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威海职业学院_第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威海职业学院_第2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威海职业学院_第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威海职业学院_第4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威海职业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8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的指示精神及有关要求,我们对山东省拟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初步评选,认为威海职业学院符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入选条件和标准要求。11月24-25日,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山东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专家组,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形成如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示范引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威海职业学院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符合教育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布局,能够更好地发挥威海职业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促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高,这些已经制约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我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高的转移以及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三)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制造新鲜血液的高技能人才储备库,不断为制造业基地输送人才。作为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市提出了今后将优先发展运输设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电工程产业、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等“五大主体产业群”,大力推进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农副产品出口加工等“三大基地”建设,走制造业强市之路的发展目标。对各类高技能人才形成了强劲需求,对人才培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威海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必将促进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威海职业学院自身加强内涵建设的需要威海职业学院建校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内涵建设,狠抓了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内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突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三个重点建设,凸显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路子。为使威海职业学院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威海职业学院建成“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对于威海职业学院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建设高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具备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建设环境1、办学基本条件过硬威海职业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始建于1958年的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始建于1993年的威海教育学院等4所学校组建。1998年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该院占地203.3万平方米(3048亩),生均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9.1平方米;固定资产6亿多元;拥有院内实验实训室82个,大型实训车间2个,教学工厂4处;仪器设备总值7561万元,生均仪器设备6514元;计算机2698台,百名学生微机数23台;语音室7个、座位400个,多媒体教室20个、座位4151个,百名学生多媒体语音室座位数34个;馆藏纸质图书67.5万册,电子图书78.37万册,生均年进书量26册;标准化学生公寓10栋,面积10.72万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9.2平方米;学生食堂8个,面积1.36万平方米;商务楼1栋,留学生公寓3栋,教工餐厅1个,现代化文体活动中心1栋,游泳馆1处,面积共3.64万平方米。建有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现有高职在校生11608人,全院教职工1026人,专任教师662人,兼职教师130人,生师比16: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1人,“双师”素质教师287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2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威海职业学院已是山东省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9栋学生公寓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公寓标准。目前办学软硬条件和综合实力已居省内前列,各种办学的指标已达到或部分超过教育部要求的优秀标准,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建设环境优良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尤其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山东省政府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先后颁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全省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在全省建成10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1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00所高标准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省政府高度重视威海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并将威海职业学院列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10所骨干示范性院校进行重点支持,这些为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作为威海市唯一的一所市属高等职业院校,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威海职业学院的发展,把该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中,为该院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努力将该院建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2002年以来,共投入6亿多元支持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园林化的新校园已具规模。威海市委、市政府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威海职业学院,拟组建以威海职业学院为龙头,省级以上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其他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威海职业学院在全市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威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该院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增批编制200多人,并给予到境外培训的教师一定的经费补助。威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为该院购置、配备实验、实训设备提供了大力支持,今年,威海市政府决定投资1.87亿元在威海职业学院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集学生技能训练、社会培训功能于一体的面向全市的威海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目前该项工程已开始启动。社会各界也为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近两年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向威海职业学院提供价值近2000万元实训设备。同时,威海职业学院具有濒临韩国、日本的区位优势,对外交流往来频繁,能够接触到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经验,使威海职业学院办学整体水平在不断创新中得到提升。(二)具有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威海职业学院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注重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学习,做专家型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党政一把手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强,在办学机制、教育教学改革、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强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院长以创新的办学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办学实绩被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体领导干部把自身发展与学院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始终充满了追求卓越、奋勇当先、干事创业的激情。(三)综合办学水平已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1、办学理念先进威海职业学院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观念转变和理性思考。从2004年开始,根据年度工作重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理论研讨”、“教育教学理论研讨”、“校企合作研讨”等为主题,每年都面向全体教职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校本培训和理论研讨活动,院长带头主讲,理清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工作思路,总结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并举,多类型、多形式、多规格地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完成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从重视理论教学向重视实践教学的转变、从硬件建设向内涵提升的转变等三个工作重点的转移,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威海职业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注重教师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了以“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工程。近两年,共引进高层次专家、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等各类人才20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98人。