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
理解散文词句含义
||•
思维导图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语境);联系文章的主
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
含义
理解词句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内看:一看句中的关键词、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
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外联:一联
该句的位置.二联相邻语句、三联所在的段落及文章主旨
知识梳理
“词义、句意题”属于“鉴赏评价”中的一个命题点,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
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从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
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于表面。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
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高考试题
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理解
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重要“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
法的文章中;
③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3联+1依”速解词语含义题
1.“3联”(1)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
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
此法。(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2.“1依”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题型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
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
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
(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内看+外联”准解句子含意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
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
一看句中的关键词
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
个句子的含意。
将句子“还原”,即将使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
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
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
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
解题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
境)确的句子。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
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意
是复句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
明确句间关系,逐层分
析,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
思。
①总领句,从其下面的内
容入手;②过渡句,前瞻
上文,后顾下文;③总结
一联该句的位置
句,根据上文内容归纳;
④照应句,分析其照应了
外联(联系句子外部语
解题技巧什么、突出了什么。
境)
根据其前后句子的意思,
二联相邻语句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
局、O
三联所在的段落及文章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句
主旨局、O
典例Ri析
(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下面小题。
霜降夜
周蓬桦
白露过后,乌乡的风里就已平添了寒意。早晨醒来,阳光刺眼,推开栅门,发现脚下的
草叶上布满晶莹的霜,薄薄的一层,把路边的花打篇,桦树的枝条似乎萧条了些许,树木上的
一只只眼睛长出了睫毛,无意间仰头,但见几粒寒星正在向山顶以南的方向悄悄隐逝。镇上某
一户人家屋顶上的烟囱,已经开始忙活,突突地冒青烟,烟柱是笔直的,上升到一米多高后遇
到了风,才变得凌乱,像一块被抽断的丝绸。
有人说,乌乡的风里,流动着一股特别的味道,也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会知道。这种特
别的味道让人难忘,在鼻间萦绕,以至于割舍不下,成了人们再来乌乡的理由。
我提着满满一大铁桶草木灰,把它们倾倒在大路边潮湿的水洼里——这是房东阿姨安排
给我的任务。昨天晚上,我约了几个养桑蚕与种植薰衣草的农户,到院子里攀谈,大家吃着草
原黄膘烤牛肉,品尝着新摘的巨峰葡萄,黑色的冻梨,喝着自酿的桑其酒,交谈内容涉猎宽泛,
没有明确的主题。基本围绕农事收成,动物保护和挖掘过冬的地窖打转。当然,我最感兴趣的,
是他们讲述过往亲身经历的事件。兴许口吻轻描淡写,但对我十分有用。一些亮点像阵雨打湿
心头,渗入静夜植物的根须,我急忙拿出记事本,在马灯的光线下——做了记录。牛圈在屋后,
小牛犊不时制造一点骚动,从那里飘来丝丝淡淡的尿臊气,但这并没影响大家浓厚的谈兴。叶
子稀疏的板栗树梢上,始终挑着一弯残月。
聊到10点多钟时,霜降开始了,夜幕陡然拉向纵深,只听得周围的芦苇秆在瑟瑟作响,
白桦树枝在轻轻蠕动,我身上很快起了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这时,善良的房东阿姨送来了羊
毛毯和羊毛披肩,以抵抗霜降带来的微妙变化。
“天要落露了,大伙儿小心着凉。"她说。
阿姨端来一小筐被冰冻过的无花果,果子个头大,已经在冰柜里冻成了一个个小冰球,
阿姨从厨房提来了铁皮桶,点燃了软草和木柴。很快就将冻浆果烤软了,冰渣子化成了水,杂
糅着果实的汁液。取一个放在嘴里,觉得冻过后的无花果有一股山柿饼的味道。少顷,桌上又
摆满了甜点美食——大列巴面包、哈尔滨红肠、咖啡、奶茶、干果仁,还有烤得香喷喷的草原
红糖焙子,吃得大家直打饱嗝。
这是一个特别的霜降夜,让人感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烈
的体验感,从这个夜晚起始,我正式走进乌乡人的生活,自此与之呼吸同一种空气,吃一锅同
样的黑米乌饭,喝新碾的大硅子粥,我并不觉得我与乌乡的人和动物有什么不同。我们是对等
的。他们在日子艰辛面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目标的追寻姿态,都让我感同身受,嘘
唏或喜悦。如果可能,我愿意做乌乡山野中的一株树或一片霜冻的叶子。
我还记下了燃烧时喷眦作响的松油灯,灯下的笑脸,火光中明亮的瞳仁,以及整整一个
晚上都在谈论的接地气的话题——如何与枯草丛中的野物们一道,度过暴风雪即将来临的严冬,
需要粮食、木柴、胡萝卜和大白菜,需栗棉衣棉被,需要一个大火炉。哟,对我这样长年奔波
的外乡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
早晨的光线重叠移动,越升越高,把山脉的阴影投射到地面上。我手扶栅栏,将空空的
铁皮桶放回到了板栗树下,却见房东阿姨的小儿子背了行囊,走下台阶,似乎要离乡远行。阿
姨从灶间走出来,腰间系着粗布白围裙。她搓着手,一边抬手拭泪,脸上难掩担忧和凄惶的表
情。
她的小儿子目光淡定,飞快地走出院落,又回过头来朝我们挥手笑笑,然后大步踩过路
边的草木灰,在阳光下缩小成一个移动的墨点,在远山的背景下渐渐消失。返回屋内,我以树
墩做书案,在稿纸上飞快地记下一句话:“霜降后,一些植物枯萎,一些事物到来,一些人又
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
(有删改)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记下的那句话?
