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自主班,含解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剧烈深厚的情感。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在1933年写下了闻名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写下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迫害共产党和正义的人们,感到与蒋介石同姓是件耻辱的事,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个叉,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成了他的笔名。艾青早期的诗歌,留意通过描写详细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获和选择意象以凝合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厚愁闷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遇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索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厚,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合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视察和相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艾青诗歌的中心愿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合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厚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志向、美妙生活热情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恒久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一个要素就是“愁闷”。艾青的愁闷一方面源于个人的经验和性格,源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斗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我国北方农夫的苦难,与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愁闷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图、人民极其深厚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思索。艾青的愁闷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于读者的是一种“深厚”的力气,表现的是他对美妙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决信念。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养分。这个时期,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既有蒋光慈等人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人的小诗形式可供借鉴。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究和象征派诗歌的介绍、实践,同时他也受到了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摘编自《(艾青诗选)》序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头,当时艾青出于对蒋介石的报复,又结合自己名字的家乡口语特点,起了“艾青”这个笔名。B.艾青诗歌的内容在建国前后有所不同,建国前侧重反映祖国的土地和人民遭遇的不幸,建国后则起先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索人生。C.艾青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土地和太阳这两个意象表达他对祖国、人民最深厚的爱和对光明、志向、美妙生活的热情追求。D.艾青诗歌“愁闷”特征的形成,既与他留学法国的经验和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关,又与他在抗日斗争时期的所见所感密不行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次段介绍艾青笔名的由来,表现了艾青对革命的支持和对正义的追求,与后文写他的诗歌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相照应。B.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是为了证明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详细可感的事物来凝合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C.本文主要介绍了艾青诗歌的两大艺术特征,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详细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化阐述。D.第五段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艾青的愁闷产生的缘由,分析全面,思路清楚。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大堰河”这一形象来表现真挚深切的情感,并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自由体诗的特点。B.艾青诗歌的两个中心愿象凝合的是现代国人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非艾青独有的情感,因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C.正是北方农夫在抗战炮火中所受的苦难和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才激发出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厚的爱。D.在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艾青诗歌才得以广泛吸取了政治抒情诗、小诗、格律诗等现代新诗的养分,成长为现代新诗的新成果。【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实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阅读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终进行比对。B项,“建国后则起先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索人生”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索人生”可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索人生”等内容在其前期诗歌中也有体现。B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阅读选项逐个分析推断。C项,“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详细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化阐述”错误,由原文第三段“艾青早期的诗歌,留意通过描写详细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获和选择意象以凝合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厚愁闷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遇的苦难和不幸,……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可知,文章就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详细可感的事物来凝合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作了详细而深化的分析,但并未对艾青诗歌的其次个艺术特征“愁闷”在艾青诗歌中的详细体现进行深化阐述。C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解答此题,先要阅读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A项,正确。B项,“因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错误,强加因果,有原文第四段“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合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视察和相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艾青诗歌的中心愿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合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厚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志向、美妙生活热情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恒久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可知,“艾青诗歌的两个中心愿象凝合的是现代国人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非艾青独有的情感”前因正确,但结论错误艾青诗歌有自己特有的意象,因此是具有独创性的诗人,在独创性上并不欠缺。B错误。C项,“才激发出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厚的爱”错误,由原文第五段“在抗日斗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我国北方农夫的苦难,与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愁闷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图、人民极其深厚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思索”可知,“才激发出了”归纳错误,艾青对祖国人民的深爱来源已久,苦难和传统是与他内心已有的爱国情感契合,而非激发。C错误。D项,“在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艾青诗歌才得以广泛吸取了政治抒情诗、小诗、格律诗等现代新诗的养分,成长为现代新诗的新成果”错误,颠倒因果,由原文第六段“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养分。这个时期,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究和象征派诗歌的介绍、实践……这样,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知,艾青的诗歌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养分,才成为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须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找寻、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假如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假如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终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状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状况喜忧参半。