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1第四单元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1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1第四单元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2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1第四单元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3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1第四单元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4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1第四单元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1.(2024·廊坊)明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后,面对奏章冗长的严峻现象,诏令臣下必需精简奏章字数,并规定统一格式。此举旨在(A)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C.完善中枢体系 D.强化思想限制[解析]朱元璋诏令臣下必需精简奏章字数,并规定统一格式,避开奏章冗长的严峻现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化思想限制,解除D项。2.(2024·广东适应性测试)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爱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依据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B)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D.旺盛市镇经济[解析]依据材料“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可知,明朝统治者是通过树立忠良贤达的榜样来整顿官场的风气,故B项正确;明代儒学并没有受到冲击,其正统地位在不断强化,不存在须要巩固的问题,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限制,解除C项;旺盛市镇经济不是主观目的,解除D项。3.(2024·辽宁适应性测试)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D)A.礼部减弱了内阁权力 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 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解析]对于皇帝的决策,给事中“忤逆帝意”,不遵从皇帝的旨意,结合史实,给事中干脆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刚好制止订正皇帝的失德失政行为,故选D项;内阁本身就没有权力,是皇帝的秘书询问机构,解除A、B两项;御史和给事中一样都属于言官,并不能制约皇帝权力,解除C项。4.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D)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限制C.增加了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D.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理想[解析]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取消纳粟、纳马、纳银入监读书的惯例,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也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理想,故D项正确;这一举措缓和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但“消退了”说法欠妥,故A项错误;这一举措并未放松政府对士人的人身限制,故B项错误;这一举措不能增加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5.(2024·重庆)对比下表,该表从实质上说明明朝(C)明朝处理内陆边疆和海疆的政策与结果区域对象政策结果内陆边疆蒙古斗争、修长城、和议、互市复原贸易、维持和平西藏册封、设立机构、委任上层巩固统治海疆葡萄牙无有力手段葡萄牙获得澳门居住权荷兰无有力手段荷兰占据台湾A.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对殖民者的侵略性相识不足C.深受当时外交政策影响D.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决心[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注意内陆边疆而忽视海疆,这一处理方式深受“海禁”政策的影响,C项正确;传统华夷观念是对比双方是中国同外国,题目中比较的是对待内陆少数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不同政策与结果,A项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是没有体现本质,解除;澳门和台湾被占据,不能体现维护统一的决心,D项错误。6.(2024·济宁)1394年,明太祖下令:“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这反映出明太祖禁止私自海外贸易旨在(B)A.活跃国内商品经济 B.安定沿海社会秩序C.防止外来思想渗透 D.加强官方贸易垄断[解析]材料“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体现的是明太祖认为沿海地区的人民同外商进行交易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沿海社会秩序,B项正确;明朝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活跃商品经济的说法错误,A项解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解除。7.(2024·德州)1593年,倭寇侵扰朝鲜,福建因而禁止通贩海上,但一些人借买谷捕鱼之引,远出海外贸易。中丞许浮远“出示诏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准驾回按例报官纳饷,一切私通及压冬情罪悉宥免”。许浮远的做法(C)A.旨在扩大海外贸易 B.终结了“海禁”政策C.具有肯定的开明性 D.加剧了局势动荡[解析]材料“出示招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准驾回按例报官纳饷,一切私通及压冬情罪悉宥免”体现的是许浮远并未严格厉行“海禁”政策,有肯定的开明性,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解除;“海禁”政策是最高统治者的行为,地方官员无法终止,B项解除。8.(2024·天一大联考)清朝定都北京后,马上宣布“将前朝召买粮料诸弊尽行蠲除。自时厥后,凡市籴皆因商民所便,时地所宜,度物货、平市价、劝商贾、敦节俭、抑豪强、禁科派”。清廷这一做法旨在(A)A.稳定社会秩序 B.放松抑商政策C.降低市场物价 D.满意民众需求[解析]据材料,清定都北京后,实行一系列稳定市场的经济举措,有利于复原明末受战乱影响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据材料“劝商贾”“抑豪强、禁科派”打击了富商大贾,解除B项;据材料“度物货、平市价”而非降低物价,解除C项;清政府加强市场管控主要是为巩固统治,解除D项。9.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行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意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行失。”