为中青年教师提供1至2万元的学习费用,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每年都要实施“百人培训工程”,安排15%的骨干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有关高职院校研修,20%的教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全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大了教师境外培训的力度,在2005年安排部分教师赴韩国、日本考察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又安排两批共34名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赴新加坡接受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培训。注重以“项目培训”的形式组织教师研发攻关,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威海职业学院职业技能训练中心项目研发部目前已研发出了智能节能型生产教学两用普通数控车床,经初步测定,其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节能率6%-8%,目前已开始生产并面向市场销售。加强了师德教育,塑造了优良教风。威海职业学院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坚持“两个务必”和思想作风整顿、精细化管理年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了“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的良好氛围。全方位的教师素质提高措施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66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占3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专业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71%,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36%。教师年均发表论文200多篇,2名教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荣誉称号。3、教学基本设施先进,资金投入力度大威海职业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按照“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研究、论证了实践教学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实践教学设施投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具有教学、生产双重功能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教学工厂,重点建设了生化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经济管理、服装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等7个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和一个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其中,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形成了专业认知和感知基本训练、模拟实践教学和真实工作环境下岗位适应性技能训练的模块体系。威海职业学院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学院发展,自筹资金力度大。近三年来,除上级财政正常的投入外,威海职业学院采取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实训基地和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科研课题立项拨款、校办产业创收、社会捐赠、校友捐助等多种形式,累计筹资1980万元,较好地促进了该院自我发展。4、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完备威海职业学院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完善了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了教学管理程序,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一是狠抓常规教学管理。按照“修德强能、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制订并完善了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了教学运行管理,保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运行常态。同时,鼓励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学竞赛活动,使教学管理向纵深发展。二是实行教学、督导分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性、动态性自评。实施了系部级教学质量评估,建立了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和适时调控网络,重视教学管理、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在专业建设上建立起了以奖代补的激励制度和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5、育人效果和社会声誉良好威海职业学院加强内涵建设的措施使教育教学管理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院高度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推荐工作,建立健全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把就业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近几年来,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3%,高于全省同类院校20个百分点,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达到100%,新生报到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90%以上。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1、办学模式先进威海市委、市政府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将威海职业学院与威海市技术学院进行了有机整合。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深层次上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威海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推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间实现直接“双证互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商务日语等3个专业开展了二年制学制的改革试点工作。2、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威海职业学院在产学研结合上,狠抓“产”的环节,以产促学,以产促研,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了校办企业服务教学的功能,始建于1958年的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校内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生产经营和服务教学双重定位,60%的产品出口,年销售收达到4300多万元,坚持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承担学生实训任务,实现了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赢。该公司是“万能镗头”产品行业标准制定单位。该院按照星级宾馆标准为餐旅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建设了设施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新产学合作的形式,在深层次上推进校企合作。与威海“大屋地产”企业联合举办“大屋班”,实行“定单式”学生培养模式。引进社会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天信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教学示范工厂,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在保证质量和利用率的前提下,与北京FANUC、广州数控、华东数控、天润曲轴等企业合作建立了76个校外实习基地。四是建立了“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重点专业创新室、校外实训基地”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3、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高威海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几年来,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为一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信息平台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一卡通系统、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回传直播系统、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安保系统、导航宣传系统、电视节目演播制作系统等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为共享型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软硬件条件支撑。学院内部办公、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图书检索借阅、日常生活等全部实现了网络信息化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运用多媒体授课。学院精品课程全部实现了院内网上共享。4、高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威海职业学院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创办了威海职业学院学报—《威海科学导刊》,配备了专职研究人员,设立了专项研究经费,列入了学院正常经费预算。几年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先后立项省市级科研课题1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已经结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分类》、《从威海地区的刺绣看鲁绣的传承与发展》等课题分别被列为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山东省文化厅重点课题。2005年学院教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五)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较大,布局合理1、专业建设布局合理威海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已任,紧紧围绕威海市“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建设的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了以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二、三产业等专业的建设,调重调硬了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比重。在目前学院设置的49个专业中,与“五大产业群”相匹配的专业如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工程技术类专业占到专业总数的70%以上,专业群由原来的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三大专业群发展并稳定在现在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建筑工程、交通运输、轻纺食品、生化制药等十大专业群,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信息、生化制药、餐饮管理与服务等面向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为骨干,协调发展相关专业的外向化、技术化、应用化、地方化的专业群体系和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格局。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应用韩语专业、餐旅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山东省首批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示范专业。