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驾驭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状况,总结阅历、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实行状况检查,并托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中心对实行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动。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照旧不能满意实际工作的须要,各省普遍存在爱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燃眉之急。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呈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开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须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须要更多社会力气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胜利形象地告知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爱好,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当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纳动画开发、趣味学问比拼、全国非遗学问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照旧不能满意实际工作的须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须要自身的坚持和创新,也须要社会的支持。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变更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D.三则材料都表明,非遗爱护形式严峻,须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实力,更须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A.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爱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样,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B.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动、爱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阔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C.材料二确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逆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指责了大众对非遗爱护工作的不重视。D.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爱护的现实逆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6.如何爱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D5.A6.①政府推动立法工作,增加爱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育,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要有更多社会力气投入非遗爱护中。【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实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三则材料都表明”不当,并非三则材料都涉及“非遗爱护形式严峻,须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实力,更须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这些内容。材料一是再讲非遗爱护形式严峻,材料二、三侧重非遗爱护形式须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实力,须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此外,“更”字表述也不当,因为二者并无主次之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确定区分,命题者常通过变更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细致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旨在引起广阔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不当,应当足引起政府的重视。C项,“也含蓄地指责了大众对非遗爱护工作的不重视”不当,材料二没有指责大众的意思。D项,“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不当,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二只足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全部问题的解决方法。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其次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依据“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动”“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照旧不能满意实际工作的须要,各省普遍存在爱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概括出政府推动立法工作,增加爱护经费;依据“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呈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概括出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育,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依据“既须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须要更多社会力气投入”概括出要有更多社会力气投入非遗爱护中;依据“我们应当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纳动画开发、趣味学问比拼、全国非遗学问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概括出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点睛】解答好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留意整体阅读,留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找寻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殊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精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示意答题区域,示意答题思路,示意答题方法,示意答案本身。审题时留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样)。组织语言时,留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终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遗忘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干脆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留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样);(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确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望见风中摇曳的家乡柴薪我小时候生活在小镇里,小镇就像一个蛋壳,藏了多少少年的壮志和幻想,至今回忆起来总能让人倍感温温煦亲切。后来我离开小镇,读书、谋生、漂浮,一晃已是多年。漂浮和翱翔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每个人都渴望翱翔,在没有翅膀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漂浮,也有很多人在漂浮中找到了翱翔的感觉,甚至渐渐生出了翅膀,但是这种生长过程中的痛楚实在难以忍受,除非你学会了麻木。当时离开的时候,我想我会回来的。当时背着行囊离开的时候,我看着车窗外倒退的树木、田野、河流,没想到,家乡从今在我的生命中越来越远。多年以后,我只能在逢年过节时,间或回去。家乡的风景有的照旧熟识,有的却变得生疏,我在一个个当时毫无簇新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簇新感,仿佛那些被诗歌擦亮的词语。在漫漫的时间中,那个我称之为家乡的小镇也起先离我越来越远。在幽暗的光线里,在朦胧的情景中,在渐渐远去的岁月里,我仿佛只能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人影进进出出那个虚幻般的小镇。整个小镇仿佛荒草萋萋,迷雾蒙蒙,毫无美感。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曾竭力想表达的最宝贵的东西,但现在它像一幕幕消逝的风景一样离我远去。我也离它远去,做了城市里的居民。那里没有人为我的到来而感到欢欣,我也不曾有过特殊的喜悦。我在新的地方安稳地生活。毋庸置疑,我的家乡的人们在我离开之后也会照旧华蜜欢乐地生活着。不知为什么,我对家乡小镇的深深依恋从来没有变更过。虽然我离开它已经二十多年了,不过,我还是深深爱着我的家乡小镇,无论是它的过去,还是它的现在,或者是遥远的将来,这种爱是深化骨髓的。虽然我的少年和成年都没有在那里待多久,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却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尽管我可以华蜜欢乐地生活在其他城市里,可是我忘不了家乡小镇全部的人和那里曾经发生过的全部的事。或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的祖先早已把一种所谓“热恋”的东西遗传给了我,除此之外,我再也不能找到什么词汇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了。时间可以带走很多东西,就像街道两边那一排新建的房屋最终会变旧变老,到最终又会被另一层簇新的尘土掩埋一样,发生在家乡小镇的很多故事起先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一百年以后,再也找不到了。命中注定,小镇就是我的家乡。这个古老小镇上的一切,对我来说,就是我少年时的记忆,它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将成为我恒久留存的东西。少年时期在小镇上的生活影响了我的半辈子。小镇的生活给了我滋养,也让我形成了固执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变更。有一天,看了一部叫《小镇》的电影,电影里小镇的情景和我的家乡小镇几乎一模一样。不知不觉中把整部电影看完,我已经热泪盈眶。每次回到家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了。有时细致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相识的。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诞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恒久是永恒的时间。我从容走在家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宝贵的东西,不知道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遗忘了,我突然发觉,自己原来只是一个生疏人。