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与保障_第1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与保障_第2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与保障_第3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与保障_第4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4讲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与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第六单元汇报人姓名汇报日期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与保障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姓名汇报日期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和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内容导航一梳理必备知识二突破关键能力三课时精练第一章梳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知识点一相辅相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户籍制度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朝代制度特点秦田赋、人头税、徭役赋役繁重汉编户制度舍地而税人魏晋租调制与均田制配合唐朝初期租庸调制纳庸代役晚期两税法财产税为主;简化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宋募役法官府募人代役明一条鞭法简化名目;用银两收税清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2.中国古代户籍的演变战国(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3)东汉末年,户籍散乱隋唐(1)隋命州县官“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2)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宋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1)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划分,统称为“诸色户计”(2)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针对训练1.(2023·福建部分学校10月考试)下图所示为里耶秦简中记录的一则有关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十七户居民迁徙至都乡(同属迁陵县)后户籍产生争议的案例。这一记录可用于说明秦朝A.基层组织自治特征显著B.民众具备一定迁徙自由C.户籍登记信息较为翔实D.皇权未延伸至县级以下廿六年五月辛巳朔庚子,启陵乡□敢言之;都乡守嘉言渚里□□劾等十七户徙都乡,皆不移年籍。令曰移言,今问之,劾等徙□书告都乡,曰启陵乡未有某(牒)毋以智(知)劾等初产至今年数,□□□□谒令,都乡其问劾等年数。敢言之。□迁陵守垂敦孤告都乡主,以律令从事。注:图中的“□”表示文字因模糊、残缺而难以识读。√据材料信息可知,里耶秦简记录了人口迁移后产生的户籍争议问题,内容包括迁移时间、文牒等内容,说明户籍登记信息较为翔实,故选C项;材料体现政府对户籍制度有严格的管理,并无“基层组织自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口迁移后的户籍争议,民众具备一定的迁移自由并不能完整概括题意,排除B项;同属迁陵县的迁移形成了户籍争议,说明皇权对县级以下有影响,排除D项。2.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税民资”

②募役法

③“科差”B.①租调制②“科差”

