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综合提升一、对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的相识1.从历史背景看:大运输河的开凿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自三国以来,南方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逐步赶上北方。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仍在北方,故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输河是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须要,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沟通,巩固统一。2.从主观目的上看: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首先是为加强南北沟通,有效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其次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和便利在江南繁华地区进行巡游、享乐。3.从客观作用上看:一方面,开凿大运输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是隋朝速亡的缘由之一。另一方面,大运输河的开通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沟通,对巩固统一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泽被后世。二、比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实行时间北魏至唐朝前期唐朝后期(780年起先)前提条件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遭到破坏,财政困难目的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征收标准人口土地与财产内容租:田租。调:户调。庸:力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每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意义保证了农夫的生产时间,赋役负担相对减轻,农夫开垦了很多荒地。政府赋税收入得到肯定保障统一了税制,在肯定时期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变更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有所放松。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三、隋唐文化的特点1.全面旺盛: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化、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旺盛。2.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建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民族交往亲密,在文化上相互沟通、交融,为中华文化增加了刚劲、豪爽、热情、活泼的色调,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常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汲取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3.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僧一行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思想界异样活跃:道教系统化,佛儒道三教起先出现合流的迹象。2.体现了民族交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交融。3.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迥异。史料1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丢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列宁认为,民族的“同化问题,即丢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往沟通中,共同性渐渐增加,渐渐融为一体,民族之间的差别最终消逝的过程、结果。民族融合是民族交往过程中的必定现象与结果。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之间交往和沟通程度的标示,反映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过程中。在纵向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沟通,必定产生交融,交融程度积累到肯定程度,必定会发生自然同化现象。从横向上说,民族之间的交往、沟通和交融发生在经济、文化、政治、心理、社会和人口(血统)等各个方面。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淌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加,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渐渐产生。——摘编自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解读】民族同化、民族融合与民族交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通过此史料可使我们对民族交融有精确的相识。民族融合和民族交融不是民族同化,民族交融更能精确地体现各民族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史料2以往我们把藩镇的出现归咎于中心集权衰弱、皇帝姑息纵容,然而这类论调已经在众多学者面前不攻自破。程志先生对藩镇本质进行了新的理解,他强调藩镇林立的局面出现不能说明中心集权之衰弱,相反在肯定程度上是加强的表现。指出藩镇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为朝廷执行着监察、军事、戍边和复原国家秩序的职能。更引人瞩目的是杨志玖先生的高徒张国刚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成的《唐代藩镇探讨》,全书采众前辈之长,把藩镇起源、性质、内部结构、动乱特点等问题一一交代清晰,后世的藩镇问题基本话语范式由此奠定。首先,于藩镇之起源问题,探讨中着重考察中晚唐特殊是肃宗、代宗时期中原军事政治、边疆边防形势变更对藩镇建制的影响,旨在强调唐中叶以来的藩镇林立并非君主姑息所致,而是客观的政局条件催生的;然后进一步考察各个藩镇存在的特点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揭示中晚唐藩镇的真实面貌,更可以给藩镇予以全面客观的定性。张先生不赞同把“藩镇”与“割据”画上等号,认为割据绝不是藩镇存在的形式和性质;他本人最大的贡献在于破除了以往人们对于藩镇的刻板印象——割据,因为多数读者毫不犹豫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认为藩镇的存在就是一种割据势力,它的存在就是与中心政府进行对抗。——摘编自于笛《唐代藩镇问题综述》【解读】史料是对唐代藩镇的再相识,提出了新论点,丰富了对唐代藩镇的相识。史料强调“藩镇”不等于“割据”,且藩镇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为朝廷执行着监察、军事、戍边和复原国家秩序的职能。因此唐代的藩镇在肯定程度上持续了唐代的统治。史料3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阔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汲取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建出本国或本地区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验了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起先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摘编自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解读】该史料阐述了文化圈的概念和中华文化圈的特点。中华文化圈在隋唐时期发展和确立,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选择题1.(2024江苏镇江期末)南北朝时期胡人的饮食习惯渐渐影响汉人,《齐民要术》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筚拨酒)、胡饭、胡羹、羌煮等。中原地区出现了烧烤兽肉和以奶酪为饮料的饮食习俗。由此可见 ()A.中原农业生产遭到破坏B.民族隔阂仍旧广泛存在C.民族交融影响生活习俗D.中原饮食习惯完全异化答案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时代。从材料中的“胡人的饮食习惯渐渐影响汉人”“中原地区出现了烧烤兽肉和以奶酪为饮料的饮食习俗”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交融已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习俗,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D项说法太肯定,解除。2.(2024福建宁德期末)东晋,朝廷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为官。这旨在 ()A.理清门阀士族的谱系B.满意士族的参政须要C.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D.确立东晋的正统地位答案B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东晋的政权支柱是士族,因此朝廷对谱牒的修订及保管是为了满意其参加政权的须要,B正确。A不是设立谱局的主要目的,C、D与材料主旨不符,均解除。3.(2024山东日照二模)隋文帝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复原原来汉族姓氏,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复原汉魏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合法化政权促进政治统一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D.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答案A隋文帝改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复原汉魏官制与华夏礼仪,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构建政权的合法性,以促进政治统一,A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题干所涉及的改制不属于风俗内容,解除C;D与材料无关,解除。4.(2024四川达州月考)王夫之认为王朝的衰亡有两种形式:土崩和瓦解。其中土崩指在整体的秩序崩溃后尚有局部的秩序保存,其衰亡往往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新的统治秩序和新的统一局面的重建也往往要经验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的衰亡属于土崩的是 ()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答案C据材料可知,土崩类王朝在整体秩序崩溃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比较缓慢。