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姓名汇报日期研考点

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

素养强化提升单击此处添加文本01单击此处添加文本02内容索引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课程标准凝练要点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3.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01.1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一、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农业工具的变化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①、

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三个阶段灌溉工具制造陶器取水到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中国东汉末期出现

,唐朝出现筒车借助水力汲水,节省人力,提高生产力

畜牧业工具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喂马铁器翻车2.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纺织工具陶纺轮、纺车等制陶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冶金工具土炉、锤、锉等,坩埚、范、水排②等3.劳作方式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其出现的前提(1)农业:从

向家庭式劳作方式转变,还有庄园式劳作③(在庄园内,既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这种多样化经营基本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的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

(2)手工业:包括

和手工业作坊式劳作(分民营和官营作坊)。

集体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青铜农具与农业生产(2020江苏卷,1)涉考近年江西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种类较为齐全,但某些类型农具是首次发现,更没有使用痕迹,不少农具铸有神秘意义的纹饰,这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说明

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②链高考——冶铁工具(2020浙江1月选考,3)涉考水排(下图所示)这一冶铁供风形式开始于

青铜农具东汉③链高考——地主田庄经济经营方式的多样化(2020江苏卷,5)涉考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在日记中反映的其田庄中既有关于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也有关于发给“工本”“工银”等雇佣关系的记载,田庄中既有自给自足的产品,也有投放市场的产品。这可以佐证当时大地主的田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多样二、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改良蒸汽机洋务派实业救国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②

变化概况(1)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问题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措施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表现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影响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国际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表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影响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变化概况(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表现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中公共区域多设有标准钟(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背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措施①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②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变化概况(6)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斗争

工业革命弊端暴露是其出现的根源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

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马克思主义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工厂制的出现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2021浙江1月选考,18)涉考18世纪后半期英国韦奇伍德的陶瓷能够迅速占领英国市场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将中国瓷器挤出欧洲,且其出口率达到了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制陶业

的建立。工厂制②链高考——工业革命的影响(2021广东卷,18)涉考如何看待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并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积极影响:为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养,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消极影响:使工人被残酷剥削,工作时间长,居住条件差,缺少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意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③补教材——“工厂”与“工场”(1)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2)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3)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④补教材——工厂制度的影响

三、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

2.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生产方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2)生活方式: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

的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3)开阔视野: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4)但是,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①链高考——现代科技革命的双重作用(2021山东卷,14)涉考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电视机拥有量迅速增加,电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但同时,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也越来越长,从50年代初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

学考转换•回归教材双重性02.2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主题一从刀耕到犁耕——古代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主旨精要: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也在不断进步。伴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农业和手工业的劳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逐渐成为主要劳作方式。除此之外,在古代东西方的农业生产中还存在过庄园式劳作方式,但东西方的庄园式劳作存在较大差异。史料探究视角1

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变化材料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两则材料:甲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中①的铁铲、铁斧、铁镢、铁凿③(1955年出土)。乙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器③,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史学家张岂之②读史

①属于考古挖掘实物史料,一手史料②属于史学家的史学研究,二手史料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使用比较普遍【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答案课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优先选择材料甲。理由:材料甲是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学术研究价值高;材料乙是现代史学家对各种史料的整理和阐释,属于二手史料。视角2

古代中西封建庄园的比较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①。——《后汉书》材料二中古西欧封建庄园②

读史

①汉代的封建庄园贫富分化明显、规模宏大、农商结合②中古西欧封建庄园封建主和农奴住房差异大、城墙高大、宗教地位突出、多种经营并存【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庄园经济的特点。答案土地主要来自兼并;贫富差距明显;拥有大量依附劳动力,实行规模经营;以农为本、兼事商贸等。(2)观察材料二图片,从中可得到哪些信息?答案阶级差异明显;城堡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能力;宗教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等。史观史论1.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规律制作材料经历了由骨、木、石等自然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制作方法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使用动力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农具种类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2.唯物史观——中国古代的封建农业劳作方式(1)家庭式劳作方式①存在时间:战国时期产生后,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牢固存在。②存在类型(2)庄园式劳作方式

