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说法合理的是(

)A.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

B.都有企鹅、海豹、蓝鲸

C.今天是6月30日,南极科学家可能遇到极昼现象

D.南北两极地区不存在环境污染2020年7月15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下图为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图中7月10℃等温线(

)A.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生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生活着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海冰加速融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有(

)A.通航能力将提高 B.陆地面积将逐渐扩大

C.极昼时间将变长 D.北极熊生存空间增大有助于保护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举措是(

)A.大力发展北极地区的观光旅游 B.带走生活垃圾,防止污染环境

C.将北极动物带回国,饲养驯化 D.大量开采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使北极航道再度成为热议。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未来航行在北冰洋上的商船数量将会迅速增加。读北极航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北极航道的开辟()A.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B.取代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作用

C.可促进东亚国家间贸易往来 D.不会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是北极熊溺亡的唯一原因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冰雪覆盖,无动植物资源

D.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环境恶化

我国是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题目。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北美洲、欧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目前,丁岛上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

)A.全球气候变暖 B.北极地区降水减少

C.丁岛陆地增厚 D.丁岛风速增大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积极参与北极科考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北极地区无极夜现象

B.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沟通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最近海上航道

C.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D.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比南极地区优越我国在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正式奠基,建成后将为多领域科学考察提供保障条件。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温暖湿润 B.严寒大风 C.植被茂盛 D.资源贫乏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次年2月罗斯海新站建设过程中,下列行为合理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C.捕杀极地野生动物 D.随意堆放建筑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向南极再次出征。本次考察以完成国家重大基建工程为目的,将重点开展泰山站二期工程收尾、罗斯海新站建设相关工作等。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共性是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

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酷寒干燥的气候

④均位于西半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最高的地方是东方站 B.高等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C.固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其环境变化对北半球没有影响目前,南极地区对人类最突出的作用是A.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B.是南半球陆海空交通枢纽

C.是多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D.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南极大陆有四个点因其突出特征被分别冠以极点、磁点、冰点和高点。读“南极大陆示意图”完成下列题。图中①②③分别位于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019年I月18日,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在位于高点附近的昆仑站机场。飞机降落时可能遇到A.极昼、强日照 B.酷寒、烈风 C.缺氧、暴雨 D.极夜、沙尘暴下列保护南极环境的做法比较合理的是A.停止一切科考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环境

B.有条件的科考站安装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

C.禁止捕杀极地动物,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D.只在夏季进行科考活动,冬季暂停以休养生息下列对南极地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正确的是(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随手丢弃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二、综合题南极高原疾风肆虐,冰雪干冷,一片荒芜。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南极高原对于人类来说,依旧是最具挑战性且最宝贵的天然实验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极半岛北端与南美洲隔着________海峡,该半岛的无冰区比南极大陆海岸边缘其他地方范围更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罗斯海最南端,有很多________(填有“南极的主人”之称的动物)在这里生存。(3)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科考站中,极夜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站。该站建成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4)南极高原一片荒芜,但淡水资源非常丰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读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1)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的地区是____________。(2)我国南极地区极昼极夜时间最长的科考站是__________。(3)两极地区气温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4)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5)为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说法合理的是(

)A.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

B.都有企鹅、海豹、蓝鲸

C.今天是6月30日,南极科学家可能遇到极昼现象

D.南北两极地区不存在环境污染【答案】A【解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故A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今天是6月30日,此时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故C错误;南北极地区都有环境污染的现象,故D错误。2020年7月15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下图为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图中7月10℃等温线(

)A.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生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生活着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海冰加速融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有(

)A.通航能力将提高 B.陆地面积将逐渐扩大

C.极昼时间将变长 D.北极熊生存空间增大有助于保护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举措是(

)A.大力发展北极地区的观光旅游 B.带走生活垃圾,防止污染环境

C.将北极动物带回国,饲养驯化 D.大量开采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答案】D、A、B【解析】2.

由图可知,图中7月10℃等温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北美洲、欧洲和亚洲,A错误。沿线地区基本上是苔原,不可能有常绿阔叶林,B错误。以北地区大部分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但也有部分地区不会出现,C错误。以北地区生活着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故D正确。故选D。

3.

如果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会使北极的通航能力提高,陆地的面积会缩小,北极熊的生存空间会变小,与极昼、极夜时间变化无关,故选A。

4.

以上四种做法中,大力发展北极地区的观光旅游、将北极动物带回国饲养驯化和大量开采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都不利于保护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反而会破坏当地的原始环境,只有带走生活垃圾,防止污染环境,才有利于保护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故选B。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使北极航道再度成为热议。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未来航行在北冰洋上的商船数量将会迅速增加。读北极航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北极航道的开辟()A.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B.取代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作用

C.可促进东亚国家间贸易往来 D.不会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是北极熊溺亡的唯一原因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冰雪覆盖,无动植物资源

D.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环境恶化【答案】A、D【解析】5.

