了。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

层次

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

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试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题靠

3.注意整合、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

概括的方法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

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

结合最保险。

4.要有“因分这种题不像其他题1点2分,而多数情况下是1点1分,甚至答满6点才得

赋点”意识4分。因此要根据分值的多少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

二、解答不同类型的局部文意概括题

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直接提取即可;多数情况下是没

(1)直接概括某段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的,对此,首先要确定本段叙述或描写

段意题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关键词或把层意相加即

层(段)可。当然,更要注意该段与前后文的联系。

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多段落的层意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

概括题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点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

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活动一精练巧练,掌握几种归纳概括的方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

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

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

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

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

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

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

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

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

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

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

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节选自王安忆《比邻而居》)

文章2、3两段写这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

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

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

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喟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

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

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

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

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

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

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

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节选自2021年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

活动二学会思维,追求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彦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

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

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

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窣的声音。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

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

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

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

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蛾,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

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

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

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

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

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

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

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

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

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

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

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

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

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走进工厂里的机器,忙

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

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来

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地上

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

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作糖,放在口里……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

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

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

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

的话吗?

天呵,我们不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

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念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今日的

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

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

不也是足以自满的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美丽的雪花在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有删改)

概括文章第5段的内容。

[思维过程"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从题干中的“第5段”“内容”“概括”可知,本题属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可依据

上述“概括某段的段意”的方法概括。

第二步:先确定本段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关键词句或把层意相

加即可

句间

句子关键词句提炼要点

关系

“谈笑”“忘记了正是

第一句谈笑风生、无比快乐

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过渡到当前上海雪天的

第二句“感到惘然”对照关系

生活

上海雪天的生活孤单、

第三、四句“孤单,寂寞,乏味”

寂寞、乏味

[尝试答题](试一试一一要点能否答全)

答:...........................................................................

[易错提醒]

1.缺少层次意识。有些考生,不注意梳理段落内句间的关系,概括时一味罗列句意。如

本题,表格中提示段内的四句话之间是对照关系,若梳理不清句间关系,一味罗列;或只注

重北京雪天的情景,忽略上海雪天的情景的感受,必然导致失误。

2.缺少归纳意识。有些考生不注意归纳,随意摘句作答。再如本题,找不准关键词,提

炼不精确,答案就不够精练。

题型二特定信息概括

“特定信息”是指“原因”“结果”“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

面的信息。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

点。内容涵盖原因概括、特点概括、层意概括等。

【必备知识学习】

一、原因概括“四注意”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

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

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

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

叙事、描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大

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要

尽量把“因”找全。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

就近和分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

散相结合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

第三,遵循

索范围,把答案找全。

两个原则

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

显性和隐

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

性相结合

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

第四,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

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二、特点概括题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

常见题型之一。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

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这些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多数情况下需要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形、神两方面。

三、文意概括“三步走”

第一步:定位。审清题干f认准对象。

第二步:筛选。

1.寻找区域。找到相关材料的位置范围,要点要么在关键段中(总起总结段、过渡段),

要么在主体段中,局部的要点一般在题目提示的限制段中。

2.切割分块。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锁定在一段

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第三步:整合。

1.“三法”整合。①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②对

没有明显中心句的语段,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③把写相同内

容的句意合并为一类。

2.“抽条”分点列写。在归纳整合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

概括。

活动学会思维,追求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

奔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

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

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

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

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

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

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二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

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

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

老人提着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

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

多少应缘于此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北京学界的大,

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章发大议论,凭借“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

阔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

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

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则,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

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

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

行一臂怒趋东”;还说“太行一脉走蝙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

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

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薄暮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

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

红漆金钉的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

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

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

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

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

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

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

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

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

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没有走进这些

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

“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己,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

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

尝一味宁静一一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

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

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

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一

声浏亮他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

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口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

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

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取材于赵园的同名散文)

[注]浏亮:明朗清晰。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思维过程](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是“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