【答案】①面对生活的困境,有人经不起打击而败退,有人则迎难而上,开始了新生;②虽
然前行艰难,但也要凭借坚韧和勇气勇敢踏上征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③此句表达了
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精神的深刻理解,对乌乡人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这句话是作者在乌乡小住之后的人生感悟。
"霜降〃代表着生活中的困境;"植物枯萎〃象征着生命的衰退和结束,象征着那些经不起打击而
被击败的人和事物;"一些事物到来”则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代表着经受住打击的人或事物
迎来新生,开始新生活;
“一些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泥泞"代表前路坎坷不易,而"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
象征着前行的艰辛和不易,但也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前行的坚韧和勇气,正如房东阿姨的小儿
子,毅然背起行囊离家远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
此句表达了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精神的深刻理解,对乌乡人的赞
美。
(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
徐则臣
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我很小就
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
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
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
向野地里进发。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
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栗一头牛。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
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
提前谈好了价。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
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
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主人是个
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
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
了赶紧撤,怕它踢。当然后来我知道,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
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几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个人锄草、套车、驾辕,
运送满满一车的粮食走在窄路上。我知道它回头看我是什么意思,知道它抬尾巴摇屁股想干什
么。当然,这对我来说是副产品,我想说的还是放牛。
在当时,放牛部分地满足了我的少年英雄梦,让一个必须规整地生活的少年有了一个旁
逸斜出的机会。就算现在,我也不认为整天和一头牛走在野地里是件苦叽叽的事,相反,我以
为那是我少年时代最快乐的生活之一。
放牛都在夏天,放了暑假我才有时间。三伏天的午后太阳高悬,蚂蚁都被晒蒙了,晕晕
乎乎爬出的全是曲线;如果要去远处找水草丰茂的地方,那我就得早早地从午睡中爬起来,戴
上草帽出门。我直犯困,遇到树荫就不想再动,尤其经过河边,看那些戏水的同伴,你真觉得
放牛实在是个负担。让人烦的还有一个,大雨天。这不是放牛的好时候,但牛出不去你得出去,
割草,干不干活你都得让它每天吃饱;家里自也备了干草,只是大夏天的芳草萋萋,你不让它
吃新鲜的,不人道也不牛道。还是得穿雨衣戴斗笠挎篮子割草去。漫天雨雾,汤汤水水的野地
里就你一个人,蹲在草丛里形同消失,像我这种动不动就悲观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被这个世
界遗弃了,那感觉也不太好。
不过这样的时候毕竟少,英雄主义的少年时代总体上是乐观向上的——放牛的确是件好
玩的事。野地自由,有种无所事事的、透明的自然与放松。放牛通常是集体行动,几个放牛娃
排成队伍往村外走,大家都坐在牛背上,屁股底下垫条麻袋。水牛走起来浑身都在动,骑牛更
像坐轿子。后面的人打前面的牛屁股,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六七头牛,都在撅着屁股跑,那
队伍看起来很壮观。牛一跑,大肚子就扑扇扑扇地抖,活像巨大的金鱼腮在鼓鼓瘪瘪地呼吸。
如果你是新手,最好抓住缰绳,夹紧两腿,能抱住牛脖子更好,否则你随时可能掉下去。有天
黄昏,牧童晚归,我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往家走,有人对着牛屁股猛的一巴掌,受了惊的牛撅起
屁股就跑,我手里还抱着自己做的一根竹笛在专心地找音,连缰绳都没抓,牛一屁股把我送到
了右前方的水沟里,半个脑袋扎进了淤泥。
如果真要找一点和其他放牛娃的不同,可能就是我放牛经常带本书。很多武侠小说都是
在坟地里看的。乱坟岗子里草好,把缰绳缠到牛角上让它们自己吃去,我们找个形状合适的坟
堆,铺上麻袋就着坟势躺下来,翘起二郎腿。想睡觉的睡觉,想唱歌的唱歌,想发呆的发呆;
我想看书,从兜里拽出一本武侠小说来。清风徐来,头顶有松树遮阴,天上流云飞动,此时看
武侠,几等于尘嚣皆忘,那一个白衣飘飘的侠义世界美不胜收——大虚乃是大实,大无中有大
有。
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放松,自由,融入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经如
此贴近。我在放牛时没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野孩子,或者说没能成为我希望的那样的野孩子,不
知道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往事总在回忆时被赋予意义,在放牛这个经历上,我更愿意就事论
事,返回到当年的心境里,看一看当时的悲欢和忧乐。
2.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
【答案】①放牛生活给了作者一个自由、放松的少年时代,贴近了自然,拥有了一段无忧无
虑快乐美好的回忆;②实现了"我"的少年英雄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这句话是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可以从表层、深层等方面思考,调动相关
经验,比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一课布置的相关学习内容,从而把握这篇散文
的神髓。
从表层看:文章详细描述了放牛的过程,包括训练牛、放牛的日常、与同伴的互动等。这些内
容展示了放牛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由自在。作者通过描述放牛的经历,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
念和珍视。放牛不仅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实现少年英雄梦的途径。
从深层看: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放牛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如“放牛部分地满足了我的少年英
雄梦''"放牛的确是件好玩的事”等,这些情感表达说明了放牛对作者的重要性。
结合文章内容(表层)和作者情感(深层),总结出放牛给作者带来的自由、放松和与自然的
亲密接触,使得这段经历成为他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的原因。
(2024•四川绵阳•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辞
杨紫烟
花香撵着季节,不几日便到了月末。四下觅香,始见不远处的青砖地上早炸裂了一地果实。
