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1.听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

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

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

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

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

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

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

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

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

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

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

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关于“蜻蜓是昆虫界的‘飞行之王’",下面哪一项说法不是文中的信息,把它选出

来。()

A.蜻蜓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

B.蜻蜓飞行时,能不时来个急转弯儿。

C.蜻蜓能突然降落,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

D.蜻蜓能悬在空中,很多鸟类都望尘莫及。

2.从“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千米而不着陆”这句话,可以知道蜻蜓

3.科学家从蜻蜓的身上得到启示,不但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①.D②.长途飞行③.解决了飞机的“颤振”现象④.保证了快

速型飞机的安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A.从“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

弯。”可知,蜻蜓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说法正确。

B.从“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

弯。”可知,蜻蜓飞行时,能不时来个急转弯儿。说法正确。

C.从“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可知,蜻蜓能突然

降落,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说法正确。

D.从“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

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可知,是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

类望尘莫及,而不是很多鸟类都望尘莫及。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可知,从“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千

米而不着陆”这句话,可以知道蜻蜓可以长途飞行,飞行时间长。

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从“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

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可知,科学家从蜻蜓的身上得到启

示,不但战胜了颤振,而且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2.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规范、端正。

yanjiu--f----xueye--j-----------精pf|--■力ji§

【答案】研究血液精疲力竭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

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液、疲、竭”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比一比,组成词语。

坚()征()既()

竖(证()溉()

【答案】①.坚持②.征程③.既然④.竖立⑤.证明⑥.灌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比一比,再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

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坚:牢固,结实,硬:坚固。坚实。

竖: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

征:远行:长征。征途。征夫。

证: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证明。保证。

既:动作已经完了:既往不咎。既而。

溉:浇灌:灌溉。

4.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1)A.薄雾(bdo)B.卵石(luan)C.悄无声息(qido)

()

(2)A.花蕾(lei)B.违抗(w占i)C.奔流不息(ben)

()

(3)A.宁可(ning)B.雨露(lu)C.得心应手(ying)

()

(4)A.空隙(kong)B.痕迹(ji)C.哄堂大笑(hong)

()

【答案】①.A②.B③.A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1)“薄雾”的“薄”读音为b<5

(2)“违抗”的“违”的读音为w6i

(3)“宁可”的“宁”读音为ning

(4)“哄堂大笑”的“哄”读音为hdng

5.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把它选出来。

A.角色触角B.重整旗鼓慎重选择

C.顽强强大D.缓缓下降梅雪争春未肯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音字。

A.读音不同,角:[jido]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ju6]角色。故"角色、触

角,,的“角”应依次读“ju6、诃。”

B.读音不同,重:[zhbng]分(f©n)量较大,与“轻"相对。[ch6ng]再。故”重整旗鼓、

慎重选择”的“重”应依次读“ch6ng、zhong"o

C.读音相同,强:[qidng]力量大。[jiMg]强硬不屈;固执。故“顽强、强大”的“强”

都读“qidng”

D.读音不同,降:[jidng]落下(跟“升”相对)。[xidng]投降;降服。故“缓缓下降、

梅雪争春未肯降”的“降”应依次读Jiang,xiang"o

6.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有错别字,把它选出来。

(1)A.掩护B.玩皮C.山崩地裂()

(2)A.尤其B.富饶C.奋奋不平()

(3)A.记念B.排练C.通情达理()

(4)A.危机B.茂盛C.无可耐何()

【答案】①.B②.C③.A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易错字的辨析。

(1)“玩皮”改为“顽皮”。

(2)“奋奋不平”改为“愤愤不平”。

(3)“记念”改为“纪念”。

(4)“无可耐何”改为“无可奈何”。

7.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故意()A.有意,存心B.原因,缘故C.意外的事情

(2)兴修水利()A.或许B.旺盛C.举办,发动

(3)日益完善()A.增加B.更(geng)C.利,有好处的(蠡

利-)

【答案】®.A®.C®.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字词的解释。

(1)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故:有意,存心。

(2)兴修水利: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兴:举办,发

动。

(3)日益完善: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益:更。

8.馔(zhudm)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把它选出来。

A.金属的名称B.一般的食品C.陶制的瓦罐D.祭祖用

的器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形声字。

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馔”字中的部首是食字旁,所以最有可能的意思表示食物。

9.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新鲜:①(食物、植物等)没有变质,也没经过干制等。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

