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口升学考试教育类专业冲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D5.A6.C7.B8.A9.C10.C11.B12.B13.D14.A15.A16.B.17.D18.B19.B20.A21.A22.C23.D24.B25.B26.B27.B28.D29.D30.C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幼儿园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1)教育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公正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预防重于防治原则。偶发事件处理方法。(1)降温处理法;(2)因势利导法;(3)幽默化解法;(4)以退为进法;(5)移花接木法。52.答:幼儿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措施有。(1)充分认识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是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同伴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因此教师要加强同伴交往方面的理论学习,结合幼儿园实际对同伴交往做出正确的干预和指导。(2)协调影响同伴交往的诸因素。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要尽可能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3)为同伴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应营造自由、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支持幼儿之间的交往。(4)培养幼儿同伴交往技能。教师应教给幼儿必要的交往策略,如轮流、商量、合作、分享等。53.答:前运算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如下。(1)符号功能出现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能够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皮亚杰把符号的使用视为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形式。(2)思维不可逆例如:这个阶段的幼儿知道“3+2=5”,却不知道“2+3也=5”,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此阶段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3)自我中心思维皮亚杰通过著名的三山实验,说明了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表明儿童只能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意识不到别人的观点。例如:儿童都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4)不具备守恒概念例如:妈妈把高杯子里盛着的50mL水倒进矮杯子里,3岁的童童说水变少了。水其实没有变少,只是由于水杯的高矮不同,视觉上看着变少了,这说明幼儿还不具备守恒概念。(5)泛灵论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表现出泛灵论的逻辑,认为一切都有生命和生命体征,并且是围绕他而存在的。例如,儿童会认为微风吹是因为微风看到自己出汗,所以给他带来了凉爽。54.答: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形式。(1)黏合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2)夸张夸张是通过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而形成新的形象。(3)典型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4)联想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从而创造新的形象。55.有趣的不倒翁(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滑的特点。2.尝试制作不倒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培养合作精神。活动准备:1.自制玩具不倒翁若干个(其中一部分底部没有重物)。2.开好口的乒乓球、彩纸、水彩笔、胶水、橡皮泥、小石子、沙子、绿豆。3.歌曲——“不倒翁”。活动过程:1.歌曲导人播放歌曲“不倒翁”,问:歌曲里唱的是谁?(不倒翁)2.自由探索(1)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不倒翁,大家一起玩吧。(幼儿自由玩)(2)提问:你们发现了这些不倒翁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底部都是圆的,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下)(3)教师:为什么有的不会倒呢?(引导幼儿探索、交流,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上面轻、底部重)3.尝试制作(1)教师:我们自己来做不倒翁吧,你们可以选择材料自己做,也可以想办法让这些倒下的不倒翁站起来。(2)教师简单介绍不倒翁的制作方法。(3)幼儿自选材料尝试制作或改造一个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4.分享交流(1)幼儿演示自己的作品。(2)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在底部加了重物后不倒翁还是会倒呢?(3)指导幼儿拆开不倒翁,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不成功的不倒翁之间的区别,分享成功的经验,讨论改进的办法。(4)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底部的重物要固定,最好选择橡皮泥,如果选择了小石子、沙子、绿豆这类散状物体,就在里面加入胶水来固定。5.完成制作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帮助完成不倒翁的制作。活动延伸:1.幼儿与家长一起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如用鸡蛋壳、小皮球等球状物体或者是用圆形硬纸板对折成半圆来制作。2.将制作的不倒翁投放在科学区让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B5.D6.B7.B8.D9.C10.A11.C12.C13.D14.A15.B16.D17.B18.B19.C20.D21.B22.C23.C24.A25.C26.C27.A28.A29.B30.C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陈鹤琴主要教育思想:(1)重视幼稚教育的重要性。(2)强调“做”为主,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3)提出了“整个教学法”。(4)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提出“活教育”思想。(5)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6)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为中心的倾向。(7)提倡适合国情的幼儿教育。52.答:(1)在该活动中主要体现了刘老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2)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具体在以下几方面:①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②劳动任务的全面性细致性。③劳动手段的创造性。④劳动主体的示范性。⑤劳动成果的长期性。53.答:胎儿宫内发育的过程如下。(1)胚芽期(0—2周)①形成受精卵。②受精卵迅速分裂。③进入子宫着床。(2)胚胎期(3—8周)①也称细胞和组织分化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②在胚胎期结束时,除大脑外,胚胎的所有器官系统已经存在,胚胎已长成人形。③胚胎期是胎儿发育过程中最易受环境影响,最为敏感的时期。(3)胎儿期(9—40周)①也称器官和功能分化期。②五个月左右胎儿的内部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育已大致完成并发挥作用。③七个月时,呼吸系统发育完善,具备子宫外存活的能力。④开始出现胎动和反射活动。54.答: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如下。(1)判断形式间接化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2)判断内容深入化儿童的判断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发展。(3)判断根据客观化儿童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4)判断论据明确化儿童从开始没有明确意识到判断的根据,然后逐渐向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过渡发展。55.安全用电(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2.学会正确使用常见的电器设备;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幼儿节约用电的意识。活动准备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电器(玩具),相关图片,测电笔,PPT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出示图片或视频,幼儿感受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二)师生探究1.出示因用电不当而引发的事故的视频,幼儿感知违规用电带来的严重后果。培养幼儿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的兴趣。