急忙奔去察看,只见满地蜜汁飞溅,蜜蜂嗡嗡,蚂蚁奔劳,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抬头望天,一
株老树满目翠色,绿荧荧的梢头缀满了若拇指般白亮亮的果实,几乎遮蔽了大半个天空。踮起
脚尖,欢喜地去够那枝条,风狡黠地袭来,一颗透熟的果实却"啪嗒"掉落肩头,摔成一摊烂泥,
湿哒哒地黏在衣衫上,忍不住用手指去蘸了那泥,送入口中,甜蜜的滋味瞬间将舌尖湮没。是
的,塔里木的桑甚熟了。
塔里木向来多桑,田间、地头、阡陌之间,多有植桑,桑树易长,三五年便枝叶婆娑,虬
枝如盖,农人若耕作劳累,正好坐在树下,饮上几口冷茶水,再背靠着树身小憩一会儿,消暑
亦解乏。因桑音同“丧",中国民间惯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之说,故寻常人家门前是鲜见栽
桑的,然而,塔里木的当地人却不屑此说,其栽桑习俗沿袭迄今仍初心不改。在新和县的乐器
之乡加依村,栽桑的习俗更是被传承到极致,村里的桑树简直稠密到“叶绿掩柴扉,户户桑甚
香",不足三里的一条小路,入眼处皆为桑,且色彩缤纷,红桑、白桑、黑桑,花样百出,滋
味更各有千秋。曾有人戏谑,若是初夏时节在加依村漫游,根本无须用手去摘桑甚,只需将头
仰起,张嘴,保有熟透的桑甚自投罗网。
关于桑树的起源,曾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可以断定的是,桑树确是中国最古老的原生
树种之一。它的历史往前甚至可追溯到商,在河南安阳市商都城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就
曾发现"桑"字的象形文字。民间亦曾有黄帝元妃嫖祖为蚕桑之母的传说,足以证明华夏植桑历
史之悠久,几乎可与中国五千年历史比肩。桑树更因其超强的繁衍能力与顺应自然能力,在华
夏大地数千年不绝,才引嫖祖就地取材发明养蚕缥丝技术,使人类衣可蔽体,安度寒冬。
当目光穿过历史的林臧,复归三千年前,亦是一个明月皎皎的夏夜,兰花的香气如海水涌
动,一位青年男子独自徘徊在一株老桑树下,等候他的爱人。阵阵晚风,吹得桑叶惊悸地婆娑,
发出“沙沙”的呻吟,皎洁的月光映在青年的双眸中,他的心和风中的桑叶一般悸动。相思情浓,
青年不由将满腹情丝化为诗韵,写下一首诗歌以寄相思,这便是《诗经》《国风•邮风》里的
《桑中》一文。诗中,男子以对话的方式热忱地表达了他的相思之意:“爱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一问,一答,遣词优美,
寥寥数语,便将一对情侣于桑树下相悦的故事,娓娓道来,纵使千年后品读,仍觉美好如斯。
而此情,此景,皆因桑为媒。
这是桑的生命力。无桑亦无罗敷女,无桑亦无诗千首,桑树可福荫,桑甚以酿酒,桑叶更
伺蚕,蚕缥丝,丝成绸缎,终予人以锦衣,“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丝绸的华丽,娇艳了
千百年来的每一个春天。后来,诗人白居易也写下了一首诗《缭绫》,将以蚕丝而编织的缭绫
之美赞美到极致:“缭绫缭绫何以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
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这也是一株桑树的力量,它以身伺蚕,造就了蚕丝
的辉煌时代,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丝绸史上的地位,并因此为引擎,成就了一个叫张骞的人。
张骞的一生,是与桑结缘的。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但很不幸,
在穿越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强行扣留。可怜的张骞,足足被匈奴软禁了十年。这十年,他夜夜
梦回长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后来,这个心志高远的男人设法逃出王庭,
但他并未回乡,而是再次踏上西去的征途。那时节,西域天高地远,草木稀落,白昼日光毒辣
如火,夜里风沙乍起乍歇,前有漫漫长路,后有绵绵追兵,张骞一行饥渴难耐,眼看就到黄昏,
还未寻到心仪的宿营地。走着走着,忽然,前方一片绿荫遥遥,张骞惊喜交加,跌跌撞撞直奔
那绿荫而去——毋庸置疑,那当然是一片桑林。也恰巧,正是桑甚熟时,张骞有幸饱食了一顿
蜜甜的桑甚,而后心满意足地倚在一株老桑树下,昏昏欲睡。那晚,西域的月光格外明亮,天
幕黛蓝,星辰如海,夜风飒飒地吹,桑叶沙沙地私语,张骞嗅着桑甚的甘香,沉沉地睡去。那
夜,他梦回长安,那条他常常走过的街巷边,几株桑树比邻而立,那洁白的桑才甚,正散发出诱
人的气息……后来,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时,特意来到这片桑林前,深深地拜了一拜,而后,策
马扬鞭,一路向西,最终贯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已远,历史已为云烟,昔日的丝路仍如纽带接续各地,而与它息息相关的桑,在张骞
故去两千年后,仍在每一个初夏挺立在塔里木的乡村和城市的道路旁,依旧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如同当年张骞嗅过的那缕香……那些桑,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穿越历史的尘烟,见证商的兴
替,春秋的繁芜,汉的盛大,唐的绮丽,以及塔里木新城的崛起……
五千年来,一场场有关桑甚的盛事,在已远去的西域和今天的塔里木重演,从未消声。就
譬如我的窗外,一株新桑正在塔里木的夏风中摇曳,桑叶绿得发黑,洁白的桑甚正垂挂在枝头,
酝酿翌日的甜蜜。
(有删改)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内涵。
【答案】①桑树种植的历史悠久。桑树是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树种之一,如今塔里木仍保留着
栽桑的习俗。
②桑树见证了朝代的兴替和社会发展。它见证了商的兴替,春秋的繁芜,汉的盛大,唐的绮
丽,以及塔里木新城的崛起。
③桑树文化意义深远。从嫖祖就地取材发明养蚕缄丝技术,到古诗词中表达对桑之力量的赞
美,再到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桑树始终有着独特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含意的能力。
①句中写到“五千年来""重演""从未消声",再结合"塔里木向来多桑,田间、地头、阡陌之间,
多有植桑,桑树易长,三五年便枝叶婆娑,虬枝如盖,农人若耕作劳累,正好坐在树下,饮上
几口冷茶水,再背靠着树身小憩一会儿,消暑亦解乏"“关于桑树的起源,曾众说纷纭,各持己
见。但可以断定的是,桑树确;是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树种之一"可知,说明桑树是中国最古老
的原生树种之一,如今塔里木仍保留着栽桑的习俗。
②句中写到“一场场有关桑意的盛事",再结合”那些桑,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穿越历史的尘
烟,见证商的兴替,春秋的繁芜,汉的盛大,唐的绮丽,以及塔里木新城的崛起"可知,桑树
见证了朝代的兴替和社会发展。它见证了商的兴替,春秋的繁芜,汉的盛大,唐的绮丽,以及
塔里木新城的崛起。
③句中写到“一场场有关桑意的盛事,在已远去的西域和今天的塔里木重演,从未消声〃,再
结合"桑树更因其超强的繁衍能力与顺应自然能力,在华夏大地数千年不绝,才引嫖祖就地取
材发明养蚕堞丝技术,使人类衣可蔽体,安度寒冬""这是桑的生命力。无桑亦无罗敷女,无桑
亦无诗千首”“张骞的一生,是与桑结缘的……”等可知,桑树文化意义深远。从嫖祖就地取材发
明养蚕缄丝技术,到古诗词中表达对桑之力量的赞美,再到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桑树
始终有着独特的意义。
(2024•新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莺尾
管弦
我对莺尾的关注,源于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这样的诗,分明就是一幅明朗生动的画儿呀。沉浸在诗
画中,莺,也早就跳进了我的脑海。
莺即老鹰,纸莺则泛指风筝,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莺尾开出的花儿,就很像
老鹰的尾,这也是她被称为莺尾的原因。她有白、紫、蓝、黄等各色,花瓣常为六瓣,三瓣上
长有浅浅淡淡的与主色调不一样的花纹,与没有花纹的三瓣相间排列着,花儿由此展现出立体
感和层次感。微风过处,花瓣儿也有一丝微微的颤动,真像一只鹰,盈盈欲飞。
我常常在春天的草丛中,目不转睛地注视她。有时,一滴清润的露珠寻上花瓣,抖一下,
摇一下,又无声地滑入泥土;有时,一只小飞虫扑上茎叶,静一下,动一下,又张开小翅飞走
了。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他们与莺尾亲吻相拥的感觉,是不是透着光与影缠绕交织的欢愉呢?