应用韩语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2、课程和教材建设针对性强威海职业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依据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技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按“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了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人文教育课程三个模块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机械制图、数字电路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重视教材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办学定位,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鼓励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实际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教材。几年来,教师已编写并出版质量较高的高职教育教材61部。(六)服务社会卓有成效1、培训服务成绩突出威海职业学院面向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工程为突破口,开发培训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创新培训方法。开展了在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多种类型的培训。近几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人才近2万人次。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了对本地区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的帮扶活动,并开展了地区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与乳山市育黎中学、育黎小学及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结成了对口支援对子,在师资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扩大了服务社会的辐射范围。2、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威海职业学院以院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全市职教龙头作用,以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为主,以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项目培训、课题攻关、工业设计等技术服务,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为威海气功元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了031001A型高压截止阀、YZ55R5-L8型行走手动换向阀、BT-40气液增压阀等多项新产品。教师共获9项国家专利,该院教学工厂是“万能镗头”产品的行业标准制定单位,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年产值4300多万元。3、对外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濒临韩国、日本的区位优势,与韩国、日本的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经常性地互派师生进修、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经验,使该院整体办学水平在不断创新中得到提升。加大了学生境外实习、就业的工作力度,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劳务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送大批优秀学生到境外实习、就业,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威海职业学院教师、学生在国外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国外同行和就业单位的高度评价。几年来,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威海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亮点,对威海职业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创新的办学模式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威海职业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艘新的航母。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副省长王军民等领导多次到威海职业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威海职业学院的办学成绩,并期望威海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威海职业学院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年轻教师比例偏大,专业与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经过分析论证,威海职业学院在目前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完全可行的。三、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一)指导思想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立足威海,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二)总体目标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使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建设8个重点专业;在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3万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塑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纸质图书达到9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90万册。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使该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努力把该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三)项目内容围绕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3个重点,开展9项工作。1、教学基本建设。根据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围绕学校总体建设目标,体现学院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教学设施建设项目,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全面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教学管理的效能。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库,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专业布局。到2008年,在着力建设10个专业群的基础上,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在15个骨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韩语、餐饮管理与服务、服装设计、电气自动化建设、软件技术等8个专业,创建国家级教学示范专业。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到2008年,投资9756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重点建设先进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等9个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0个以上,生产性教学工厂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00个以上。4、师资队伍建设。到2008年,在校生数达到1.3万人时,专任教师数达到750人,聘用兼职教师220人,生师比保持在15:1左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40%以上。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4名以上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构建专业梯队。培养1至2名本市行业知名专家,2名省级教学名师。培养1名威海市首席技师,10名高级技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达到50名以上。每个专业都引进和培养1至2名专业带头人,4至6名骨干教师。5、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探索职业教育规律,根据不同类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课程建设的“1-2-3-8-1”工程。到2008年,建成校级100门网络课程,20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0门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编写15部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搭建公共平台,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6、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以学院为办学主体,与企业、社会力量、个人和国外教育机构共同合作办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搭建筹资平台,多渠道吸收办学资金,增强办学活力。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处理好规范与调整的关系,形成既规范又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机制。进一步健全包括质量标准、监控制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控反馈和整改体系组成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7、服务社会。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充分发挥设备先进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应用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推广工作;发挥优质、高效的品牌特色专业群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功能较完善的实训条件,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增强辐射能力。面向社会培训每年达到1万人次以上。8、对外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开辟对外交流渠道,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加强出国培训、国外引智、接受外国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及学术会议等工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提高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力。9、德育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埋头实干的工作态度、守时严明的纪律观念、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达到职业道德好、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强的培养目标。(四)项目实施进度该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概算为153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2500万元;地方政府按中央财政专项经费1:3.5的比例配套地方财政资金8750万元;学院自筹配套资金2670万元;引进校外合作资金140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专业与课程建设81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587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1656万元(含基础设施建设1500万元)、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265万元。