结合所学,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步走向衰落,但其灭亡则是在100多年后,并且唐朝灭亡后,中国又经验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始终到北宋建立才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使社会秩序安定下来,故唐朝的灭亡属于土崩类,故C项正确。秦朝、隋朝、元朝灭亡后,相对较快地建立了汉朝、唐朝和明朝,解除A、B、D三项。5.(2024广东华侨二中月考)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答案B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前期是清明之世,政局稳定,故前期的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而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林立,皇权衰微,统治者急需通过科举选拔出治世人才,以求挽救社会危机的良方,这体现了国家政治形势变动对科举制的影响,故选B项。经世致用思潮在明末清初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解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是科举制的影响,并非科举制发展变更的缘由,解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制举科目和策问题材的变更,并未体现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解除D项。6.(2024湘赣皖长郡十五校联考)唐朝初年,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详细执行。唐玄宗朝以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B.削减皇帝的决策失误C.减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D.提中学枢机构的行政效率答案D专职宰相和秘书机构都使宰相权力更为集中,可以提高行政效率,D正确。宰相权力的变动是中心政府内部的权力变动,和地方藩镇无关,解除A;中书门下设置类似六部的秘书机构,是为了提高效率,与削减皇帝决策失误无关,解除B;宰相权力的变更,与宰相是否出身门阀无关,解除C。7.(2024广西玉林测试)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石窟的风气盛行。这一时期闻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等。这些石窟中的佛像无论何种形象,大多身着汉族的衣饰。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北方经济地位上升B.儒学正统地位丢失C.中外文化的交融增加D.三教思想趋于融合答案C材料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石窟的风气盛行,并且这些石窟中的佛像大多身着汉族衣饰,说明当时佛教的影响力在扩大,同时也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增加,故选C。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起先南移,北方经济地位下降,解除A;材料强调佛教影响力扩大,侧面说明白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冲击而不是丢失,解除B;材料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并未涉及道教和儒学,解除D。8.(2024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一模)唐代中叶,“官授田之法尽废,则向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人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政府征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 ()A.减免征税B.按人征税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答案D“输庸调……多无田之人矣”的现象,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严峻,故按土地多少征税合理,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赋税过重,A错误;材料提到“‘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说明按人头征税已不行取,B错误;材料提到“输庸调……多无田之人矣”,说明与商税无关,解除C。9.(2024河南南阳中学月考)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状况(今地名)。《旧唐书·文苑传》(115位)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新唐书·文艺传》(77位)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江西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答案C由表中数据可知,唐代文学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豫、冀、秦、晋四区和长江流域的苏、浙二区,呈现出地域集中、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人才的迁移方向,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唐代文学的创作题材,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传统文学的创作区域,故D错误。10.(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甘肃敦煌发觉的雕版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致,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深厚匀整,清晰显明。对此推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B.雕版印刷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答案A用雕版技术印刷佛经,有利于佛经内容的传播,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故A正确。从材料上看,唐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成熟,但无法体现进入黄金时代,故B解除。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此经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准确时间的雕版印刷品,但不肯定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故C错误。活字印刷出现在北宋,不是唐代,故D错误。11.(2024四川石室中学开学考试)《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传入唐朝,经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曲》,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旺盛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答案D霓裳羽衣舞是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材料显示,该舞曲原为印度佛教舞曲,经过西域传入唐朝后经唐玄宗修改形成了世人所熟知的《霓裳羽衣曲》。这说明唐朝时期文化兼收并蓄,推动唐朝艺术创新,故选D;文化交融并不是文化趋同,故解除A;材料并未提及三教合一,故解除B;C的说法过于片面和肯定,故解除。12.(2024安徽安庆二模)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写道:“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于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绚丽辉煌……”材料体现唐朝文化 ()A.拙野质朴的黄土气息与美感B.兼容并蓄和浑融整合的特点C.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进取意识D.英武豪迈与温婉细腻的特色答案B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原”“注入”等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和整合的特点,故选B项。而A项“黄土气息”、C项“经世致用”、D项“英武豪迈”等,材料并未涉及,均解除。二、非选择题13.(2024四川南充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基本赋税制度。唐中期以来,随着官员增多和人口繁殖,大量可耕作的官田和荒地均以永业田的名义转为私田,官田和可耕荒田日益削减。同时,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地主霸占官田,兼并民产,广占土地,使得均田制再也无法接着推行下去,政府收入削减。日益增加的兵役和赋税使农夫不堪重负,大量脱籍逃亡。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纳钱),按田亩缴纳地税(纳米粟),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两税法实施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两税法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均田制遭到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平台安全交易管理制度
- 济宁2024年07版小学5年级下册英语第2单元期中试卷
- 国际学校教材备案工作总结
- 快递公司包装用品采购方案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建筑行业团队奖金分配策略
- 小学阅读与写作结合实施方案
- 食品厂降低成本的方案-记账实操
- 液压管路和接头基本知识介绍
- 小施工引发大事故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 2022-2023高中美术人美版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试验-开展前自查表(IVD)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优质课件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讲评:总结反思促提升课件
- 导管的护理课件
- 陕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 食品安全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进口收货人备案)
-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
- 肠内营养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 深圳高层次人才事项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