是不便言深的”原因。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

该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第6、7两段。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

段落相关信息概括加工

“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北京文化保存在胡同中的普通民居里。

“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

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他们各有

6段北京文化的“深”更多地体现在胡同

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普通民

人家。

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

史文化”

“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古城走进胡同深处,更能感受到古城犹在的

7段

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活力。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易错提醒]

1.找不准概括区间。有些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面对问题时,找不准概括区间。

2.归纳能力不强,照搬原句。有些同学找到了信息区间,但只是照搬原句。密密麻麻写

了几大行,谁知“有苦劳没功劳”,这是因为没有对信息进行归纳。如本题,如果把检索到

的相关语句,不加归纳地照搬,势必啰嗦,导致失分。

3.要点过多,内容混乱。再如本题,如果把文章第6段的信息句各单列为若干要点,那

答案要点就多而混乱了。为此应该学会合并“同类项”。

题型三文章主旨概括

主旨,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

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必备知识学习】

一、概括主旨“五角度”

思考角度答题要领

1.整体把握文意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这是深入理解的基础。

标题常常能做某些交代或暗示,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很多题目直

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

2.分析文章标题

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思考的最

佳切入点。

不少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

3.分析开头和结尾

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在段落中间。散文中议论

4.抓住中心句抒情的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

就抓住了主题。

文章安排段落、层次是为了表达主题。把各段概括出来,便能归纳

5.分析文章结构

出主题。

二、怎样答主旨概括题

(一)主旨概括“三方法”

分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

析中的抒情议论句、某些情感倾向明显的描述词

关句等,或直接表露情感和观点,或暗含中心意

法思,都是关键部位,抓住了这些关键部分,就

抓住了文章主旨。

概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

括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

意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①写人叙事类: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

精神、人格。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

因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

而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异②写景状物类: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

法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③议论说理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

么观点。

另外,有注解的要借助注解,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主旨概括的答题模板

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意

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一)教考结合,课内温故

温习教材《故都的秋》,思考下面问题:

回扣教材请概括《故都的秋》一文的主旨。

思考作答

(二)活学活用,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看麦熟

刘成章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舌鸟。”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

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

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

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

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

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

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

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一一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

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

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

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为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

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

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

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

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一一这哪

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

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

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

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

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

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

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

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

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

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

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

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

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

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有删改)

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答:...........................................................................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意蕴。

答:...........................................................................

3.请分析标题的意蕴。

答:...........................................................................

4.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

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与思考。

答:一一一_

♦♦点拨关键

(一)分析原则

分析主旨意蕴题虽自主性较强,但不可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而是需要结合文本,合理探

究。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在阅读散文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

白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解答分析主旨意蕴题的前

提。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开篇点题”与“画龙点睛”是散文常

用的手法,从这两个地方的关键语句切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

3.紧扣文本,创新有度。“紧扣文本”是指根据散文特点,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再进

行不同的意蕴解读。“创新有度”一是指分析意蕴不能脱离文本;二是指考生在解读意蕴时,

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根

本规律和人文准则。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

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精巧、完整。另外,还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严谨。

(二)思考深广

1.思考深度一一由表及里

(1)表层意蕴:文本中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

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

(2)深层意蕴

①民族心理:家国情怀、热爱自然、中庸和谐、维护和平、关爱家人、乐于助人、知足

常乐、吃亏是福等。

②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观点、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社会责

任等,核心是人自身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生命平等、对弱小生命的关怀、

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对苦难的悲悯等。

③学科认知:主要指文中渗透的人生哲理以及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2.思考广度一一不同角度

(1)文本角度:研究探讨文本中的形象特点、内涵、意义等方面,有助于透彻地把握文本

主题。

(2)作者角度: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思想观点等,都可能对文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文本主题的表现。

(3)读者角度: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

章节总结学案一一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看花的姿态

迟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他的《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

两棵灿烂的花树。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笔,让尹雪艳和金大班这两个花树般的人物,获