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项目实施进度按3年安排,即从2006年到2008年,具体安排如下:——项目启动阶段:(2006年12月1日-2007年2月28日)1、编制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报书,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2、报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立项;3、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4、建立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制度;5、启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阶段:(2007年3月1日-2008年10月31日)1、进行重点专业群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论证与采购、安装、调试;2、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布局、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建设项目按计划进行;3、学院检查示范建设项目资金到位与执行情况;4、进行各项目中期总结和评价;5、学院对各项目建设成果进行检查考核。——项目验收阶段:(2008年1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1、完成示范院校建设计划;2、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并加以完善;3、提炼各项目成果;4、学校对示范院校建设进行总结;5、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经分析论证,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符合教育部、财政部的建设宗旨,项目建设内容重点突出,指标可测性强,实施进度均衡,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四、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山东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鼓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出台了《山东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等重要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出台《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威海职业学院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资金投入、切实搞好威海职业学院技能实训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努力培养适应威海职业学院发展需要的队伍、积极支持威海职业学院探索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六条意见,对威海职业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给予若干具体的政策支持。(二)资金保障根据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按照“以地方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企业资金,中央财政进行引导和推动”的原则,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继续加大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的投入。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资金的数额,威海市政府确定,按1:3.5的比例安排财政专项配套资金,并按项目实施年度足额拨付到位。同时,根据威海职业学院重点建设的需要,对纳入威海市政府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采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和威海职业学院自筹的办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逐年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到“十一五”末,威海市政府确定,威海职业学院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我省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建立政策性投入机制,确保对威海职业学院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从2006年起,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主要用于威海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并保持每年按教育费附加的增长比例同步增加。每年按每班5000元的标准,由财政资金拨付班费,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开展学生工作的专项经费。并积极协调行业、企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资助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三)组织保障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对项目建设进行业务指导,成立了运行监控中心、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系统,确保建设项目实施的效益。威海市委、市政府派一名市委常委、副市长专管此项工作。威海职业学院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已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项目建设工作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调度、监控检查。其主要工作职责或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立阶段性的工作目标,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加快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定期自评、督查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等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检查,推广典型,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用足用好教育部项目建设经费和威海市政府配套资金,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五、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期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将使威海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炼升华,软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专业建设特色更加鲜明,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办学特色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示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一)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将会显著提高项目完成后,该院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显著提高,教学实训条件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资源更加优化,办学理念更加科学、先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大加强,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在区域、全国和国际上的影响大大加强。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将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使威海职业学院该建设项目总资金投入达到1.5亿元以上。在实践教学设施与专业群建设配套完善、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构建起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起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特征的校企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为威海职业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起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该院将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群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产学研结合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出若干原创性的办学思路,凸显办学特色,带动高职院校特色创新。将促使该院牢固树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意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学规范、评价标准和教学督导机制,突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运行的管理,使整个教育教学始终保持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良好运行常态。(三)重点专业建设将形成独特优势该院将全面实施专业建设系统工程,以骨干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的理念更加先进,规划更加科学,逐步形成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外向化、技术化、应用化、地方化专业群体系。威海职业学院专业体系化建设的理念和做法,将对全国同类高等专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内容的实施,将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双师”素质,完成从传统教育教学到高职教育教学的思维与方法的转变,从重视专业理论课教学到注重实践教学的转变,从“双师”能力缺失到自觉提高“一体化”教学能力的转变,整体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施、组织与管理水平。(四)社会服务功能将得到明显增强一方面通过专业和专业群的不断优化和调整,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将使威海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威海市“三大基地”、“五大产业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需求更加吻合,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威海职业学院的依存度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威海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规格更加符合社会岗位的技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毕业生一毕业,企业就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使面向在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科技研发力度加强,为社会企业将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支持其他同类院校建设和西部地区对口支援项目建设的效果明显。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山东省高职院校和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承担起师资培训培养任务。(五)优势教学资源将在更大区域内共享该院将积极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等优势资源将通过共享平台与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其影响和作用。建设开放的教学资源,将为学生和社会人员自主学习、终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通过该项目若干重点建设内容的实施,威海职业学院基础能力建设将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质量将大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办学特色将更加突出,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为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贡献。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八