2.师生实验:出示一个家庭旧电饭煲,分别用接地插座和不接地插座进行实验,用测电笔测试电饭煲外壳带电情况。师生讨论,得出结论: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使用才安全。3.师生共同学习家庭插座的使用方法: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带电情况,提醒小朋友在使用插座或者插线板的时候一定要在大人的陪同下,避免手指接触插孔和插头金属部分,安全使用插座。4.师生共同探究照明电路开关的使用:电路中的开关,使用方法得当,避免用力不足或者用力过猛,更不能用湿手去接触开关。培养幼儿在人离开的时候一定关闭开关,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5.展示一些家用电器实物图片,幼儿在玩具箱中找到对应的玩具:幼儿分别回答这些是什么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了解家用电器的作用和如何使用。(三)小组合作探究1.请幼儿分组操作家电模型(玩具),尝试使用不同的家电。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提醒幼儿注意安全。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家中安全地使用家电?应该注意哪些事项?4.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四)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正确的方法使用电器,做到安全用电。活动延伸: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巩固已学习的安全用电方法,进一步学习家中电器的安全使用方法。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C5.A6.A7.A8.B9.C10.B11.D12.A13.C14.B15.C16.B.17.C18.D19.D20.D21.D22.A23.C24.B25.B26.A27.A28.C29.B30.A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它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性。幼儿游戏的内容来自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2)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其情节的发展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和替代物的使用等,均借助想象来进行。(3)兴趣性和愉悦性。直接兴趣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动力,幼儿喜欢游戏过程而不是游戏结果,幼儿对游戏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所以幼儿在游戏中总带有愉悦的情绪体验。(4)具体性。游戏有主题、情节和角色,有实际的玩具和材料等,这些都是幼儿对具体事物的感知。(5)自主性。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在游戏中,游戏的形式、材料、游戏的开始、结束都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52.答:幼儿园外出活动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幼儿园外出活动组织的首要原则,一是因为幼儿对外出特别兴奋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二是因为外出活动涉及众多的安全因素。(2)娱乐性原则。让幼儿充满好奇,让幼儿在快乐享受的过程中实现外出活动的教育目的。(3)教育性原则。任何的外出活动的组织都应有一定的教育性,而不是为了外出而外出。(4)体验性原则。外出活动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放手让他们去动手、去探索、去交往。53.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如下。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因此不同年龄的儿童所达到的观察水平不一样,呈现出一定的发展阶段性特点。(1)观察目的性逐渐增强3-6岁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在不相干因素的影响下,小班幼儿容易离开既定目的;中大班儿童观察目的性逐渐加强,能够排除一些干扰,根据活动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来进行观察。(2)观察的持续性逐渐延长实验表明,3岁左右儿童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仅为5~6分钟;能够持续进行观察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延长,到了6岁大概可以持续12分钟。(3)观察的顺序性逐渐提高小班儿童在观察时,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中班儿童能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大班儿童更能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组织地观察。(4)观察的细致性不断增加小班儿童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做不到全面细致;大班儿童的观察就较为细致,往往能从事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和空间位置等各个方面来观察,不再遗漏主要部分。(5)观察的理解性不断提高小班儿童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大班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逐渐丰富,以及概括、归类能力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甚至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54.答: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下。(1)言语使儿童的认知过程发生质变由于获得了语言这一工具,儿童可以借助词汇、语句对所要认识的事物和世界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入地认识,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提升思维的水平。(2)言语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言语交流过程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语言的使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深入和便利,言语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3)言语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个性的萌芽儿童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是能够准确使用人称代词“我”。儿童在产生自我意识后能够借助语言清楚地表达自我,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我们生活的地球(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特征和地球上的一些主要事物。2.激发幼儿对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3.培养幼儿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准备:1.地球仪若干。2.关于地球的图片、视频资料。3.绘画材料。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呀?”引出活动主题。2.观察与讨论:让幼儿分组观察地球仪,引导他们发现地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山川、动植物等。3.知识讲解:讲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简单提及一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创意绘画: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地球。5.分享与交流:请幼儿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说说自己对地球的理解和感受。6.活动总结:再次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爱护地球的意义。活动延伸: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观看关于地球的纪录片,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地球的认知。开展“地球小卫士”的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还可以让幼儿收集一些关于地球的故事或书籍,进行分享和阅读。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A5.C6.C7.C8.D9.A10.C11.B12.B13.B14.B15.B16.C.17.D18.A19.B20.D21.C22.A23.B24.A25.A26.D27.D28.B29.A30.D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幼儿游戏的功能。(1)促进幼儿的生理发展。(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3)促进幼儿认知发展。(4)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5)促进幼儿人格发展。(6)游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52.答:这种做法欠妥当。违背了家园合作中的方便性原则和求实性原则。改进建议:(1)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同,主动配合幼儿园活动。