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

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好在那里给人文

学院的学生讲《额尔古纳河右岸》,得以相识。白先生初来青岛,可他似乎并没特别的兴致看

风景,他喜欢待在屋子里。王蒙先生请他出来参加活动时,他才会下楼。天凉时,他披着一

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时,则是一件中式便服。他闲闲的,淡淡的,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

我曾经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白先生家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

之枯死,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

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娴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

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

的超然、安详。

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一树又一树的樱花,让他一再驻足观赏,

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宫去,

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朝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

过去,大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

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

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那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洒,

浓艳,馥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我对他说,将来第一百零一场的

《牡丹亭》,去哈尔滨演出吧。白先生笑着说自己没有去过哈尔滨,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牡

丹亭》到那里演出。

今年的哈尔滨酷热难当。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好书是可以

带来清凉的。

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赠送的三本诗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会大学时,郑愁

予先生刚好由耶鲁大学到香港大学讲学。愁予先生的诗歌,韵律优美,婉约惆怅,在港台影

响极大。他与白先勇先生一样,根扎在中国台湾,后来到美国发展,执教于名校。愁予先生

爱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感受到他爱酒之切。在那家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他

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品尝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

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都点燃。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

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天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

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

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山,从地平线上彳

亍走来。”他写“塔”:“塔,乃天问的形式吗?”他写微醺的状态:“微醺是枕着山仰卧,

全身成为瀑布。”他写花:“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

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

神色。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

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说:

“他们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华苓叫道:“很对很对!”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

不够深刻。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

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够深远。我们看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

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品所呈现的气象就大不一样了。

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做结:

我们常常去寺庙

常常去无人的海滩

常常去上坟

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有删改)

材料二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

在被废弃的海棠花盆里,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就在无人的角

落中,挣扎着活。渐渐地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

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我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

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生机缭绕,

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

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我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

生命灵性中用文字构建着人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选自《云烟过客•总序》,有删改)

一、披文入情

下面是材料一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材料填出空缺内容。

二、精做试题

(一)分析标题意蕴

1.材料一标题“看花的姿态”意蕴丰富,试作说明。

答:...........................................................................

♦♦题后点拨

分析标题意蕴要注意:

(1)理解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

引申义。

(2)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

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就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

(3)深究标题的中心义。中心义指的是文章的主旨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首先要对该文

主旨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可以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会对标题的中

心义有更加明确的印象。

分析标题作用(好处):

一般来说,标题的作用主要有:①概括文章内容;②奠定文章感情基调;③突出人物性

格;④贯穿情节线索;⑤揭示文章主旨;⑥吸引读者注意;⑦修辞作用(一语双关、比喻、拟

人、引用等)。

分析时既要顾及标题自身特点,如以时间、地点、景物、人物或事件命名,更要围绕内

容分析。

(二)分析词句意蕴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

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一一

3.文中说白先勇和郑愁予是“风雅”的人,请结合全文探究“风雅”的内涵。

答:...........................................................................

♦♦题后点拨

分析词句意蕴需在前面理解词句含意的基础上进行,另外,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题干复位,不管是词语、句子还是段落,都必须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所谓字

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其次是抓住句、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涵。

接着深入挖掘出词句与段中隐含的主旨义,这个主旨义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

最后要适当考虑句、段的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

(三)分析创作主旨理念

4.结合材料二,谈谈材料一中“野草”的气韵体现在何处。

答:...........................................................................

♦♦题后点拨

每一位作家都用自己的创作理念指导着自己创作,或者用他们的具体文本彰显自己的创

作理念。因此,在分析创作理念时要注意:

(1)准确理解“理念”的含义,如迟子建的“野草”理念的多重内涵。

(2)从内容、形式或两者兼顾方面分析。内容方面,主要指题材、对象、主题、情感等角

度;形式方面,主要指构思、手法、语言等角度。

任务五因事见理,体情悟志,概括内容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