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立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2.《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3.“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洁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起先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5.唐代诗人张籍的《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多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古代玉石业的发达C.陶瓷之路的兴盛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6.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丹阳记》曰:“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B.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C.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7.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8.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9.《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动物性肥料的严峻不足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10.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表明当时()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C.市民阶层逐步扩大D.商税是宋代的重要财政收入1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夫,可以买卖。这种做法事实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全部土地公有化1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13.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更造成的深远影响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逝B.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C.民众衣食结构的变更D.生态环境的恶化1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需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意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卫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15.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雍正帝)16.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浇灌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浇灌17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独创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18.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B.农夫封建地租的沉重C.国内商品经济的旺盛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19.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绚丽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A.白瓷制造技术B.棉纺织技术C.青铜铸造技术D.青瓷制造技术20.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有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保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外国贡品21.《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全部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22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运用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23..明正德、嘉靖年间歙县商人程澧出吴会、尽松江、走淮扬、抵幽蓟,“万货之情可得而观”,他虽“坐而策之”,四十年后却“加故业数倍”。这主要表明()A.明中后期商帮起先出现B.徽州地区有经商的传统C.明清商品经济尤为发达D.程澧具有敏锐的商业眼光24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愿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归国家全部B.平均安排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运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25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渐渐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更的主要因素是()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C.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D.封建经济日益旺盛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26“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农村破败B.商业旺盛C.商人众多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27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起先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D.自耕农经济起先逐步走向解体28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可见,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29.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A.城市类型繁多B.农村商业发展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D.市场管理有待规范30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从图一到图二的变更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更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更C.经济结构的变更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31.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行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选购 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加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探讨》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领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学问,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缘由。(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行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