气体。③新奇,稀罕。

(1)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2)打冰壶?这可是件新鲜事!“迎冬奥冰雪运动队”招收队员的告示一出,立刻吸引了

不少同学前来报名。()

【答案】①.①②.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词,结合题干的语境进行分析。

(1)本题中“新鲜的花瓣”指的是没有枯萎的花瓣,所以“新鲜”意思是(食物、植物

等)没有变质,也没经过干制等。

(2)本题中“新鲜事”指的是稀奇有趣的事情,所以“新鲜”意思是新奇,稀罕。

10.填空。

(1)《题西林壁》中“,”这两句诗写出了观

察角度不同,所见景象也各不相同。

(2)汉代哲学家王充非常重视学习,常常向人请教问题。他说:“智能之士,

【答案】①.横看成岭侧成峰②.远近高低各不同③.不学不成④.不问

不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

代《题西林壁》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

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

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

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11.本学期,你一定认识了许多具有超凡本领的神话人物,如神机妙算的姜子牙,

()的哪吒,()的孙悟空。在课内外阅读中,你一定还认识了许多品德高

尚的人,看到“志存高远”,你会想到(),看到“精忠报国”,你会想到

()O

【答案】①机智勇敢②.嫉恶如仇③.周恩来④.岳飞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课外知识积累与搜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哪吒:生来就拥有神奇的力量,但一直在危险环境中成长。他勇敢、善良、好动、真诚、

这是他天生的性格。而更多是他从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的。

孙悟空: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

洲,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

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

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

表了机智、勇敢。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看到“志存高远”,会想到司马迁、文天

祥。

“精忠报国”意思: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看到“精忠报国”,会想到:霍去病、

岳飞。

12.读句子,请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1)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

()O

A.热爱B.敬佩C.敬畏

(2)在课本剧表演中,的是班长,他扮演西门豹。他和伙伴们一起惩治巫婆、

治理邺地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A.敲边鼓B.挑大梁C.露马脚

(3)奶奶80多岁了,虽然头发全白了,可是气色特别好,真是呀!

A.老态龙钟B.慈眉善目C.鹤发童颜

【答案】①.B

②.B③.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1)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A.热爱:热烈地爱着。

B.敬佩:尊敬佩服的意思。

C.敬畏:既敬重又害怕的意思。

(2)结合语境,在课本剧表演中,班长承担主要工作,此处选“挑大梁”。

A.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或推掇。

B.挑大梁:指比喻承担主要工作或起主要作用

C.露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3)结合语境,奶奶80多岁了,可知“鹤发童颜”符合。

A.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B.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C.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3.读一读,请把最恰当的选项选出来。

(1)林林想号召大家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他可以选哪句话写在自己的《保护环境建议

书》里。()

A.不经一事,不长一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D.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小明想放弃这次难得的演出机会。你会用下面哪句话来劝慰他?()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答案】①.B②.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

成。

(1)A.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亲身经历某一件事,就不能增长对这件事的认识。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与“从

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意思相符。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

何了。

D.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结合语境,林林想号召大家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可知,选B。

(2)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同高的相比显得不够,与低的相比显得有超过之处。指

处于中等状态。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结合题干内容可知,应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发现是一种快乐

①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

发现而高兴。

②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

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

③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包要舒展的时候,它们就慢慢地伸出了水面。于是,水

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当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

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④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

来。

⑤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但是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我又猜想,是不

是睡莲呢?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的颜色也不是黄色。

⑥我如实地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可是我心里一直在说,如果我连这花

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发现呢?

⑦第二天,我就早早地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钓鱼。我来到他身边向他请教:“请

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呀?”

⑧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

⑨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⑩啊,发现是一种快乐!

(作者:金波/有改动)

14.“我”的观察发现有哪些?请用“—”画下来。

1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1)文中“我”张口结舌的原因是

(2)从“那天早晨”“一连几天”“黄昏到来”等语句可以体会到

(3)“我”认为它不是浮萍也不是睡莲,理由是

16.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发现呢?