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的指示精神及有关要求,我们对山东省拟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初步评选,认为威海职业学院符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入选条件和标准要求。11月24-25日,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山东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专家组,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形成如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示范引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威海职业学院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符合教育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布局,能够更好地发挥威海职业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促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高,这些已经制约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我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高的转移以及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三)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制造新鲜血液的高技能人才储备库,不断为制造业基地输送人才。作为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市提出了今后将优先发展运输设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电工程产业、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等“五大主体产业群”,大力推进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农副产品出口加工等“三大基地”建设,走制造业强市之路的发展目标。对各类高技能人才形成了强劲需求,对人才培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威海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必将促进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威海职业学院自身加强内涵建设的需要威海职业学院建校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内涵建设,狠抓了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内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突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三个重点建设,凸显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路子。为使威海职业学院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威海职业学院建成“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对于威海职业学院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建设高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具备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建设环境1、办学基本条件过硬威海职业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始建于1958年的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始建于1993年的威海教育学院等4所学校组建。1998年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该院占地203.3万平方米(3048亩),生均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9.1平方米;固定资产6亿多元;拥有院内实验实训室82个,大型实训车间2个,教学工厂4处;仪器设备总值7561万元,生均仪器设备6514元;计算机2698台,百名学生微机数23台;语音室7个、座位400个,多媒体教室20个、座位4151个,百名学生多媒体语音室座位数34个;馆藏纸质图书67.5万册,电子图书78.37万册,生均年进书量26册;标准化学生公寓10栋,面积10.72万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9.2平方米;学生食堂8个,面积1.36万平方米;商务楼1栋,留学生公寓3栋,教工餐厅1个,现代化文体活动中心1栋,游泳馆1处,面积共3.64万平方米。建有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现有高职在校生11608人,全院教职工1026人,专任教师662人,兼职教师130人,生师比16: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1人,“双师”素质教师287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2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威海职业学院已是山东省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9栋学生公寓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公寓标准。目前办学软硬条件和综合实力已居省内前列,各种办学的指标已达到或部分超过教育部要求的优秀标准,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建设环境优良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尤其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山东省政府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先后颁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全省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在全省建成10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1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00所高标准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省政府高度重视威海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并将威海职业学院列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10所骨干示范性院校进行重点支持,这些为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作为威海市唯一的一所市属高等职业院校,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威海职业学院的发展,把该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中,为该院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努力将该院建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2002年以来,共投入6亿多元支持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园林化的新校园已具规模。威海市委、市政府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威海职业学院,拟组建以威海职业学院为龙头,省级以上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其他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威海职业学院在全市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威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该院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增批编制200多人,并给予到境外培训的教师一定的经费补助。威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为该院购置、配备实验、实训设备提供了大力支持,今年,威海市政府决定投资1.87亿元在威海职业学院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集学生技能训练、社会培训功能于一体的面向全市的威海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目前该项工程已开始启动。社会各界也为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近两年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向威海职业学院提供价值近2000万元实训设备。同时,威海职业学院具有濒临韩国、日本的区位优势,对外交流往来频繁,能够接触到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经验,使威海职业学院办学整体水平在不断创新中得到提升。(二)具有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威海职业学院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注重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学习,做专家型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党政一把手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强,在办学机制、教育教学改革、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强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院长以创新的办学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办学实绩被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体领导干部把自身发展与学院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始终充满了追求卓越、奋勇当先、干事创业的激情。(三)综合办学水平已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1、办学理念先进威海职业学院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观念转变和理性思考。从2004年开始,根据年度工作重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理论研讨”、“教育教学理论研讨”、“校企合作研讨”等为主题,每年都面向全体教职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校本培训和理论研讨活动,院长带头主讲,理清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工作思路,总结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并举,多类型、多形式、多规格地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完成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从重视理论教学向重视实践教学的转变、从硬件建设向内涵提升的转变等三个工作重点的转移,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威海职业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注重教师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了以“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工程。近两年,共引进高层次专家、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等各类人才20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98人。