(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坚持方便性原则,合作开展要考虑家长工作的可能性,考虑家长的经济条件,尽可能提供多种选项让家长选择。家园合作活动要求活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的基础条件和物质设施,不搞形式主义,通过合理定位目标,根据现有资源组织活动,注意勤俭节约,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总之,不能以牺牲家长的利益为前提,而要达到双方共赢。53.答: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如下。(1)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为了激发儿童的有意注意,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应该讲清楚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儿童的注意。(2)培养间接兴趣个体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是直接兴趣,对活动的目的或结果产生兴趣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引起个体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个体的有意注意来说,主要是间接注意在起作用。(3)有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例如在我们进行学习活动时,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我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事先采取一些措施去除可能妨碍活动的因素,还要有坚强的意志。54.答: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表现如下。(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幼儿晚期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弱。(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与情绪与情感具有情境性和受感染性有关,幼儿晚期情绪比较稳定,仍然易受亲近的人的感染。(3)情绪的内隐性逐渐增强婴儿期和幼儿初期,不能控制掩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幼儿晚期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并逐渐增强。55.沉与浮(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2.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能大胆表述。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活动准备:纸片、石块、塑料瓶、小球、记录表、笔、水盆。活动过程:1.问题导入2.观看小蚂蚁过河视频老师:小蚂蚁最终过河是借助漂在水面上的树叶。2.观察沉浮并用画画形式记录在纸上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请你在相应的位置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教师给予指导。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给以鼓励。活动延伸动手做一只纸船,思考纸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D5.C6.B7.B8.D9.C10.C11.C12.B13.B14.B15.D16.A17.B18.B19.D20.B21.D22.B23.B24.B25.B26.C27.B28.B29.C30.C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科学领域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5)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52.答: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原则:(1)无条件积极关注原则。具体要求:①关注所有幼儿。②不仅关注结果还要重视过程。③不仅关注教学活动,还要关注进餐、睡眠等生活活动。(2)尊重性原则。具体要求:①尊重幼儿的自主性。②尊重幼儿的独特性。③尊重幼儿的发展性。(3)鼓励性原则。具体要求:①支持幼儿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②当幼儿遇到失败挫折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引起他们在尝试行动获得新的成功机会。③多进行肯定性评价。53.答:(1)学前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开始发展。(2)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的材料,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并让儿童主动参与,多鼓励他们,这对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有很大帮助。②使学前儿童明确记忆的任务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可以经常向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并对记忆的结果给予适宜的评价,以激发儿童有意识记的积极性。③教学前儿童学会运用记忆策略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或家长可以教给儿童一些记忆策略,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记忆的方法。④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合理的复习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不易持久。重复和复习是提高儿童记忆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巩固儿童记忆、提高儿童记忆能力的最佳方法。在轻松有趣的情绪状态下,儿童不仅很快就能巩固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激发儿童的记忆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54.答:(1)小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因为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的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暴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小虎精力旺盛,做事急躁、马虎,不如意便大发脾气,随意动手打人,这些表现都是胆汁质类型的主要特征。(2)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切记不可过于急躁,对待小虎要有耐心。要注意培养小虎气质特点中优秀的一面,如鼓励小虎勇于进取。如果小虎出现暴力、没有耐心的情况,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防止其任性、粗暴。材料中小虎发脾气后也非常后悔,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循循善诱,平时给予小虎更多关注,与小虎家长及时沟通,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小虎的创造力、韧性决断力、行动力和表现力等多种优良的品质特征。55.会飞的花——蝴蝶(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了解蝴蝶的主要种类、外形特征。2.幼儿知道并能简单地描述蝴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蝴蝶王国”。2.蝴蝶、花的头饰若干、音乐《蝴蝶找花》。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教师: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对翅膀真美丽。不爱唱歌爱跳舞,花丛当中采花粉。(启发幼儿猜谜语并说出谜底:蝴蝶)2.游览“蝴蝶王国”(1)教师:蝴蝶像花儿一样非常漂亮,所以人们把它叫作会飞的花。蝴蝶有很多品种,各式各样的,现在我们一起到蝴蝶王国去看一看吧。(2)认识粉蝶:播放课件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蝴蝶的形状、颜色,教师简单介绍各种蝴蝶的名称:黑粉蝶、突角小粉蝶、斑粉蝶、橙粉蝶……②概括粉蝶科的总体特征:这些是我们小朋友常见的蝴蝶——粉蝶。粉蝶科大多数是中小型的蝶种,它们大多数颜色以黄、白色为基调,中间有黑、红、蓝等色彩的斑纹。粉蝶的翅膀表面没有光泽、形状圆钝、边缘较整齐。(3)认识凤蝶:播放课件①教师:刚刚我们认识了粉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类的蝴蝶——凤蝶:绿凤蝶、青凤蝶、玉斑凤蝶、柑橘凤蝶…….②幼儿讨论并说说凤蝶的总体特征。③教师进行补充概括:凤蝶科是蝴蝶当中体型属于较大型的一类蝴蝶,它们形态优美,色彩鲜艳,部分种类还具有耀眼的金属光泽。(4)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形特征:播放课件①蝴蝶的身体像什么?(细长的,一节一节像条虫)②蝴蝶的头部有什么?(两只眼睛);提问:蝴蝶有嘴巴吗?还有什么?(两根细长的触须)③蝴蝶身体两侧有什么?(两对花斑的翅膀、六条细腿)(5)幼儿进行讨论:播放课件①你们知道蝴蝶是从哪里来的吗?②指导幼儿观看蝴蝶生长过程图: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蝴蝶的卵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在植物叶面上。卵慢慢地孵化成幼虫(毛毛虫),要吃掉植物叶子,是害虫。幼虫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慢慢变硬,成为一个蛹。