③“金花银”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

③摊丁入亩√北魏的赋税制度为租调制,故①填入租调制;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故②填入“科差”;明朝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故③填入“金花银”;选择B项符合题意。知识点二管理智慧——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与保障1.基层组织秦汉(1)县下设乡和里(2)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3)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2)演变秦汉实行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实施保甲制明朝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3)趋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特点①主体: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②辅助: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3)发展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宋朝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明清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针对训练1.(2023·葫芦岛二模)商周时期“族众”是集体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的维持和民力的征发都严格依据以血缘为纽带的“族”为单位来实现,国家“不料民而知其多少”。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征发单位向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转变。这说明了A.春秋战国政府人口管理难度加大B.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关爱百姓C.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影响政府税收D.国家强化基层人口和经济的控制√据材料可知,从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的对象从“族众”向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转变,体现了国家强化基层人口和经济的控制,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国家强化基层人口和经济的控制,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政府人口管理难度加大,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关爱百姓”,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影响政府税收,排除C项。2.(2024·鞍山一模)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邀乐式”全民出游,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宋朝宋朝节庆活动摘录表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节日名称典型活动记载踏青节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春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郡守虑有强暴之余,乃分遣戍兵于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上巳节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轻裾小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岁华纪丽谱》寒食节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淳熙三山志·土俗类二》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这体现与民同乐,说明宋朝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故选C项;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宋朝人身依附关系确实松弛,但这并非材料所显示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并无有关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信息,排除D项。返回第二章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视角1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的关系(2023·6月浙江选考,2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思考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6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3分)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趋势深化拓展趋势变化表现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至废除人丁→田亩(两税法)赋税类型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赋、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繁→简(两税法、一条鞭法)趋势变化表现征税方式由实物逐渐向货币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一条鞭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不定时→定时(两税法)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利于农业发展服徭役→代役(租庸调制)视角2社会矛盾与基层治理(2023·山东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6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矛盾:人地矛盾;棚民与土著的矛盾;生态环境破坏;玉米与传统农作物种植矛盾;一些族人将族产、共产私下出租。思考(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8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中央批示地方按实际处理;发挥地方民间组织协调作用;注重伦理孝道;分类处理,兼顾多方利益;发挥法律与乡约作用。思考1.户籍制度的演进特点与原因深化拓展特点①严密性:户籍登记种类渐趋精细;②等级性:户种等级不同;③世袭性:户籍世袭;④限制性:制约人口流动;⑤继承创新性:宏观继承、适时而变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改革返回2.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1)特点: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相结合;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2)历史意义:有利于节省国家行政开支;促进基层地方治理;推动基层经济发展;强化社会教化和基层社会秩序。第一章课时精练12345671.(2023·安徽皖东名校9月检测)晋国赵氏对亩制进行了改革,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制取代了周代的百步为亩。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采用的就是这种新亩制,并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百亩给一夫”。由此可知A.当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B.采用大亩制适应时代变革C.商鞅侧重培养地主阶层D.秦国农业生产力高于别国√选择题81234567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大亩制始于晋,发展于秦的史实。大亩制实际上增加了百姓的实获土地面积,满足了生产力提高的需要,适应了经济发展,故选B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商鞅推行大亩制,直接授田于民,并非重点培养地主阶层,排除C项;材料没有别国生产力水平的信息,无法进行对比,排除D项。选择题82.(2023·苏州三模)秦国服4年的劳役者如果向官府领取衣服,按布钱比价,“钱十一当布”,冬衣每人缴110钱,即10个布,夏衣每人缴55钱,即5个布,可以缴布,也可缴钱。秦币分为黄金、布、半两钱三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布”在秦国具有货币功能 B.秦国民众承担的徭役种类多C.古代赋役征发以土地为依据 D.秦国货币体系极为混乱复杂选择题1234567√8选择题1234567据材料“钱十一当布”“可以缴布,也可缴钱”等可知,“布”是具有货币功能的,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具体介绍秦国的徭役种类,无法判断秦国民众承担的徭役种类多少,排除B项;古代赋役征发以户籍为依据,排除C项;据材料“秦币分为黄金、布、半两钱三等”可知,秦国的货币体系并不混乱,排除D项。83.东晋初年,朝廷将南渡的北方侨民以白纸登记,称“白籍”,并重置其原籍州、郡和县,且免征发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侨置机构被裁撤或合并,侨民被编入土著的“黄籍”,承担赋役。这一变化旨在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吸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规范户籍管理制度D.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开发选择题1234567√8据所学可知,赋役征收是封建国家的财政来源,对侨民的政策由免赋役到征赋役,这一变化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选A项;征收赋役与吸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B项;据材料“北方侨民以白纸登记”“土著的‘黄籍’”可知,户籍管理一直规范,排除C项;征赋役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挫伤了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选择题123456784.宋代《吕氏乡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教化影响,但终两宋之世,乡约的推行均未形成大的气候。自明代王守仁以巡抚身份与士绅共同合作,推行《南赣乡约》后,乡约逐渐成为半官方组织在全国范围推广。由此推知,造成这一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A.理学的普及范围

B.经济的发展水平C.政府的介入程度

D.民众的接受意愿√选择题1234567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吕氏乡约》属于士绅自主发起的旨在推行教化的民间组织,因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在民间推广困难重重,而王守仁借助巡抚的身份推行乡约,乡约作为半官方组织在全国范围推广,体现了官府的主导作用,C项正确。选择题123456785.(2023·江西九校联考)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下诏,要求京城的基层官员在“冬巡”时将孤幼老疾等人统一送至福田院安置,并下发“贫子钱”作为福田院日常运营经费。“贫子钱”的主要来源是内藏库、左藏库和中书省这几个中央机构。这反映了当时A.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备B.民间救济得到官方的支持C.战争频繁导致流民增加D.机构设置受佛教思想影响√选择题12345678据材料“将孤幼老疾等人统一送至福田院安置,并下发‘贫子钱’作为福田院日常运营经费”可知,政府通过下发“贫子钱”来安置孤幼老疾,与佛教所宣扬的“布施”思想相吻合,故选D项;材料内容并不属于医疗卫生范畴,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救济,不是民间救济,排除B项;材料并未介绍造成流民问题的原因,战争或者自然灾害均会产生流民问题,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6.(2023·淄博三模)明朝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选择题12345678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即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该赋役制度较早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海外白银大量流入,故选C项;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才逐渐解体,排除A项;一条鞭法之所以较早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的白银数量较多,而非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排除B项;一条鞭法的征收标准是折征银两,与人口数量无关,排除D项。1234567选择题87.(2023·潍坊三模)清朝时期,基层管理从注重管理国家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赋税制度的演变

B.治理理念的革新C.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疆域的拓展√1234567选择题8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废除人头税,户籍作用大为削弱,故选A项;清朝基层治理延续封建社会的里甲制和保甲制,理念并没有革新,排除B项;中国基层治理与西方不同,其改变与西方没有关系,排除C项;基层管理针对全国,疆域拓展针对边疆,排除D项。12345678.(2023·安徽皖东名校9月检测)(14分)【财税改革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