我看到风中的家乡摇摇摆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原文有删改)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漂浮”是指在现有条件下离开家乡去谋求基本的生存;“翱翔”是指通过刻苦努力,艰苦磨砺,练就一身过硬本事,去追寻自己的幻想。B.“我在一个个当时毫无簇新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簇新感”一句,通过详细细致的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家乡越来越生疏的感情变更。C.本文将“我”对从前家乡的依恋和“我”在城市生活感情却无处寄予进行了对比,以此表明家乡在“我”的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D.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了家乡在“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我”对家乡困难的感情。8.文章最终三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9.作者为什么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望见风中摇曳的家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B8.文章倒数第三段运用了记叙和争论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交代“我”在家乡听说老人逝世的状况;通过争论,点明“我”对“生死”的看法。倒数第一、二段,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写出了“我”回到家乡时的行为;通过抒情,抒发了“我”对家乡的依恋和因家乡发生变更而产生的困难感情。9.作者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望见风中摇曳的家乡”,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我”的家乡;二是明确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心目中家乡的特点——在时间的“风”中变迁,以及“我”对家乡变更的困难感情;三是揭示全文的线索是“我”对家乡的所见所感。【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详细细致的行动描写”表述错误,此处应为心理描写。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考生首先要知道表达方式有哪些,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争论、说明,然后结合文本详细分析哪些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文章倒数第三段运用了记叙和争论的表达方式。“每次回到家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了。有时细致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相识的。”通过记叙,交代“我”在家乡听说老人逝世的状况;“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诞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恒久是永恒的时间。”通过争论,点明“我”对“生死”的看法。倒数第一、二段,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我从容走在家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宝贵的东西,不知道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遗忘了,我突然发觉,自己原来只是一个生疏人。”通过记叙,写出了“我”回到家乡时的行为;“我看到风中的家乡摇摇摆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通过抒情,抒发了“我”对家乡的依恋和因家乡发生变更而产生的困难感情。【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的标题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爱好,引发读者的思索;(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本文主要描写了“我”对从前家乡的怀念,将“我”对从前家乡的依恋和“我”在城市生活感情却无处寄予进行了对比,以此表明家乡在“我”的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抒发了“我”对家乡困难的感情。所以可知,作者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望见风中摇曳的家乡”,一是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我”的家乡;二是明确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心目中家乡的特点——在时间的“风”中变迁,以及“我”对家乡变更的困难感情;三是揭示全文的线索是“我”对家乡的所见所感。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独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坎坷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独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态如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C.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D.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终一个字必需是仄声,下联最终一个字必需是平声。张贴时,一要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贾极具政治才能。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访南越,胜利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确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陆贾游说技巧超群。为劝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看法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荆轲刺秦王》)【答案】10.A11.A12.C13.(1)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2)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带任何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命运皇上的吩咐不能上殿。【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实力,答题时留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记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更等。句中“南越”作前句的状语,后面断开;“天下诛暴逆”“新劳苦”分别作“助”“怜”的宾语,后面断开;“天子”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常留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留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前倨后恭”应当改为“倨傲无礼”。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答题时留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寻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坎坷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实力,答题时留意直译,重点留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留意,起:起兵;中国:中原;故:所以;王:动词,称王;遽:就;若:比得上;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侍立在殿上的群臣;兵:兵器;陈:排列。【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留意一些常见的标记性的虚词,留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留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留意一个事务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裂,相反两个事务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留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独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驾临 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独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折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情愿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歼灭你。但是天子疼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验了斗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对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如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倒戈汉朝,就犹如翻一下手背那么简单。”尉佗听罢,于是立即站起身来,向陆贾致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好像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雄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裕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犹如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特别喜爱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听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状况向高祖汇报,高祖特别兴奋,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歼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白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答案】14.B15.(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恋恋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担心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思想感情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细致研读诗歌内容,然后细致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留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点明白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错误。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示意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绕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美丽。