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元时期: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四单元单元时空纵览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元朝行省制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上深受中原政治制度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国内外交通促进国内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租佃制发达;封建国家对经济控制相对松弛,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民族、对外关系各民族政权并立对峙,但以和平交往为主,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元朝大一统,推动民族交融出现新高潮。宋元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超过前代,贸易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阶段特征横联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是中国历史上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时代,也是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文化与社会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理学兴起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宋词、元曲、文人画和风俗画发展,市民文学出现;书院教育发达;文化全面繁荣并呈现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趋势;科技成就突出,四大发明应用广泛社会: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第8讲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中频考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社会现象设计试题情境,侧重对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关联知识点的考查,要注意时代特征。如(2023·湖南卷,4)宋代台谏合一;(2023·山东卷,4)张载主张;(2022·全国乙卷,26)宋代通判制度;(2022·1月浙江选考,7)元代的地方管理制度;(2022·辽宁卷,4)金政权特点;(2022·海南卷,4)两宋文化认同3.核心考向: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元朝的边疆政策;辽夏金元的制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整体感知内容导航一梳理必备知识二突破关键能力三链接高考热点四课时精练梳理必备知识01落实基础性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措施知识点一两宋的政治与军事强干弱枝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化事权中央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①设转运司和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崇文抑武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3)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2.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关系战争和议宋辽北宋企图夺回燕云十六州,但两次北伐均告惨败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北部边防基本安定宋夏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2)财政危机①原因:军队庞大,军费开支多;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导致冗官冗费。②影响: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3.王安石变法(1)目的: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措施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评价①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②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③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④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4.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宋金关系战争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对峙议和以后,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1.阐释·核心概念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职能于一身的中央官吏。行政公事必须经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才能生效,而且,通判作为皇帝的耳目,对州府事的弹劾可以直达皇帝。2.图解·关键知识北宋中央权力的分配3.思考·情境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何消极影响?答案特点:分化事权。消极影响:造成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4.挖掘·教材信息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认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摘编自教材纲要上第9课第二目“历史纵横”栏目)这说明北宋实行募兵制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答案目的: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后果: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5.思考·情境问题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曾经多次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岁赐”。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答案示例一:可取。原因: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南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示例二:不可取。原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剧了财政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辽夏对北宋的威胁。1.辽、西夏、金朝的统治知识点二辽夏金元的统治
建国统治制度辽916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藩汉分治”制度,设置南、北面官西夏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仿宋建立政治制度,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①猛安谋克制,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②金世宗改革,史称“大定之治”2.元朝的统一与民族关系(1)蒙古崛起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建立①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②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③1279年,完成统一(3)元朝的统治措施交通修筑驿道,设立驿站中央机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地方管理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边疆治理①对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②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③对台湾: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4)元朝的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四等人制目的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措施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1.阐释·核心概念是金朝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2.挖掘·教材信息阅读教材图片“萨班灵骨塔遗址”,谈谈这一历史遗迹的史料价值。答案为第一手史料,对研究藏族和蒙古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历代王朝不断寻找最佳方案。你认为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应坚持什么原则?答案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思考·情境问题4.拓展·思维点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返回(1)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受中央控制。突破关键能力01提升综合性视角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破局与困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王安石变法主题一材料一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南宋学者叶适对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了批评,他说: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jiā),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摘编自叶适《水心别集》唐末五代以来方镇势力过大,君弱臣强,宋初采取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之前的弊端,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太祖是如何对地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稍夺其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通判进行监督;设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制其钱谷: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收其精兵:在中央,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思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各级机构逐层统辖,集权于中央,有利于防范内部动乱,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弊: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不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导致统治危机日趋严重。思考视角2王安石变法材料一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有些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手续还麻烦,给衙役交“好处费”,各地下定贷款指标,硬性摊派。