过一段时间幼虫变为成虫,从蛹中破壳钻出,等翅膀干燥变硬后,蝴蝶就可以飞翔了,它不再吃嫩芽、嫩叶子了,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成了传播花粉的益虫。3.音乐游戏《蝴蝶找花》教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做美丽的蝴蝶到花丛中去跳舞、传播花粉吧。(幼儿自由选择蝴蝶或花的头饰,随音乐自由表现)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投放蝴蝶标本让幼儿观察。2.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更多的蝴蝶图片投放到美工区,幼儿可欣赏并动手画出美丽的蝴蝶。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六)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C5.A6.B7.C8.D9.B10.C11.C12.C13.C14.D15.C16.B17.C18.B19.D20.B21.B22.A23.D24.C25.A26.B27.B28.A29.A30.D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把握游戏指导的时机:(1)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2)幼儿在游戏中需要寻求帮助时。(3)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争执时。(4)游戏中安全隐患威胁到幼儿时。(5)游戏中幼儿模仿消极内容时。(6)游戏中幼儿出现纠纷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52.答:(1)小明妈妈的做法不正确。(2)幼儿习惯养成的策略:①保教结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②悉心观察,挖掘潜在的教育功能;③优化环境,引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④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3)幼儿习惯养成的方法:行为训练法、情景陶冶法、实践锻炼法。53.答: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如下。(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比如,满月前儿童受到痛刺激后,哭喊着全身乱动,而成人手部不小心烫伤时会下意识地甩手。(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例如,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3)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例如,孩子先学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也是大动作的发展,逐渐发展到小班的时候可以使用勺子吃饭,中班的时候可以使用筷子吃饭。(4)近远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比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5)无有规律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比如,初生婴儿已会用手紧握小棍,这是无意的、本能的动作,几个月以后,婴儿才逐渐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体。54.答:(1)本案例与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的实验法相似。(2)大部分孩子认为妹妹更坏的原因是: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儿童往往只注重损坏物品的实际数量,并不注意动机的差异,这样儿童就认为不小心摔碎了两个花瓶的孩子比故意打坏一个花瓶的孩子更坏。(3)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2-5岁)。此时儿童没有道德概念,规则对儿童来说不具约束力,儿童的行为直接受结果的支配。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5-7岁)。该阶段的儿童按照外在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认为规则是固定的、不可改变、需要绝对服从的。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更多关注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非行为的动机和意图。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该阶段的儿童是非判断的主要根据是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的客观后果。儿童的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了外在的约束,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依据。55.溶解的秘密(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了解溶解的基本知识;2.知道常见物质的溶解现象;3.初步感知化学的神奇与有趣,埋下一颗科学兴趣的种子。活动准备食盐、白砂糖、沙子、食用油、水,透明塑料杯若干、搅拌棒若干、纸巾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情景设置:(PPT动画展示)奶奶低血糖犯了,妈妈让花花小朋友给奶奶端一杯温水。妈妈将白砂糖舀进温水中,用勺子搅动几下,白砂糖就不见了。花花小朋友们大声说道:“糖跑哪去了?”(二)活动过程1.活动引入教师演示“白糖溶于水”实验,激发幼儿兴趣。2.活动探究:①认识实验材料逐一介绍食盐、白砂糖、沙子、蜂蜜和食用油。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问题引导:能否食用?食盐什么味道?白砂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如果把这些放水里会发生什么?猜一猜。师生讨论,作出猜想:食盐、白砂糖能够溶解在水里,沙子、食用油不能溶解。②实验:溶于水。小组合作探究每位幼儿将一勺食盐放入自己面前的1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提问:盐去哪了?(溶解了)教师解释溶解的科学原理。观察:还有一点食盐溶解得很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溶解速度?(搅拌)③实验:不溶于水。小组合作探究每位幼儿将一勺沙子放入自己面前的2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提问:沙子在哪?为什么沉到水底?(不溶于水)3.师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区分食用油与蜂蜜。教师帮助幼儿区分食用油与蜂蜜。①教师指导幼儿将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观察蜂蜜有什么变化?(溶解慢)请幼儿搅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蜂蜜溶于水”。提问:如果搅拌食用油,油会溶于水吗?猜一猜。指导幼儿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食用油不溶于水”4.活动小结知道食盐、白砂糖、蜂蜜溶于水,沙子、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知道搅拌能够加速溶解过程;(三)活动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的溶液的基本现象,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溶解性,能够正确使用溶解实验区分蜂蜜和食用油。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过程中,感受操作科学实验的快乐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活动延伸和家长一起在厨房找一找能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调味品。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B5.B6.C7.C8.B9.B10.C11.B12.A13.A14.C15.C16.B17.B18.C19.B20.A21.D22.A23.C24.D25.C26.C27.D28.A29.B30.C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1)顺序性。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朝着一定的方向,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2)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儿童会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或共同特征。(3)不平衡性。是针对同一个体而言的,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有的阶段发展快,有的阶段发展慢;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4)个别差异性。不同的儿童由于先天素质、内在机能、总体环境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在发展中存在着差别现象。(5)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52.答: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的印象。(2)帮助幼儿掌握建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建构。(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游戏指导的实际情况阐述。53.答: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具体方法如下。(1)精选对象,激发学前儿童的观察兴趣儿童对动态、鲜艳、新颖、有声音的物体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点,布置幼儿园的区角。