17.从“我”观察水浮莲、叶圣陶观察爬山虎的脚、法布尔观察蟋蟀的住宅,可以知道他

们观察时的共同点有、等。

18.文章结尾说“啊,发现是一种快乐!”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写出理由。

【答案】14.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

的发现而高兴。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我发

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

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

的果实。

15.①.我”觉得我发现了很多关于这些花的问题,但同学们问“我”很简单的花的

名字,“我”却说不上来。②.“我”观察持续时间长,很有耐心,有求知的好奇

心,是个爱学习、懂探求的孩子。③.浮萍没有根,叶子也小;睡莲叶大,花不是黄

色的。

16.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不能算真正的发现。

17.①.耐心②.仔细

18.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这是发现的快

乐O

19.“我”是一个爱学习、探求新知识,而且懂礼貌的孩子。文章中“我”在面对不知道

花名的问题时,没有放弃,而是去寻求答案,说明“我”有一颗求知的好奇心,是个爱学

习、懂探求的孩子。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考查对于文章信息的提取。

从“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

现而高兴。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

叶,水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包要舒展的时候,它们就慢慢

地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当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

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可知答案。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从“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我张口结舌,回答不

上来。”可知,文中“我”张口结舌的原因是“我”觉得我发现了很多关于这些花的问

题,但同学们问“我”很简单的花的名字,“我”却说不上来。

(2)从“那天早晨”“一连几天”“黄昏到来”等语句说明“我”观察问题持续时间长,

很有耐心,有求知的好奇心,是个爱学习、懂探求的孩子。

(3)从文中“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但是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我又猜

想,是不是睡莲呢?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的颜色也不是黄色。”可以归结答

案。

【16题详解】

考查改写句子。

根据句意该句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即可。把“又怎么”改成“不”,去掉“呢”,变问

号为句号。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不能算真正的发现。

【17题详解】

考查结合其它文章找作者观察时的共同点。

法布尔把蟋蟀建造住宅时细小工具和细微动作非常准确地描写出来,使我们懂得观察时首

先要做到细致,从《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对爬山虎的脚不断变化的观察,我们懂得了观察

还要连续,《蟋蟀的住宅》不仅观察了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还倾听了蟋蟀的歌声,使我

们知道了全方位观察能够把事物写的更加准确形象。可知他们在观察时都有仔细、耐心的

特点。

【18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我”一天早晨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

发现高兴。接连几天,经过“我”的观察,发现了好多关于这些小花的问题。但当同学们

问“我”花的名字时,“我”却说不出。第二天,“我”去请教了在湖边钓鱼的老爷爷,

才知道了花的名字。“啊,发现是一种快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去发

现,才能去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这是发现的快乐。

【19题详解】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中的“我”在面对不知道花名的问题时,没有放弃,而是去寻求答案,说明“我”有

一颗求知的好奇心,是个爱学习、懂探求的孩子。在面对老爷爷的时候,能说出“请问老

爷爷”这样的礼貌用语,而不是直接发问,可以得出“我”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阅读理解。

难忘推铁圈

①推铁圈是那时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玩这种游戏,首先要找上一个直径约三十

多厘米的铁圈,然后准备一根铁条,将前头弯成一个小钩(相当于卡槽),后面弯成一个

握手,做成推杆。两者准备好后,就可以推着玩了。

②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主要是运动起来暖和,锻炼身体。那时候,一放学,操场

上、打麦场,到处都是男孩子推铁圈的身影。即使北风呼啸、雪花飞舞,也难挡推铁圈的

热情和执着。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仍然是忘我玩耍、忘乎所以。

③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推铁圈,十有八九要开展比赛。有一次,同班的二战主动叫喊

着要和我比赛推铁圈,条件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绕着操场推5圈,以先到为胜,且不能在推

动过程中让铁圈歪倒,败者直接把自己的铁圈送给胜者。这是一场很正规的比赛。主裁判

是我们班的女班长。我知道二战眼馋(chan)我的铁圈很久,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我的铁圈

据为己有。我接受了挑战,提前两天就把我的铁圈和推杆收拾得利利索索。为了方便比

赛,班长专门挑选了一个星期天上午作为比赛日。那天去了16位同学,并安排4位同学作

为监督员把守住操场的四个拐角,防止我们比赛“走捷径”。

④比赛开始了,我和二战展开了激烈角逐。我充分发挥平时练就的本领,一路高歌猛

进,提前顺利到达终点。二战则求胜心切,产生了心理波动,在第四圈时,铁圈就歪倒

了。

⑤比赛结束后,班长爽快地兑(dui)现了规则,把二战的铁圈要过来给了我。我随手

还给了二战:“你拿着吧,我不要你的铁圈。”二战惊讶地看着我,班长和同学们使劲地

鼓起掌来……

⑥那个年代,我和小伙伴们在这种原始的游戏中无忧无虑地成长,推出了一个个健壮

的体魄,推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作者:王山根/有改动)