——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材料二依照当时的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其变法设计和实际执行中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注意史料分类标准,要区分史料类型和价值。解读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这两则史料的历史价值?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青苗法强制推行并且执行不一,加重了人民负担;出现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的问题。史料价值:作为学术著作(史学研究成果),对研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学术成果属于二手史料,并且带有主观倾向,应与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或互补。思考1.历史解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深化拓展守内虚外宋代吸取唐代外重内轻造成藩镇割据的教训,制定了守内虚外的国家战略,重点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这导致了宋代边境的空虚,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强干弱枝鉴于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宋代从军事、经济方面大规模削弱地方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虽然防止了割据势力的出现,但是也造成了地方实力不足,不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卫分化事权宋代普遍分化军权、相权、地方权力,使各机构互相牵制,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分权过细,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官员过多过滥,造成财政危机崇文抑武这是两宋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军事人才受到打压,不利于宋代与少数民族的战争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视角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因俗而治——辽夏金元的制度传承与民族交融主题二材料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重熙五年(1036年),帝(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摘编自《辽史》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夏人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摘编自《宋史·夏国传》金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摘编自《金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既是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重要的民族交融时期。解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辽、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处,并从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之处:吸收汉人王朝先进政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因俗而治。认识:从民族政权并立的角度来看,辽、西夏、金崛起之后与宋朝之间发生了战争或冲突,不利于全国统一;从民族交融的角度来看,辽、西夏、金又积极吸收汉人先进文化,并同宋朝通过和议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局面,加强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思考唯物史观——全面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深化拓展民族迁徙与交错杂居分布格局的形成辽宋夏金对峙时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通过大规模的双向流动,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劝课农桑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为维系统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逐渐适应并在适宜农耕的区域“劝课农桑”,使农业经济逐渐进入北方传统的游牧经济区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尊孔习儒与政治文化制度的趋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维护和稳定自身的统治,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以“中国之主”自居,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返回链接高考热点02达成应用性(2022·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高考真题悟√121.学习情境——通过废后事件看宋代台谏合一趋势(2023·湖南卷,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3在废郭皇后问题上两个部门官员都参与了,这反映了宋朝台谏合一的特点,即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故选C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废后既是皇帝的家事,同时也是国家大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说法错误,排除A项;士大夫政治服务于专制皇权,而且宋仁宗最终将孔道辅等贬黜,说明皇帝权威并未降低,排除B项;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宰相并未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1232.社会情境——以王安石变法举措考查其目的(2020·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123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C项。1233.学术情境——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2022·1月浙江选考,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交融。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123元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B项正确;宋朝已经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排除A项;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D项。1231231.[学习情境·新认知](2023·保定模拟)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经典模拟练材料以宋代“圣旨”下发程序为例,说明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项。依据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可知,“分权与制衡”不是在宋代开始的,排除B项;中枢机构的改革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缺乏对君主专制的有效制约,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232.[学术情境·新视野](2023·济南模拟)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123据材料“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极限以外”,可见王安石变法具有时代局限,故选D项;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与策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排除C项。1233.[信息挖掘·新角度](2023·日照一模)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A.奉行以孝立国
B.倡导家国一体C.认同中华文化
D.推行移风易俗√123依据材料可知,金朝建立后实行祖先祭祀制度,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借鉴中原文化以加强统治,这表明金朝认同中华文化,故选C项。华夏认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随着北方各民族政权改革的推进和汉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以“中国之主”自居,树立起了“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观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命题视角拓[材料解读]辽宋夏金元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活跃时期,“中国”内涵和外延随历史发展不断演变,有政治制度、文化心理及地理疆域等多方面表现。[命题方向]华夏认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史;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等。返回课时精练0312345678910111213141.(2024·浙江强基联盟联考)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选择题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516据题干可知,宋太祖通过增加官员、设立副手、分割权力等方法限制宰相的权力,以此来加强君权,削弱相权,这些举措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排除A项;题干不仅述及行政中枢,还涉及军权、财权,排除C项;题干所述措施反映出相权的削弱及皇权的加强,排除D项。172.(2023·岳阳二模)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下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等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17A.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
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帝王将相的关系亲疏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等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宋初太祖时期,皇帝宴请的对象主要是武将,真宗时期,宴请的对象则变成了宰相、近臣等文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曲宴人员变化体现了宋初的政治改革的方向,故选A项;曲宴与科举制度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帝王将相的关系亲疏是表面现象,表格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173.(2023·郑州模拟)如图为宋代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据传是宋太祖发明的,用以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这种长翅官帽A.体现出崇文抑武治国理政方针B.有效防止朝廷内部动乱C.标志着因循保守政治风气形成D.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求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据材料“用以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可知,使用长翅官帽的目的是防止上朝时官员说话,以凸显皇帝权威,适应了服务专制皇权的需求,故选D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A项;有效防止朝廷内部动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帽子、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风气,但不足以成为政治风气保守的标志,排除C项。174.(2024·大连一模)乞留是宋代朝廷听取民众舆论、考察和选拔地方官员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胡瑗在地方有德政,离开时百姓遮道乞留,胡瑗严词拒绝,理由是作为地方长官不能违背君主之命。胡瑗的做法A.反映了民本思想