如在自然区角养一些小乌龟、小鱼、小蝌蚪等可爱的动物。(2)加强示范,引导学前儿童掌握观察方法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儿童思考、观察,请他们说说观察的感受、结果,并找准时机帮助儿童总结观察方法。如针对3-4岁儿童,侧重自然观察和重点观察;针对4-5岁儿童,侧重直接观察、长期观察和全面观察;针对5-6岁儿童,侧重定期观察和间接观察。教师也要做好示范,最好是边观察边讲解。(3)注重常规,促使学前儿童养成观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常常会接触到富有趣味的事情,如:四季植物的变化、天空颜色的变化、汽车发出的声音等,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变化,鼓励儿童走出活动室,走进大自然,随时随地观察,逐步培养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54.答:(1)小琳属于传统气质类型中的抑郁质气质类型。因为抑郁气质类型的人的特点是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小林心思细腻、敏感内向、不爱说话,比较孤僻,非常注重细节等表现都是抑郁类型的主要特征。(2)如果我作为小琳的老师要因材施教。当小林生闷气、哭泣时,老师要给予耐心地引导,要创造良好、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小林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和热情。同时,要经常与家长沟通,防止其猜疑孤独等,培养其机智敏锐和自信心等优良的品质特征。55.植物的身体(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活动准备:1.课件:一株绿豆的生长过程2.ppt课件;蔬菜分类3.白纸、胶水等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1.教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2.出示课件:《一株绿豆苗》教师: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绿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教师视频展示绿豆苗的各部分:根、茎、叶、种子等(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教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教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葱、芹菜、菠菜、花菜。)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到家后和父母一起用花盆种植绿豆、葱、蒜等植物。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八)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B5.D6.A7.D8.A9.C10.B11.D12.D13.C14.A15.B16.D17.D18.D19.D20.A21.B22.A23.B24.D25.B26.A27.B28.B29.C30.B二、判断题31.×
32.√
33.×
34.√
35.×
36.×
37.×
38.√39.√
40.×
41.×
42.√
43.√
44.×
45.×
46.√47.×
48.×
49.×
50.×三、综合题51.答: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2)发展适宜性原则:利用儿童发展研究成果,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学习的主体。(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游戏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活动。(5)保教合一原则:在教育工作的同时,重视对儿童身体上的照护和保护。(6)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原则:面向全体儿童,还要充分尊重每个儿童的差异和需要。(7)维护儿童尊严,保护儿童权益原则。(8)动静交替原则。教师在进行保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动静交替。(9)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52.答: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1)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情节生动活泼,具有情趣性,场面不宜变化过多;角色性格特征鲜明,为幼儿所熟悉;人物对话要多,语言形象简短,并有适当的重复。(2)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教师要通过语言教育活动反复向幼儿介绍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以便幼儿在游戏中表演。(3)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吸引幼儿一起准备必要的场地和玩具、头饰、布景等。(4)鼓励幼儿自然、生动地表演。教师应鼓励、支持更多的幼儿参加游戏,但是,角色的分配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不可强迫幼儿去充当他们不愿意表演的角色。(5)重视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小班幼儿需要教师示范表演;中大班幼儿应由他们自由、自愿地玩表演游戏。53.答: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如下做法。(1)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为了避免无关刺激引起注意的分数,教师和家长应尽量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简单、整洁的环境,以减少外界的无关刺激对学前儿童的干扰。同时,教师计划使用的教具不能太早呈现,用过之后要立刻收起,此外教师的衣着要大方得体,不应该有过多的装饰,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力。(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幼儿园要有固定的起居饮食和睡眠时间家长在家要严格执行儿童的作息时间,建议必要的常规,保证学前儿童充分的睡眠和休息,使其能够精力充沛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之中,防止注意分散。(3)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尽可能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也要积极激发儿童的兴趣,合理选择教材和使用教具以吸引儿童的注意。(4)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独使用无意注意,还需要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实现两种注意的转换。在组织儿童的活动时,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设的活动要求,以发展其有意注意,引导儿童实现两种注意的交替,从而维持注意的持久性。(5)提高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根据儿童注意的特点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每一次活动,积极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向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富有感染力,便于儿童理解。同时,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6)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成人应培养儿童做事要集中注意的良好习惯,成人应尽量减少干扰,以免打断儿童的思路或进程。54.答:学前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如下。(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①保持和谐的气氛在家庭中,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布置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互敬互爱,避免矛盾冲突。在幼儿园中教师要积极的情绪面对儿童平等关爱每一个儿童,并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规,以保证和谐安全的心理气氛。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亲子关系维系着人的终身发展。依恋是健康亲子关系的表现,它对儿童的情绪发展有重要价值。师幼关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开始与亲人以外的重要他人建立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师幼关系能够促进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儿童需要得到教师较多地关注,尊重和理解。(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①多肯定、多鼓励成人对儿童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够提高儿童对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②耐心倾听儿童心声耐心倾听儿童说话,对儿童的情绪培养十分重要。③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等手段学前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成人暗示的影响,强化也会影响儿童的情绪。(3)帮助儿童控制情绪①转移法是指将儿童的注意力从引起情绪的刺激物转移到其他物体上的方法。②冷却法是指当儿童情绪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方法。