20.从文中找出2个描写“我们”玩推铁圈游戏的四字词语,写在直线上。

21.按要求画出相关语句。

(1)第②自然段中“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的原因是什么?用“—”画下来。

(2)第⑤自然段中说“班长爽快地兑现了规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场比赛的规则是

什么?用""画下来。

22.联系上下文思考,并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据为己有”在文中是指

(2)从“提前两天就把我的铁圈和推杆收拾得利利索索”可以体会到

(3)“我”认为这场比赛“很正规”,是因为()。(多选,填序号)

①这次推铁圈比赛的主裁判是我们的女班长。

②我们推铁圈的时候,十有八九要开展比赛。

③班长专门挑选一个星期天上午作为比赛日。

④那天去了16位同学,还安排了4位监督员。

23.读文中画“”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情景,结合人物表现在方框中作批

注。

24.短文围绕推铁圈写了哪些内容?请完成填空。

推铁圈的准备和玩法一()一()一推铁圈游戏陪伴“我们”成长

25.选择:推铁圈之所以令“我们”难忘,是因为()。(多选,填序号)

①在那个时代,我们的游戏只有推铁圈。

②我们能在冬天里尽情游戏,还能比赛。

③推铁圈比赛能让胜利的一方赢得铁圈。

④推铁圈带来了健壮的体魄和精彩的故事。

26.文中说“二战则求胜心切,产生了心理波动,在第四圈时,铁圈就歪倒了”。请联系

生活实际,体会二战比赛时的心理波动,想象他当时可能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写一段

话。

【答案】20.①.忘乎所以②.高歌猛进

21.(1)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主要是运动起来暖和,锻炼身体。(2)在规定的时间

内绕着操场推5圈,以先到为胜,且不能在推动过程中让铁圈歪倒,败者直接把自己的铁

圈送给胜者。

22.①.二战想占据“我”的铁圈归他所有②.“我”很重视这场推铁圈比赛

③.ACD

23.比赛很激烈,“我”和二战都很想赢得比赛,但是比赛结果在两个人的友谊面前又显

得苍白无力,“我”还是觉得比赛第二而友谊第一。

24.①.“我”和二战推铁圈比赛的规则和赛前准备②.“我”和二战推铁圈比赛

过程25.②④

26.二战心想:他的速度越来越快,马上就要到达终点了,我要加快速度,不然怎能赢得

他的铁圈啊。想到这二战急得满头大汗,眉头紧皱,越是着急,二战的腿和手越是不听使

唤,配合不默契,脚上一个翅越,铁圈歪倒了。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

需要我们通读全文,找到描写“我们”玩推铁圈游戏的四字词语,我们可以找到“忘乎所

以”“高歌猛进”来形容“我们”玩推铁圈游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①我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可以知道推铁圈大都选择在冬天,主要是运动起来暖和,锻炼身

体。②第三自然段介绍了“我”和二战的比赛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绕着操场推5圈,以

先到为胜,且不能在推动过程中让铁圈歪倒,败者直接把自己的铁圈送给胜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和文段内容的理解。

①“据为己有”这个词出现在第三自然段,我们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就很容易理解这个词

的意思,二战想通过赢得推铁圈比赛占据“我”的铁圈。②从“提前两天就把我的铁圈和

推杆收拾得利利索索”可以体会到“我”很重视这场推铁圈比赛。③“我”认为这场比赛

很正规”,是因为这场比赛主裁判是“我们”的女班长,而且班长还专门挑选一个星期天

上午作为比赛日,更重要的是比赛当天还去了16个同学,安排了4位监督员。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我”赢得了比赛,但并没有按照比赛规则要二战的铁圈,二战为此感到惊讶,大家也为

“我”的做法而鼓掌,“我”觉得相比于铁圈,小伙伴的友谊更重要,而且推铁圈游戏只

是“我们”的一种娱乐方式,能够陪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