B.质疑了乞留功效C.维护了中央权威
D.强化了地方治理√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据材料“作为地方长官不能违背君主之命”可知,他的做法体现了地方长官对君主之命的遵奉,这维护了中央的权威,故选C项;材料中胡瑗严词拒绝,不是以民意为第一遵循,没有反映民本思想,排除A项;乞留是选拔官员的参考标准,官员受到乞留,表明其干得好、得民心,可以因此得到朝廷的认可,这就是乞留的功效,胡瑗的做法并不影响乞留的功效,排除B项;胡瑗的做法并不涉及对地方具体管理方式的优化,无法强化地方治理,排除D项。175.(2022·菏泽二模)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提供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据题干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这说明宋朝的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故选D项;题干内容的着重点在于“但”后面的内容,并且在题干内容中也没有分析“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的原因,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并且题干内容着重分析的是其失败的原因,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由材料可知宋代的路作为高层行政区,将地方权力分割为财政、司法等不同内容,隶属中央,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排除A项;过度分割地方权力导致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路的设置,并未提及其影响,排除C项。177.(2024·贵州部分学校联考)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举措。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举措概要均输法增设发运使,总握东南六路财务,同时主管茶、盐、酒、矾税收免役法大量裁减州郡役人以及额外奉应官员的种种陋规农田水利法官吏对农业耕作技术或水利修建工程向官府“各述所见”,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A.全力裁减开支
B.重视改善吏治C.推行重农抑商
D.重在增加赋税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由材料信息“增设发运使”“大量裁减州郡役人”“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可知这些举措包括设官、废除陋规、奖励官员等,说明王安石变法重视改善吏治,故选B项;材料中“增设发运使”不属于全力裁减开支,这属于加强对地方经济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中的农田水利法、免役法都体现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但不能体现出对商业发展的限制,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主张“民不加赋”,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2023·南通三模)宋熙宁年间,经常出现枢密院奏事退、王安石留身独对的局面。凡外交方针、将帅任用、军需供应,大多由神宗与宰相王安石商定。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这表明宋朝A.实施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B.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C.实行军政与民政分治的政策D.王安石变法的强兵效果明显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宋代枢密院专掌军政,宰相掌握行政权,但军政方面的问题,宋神宗多与文官代表王安石商定,掌管军政的枢密院却被排除在外,这反映了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故选A项;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在宋朝中枢体系实际运行中,中书门下既负责民政也负责一部分军政,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实行保甲法、将兵法的效果,排除D项。179.(2023·广州阶段性训练)《宋神宗实录》初编于哲宗元祐年间,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光《日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又因所谓神宗末年的“宣仁谤史”涉及孟太后及高宗继位正当性的书写问题,再次重修。这种现象表明A.实录作为信史记述非常审慎B.历史叙述随研究深入更完善C.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D.原始史料能准确地再现历史√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据材料可知,宋朝时不同皇帝多次修撰《宋神宗实录》,并对王安石变法等态度不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君主治国理念的差异,而他们重修《宋神宗实录》的行为体现了政治因素对历史记述的影响,故选C项;信史需要与实物史料相印证,材料仅出现了文献史料,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皇帝在位期间对《宋神宗实录》的修改,并非历史研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原始史料的作用,排除D项。1710.(2023·沈阳重点中学模拟)宋辽“澶渊之盟”后,从景德元年(1004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的117年间:贺生辰宋遣使140次,辽遣使135次,共275次;贺正旦宋遣使139次,辽遣使140次,共279次;祭吊等宋遣使46次,辽遣使43次,共89次。材料表明,该时期A.使节往来加深宋辽间的交流B.宋朝与辽朝交往形式的多样C.宋辽通商促进了民族的交融D.宋辽之间利益分歧得到解决√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据材料内容可知在遇到重大日子时,宋辽多次互派使臣,有助于加深宋辽间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互派使臣这一种交往形式,排除B项;互派使臣属于政治行为,而不是通商,排除C项;宋辽交流有利于缓和矛盾,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但是利益分歧无法根本解决,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下图所示为辽朝的国家体制示意图。由此可知,辽朝的国家体制A.促进了蕃汉一体化治理B.不利于强化君主政治权威C.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政策D.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辽朝国家体制中部族制和郡县制等并存,这受到了境内同时存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可以体现蕃汉分治,未体现一体化治理,故排除A项;不管是部族制,还是郡县制,最终都集权于君主,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崇文抑武的政策,故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2022·沈阳三模)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A.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金代六部尚书除了女真族,还有汉族、契丹族、渤海族,由此可知金代统治者注意任用各民族的人才,推动了民族交融,故选C项;“始终”不符合史实,海陵王完颜亮改革后,中央为一省六部制,排除A项;“占据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金代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女真族,排除B项;“实现了”不符合史实,虽然金代主张各民族平等,但实际上汉族遭到女真统治者的防范和猜忌,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宋代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少数民族科技文化领先C.少数民族照搬宋代制度
D.宋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3.(2023·武汉调研)以下表格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记述,共同反映了√1516文献记述出处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皆分命番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金史·选举志》17选择题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西夏、辽以及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模仿中原政治制度,创设本民族的政治制度,体现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学习,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科技文化的比较信息,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4.(2024·江西红色十校联考)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祭祀曲阜孔子。其在位期间,还曾令中书右丞博罗特穆尔以国字译《孝经》,并“命中书省刻板模印,诸王而下皆赐”。元武宗的这些做法A.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新局面B.旨在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文明C.意在巩固元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致使汉蒙间民族隔阂得以消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据材料“加封孔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课程与学科教学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绿色化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钢琴弹唱(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Hadoop大数据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仪器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材料》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3711-T 152-2024荒山造林技术规程
- 文书模板-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方案
- 人事行政培训企业文化塑造与践行考核试卷
- 未来教育中的在线测评与反馈考核试卷
- 公务员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高压线安全防护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时栅位移传感技术讲解
- 灯具施工方案(完整版)
- TKT-Glossary中译版
- 西安作文800字
- (完整版)小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最新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