据此可知,当时(D)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信念[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同清廷议和,恳求与高丽一样,对清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行与高丽外国比,如诚意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抓住机会进剿台湾,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能与外国问题同日而语,反映了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信念,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康熙帝认为假如不能和平招抚台湾,就以武力解决,故A项错误;当时台湾处于郑氏集团统治之下,不是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而是康熙帝指示施琅可以抓住机会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C项错误。10.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图1、图2分别是18世纪晚期在西藏流行的格萨尔多吉才加(藏人崇拜的英雄)唐卡和关公唐卡。这体现了当时该地区(B)A.“改土归流”取得显著成效B.儒家义理与佛教教义深度契合C.宣政院发挥了重要作用D.商品经济发展变更人们审美观[解析]依据图1格萨尔多吉才加的唐卡形象与图2关公唐卡形象对比可知,民间的关公信仰进入藏传佛教内部,儒家义理与藏传佛教教义实现了深度契合,故选择B项;清朝的“改土归流”不包括西藏地区,故解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的中心机构,故解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也不涉及审美观,故解除D项。11.(2024·山东高三期中)清代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近臣汇报地方状况和民间舆论。康熙后期,撰写奏折的人员已扩展到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及一部分朝廷大臣。雍正时,一部分中下级官员也获得了此项权力。奏折撰写人员的扩大(A)A.有利于皇帝多渠道了解下情B.降低了奏折制度的保密性C.扩大了参加政务决策的范围D.意味着军机处的权势下降[解析]依据“让一些在外公干近臣汇报地方状况和民间舆论”“已扩展到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及一部分朝廷大臣”可以看出奏折撰写人员的扩大,使皇帝有更多的渠道,更加全面了解国家的状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保密性的问题,解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人员并没有决策权,解除C项;康熙时期还没有军机处,解除D项。12.(2024·湛江)清朝前期,政府颁布的治边法律有《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清政府颁布这些法律(A)A.意图强化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B.说明其民族同等意识增加C.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分而治之 D.导致边疆管理的体制固化[解析]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统治立法,并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表明其通过边疆管理的法制化,强化大一统局面的意图,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同等意识和分而治之,故解除B、C两项;清政府重视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立法,尽量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不能表明其边疆管理的体制固化,故解除D项。13.(2024·辽宁高三期末)经济学家刘逖以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1630至1840年中国GDP进行了估算,并由此得出结论:清代人均收入在其经济复原后即起先下降,并在康乾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B)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赋税政策发生变更C.中原自然灾难频发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乾时期清王朝起先改革赋税制度,特殊是废除了人头税,由此带来人口的激增,使人均收入不断下跌,故选B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记是军机处的设立,解除A项;自然灾难频发并不是导致人均收入下跌的主要缘由,解除C项;康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松动,解除D项。14.(2024·漳州月考)17世纪晚期,清政府相继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设置海关,其主要职责是“执掌水陆通商货税”,同时还负责外贸管理、稽查船只及走私物品等。清政府规定,一切商民货物,俱由海上船运,赴(海关)监督纳税。这表明当时清政府(A)A.渐渐实施有限经济开放政策 B.严守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 D.力图开拓东南海疆[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清政府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设置海关收税,并负责外贸管理、稽查船只及走私物品等,表明当时清政府渐渐实行有限经济开放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海关”收税,并负责外贸管理、稽查船只及走私物品等,并非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利用,也不是力图开拓东南海疆,故C、D两项错误。15.(2024·全国高三一模)清代粤海关的行商作为获得政府特许专事对外贸易的商人集团,也担当着管理外商的担保责任。行商负责征税,并须向政府供应海外珍奇。某家行商一旦破产便会被流放到伊犁,同时其它行商须代其偿债。这说明行商(A)A.具有官商双重性质 B.垄断国内外贸易C.商业经营范围广泛 D.阻碍了社会进步[解析]据题意可知,清代粤海关的行商既要负责商业贸易,也要管理外商和负责征税,说明行商具有官商双重性质,故选A项;垄断国内外贸易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行商的商业经营范围,解除C项;行商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进步,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孝陵神功圣德碑时,已着力刻画朱元璋非凡的外貌:“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明太祖实录》在追述朱元璋少年之事时赞曰:“上稍长,资貌雄杰,志意廊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明史》据此写道:“(上)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摘编自胡丹《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1)观点:材料一中的左图和右图均为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人们对这两幅画像中原委哪一个是真实的朱元璋存在纷争,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朱元璋相貌出现争议的缘由。[答案](1)观点:材料一中左图和右图反映了两副迥然相异的朱元璋面貌。说明:由于朱元璋两种迥然不同的人格形象,才会产生两副迥然相异的朱元璋面貌。一方面,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旷代圣主和明君,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暴君,在野史、戏剧中出现了大量描写他猜忌、多疑、滥杀的故事。(2)缘由:朱元璋圣明的正面形象是官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