再睁开眼睛,莺尾也静悄悄地看着我呢。我迎向她的目光,却不敢将她拥入怀中,因为我知道,
她有毒。
性味辛、苦、寒的莺尾,全株都有毒,毒性最大的部分是根茎和种子,尤其以新鲜的根茎
更甚,根茎和花儿的汁液也都有毒,她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牛和猪误食了她,会出现泻下、
呕吐、消化器官及肝脏炎症等。人类服用莺尾中毒的症状则是恶心、呕吐、腹泻等,孕妇可致
流产,心、肺、肝、肾、脑功能不全者及妊娠期妇女是必须禁用莺尾的。
理所当然地,莺尾成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的“下品”。中药上
品为君,主养命;下品为佐使,主治病,多毒,不可久服,但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痼疾。
莺尾也确实上能清利咽喉,下可消积通便,清解热毒之力颇胜,临床上多将她用于治疗咽喉肿
痛、食积胀满、便秘等症,她还具化瘀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当然,用药须严格掌握
剂量。《贵州民间药草》把剂量控制得很精确:“成人不能超过一钱,小儿不超过三分。”采
摘莺尾,最好穿戴专业防护用具。
这么美,这么毒,却又这么有用,莺尾的风格便有了孤寂冷峻的炫目,也让一些说不清道
不明的邪毒惧怕。在古代,她是驱鬼祛邪的法宝之一,《神农本草经》说她主治“蛊毒邪气,
鬼痕诸毒”,“破症瘤积聚,去水,下三虫”。中国历代医家陆续汇集而成的医药学著作《名
医别录》说她可以“杀鬼魅,疗头眩”。她的治疗形式,也比较奇特,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的
《本草拾遗》中有记载:“飞尸游蛊着喉中,气欲绝者,莺尾根削去皮,纳喉中,摩病处,令
血出为佳。”把削去皮的莺尾根,放在喉中病处摩擦至出血,便可取得消除蛊毒邪气的效果,
也确实是很神奇啊。不过,这种治疗方法也是让人感觉比较难受的,咽喉部本来娇嫩,要摩擦
至出血,也是很疼痛的,出血后可能会带来黏膜溃烂等新的不适,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据说,
古人做这些疗法时,都小心翼翼地把持着。他们会选中一处好地方的莺尾,穿上特殊的服装,
戴上特殊的手套,轻摘轻放,精心制作,用心地把她们用到患者身上,唯恐有一丝闪失。这样
谨慎周全的做派,除了防毒治毒的需要,也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敬畏。
而莺尾,也没有辜负古人。在向阳生长的娇美柔弱中,在如同老鹰俯身啄食一般的尖锐生
猛中,她慢慢衍生出独特的力量。莺尾,仿佛是黑暗中的孤独舞者,展示出一种近乎挣扎的姿
态,洋溢出新鲜的活力与动感。这样想着,我的眼前,似乎有一道金光闪过,荷兰画家文森特•梵
高的《莺尾花》和《插在瓶中的莺尾花》赫然出现,那挣动的花朵、浓密的花叶、蓝紫色与亚
白色的馥郁芬芳、在旷野或瓶中的傲然盛放,无一不以精彩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细致多变的
线条,迸发出强烈而深厚的情感,融合在清新和谐与律动激昂的画面里,饱绽着永恒的生命力。
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爱啊,这样的爱,已经足够我们保持对每一个日子的热烈而长久
的渴望与向往。光明,已经从黑暗中闪射出来了,磅礴澄澈,深邃放达。
再一转头,我与《村居》里那散学归来的孩童遥遥相遇,他们小巧而灵动的身影,奔跑在
春风里,手中牵着风筝的线,任风筝飘到最高最远。那么多的欢声笑语,随着美丽的纸莺,都
飞上了理想的蓝天。看着,想着,我也渴望放风筝了。
(选自《湘江文艺》2021年第3期,有删改)
4.结合文本,如何理解“莺尾的风格便有了孤寂冷峻的炫目”这句话?