田庄①建立:西汉初期形成;东汉大发展;同姓宗族与流亡农民投身田庄,与田庄主有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②性质:封建的大地产制,实行大规模的经营,自给自足;拥有私人武装,以宗法血缘维系田庄内的社会关系③经济模式:是一种耕林渔牧等合一进行劳动生产的模式;劳动者多是依附于地主的自耕农、奴婢、宾客坞堡①建立:汉魏之际,战乱频仍,人们纠集宗族或乡党建坞结垒,防御敌对力量;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林立,而且呈现出区域特色②性质:坞堡作为“小城”,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体现乡规民约,具有一定的自治管理性质③经济模式:依靠依附于坞堡的农民劳作,中原地区坞堡的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的色彩;而少数民族地区坞堡则刻有部落制经济的烙印两者联系坞堡经济脱胎于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表现为耕战合一;坞堡与地主庄园有所区别,二者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性质和作用都是不同的主题二从手工到机器——近现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主旨精要: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了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现代科技进一步发展,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但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史料探究视角1

近代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材料一自中古时期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一千多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①。——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二19世纪初期,美国建立了第一家把棉纺织业中“纺纱”与“织布”两种基本工序结合在同一个厂房中的工厂,而且在工厂中确立了新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奖惩措施,委派监督人员执行。工厂提供住宿,安排夜校培训课程和音乐会,在厂区实行宵禁,禁止工人喝酒,高度重视卫生状况的改进。工厂的生产采用全日制机器生产,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时间),这种纺织厂的产品直接面对市场②。这种工厂模式,极大地推进了美国纺织工厂的现代化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读史

①自中古时期到近代,英国经历了由毛纺织业为主的“原工业化”到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化两个阶段②美国的工厂制度确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注重对工人的管理和技能培训、注重生产效率【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答案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机器大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厂模式的特点。答案

确立了工厂规章制度;注重对工人工作和身心健康的管理;注重技能培训;生产效率高,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视角2

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人类劳动工作方式趋于简单并提高效率趋向自由。就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结果)使人们的工作变得“省劲”。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为省劲而费的劲是技术”①。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大大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甚至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但容易导致对其过度依赖,进而削弱人本身的能力等。——摘编自杜森《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反思》【思考】(1)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科技的影响”,建立史料与史论之间的联系。史论转化史料史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为省劲而费的劲是技术”①②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导致对其过度依赖,进而削弱人本身的能力”(2)作者将人类科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答案依据:生产力的角度。影响: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解放了大量人力,改善劳动者的社会待遇,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改变了产业结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密切了世界联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史观史论1.历史解释——工业化的特点(1)机械动力替代了手工劳动;形成规模化生产。(2)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市场的开发。(3)高度追求利润。(4)注重对工人工作和身心健康的管理,注重技能培训。(5)形成了新的、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2.唯物史观——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2)影响

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格局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问题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01.3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练•高考真题命题点1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角度考查铁犁牛耕技术的影响1.(2023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一语点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之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孟子的观点中描绘了一幅小农生产生活的景象。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即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故选C项。休养生息政策最早由汉高祖刘邦实施,而材料体现的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商业活动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命题点2从互相促进角度考查手工与机器生产的关系2.(2022湖南卷,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生纱厂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又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大生纱厂,由此可知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与新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互促进,说明个体手工业可以纳入新的经济体系,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生命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织”“耕”分离是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命题点3从历史资料数据库的建立考查现代科技进步对历史研究的影响3.(2023北京卷,10)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一语点拨: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孤证不立、实事求是、多重史料互证等。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不是变革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实事求是等原则,①错误;根据材料“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数据将史料分类,数字化文献检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由此可见,历史资料数字化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②③正确;“e-考据”指的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是信息技术和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④错误;故选D项。押•经典模拟预测点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据文献和西汉墓壁画像等考古资料可知,耦犁的犁铧较大,有犁辕、犁壁等装置,由二牛牵引,三人操作,一人牵牛把握方向,一人掌犁辕调节深浅,一人扶犁。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这反映出当时(

)A.农学知识比较丰富 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C.农耕区域逐渐扩大 D.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D解析根据材料中“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可知耕作法出现进步,说明农业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故选D项;材料只有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