③消退法是指逐渐撤销促使某些不良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因素,从而减少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发生。(4)教会儿童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①反思法反思法是让儿童自己去思考自己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的方法。②自我说服法自我说服法是指让儿童通过自我暗示来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③想象法想象法就是让儿童通过想象创造的情境来调节情绪的方法。55.可爱的小动物(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积累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材料、工具等。3.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活动过程:1.幼儿讨论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有哪些,教师引导幼儿回想、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2.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材料,装扮自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3.教幼儿儿歌《可爱的小动物》。4.做游戏,让小朋友模仿自己装扮动物的叫声、动作等。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活动延伸: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习性。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九)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D5.A6.D7.B8.B9.D10.D11.D12.B13.B14.B15.B16.D17.A18.C19.B20.C21.A22.D23.A24.C25.C26.D27.C28.D29.D30.A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建立和谐的幼儿园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理解幼儿并满足其正当需要(2)树立师幼平等观念(3)重视师幼情感交流(4)以宽容心对待幼儿(5)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52.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53.答: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下。(1)记忆影响学前儿童知觉能力的发展知觉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而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获得主要依赖于记忆。(2)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想象、思维水平的发展记忆为想象、思维提供加工的对象;2岁左右儿童的想象与思维基本上是对已记忆内容的简单加工,是记忆在新的情境下的一种再现活动。(3)记忆影响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依靠记忆学习语言并进行言语交流。(4)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记忆会影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进而影响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54.答:(1)妈妈和欣欣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是外部言语中的口头言语。口头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妈妈和欣欣一问一答,符合两个或以上的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属于对话言语,而对话言语属于口头言语。外部言语还包括书面言语。(2)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如下。①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儿童交往的机会A.发展儿童言语的关键是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儿童想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的语言环境。B.成人要为儿童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鼓励儿童和成人、同伴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发展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②激发儿童言语交往的兴趣,加强不同形式的语言练习A.成人可以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儿童说话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尽情地表达,大胆地说话,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B.成人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来为他们言语的发展提供机会,如儿童播报活动、角色游戏、儿歌、童谣、绕口令、绘本阅读等。③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儿童的一日活动之中A.幼儿园专门的言语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成人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言语能力。B.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日生活中培养儿童言语能力的好机会。④成人良好的言语榜样A.成人良好的言语示范为儿童提供了可效仿的榜样。成人要主动、积极地与儿童交流或回应儿童。B.成人在进行语言教育时,除了要咬字清楚、发音准确、配合自然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力。⑤注意个别教育A.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言语的积极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一样。B.成人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对儿童的个别教育。55.有趣的昆虫(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了解蝴蝶、蜻蜓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2.通过猜谜、观察等活动,了解昆虫的保护色。3.培养幼儿对昆虫的探究兴趣,知道要保护益虫。活动准备:关于蝴蝶、蜻蜓的PPT,昆虫挂图一张。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二)教师念蜻蜓、蝴蝶的谜语儿歌,提问: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动物?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兴趣。(三)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征教师分别播放蝴蝶、蜻蜓、蜜蜂的PPT,逐步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它叫什么名字?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四)教师小结:它们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头上有触角和眼睛,背上一般长有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还有的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出示挂图,让幼儿找一找画中的昆虫请小朋友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说说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的自我保护色教师介绍昆虫常见保护色: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如瓢虫。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周末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有益的昆虫。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十)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D5.D6.B7.B8.D9.D10.A11.C12.C13.A14.D15.D16.B17.A18.D19.D20.C21.B22.C23.A24.C25.C26.C27.C28.B29.D30.B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原则:(1)直观性原则: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与感性知识。(2)活动性原则:以幼儿直接参与具体活动为基本形式,尤其注重游戏的形式。(3)启发性原则:教师避免告诉幼儿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引导幼儿怎么做,激发幼儿的思维。(4)发展性原则: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5)趣味性原则:教学各个环节充满趣味,引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52.