【答案】①"孤寂冷峻",是说莺尾毒性大,导致大家不敢接近,使其看似孤独寂寞。“炫目”,
突出了莺尾外形美丽,多姿多彩,同时又可驱毒辟邪,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②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共同构成了莺尾的完整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根据原文“这么美,这么毒,却又这么有用,莺尾的风格便有了孤寂冷峻的炫目",可知莺尾"孤
寂冷峻的炫目"与其"美""毒""有用"有关。"孤寂冷峻”是指其因"毒”而孤独寂寞;"炫目”是指其
因“美"的外形、"有用”的价值而备受喜爱和敬畏。两者体现了莺尾的"外在"和"内在"的特征,
共同构成了莺尾的完整风格。
根据原文"我迎向她的目光,却不敢将她拥入怀中,因为我知道,她有毒",可知莺尾毒性大,
导致大家与她相拥而不得,表现了她的孤寂冷峻。
根据原文“她有白、紫、蓝、黄等各色,花瓣常为六瓣,三瓣上长有浅浅淡淡的与主色调不一
样的花纹,与没有花纹的三瓣相间排列着,花儿由此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微风过处,花瓣
儿也有一丝微微的颤动,真像一只鹰,盈盈欲飞",可知莺尾花色彩斑斓,造型独特,富有立
体感和层次感,外形美丽"炫目"。
根据原文“莺尾也确实上能清利咽喉,下可消积通便,清解热毒之力颇胜,临床上多将她用于
治疗咽喉肿痛、食积胀满、便秘等症,她还具化瘀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跌打损伤""也让一些说
不清道不明的邪毒惧怕。在古代,她是驱鬼祛邪的法宝之一,《神农本草经》说她主治‘蛊毒
邪气,鬼在诸毒‘,’破症痼积聚,去水,下三虫’",可知莺尾清利咽喉,消积通便,清解热毒,
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也是驱鬼祛邪的法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礼赞
——赠组细女孩小鸠子
李长之
我从孩子们那里得的是太多了,可是我常对不起孩子。在孩子们的群里,我得着解放,我
忘怀一切,可是我常不知不觉,露出多于他们的心眼儿,在玩上胜了他们,事后想想,这胜利
都是可耻的,而且感到悲哀。
前几天吧,有几个孩子,是不相识的,登门来要画片。画片是我所爱的,来的是同好,我
当然欢迎。可是界限也是有的,便是以我不太欢喜的画片为限,太大的牺牲,我是舍不得。我
先把极其喜欢的画片藏着,谁知孩子们是不客气的,抽屉里的都翻出来了,我要禁止,不过因
为我向来是不会摆尊严的面孔的,尤其对于我愿意亲近的孩子们,我也只能束手了。
这使我想到我那曾经在小学校教过一小时的书的经验,我看着那些像海里的珍珠样的一群
眼,他们起始就嬉笑地望着我,我不能装模作样,我摆不出教师的架子,我就先笑了,他们也
笑起来,于是我和他们哄然地下了堂。我说我不能教你们了,你们太顽皮了,可是他们一点也
不是和我过不去,倒是太好感了,许多孩子来拉我的手,我俯着身子应接不暇,他们还有跳在
我肩头的,抱着我的脖颈的,前边是些孩子挡着去路,后边是些孩子拥着。
这回也是的,孩子们嬉笑着,把我的画片都把在手里了,这时我就对不起孩子了,我说画
片上有故事,得我讲才行,先把画片哄到手,把自己心爱的就隔过去,倘如被他们的小手指画
着,意在暴露我的破绽时,我就说一个"那张不好"以了之。
不多时候,我却发觉我失败了,因为他们并不对我那烦口瞎溜的故事感兴趣,他们对于画
的好坏之感,也没听我的指挥,我以为狗猫是他们喜欢的,在我又是想扔了的,我便大夸其好,
以便他们栗,好送给他们。可是他们很冷淡。也仿佛是多半引起了另外的野心,倒把目前的放
过了似的,我在这里说狗猫,他们却说要看牛,翻着牛了,他们却说栗看马,马我是有的,我
不能示弱,必要向他们炫耀,我那张是法国达维(David)画的拿破仑骑着的一匹马,一向是
爱着的,我一定要炫耀一下了,可又怕被孩子们要了去,终于炫耀的心强,战战兢兢地给他们
看了,果然他们很喜欢,都跳了起来,我刚担心他们是要拿走的,其中的一个孩子却向我提出
进一步的要求了,他说画上一匹马的他不要,他栗两匹的,接连着就有一个孩子要三匹的,于
是四匹的,五匹的都来了,我才知道他们并不是死死地要占有一张画,他们却是有理想的,只
追求一种理想,他们实在是高尚多了,我在惭愧中,我说着:等我画吧,要多少匹,画多少匹,
他们于是跳着,高兴地逞能地把匹数加多起来,就跳着去了。
这回我在孩子们那里不是得到的很多了么?我知道孩子们如何的爱美,又如何的纯洁,更
如何的近于纯粹的审美的观照,在我自己,却是如何的狭小,如何的不及他们光明都证明出了。
我常对不起孩子们的,可是孩子们并不冷淡我。我每每感到在孩子们前头而惭愧的,孩子
们却依然对我加以原宥。孩子们依然是给了我许多许多知识和德性。正如歌德说,我们当以他
们为师。
现在在一起的孩子们中,我得益最多的,又彼此知道姓名的,是小鸠子,这孩子和我颇有
交情。孩子的爸爸组细,真是如我们几个朋友所加的徽号,是一位感伤主义者,他看一件什么
事物,无往而没有感伤的色彩。连他的声调也是感伤主义的,虽然在锐利的幽默中,甚而哪怕
是讥笑的态度,也有怜悯的伤感的同情在。他的夫人和孩子刚来北平不久,他曾向我介绍过他
的孩子,据说是非常想家,常模仿在家里的祖母想她的光景,而且还感到孤寂,因为那时还没
有在一块玩的小孩子,孩子才多大呢,不过六岁。我心里想,组细的话是不能不承认的,因为
有他这样伤感的爸爸,孩子难以不伤感,而且纵然不伤感,由感伤主义者的爸爸看去,也会伤
感了的。
孩子是聪明的,大眼睛,像她的母亲。她母亲有一般的母亲的习惯,爱记得孩子在各种才
能上初学时的情况,而且爱和人说。我没想到这小鸠子会那么对我有好感,我不大能讲故事,
连孩子的语言也很不熟悉,可是她是可以把故事讲给我听的,而且是用孩子的语言和我说的。
不但这,有次我看见她画的画,是画人,头都是圆头圆脑的,两个耳朵挂在头皮上,像茶壶盖
的鼻子,腿照例是单线的,脚和手没有分别。我看她是画的那么用心,我想起来了,不光她,
一般的孩子,在会使用笔以后,没有不施展创作的才能的,人类对于艺术竟是这么根本而且普
遍的呢?这发现,就是从小鸠子得来的。
我那时继而想,孩子的爱艺术的好倾向,是一切孩子共同的。在反面,孩子的坏习惯,却
是决不一律,这个会偷钱,那个会撒谎,便决不是共同的,就可见人是善的,所谓坏不过是不
好的环境中一些适应的方法而已。我从而知道,孩子、艺术、善、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宝贝了,
这认识也是小鸠子给我的。
从孩子们那里,我们更坚定了社会文化建设的新希望。
1934年5月
(有删改)
5.文中画横线处都写到“我"对不起孩子,但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本文结尾一句意蕴深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5.①第一处,写作者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有意哄骗孩子,将画片从他们的手中要回;