北极航道的开辟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但不能取代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作用;可以促进东亚国家与欧洲西部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6.

人类活动是北极熊溺亡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北极地区有常住居民;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如北极狐、北极熊、北极兔等;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环境恶化。

我国是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题目。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北美洲、欧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目前,丁岛上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

)A.全球气候变暖 B.北极地区降水减少

C.丁岛陆地增厚 D.丁岛风速增大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积极参与北极科考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北极地区无极夜现象

B.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沟通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最近海上航道

C.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D.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比南极地区优越我国在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答案】D、A、A、B【解析】7.

从大洲的位置和轮廓可知,甲、乙、丙三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

8.

丁岛是格陵兰岛,岛上冰川广布,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冰层面积逐渐缩小。

9.

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

10.

我国在北极地区的唯一科考站是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上的黄河站,而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正式奠基,建成后将为多领域科学考察提供保障条件。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温暖湿润 B.严寒大风 C.植被茂盛 D.资源贫乏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次年2月罗斯海新站建设过程中,下列行为合理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C.捕杀极地野生动物 D.随意堆放建筑【答案】B、D、A【解析】11.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南寒带。酷寒、大风,一片冰雪之地,缺少植被,有煤炭等矿产资源。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要在南极建科考站,最适宜的时间是南半球的夏季,月份是11~次年2月。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气温较为温暖,是极昼,利于工程建设。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垃圾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故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南极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不能捕杀极地野生动物,不能随意堆放建筑。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向南极再次出征。本次考察以完成国家重大基建工程为目的,将重点开展泰山站二期工程收尾、罗斯海新站建设相关工作等。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共性是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

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酷寒干燥的气候

④均位于西半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最高的地方是东方站 B.高等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C.固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其环境变化对北半球没有影响目前,南极地区对人类最突出的作用是A.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B.是南半球陆海空交通枢纽

C.是多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D.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答案】A、C、D【解析】14.目前,中国南极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罗斯海新站五个。①读图可知,我国南极五个考察站都在60°S以南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故①正确。②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而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罗斯海新站都在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故②不正确。③读图可知,中国南极五个科考站,位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故③正确。④读图可知,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位于东半球,中国南极长城站、罗斯海新站位于西半球,故④不正确。依据题意,BCD不正确,故A正确。

故选A。

15.A.读图和材料可知,中国的昆仑站是建在了冰穹A点上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海拔的地区,是冰盖最高而不是海拔最高,海拔最高的地方是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故A不正确。B.读图可知,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故高等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不正确,故B不正确。C.读图可知,

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是七大洲中最多的,固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故C正确。D.读图和材料可知,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南极地区有影响,而且影响整个地球,故D不正确。

故选C。

16.A.读图可知,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矿产、淡水、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但开采利用不够,故A不正确。B.读图可知,南极地区距离南半球的大洲较远,不具备交通枢纽地位,故B不正确。C.读图可知,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故C不正确。D.读图可知,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在地质、冰川、海洋、气象等学科的科学研究,为科学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故D正确。

故选D。

南极大陆有四个点因其突出特征被分别冠以极点、磁点、冰点和高点。读“南极大陆示意图”完成下列题。图中①②③分别位于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019年I月18日,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在位于高点附近的昆仑站机场。飞机降落时可能遇到A.极昼、强日照 B.酷寒、烈风 C.缺氧、暴雨 D.极夜、沙尘暴下列保护南极环境的做法比较合理的是A.停止一切科考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环境

B.有条件的科考站安装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

C.禁止捕杀极地动物,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D.只在夏季进行科考活动,冬季暂停以休养生息【答案】A、B、D【解析】17.

读图,根据经纬度网、相互位置以及南极大陆轮廓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A对,BCD错误;

故选A。

18.

南极洲纬度高、海拔高,酷寒、干燥、烈风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B对,ACD错误;

故选B。

19.

A.停止一切科考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环境,太过绝对,A错。B.南极生态环境脆弱,垃圾要带回国内处理,B错误。C.禁止捕杀极地动物,可以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业,C错误。

D.夏季是南极的暖季,可以只在夏季进行科考活动,冬季暂停以休养生息,D对。

故选D。

下列对南极地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正确的是(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随手丢弃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答案】D【解析】南极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净土,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不适合建设居民点,不可能大量移民;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要随手带走;大量捕杀鲸鱼会破坏南极地区甚至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也不可取;各国应当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故选D。二、综合题南极高原疾风肆虐,冰雪干冷,一片荒芜。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南极高原对于人类来说,依旧是最具挑战性且最宝贵的天然实验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极半岛北端与南美洲隔着________海峡,该半岛的无冰区比南极大陆海岸边缘其他地方范围更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罗斯海最南端,有很多________(填有“南极的主人”之称的动物)在这里生存。(3)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科考站中,极夜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站。该站建成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4)南极高原一片荒芜,但淡水资源非常丰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1)德雷克

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2)企鹅

(3)昆仑

温和多雨

(4)南极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