答:幼儿园教育的特点:(1)保教结合。对幼儿的教育特别强调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的。(2)基础性。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学制中处于基础阶段,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基础。(3)启蒙性。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就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4)非义务性。我国法律并未强制规定儿童去幼儿园教育机构接受教育。(5)游戏性。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活动基础,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保证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使幼儿充分自主、愉快的游戏,通过游戏促进身心发展。53.答:(1)妈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案例中瑞瑞不断问妈妈“为什么”,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一个表现,也是有利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表现,妈妈的做法没有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也不利于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2)面对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成人做法如下。①倾听并鼓励儿童的提问。②善于向儿童提出思维的任务和要求,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机会。③引导儿童在观察和实践中自己求得答案。④当儿童回答问题有错误时,不必立即纠正,可以让他们有时间验证自己的观点。⑤对于有创见、有意义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索,逐步求答。⑥成人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引导儿童去探索。54.答:幼儿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有如下原因。(1)儿童自身因素①生理因素激素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一个主要生理因素。②社会信息加工能力儿童对他人行为动机的理解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③自控能力儿童自控能力(包括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的发展情况也会影响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研究发现,自控行为水平低的儿童攻击性行为水平往往较高。(2)社会环境因素①强化当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如果成人不加以制止,听之任之,就等于默许、强化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相当于暗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被允许的”。②榜样的示范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对周围人攻击性行为的注意、观察、学习、模仿是儿童获得攻击性行为的重要途径。③大众传播媒介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到大众传播媒介中暴力情节的影响。(3)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①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为预防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A.尊重儿童,增加亲子互动。B.避免体罚或打骂儿童。C.避免儿童接触暴力。②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A.合理安排活动空间。B.适当增加玩具。C.引导儿童轮流玩。③引导学前儿童调节消极情绪学前儿童的消极情绪积聚得越多,越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语言倾诉、设置情绪宣泄角等方式帮助儿童进行情绪调节。④帮助学前儿童掌握社交技能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积累较少,社交技能水平较低,因此当同伴间发生冲突时,常常以攻击的方式解决冲突,成人需帮助儿童掌握社交技能和策略。55.动物的尾巴(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观察中比较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及作用。2.萌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3.在交流与分享中,大胆地表达表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小猴、孔雀、小燕子、蛇、小兔、松鼠及背景图等活动过程:1.“捉迷藏”猜谜游戏出示树林、小河背景图,语言创设猜谜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树林中动物们露出来的尾巴,猜出是哪种动物,鼓励幼儿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在观察中、讨论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2.欣赏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形象地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欲望。3.拼图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征及用途让幼儿能更多地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及用途。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动物尾巴的重要性,用实践得出真知,并对幼儿进行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教育。4.活动结束。小结,整理。活动延伸:玩揪尾巴游戏,巩固对动物尾巴的认识。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十一)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C5.C6.B7.C8.D9.C10.B11.A12.A13.A14.A15.D16.A17.C18.D19.B20.D21.C22.C23.D24.B25.C26.C27.B28.C29.A30.C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结。儿童观的基本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儿童是现实的人儿童和成人一样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立的社会地位,他们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的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潜力。是可教的、可能的、有潜力的,处在不断成长变化中的人。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个体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体验,还包括技能的掌控、思维的深化、道德的发展和心理的成长等。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成长过程都具有复杂性,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他们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鲜活的个性。52.答: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1)教育性质不同。幼儿园与小学同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幼儿园目前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前者属于自愿的、自费的教育;后者是强制的、免费的教育。(2)教育目的与任务不同。幼儿园是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小学是以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幼儿园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为主,小学以知识学习为主。(3)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内容侧重好奇心、想象力、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而小学则以具体的教科书知识为主。(4)教育组织方式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小学阶段则采用分科集体教学的形式。(5)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知识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教学法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6)学习环境不同。幼儿园为儿童选择和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环境的布置比较轻松、活泼、生动。而在小学中,教室环境布置相对简单和严肃,自由活动空间较少,还要受纪律约束。(7)师生关系不同。幼儿园师生关系联系紧密,儿童从入园到离园都和老师在一起。小学相对联系较少。53.答:皮亚杰的突出贡献和理论局限性如下。