“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美丽,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显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故选B。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留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留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精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有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解答此类试题,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时空角度等。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其次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一幅是想象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是远景;一幅是眼前绿水环绕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是近景。诗歌的前四句间接抒情,乐景衬哀情,写江南的早春,清爽的空气,光明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激扬的马叫声来衬托离别的惆怅和伤感,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_。”(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缄默是今晚的康桥”几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_____”一句描绘了来宾与荆轲临别时的哀痛哭泣的场面;“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来宾发怒,同仇敌忾的画面。(4)《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所作。(6)《沁园春•长沙》中“_____”一句对生气勃勃、蒸蒸而上的大千世界作了哲理性的高度概括,表现出了诗人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怀。(7)《鸿门宴》中“_____,_____”两句比方生杀大权驾驭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答案】(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静静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3)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4)不在缄默中爆发就在缄默中灭亡(5)编年体左丘明(6)万类霜天竞自由(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实力和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在于平常的积累。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常既要留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留意字形困难字,要在平常默写时反复写。留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罔极、笙箫、涕泣、瞋目、竞、刀俎。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17.给下列诗歌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再别康桥》②《沁园春•长沙》③《大堰河——我的保姆》④《木兰诗》⑤《雨巷》⑥《七律•长征》⑦《春夜喜雨》⑧《石壕吏》A.①③⑤⑥现代诗歌,④⑦⑧是古典诗歌B.②③⑥是现代诗歌,⑦⑧是古典诗歌C.①③⑤是新体诗,②④⑥是旧体诗,⑦是律诗,⑧古体诗D.①③⑤是抒情诗,④⑧是叙事诗,②⑥是古代诗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实力。属于文学常识识记状况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平常积累,对于课内、外要求诵读文学著作,对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体裁、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状况等方面学问。本题要求选出“给下列诗歌分类不正确的一项”,①《再别康桥》是现代抒情诗;②《沁园春•长沙》现代人毛泽东采纳古典诗歌的形式(古代词牌“沁园春”的格式要求写的词,)反映现代生活的内容,仍属现代诗歌。③《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抒情诗;④《木兰诗》是古代叙事诗;⑤《雨巷》是现代抒情诗;⑥《七律•长征》是现代人毛泽东运用古代格律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采纳古典诗歌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内容,仍属现代诗歌。;⑦《春夜喜雨》古代律诗;⑧《石壕吏》古代叙事诗。故选D。1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B.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C.从先秦散文风格来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应当说各有千秋。D.这次中俄朱日和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详细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别,做出推断。C项“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方各人有各人的特长,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A项见异思迁: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变更趋向,含贬义。褒贬误用,贬用作褒。B项“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当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项“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方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所给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对象用错。故选C。考点: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9.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露从今夜白,月家乡明。月亮:思乡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着游子漂泊不定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雁: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捣衣:羁旅愁思的情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象的理解的实力。题干问的是: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留意表面的特征,然后留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详细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选项B,浮云行踪无定,象征浪迹天际的游子。浮云与游子结合,象征游子思念家乡或怀念友人。故答案选B。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B.不论从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来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行与卫视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同日而语。C.为防止扬尘污染,环保局要求工地对建筑垃圾实行严格的防尘措施,并要求全部未实行湿法作业的拆迁工地全部停止施工惩罚。D.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胜利放射卫星,美国、日本和韩国纷纷指责朝鲜放射卫星是没有道理,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分析。A项成分残缺,去掉“随着”。C项句式杂糅,“要求……”和”赐予……惩罚“两种句式杂糅,可删去“的惩罚”。D项表意不明,“没有道理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朝鲜”,并不确定。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看,所以现在常常来探望他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旧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骄傲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特别严峻,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所谓“得体”,就是依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运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调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调、语体色调(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调(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留意敬词、谦词的运用(用语要留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谢地接受。一般是自己感谢他人。此处是转述“他”被我父母照看,运用“承蒙”不得体。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事高强,用作敬辞。此处是说自己是老师的徒弟,运用“高足”不得体。C项,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看法,希望赐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此处是请对方给自己指导,运用得体。D项,恭候:敬辞,尊敬地等候。此处说对方等候自己,运用“恭候”不得体。故选C。【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状况三要依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精确得体、恰到好处。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大家熟知的烛之武,晋文公,荆轲,百里奚,管仲,鲍叔牙,伍子胥等等都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李世民曾经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现场总线计算机通讯模板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路径探析
- 2024年商品买卖协议模板2
- 2024年工程监理外部合作协议
- 2024年专业有机肥购销协议详细样本
- 2024年真石漆外墙施工协议
- 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范表
- 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朗致集团逻辑测评试卷2024
- 铁合金生产工艺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 《新能源》题库(试题及答案29个)
- (完整版)油罐换底工程施工方案
-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