②第二处,对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感到惭愧,反思并认识到自己不如孩子。
6.①在作者看来,与孩子相比,成人显得狭小、爱算计、不光明,且有着固化的思维与行为;
②从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高尚的理想、对艺术的偏好以及纯真的品质;
③社会文化建设应该是纯粹的,真实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文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在孩子们的群里,我得着解放,我忘怀一切,可是我常不知不觉,露出多于他们的心眼儿,
在玩上胜了他们,事后想想,这胜利都是可耻的,而且感到悲哀",在孩子们的群里,"我"露
出多于他们的心眼儿,在玩上胜了他们,事后认为这胜利都是可耻的,而且感到悲哀,写作者
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我说画片上有故事,得我讲才行,先把画片哄到手,把自己心爱的就隔
过去,倘如被他们的小手指画着,意在暴露我的破绽时,我就说一个‘那张不好‘以了之",有意
哄骗孩子,说画片上有故事,得“我''讲才行,将画片从他们的手中要回;
“这回我在孩子们那里不是得到的很多了么?我知道孩子们如何的爱美,又如何的纯洁,更如
何的近于纯粹的审美的观照,在我自己,却是如何的狭小,如何的不及他们光明都证明出了‘'"我
每每感到在孩子们前头而惭愧的,孩子们却依然对我加以原宥。孩子们依然是给了我许多许多
知识和德性。正如歌德说,我们当以他们为师"可知,孩子纯洁,近于纯粹的审美的观照,“我"
却是狭小的,不及他们光明,孩子们给了“我"许多许多知识和德性,对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
感到惭愧,反思并认识到自己不如孩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蕴的能力。
“在孩子们的群里,我得着解放,我忘怀一切,可是我常不知不觉,露出多于他们的心眼儿,
在玩上胜了他们,事后想想,这胜利都是可耻的,而且感到悲哀〃可知,在孩子们的群里,"我"
露出多于他们的心眼儿,在玩上胜了他们,事后认为这胜利都是可耻的。在作者看来,与孩子
相比,成人显得狭小、爱算计、不光明,且有着固化的思维与行为;
“我知道孩子们如何的爱美,又如何的纯洁,更如何的近于纯粹的审美的观照,在我自己,却
是如何的狭小,如何的不及他们光明都证明出了"可知,孩子纯洁,近于纯粹的审美的观照,“我"
却是狭小的,不及他们光明,从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高尚的理想、对艺术的偏好以及纯真
的品质;
“从孩子们那里,我们更坚定了社会文化建设的新希望",从孩子的天性的自然流露,到这种天
性中对艺术、对美的三而一的结合,到这样的天性对陈固的伦理规范的反抗,礼赞孩子的背后
是对社会教育和文化建设的理想。社会文化建设应该是纯粹的,真实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社
会文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
(2024•山西临汾•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眼中的山水刘笑宇
十年前,我领着母亲去古城祁阳。县城边上,有一个地方叫涪溪,有涪溪碑林。其旁依湘
江,百十来亩土地,奇石耸立,绿树掩映。仰天地造化,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个充满灵性的奇
域。
涪溪有山有水,整山的树木像一把大伞。我和母亲来到这座小山,没走几步,汗水就冒出
来。“天老爷连一滴眼泪都冒得"“日头像惨白的纸"“我儿子还是蛮土,带我到山包包来”,只会
写自己名字的母亲,埋怨都带泥巴味。
母亲没出过远门,常年在山里转。对她而言,这个山包包,是有点老和土。旁边的湘江从
古流到今,春天涨水,冬天见沙。河边起势的大石头和一块块石碑,年代已经许久。母亲不认
得字,更不晓得什么元结、颜真卿,这么多石碑,以为是谁的祖山。
在母亲看来,比起家乡的大山,这里是不起眼的。
家乡的山叫天明山,树大山莽,春夏秋冬色彩不同。过去人多田少,把日子过甜,就得上
山。母亲砍柴爬树、捡茶籽、割牛草、找蕨根、摘野果、挖草药……那里似乎有无尽的宝藏。
母亲被毒蛇咬过,被黄蜂叮过,被野狗追过。山是母亲的命,也是孩子的养分。
母亲眼中的山水,是艰难岁月可以补充营养的乳汁,是水牛健旺可以背动一年的生计,是
点燃柴火不断升起的袅袅炊烟,是儿女走出山外念念不忘的汩汩清泉。
这涪溪是摆看的。春夏季节,涪溪花红水碧,鱼跃鸟飞,岚影沉浮,霞光掩映,这是读书
人的讲法。这一圈水域多洲滩,有成片的芦苇起舞。如果母亲来,可以看到野鸭鹭鹭等水鸟,
定会乐滋滋的。至于元结造字占山,写下《大唐中兴颂》,由颜真卿书刻于摩崖之上。元文、
颜字,加之天公造就的峭岩,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被尊为国宝,这些个名堂,
是与母亲无关的。
爬到涪溪最高处,有一阵风吹来,母亲脸色好看多了。登高望远,母亲说,儿子,还莫讲,
这地也好。一河水,晓不得难,一年四季照样流;一山的树,从石缝里长,弯弯扭扭的,可怜
又有味,没事的人可以散心。你说那个姓元的官,一定是受了什么委屈,在这个水边边砌亭子,
写东西,过日子。我们穷苦人家,哪有这份闲心。
母亲靠石头坐下来,突然发现石头上有两个深深的脚掌印,顿时兴奋起来。说,哪个神仙,
脚劲真大,可以把石头踩出来几寸深的印子。
母亲用手量量,用脚试试,像当年做草鞋打样。母亲打过草鞋,是从山上把笋壳捡回来,
晒干,剪成片片,揉成索,按尺寸,做成鞋,换成钱。
涪溪的山路平平仄仄,石头被踩得光溜溜的。山虽小,却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此刻,七
十多岁的母亲下山却比我们快。我知道,故乡的山路就是被许多母亲踩弯踩细的,再苦再累,
山里人同样把平凡日子踩得顺顺溜溜。
涪溪真有一条清亮亮的溪水。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向哪里去。母亲蹲下来,像在打量自
己,继而用溪水洗了把脸,像在家乡的井边,打水前先打量自己,生怕脸上有烟渍。母亲经历
过乱世,她知道如花的年华和美丽当不得饭吃,用处不大。但她见到水,是有感觉的,这感觉
是常年捞鱼打虾积累的。丝瓜煮虾米,是母亲的拿手菜。即使穷,母亲也很讲究。梳好头发,
她要抹上一点清油。母亲斗大的字认得一萝筐,但发明过很多土得干净而有趣的山歌。心里苦
时,寂寞时,她就唱。如:山对山来坡对坡,鼓对鼓,锣对锣,燕子对对回到窝等等。
母亲把孩子当成小树来养。哥哥牙齿有点齿包,就叫驼子树;妹妹偏瘦,叫长竹竿;弟弟调
皮,叫刺毛树;我算听话的,好养,叫水桐树。目不识丁的母亲,在山里水里穿梭,心思像纳
鞋底的线脚,缜缜密密。
在陪伴母亲的这一个上午,我一路走一路思考。我想,涪溪的水也是母性的,甚至是孤独
的。作为母亲的儿子,不知道山一程水一程,见过无数风景的元结,是不是这样想的。不然,
元刺史为何在母丧守制时,隐居蛮荒之地的这一处?