为中青年教师提供1至2万元的学习费用,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每年都要实施“百人培训工程”,安排15%的骨干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有关高职院校研修,20%的教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全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大了教师境外培训的力度,在2005年安排部分教师赴韩国、日本考察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又安排两批共34名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赴新加坡接受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培训。注重以“项目培训”的形式组织教师研发攻关,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威海职业学院职业技能训练中心项目研发部目前已研发出了智能节能型生产教学两用普通数控车床,经初步测定,其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节能率6%-8%,目前已开始生产并面向市场销售。加强了师德教育,塑造了优良教风。威海职业学院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坚持“两个务必”和思想作风整顿、精细化管理年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了“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的良好氛围。全方位的教师素质提高措施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66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占3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专业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71%,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36%。教师年均发表论文200多篇,2名教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荣誉称号。3、教学基本设施先进,资金投入力度大威海职业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按照“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研究、论证了实践教学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实践教学设施投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具有教学、生产双重功能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教学工厂,重点建设了生化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经济管理、服装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等7个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和一个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其中,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形成了专业认知和感知基本训练、模拟实践教学和真实工作环境下岗位适应性技能训练的模块体系。威海职业学院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学院发展,自筹资金力度大。近三年来,除上级财政正常的投入外,威海职业学院采取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实训基地和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科研课题立项拨款、校办产业创收、社会捐赠、校友捐助等多种形式,累计筹资1980万元,较好地促进了该院自我发展。4、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完备威海职业学院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完善了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了教学管理程序,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一是狠抓常规教学管理。按照“修德强能、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制订并完善了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了教学运行管理,保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运行常态。同时,鼓励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学竞赛活动,使教学管理向纵深发展。二是实行教学、督导分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性、动态性自评。实施了系部级教学质量评估,建立了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和适时调控网络,重视教学管理、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在专业建设上建立起了以奖代补的激励制度和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5、育人效果和社会声誉良好威海职业学院加强内涵建设的措施使教育教学管理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院高度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推荐工作,建立健全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把就业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近几年来,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3%,高于全省同类院校20个百分点,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达到100%,新生报到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90%以上。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1、办学模式先进威海市委、市政府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将威海职业学院与威海市技术学院进行了有机整合。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深层次上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威海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推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间实现直接“双证互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商务日语等3个专业开展了二年制学制的改革试点工作。2、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威海职业学院在产学研结合上,狠抓“产”的环节,以产促学,以产促研,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了校办企业服务教学的功能,始建于1958年的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校内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生产经营和服务教学双重定位,60%的产品出口,年销售收达到4300多万元,坚持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承担学生实训任务,实现了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赢。该公司是“万能镗头”产品行业标准制定单位。该院按照星级宾馆标准为餐旅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建设了设施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新产学合作的形式,在深层次上推进校企合作。与威海“大屋地产”企业联合举办“大屋班”,实行“定单式”学生培养模式。引进社会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天信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教学示范工厂,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在保证质量和利用率的前提下,与北京FANUC、广州数控、华东数控、天润曲轴等企业合作建立了76个校外实习基地。四是建立了“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重点专业创新室、校外实训基地”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3、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高威海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几年来,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为一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信息平台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一卡通系统、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回传直播系统、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安保系统、导航宣传系统、电视节目演播制作系统等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为共享型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软硬件条件支撑。学院内部办公、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图书检索借阅、日常生活等全部实现了网络信息化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运用多媒体授课。学院精品课程全部实现了院内网上共享。4、高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威海职业学院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创办了威海职业学院学报—《威海科学导刊》,配备了专职研究人员,设立了专项研究经费,列入了学院正常经费预算。几年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先后立项省市级科研课题1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已经结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分类》、《从威海地区的刺绣看鲁绣的传承与发展》等课题分别被列为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山东省文化厅重点课题。2005年学院教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五)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较大,布局合理1、专业建设布局合理威海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已任,紧紧围绕威海市“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建设的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了以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二、三产业等专业的建设,调重调硬了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比重。在目前学院设置的49个专业中,与“五大产业群”相匹配的专业如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工程技术类专业占到专业总数的70%以上,专业群由原来的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三大专业群发展并稳定在现在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建筑工程、交通运输、轻纺食品、生化制药等十大专业群,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信息、生化制药、餐饮管理与服务等面向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为骨干,协调发展相关专业的外向化、技术化、应用化、地方化的专业群体系和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格局。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应用韩语专业、餐旅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山东省首批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示范专业。