风很低,涪溪水静静地流。母亲像要把水看出鱼虾来,我的思绪远了。
“这里山水是好,就是少了一座庙”,母亲喃喃地说。我说:“妈,这山下有一所学校。这个
山包包风水好呢,我就是在这里考上吃国家粮的。"山里的孩子,像鸟飞出山,今又回到亮翅
的地方,母亲终于明白我陪她来涪溪的原因了。
我与涪溪注定有缘。母亲不知道,我曾就读的祁阳三中,就在这座神奇的山下。眼前的涪
溪碑林,不再是零星的艺术的碎片,而是不可磨灭的书法艺术的浓墨重彩和历史见证的精神符
号。爱好书法,从涪溪始。我在这里经受了不止于山水的厚重洗礼。
一阵凉风从涪溪山上的绿树中吹来,吹动了母亲稀疏的白发,我用纸巾轻轻楷掉了母亲的
眼泪。此刻,在山水间,母亲高大起来。母亲算不上智者,但一定是仁者。孩子们那些生命、
青春、才华,原来不过是被时间不断挤掉的水分,不过是父母用坚毅和希望缝纫了山中月亮的
缺角。父爱是山,母爱是水。我说,父母是儿女眼里不变的山水;而在父母眼中,儿女便是整
个世界!
7.为什么说“我在这里经受了不止于山水的厚重洗礼”?
【答案】①祁阳三中是我考上吃国家粮的地方,飞出群山,开启梦想,生命发生了蜕变。
②涪溪碑林激发了我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古碑上的文字作为见证历史的精神符号给予人更深
刻的影响。
③陪伴母亲重游涪溪,回顾母亲生命中的艰难时刻,更清晰地感知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
这座山下就是祁阳三中,是“我”读书的地方,“我就是在这里考上吃国家粮的",祁阳三中是我
考上吃国家粮的地方,飞出群山,开启梦想,生命发生了蜕变。
涪溪有碑林,对于“我"来说,"眼前的涪溪碑林,不再是零星的艺术的碎片,而是不可磨灭的
书法艺术的浓墨重彩和历史见证的精神符号。爱好书法,从涪溪始",涪溪碑林激发了我对书
法艺术的爱好,古碑上的文字作为见证历史的精神符号给予人更深刻的影响。
“在陪伴母亲的这一个上午,我一路走一路思考。我想,涪溪的水也是母性的,甚至是孤独的”"一
阵凉风从涪溪山上的绿树中吹来,吹动了母亲稀疏的白发,我用纸巾轻轻揩掉了母亲的眼泪。
此刻,在山水间,母亲高大起来。母亲算不上智者,但一定是仁者。孩子们那些生命、青春、
才华,原来不过是被时间不断挤掉的水分,不过是父母用坚毅和希望缝纫了山中月亮的缺角”,
“我"陪伴母亲重游涪溪,回顾母亲生命中"上山劳作""被毒蛇咬过,被黄蜂叮过,被野狗追过""对
山唱出心中的苦与寂寞'’等艰难的时刻,更清晰地感知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2024•山东淄博•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封未拆的信
费孝通
在一次闲谈中,农业实验所的徐季吾先生讲起了沈骊英先生。
“沈先生是我的老师,"我这样说,"我在小学时,最喜欢的老师就是她。”
我停了一忽,接着说:“说来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最后一次我见着她是在东吴大学
的校门前,那时我就在这大学的附中里念书。她一路和我说了许多关于我生活细节的话。她那
时所说的,听过也就忘了。但是,我一闭眼,还记得这位老师的笑容,一副近视眼镜,一个拖
在脑后梳得松松的髻,红方格子带裙子的衣服。”
我一面说着,二十多年前的印象似乎愈来愈逼真:苏州天赐庄夹道的两道红墙,东吴大
学大门口的那棵大树——在这地方我们分手了。本来是路上偶然相逢,你想,一个十五六岁的
男孩子在路上遇着了她幼年的女教师,怎么会说得上什么清楚的话?
徐先生打断了我的回忆,说:“沈先生不是在苏州那个女校里教过书的么?怎会教得着你
的呢?”
十多年前,我如果听到这话,一定要脸红,决不会接着说:“是呀,我是在女校里长大的
呀。"徐先生好奇地听我说下去:“那个学校名叫振华。现在的校址是织造府。苏州的织造府谁
不知道?这就是曹雪芹住过的地方,据说他所描写的大观园就依这个织造府作蓝本的。”
我在中学时,最怕是有人提起我的来历;愈是怕,愈成了同学们取笑的把柄。“女学
生!”——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我怎么会有勇气,在我女教师的身边并排着走?校门救了我,
我飞跑似的冲进铁门,头也不敢回。可是,虽则这样鲁莽,我却并没有这样容易把这事忘却,
二十多年后,还是这样清楚地记得:那副眼镜,那件红方格的衣服和温存的语调。
我进高小刚是十岁,初次从小镇里搬到苏州。羸弱多病使我的母亲不敢把我送入普通的
小学。振华学校靠近我们所住的地方,而且是个女学。理论上说女孩子不像男孩子那样喜欢欺
负人。不久我成了这女校里少数男学生之一。入学时我母亲还特地送我去,就在那时我被介绍
给这位沈先生。以后她常带我到她的房里去,她房里的样子现在已模糊了,只记得她窗外满墙
的迎春花,黄黄的一片。我当初总有一点羞涩,也有一些异样:在四年的小学中,老师在我是
一个可怕的人物,打手心的是他,罚立壁角的也是他,一个似乎不太讲理,永远也不会明白孩
子们心情的权威。可是这个老师却会拉着我的手,满面是笑容,是个手里没有戒尺的人,这使
我不太明白。我想,我那时一定没有勇气望着她的眼。不然我怎会现在只记得满墙的迎春花呢?
沈先生教我算学,每次做练习,我总是第一个交卷。习题做快了,又不重看一遍,不免
时常把6写成8,2写成3."这样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其实我的心哪里是在做算学?课堂外
的世界在招惹我。可怪的是沈先生从来没有打过这个顽皮的手心。她望着我这匆忙的神色,微
微地摇着头:“孩子们,你们什么时候才会定心做一个算题?”
从那天偶尔在街上见面之后,我一直没有见过这位老师。我也没有去想着她的理由。天
上的雨,灌溉了草木,人家看到苍翠,甚至草木也欣然自感茂盛,雨水已经没入了泥土,没有
它的事了。多少小学里的教师们,一天天,一年年把孩子们培养着,可是,培养了出来,向广
阔的天地间一送,谁还记得他们呢?
一直到徐季吾先生说起了沈骊英先生在农业实验所工作,我才引起了这一段内疚。其实,
如果不是我当时也在教书,也许这段内疚都不会发生。人情原是这样的。
我问起沈先生的生活,徐先生这样和我说:“她已是一个一群孩子的好母亲,同时也已成
了我们种麦的农民的恩人了。华北所种的那些改良麦种就是她试验成功的。她逃难出来,自己
的衣服什物都没有带,可是,亏她的,我们所里的那些麦种却一粒不漏地运了出来。我们现在
在云南所推广的麦种,还不是她带进来的种子所培植出来的?”
我听着了,不知为什么心跳得特别快,皮肤上起一阵冷。一个被认为早已“完成”了的小
学里的老师,在我们分离的二十多年中,竟会生长得比她的学生更快。她并没有停留,她默默
地做了一件中国科学界里罕有的大事。改良麦种,听来似乎很简单,可是,这是一件多繁重的
事?麦子的花开得看不清楚,每朵花要轻手轻脚地包好,防止野蜂带来了野种。花熟了,又要
一朵朵地把选择好的花粉加上去。如果“粗心大意〃,一错就栗耽搁一年。
家务,疾病,战争,在阻碍她的成功,可是并没有打倒她。她所改良的麦种已经在广大
的华北平原,甚至在这西南偏僻的山国里,到处在农民的爱护中推广了。
我回家后在西窗边,写了一封将近五张纸的信给我这二十年没有见过面、通过消息的老
师。我写完这信,心上像是放下了一块石头。我想,任何一个老师在读着他多年前学生的信,
一封表示世界上还没有把老师完全丢在脑后的学生的信,应当是一件高兴的事。我更向她说:
“当你在试验室里工作得疲乏的时候,你可以想到有一个曾经受过你教育的孩子,为了要对得
起他的老师,也在另一个性质不同的试验室里感觉到工作后疲乏的可贵。我可以告慰你的不过
是这一些。让我再加一笔,请你原谅我,我还是像在你班上时那样粗心大意,现在还没有定心
做过一个算题。”
我把这信挂号递给邮局,屈指数日子,盼望得到一封会使我兴奋的回信。
不到一个星期,徐季吾先生特地来报告我一个消息:沈骊英先生脑充血死在她的试验室
里。我还是坐在靠西窗的椅子上,隔着松树,远远是一片波光。这不是开迎春花的时节。但是
波光闪烁处,还不是开遍了这黄花?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寄出的信退了回来,加了一个信封,没有夹什么字。再没有人去拆
这封信了,我把它投入了炉子里。
(有删改)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答案】①听到沈老师去世的噩耗后,产生了看到“迎春花黄花''的幻觉。②对沈老师印象
深刻,想起了老师早年对自己教育的关爱。③沈老师影响深远,为工作献身的精神令人崇敬。
④沈老师英年早逝,"我"满怀痛惜,深切悼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徐季吾先生告诉我沈先生去世的噩耗后,“我还是坐在靠西窗的椅子上,隔着松树,远远是
一片波光",看到的"迎春花""黄花"波光闪烁,是产生的幻觉。
②产生幻觉的原因,是回忆起沈先生早年时对“我”的教育的点点滴滴,出处流露出老师对学
生的关爱,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③不仅回忆起了沈先生对“我”的教育和关爱,更因为沈先生如雨润万物一般"一天天,一年年
把孩子们培养着",还有沈先生"脑充血死在她的试验室里"这种为工作献身的精神令人崇敬。
④惊闻噩耗之前,“我写了一封将近五张纸的信给我这二十年没有见过面、通过消息的老师”,
而沈先生却永远不能打开这封信了,"我〃满怀痛惜,只能深切悼念。
(2024•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去山里看海
苏沧桑
这里的每一朵莲,至死都保持着盛放的姿势。
深秋的径山,径山寺所在的径山。一壶鹅黄色的香莲茶递给我们一行七人第一声问候。
我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见它时的情景:“透过玻璃壶底,我们与莲面面相觑。片片花瓣,比宣纸
更薄,更透,更淡。①细软如珊瑚的白色花茎花蕊,随着水的微流齐齐摇曳。一朵莲,仿佛一
条绝世独立、自在游弋的鱼。”
午后的阳光照进枯败的荷塘,大部分用来做种的莲藕已经被起出来,去海南过冬了,到
了春天,会被运回来,种下去。最后几朵不动声色盛开着的莲,紫色的,黄色的,与这个叫千
花里的地方所有花卉一样,淡定而诱人。在荷塘水面的反光里,我想象那些莲藕种子,圆滚滚
地倾泻进千里之外同样大小的荷塘,安静如一群离开母体的胚胎,蜷缩进临时胚胎管。冬天过
后,它们回到母体,春分时节抽出第一枚新叶,开出绝美的一朵莲,两朵莲……然后,它们被
一双手两双手采下,送进机器,烘干,定格,保持了最美的颜色和姿态。最后,在一注热水里,
它们活过来,盛放如初开,释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常年物资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舞台搭建项目专用协议协议
- 2024家庭水电安装项目协议范本
- 2024年化建筑砂浆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活鸡买卖双方权益保障协议
- 2024建设项目用电合作协议
- 2024年学生违纪行为处理协议
- 2024水电项目专用材料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设备采购协议模板2
- 2024年度视频制作项目协议格式
- 锂离子电池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预制箱梁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案
-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 二手挖掘机评估表
- 阀门压力等级对照表(共10页)
- 小学数学六年级“24点”试题及答案
- 海利普SJ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接地变使用说明书(共11页)
-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全球通用)
- 博雅计划试题
- 如何高效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