应用韩语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2、课程和教材建设针对性强威海职业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依据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技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按“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了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人文教育课程三个模块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机械制图、数字电路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重视教材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办学定位,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鼓励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实际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教材。几年来,教师已编写并出版质量较高的高职教育教材61部。(六)服务社会卓有成效1、培训服务成绩突出威海职业学院面向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工程为突破口,开发培训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创新培训方法。开展了在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多种类型的培训。近几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人才近2万人次。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了对本地区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的帮扶活动,并开展了地区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与乳山市育黎中学、育黎小学及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结成了对口支援对子,在师资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扩大了服务社会的辐射范围。2、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威海职业学院以院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全市职教龙头作用,以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为主,以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项目培训、课题攻关、工业设计等技术服务,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为威海气功元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了031001A型高压截止阀、YZ55R5-L8型行走手动换向阀、BT-40气液增压阀等多项新产品。教师共获9项国家专利,该院教学工厂是“万能镗头”产品的行业标准制定单位,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年产值4300多万元。3、对外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濒临韩国、日本的区位优势,与韩国、日本的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经常性地互派师生进修、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经验,使该院整体办学水平在不断创新中得到提升。加大了学生境外实习、就业的工作力度,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劳务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送大批优秀学生到境外实习、就业,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威海职业学院教师、学生在国外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国外同行和就业单位的高度评价。几年来,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威海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亮点,对威海职业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创新的办学模式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威海职业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艘新的航母。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副省长王军民等领导多次到威海职业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威海职业学院的办学成绩,并期望威海职业学院成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威海职业学院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年轻教师比例偏大,专业与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经过分析论证,威海职业学院在目前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完全可行的。三、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一)指导思想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立足威海,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二)总体目标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使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建设8个重点专业;在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3万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塑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纸质图书达到9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90万册。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使该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努力把该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三)项目内容围绕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3个重点,开展9项工作。1、教学基本建设。根据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围绕学校总体建设目标,体现学院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教学设施建设项目,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全面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教学管理的效能。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库,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专业布局。到2008年,在着力建设10个专业群的基础上,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在15个骨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韩语、餐饮管理与服务、服装设计、电气自动化建设、软件技术等8个专业,创建国家级教学示范专业。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到2008年,投资9756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重点建设先进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等9个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0个以上,生产性教学工厂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00个以上。4、师资队伍建设。到2008年,在校生数达到1.3万人时,专任教师数达到750人,聘用兼职教师220人,生师比保持在15:1左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40%以上。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4名以上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构建专业梯队。培养1至2名本市行业知名专家,2名省级教学名师。培养1名威海市首席技师,10名高级技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达到50名以上。每个专业都引进和培养1至2名专业带头人,4至6名骨干教师。5、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探索职业教育规律,根据不同类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课程建设的“1-2-3-8-1”工程。到2008年,建成校级100门网络课程,20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0门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编写15部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搭建公共平台,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6、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以学院为办学主体,与企业、社会力量、个人和国外教育机构共同合作办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搭建筹资平台,多渠道吸收办学资金,增强办学活力。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处理好规范与调整的关系,形成既规范又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机制。进一步健全包括质量标准、监控制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控反馈和整改体系组成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7、服务社会。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充分发挥设备先进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应用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推广工作;发挥优质、高效的品牌特色专业群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功能较完善的实训条件,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增强辐射能力。面向社会培训每年达到1万人次以上。8、对外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开辟对外交流渠道,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加强出国培训、国外引智、接受外国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及学术会议等工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提高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力。9、德育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埋头实干的工作态度、守时严明的纪律观念、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达到职业道德好、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强的培养目标。(四)项目实施进度该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概算为153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2500万元;地方政府按中央财政专项经费1:3.5的比例配套地方财政资金8750万元;学院自筹配套资金2670万元;引进校外合作资金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