(1)突出贡献①皮亚杰开创性地发明了临床谈话法,用以探索儿童思维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②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其通过一些经典的概念,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不仅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某些规律,同时也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③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进行划分的。④皮亚杰提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制”的建构主义发展观,由此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2)局限性①皮亚杰忽视了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和教育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②皮亚杰的理论缺少积极的教育意义。③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④皮亚杰未能区分儿童的能力和表现。54.答: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无意想象往往是学前儿童游戏的过程中随刺激的出现而发生的,没有预设目的。(2)主题不稳定学前儿童的想象过程和方向时常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其想象主题缺乏稳定性,易改变。(3)内容不系统无意想象的内容通常比较零散、不系统,想象内容或形象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4)在想象中获得满足学前儿童在想象过程中获得满足感。⑤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儿童的想象除了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自身情绪和兴趣的影响。55.好玩的空气(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基本特性。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活动准备:1.气球、塑料袋、吸管、水杯、水等实验材料;2.相关的PPT或图片,展示空气的存在和特性;3.宽敞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活动过程:1.动画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播放一段关于空气的动画,引起幼儿对空气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呼吸空气?”2.观察与实验,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空气的存在及特性实验一:空气的存在示范使用塑料袋装空气,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让幼儿尝试用塑料袋捕捉空气,并讨论他们的感受。实验二:空气占据空间将气球吹大后松开,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将吸管插入水杯中,用嘴吹气,观察水面的变化,进一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实验三:空气的流动示范用吸管吹气,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吹气,感受并讨论空气的流动。3.总结与拓展,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总结空气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能流动等。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空气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找空气”的户外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十二)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5.D6.B7.B8.C9.B10.A11.D12.C13.A14.C15.B16.D17.A18.A19.C20.A21.A22.C23.A24.B25.A26.D27.D28.C29.D30.D二、判断题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三、综合题51.答: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续学习和终生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促进个性发展,养成健全人格(4)提供审美教育,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联系实际情况回答。52.答: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必须坚持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活动形式的安排上,注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2)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符合客观规律的。(3)发展性原则:是指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在目标制定、策略选择、材料提供等方面都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4)活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以活动为基础,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5)趣味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各环节充满趣味,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实际情况阐述)53.答:根据所给材料,简评华生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如下。(1)根据材料中“不用考虑他的天赋、种族”,结合所学可得,华生的核心观点为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儿童的行为习得与先天的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不用考虑先天的潜能和天赋。(2)材料中“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表明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将环境和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唯一条件,认为可以把儿童在后天训练成任何他想要的人,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视为儿童行为习得的关键。(3)评价①优点:揭示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后世教育的发展和儿童行为习得带来了有益的影响。②不足:A.过分夸大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几乎完全否认了遗传的影响;B.忽略了先天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54.答:(1)洋洋属于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型的幼儿,丽丽属于在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型的幼儿。(2)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有个性特征、外貌特征和社交技能。①个性特征儿童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②外貌特征儿童的外貌特征确实会影响同伴关系。3—5岁的儿童就能区分漂亮和不漂亮的孩子,而且判断依据与成人相同。③社交技能儿童的社交技能对于其同伴交往具有重要影响。在同伴交往中,当儿童使用有效、适宜的策略时,他的行为才会被同伴认可和接纳。(3)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①为儿童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教师应该为儿童创设同伴交往的条件,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儿童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建立稳定、和谐的同伴关系。②提高儿童社会交往的技能。帮助儿童掌握适宜的社会交往技能,有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③引导儿童建立适宜的同伴关系。教师应理解儿童内心真正的想法,并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其言行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会儿童正确表达内心想法的方法,引导儿童与同伴建立适宜的关系。55.柳树发芽了(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知道春天到来的时候柳树会发芽,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2.认识柳树的主要外形特征,并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3.知道不离开教师、不追跑打闹。活动准备:1.选择便于幼儿进行观察、有柳树的活动地点。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过程:1.带幼儿在户外观察,引发幼儿游戏兴趣(1)说谜语,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树。(2)找一找,院子里哪棵树是柳树。你是怎么知道的?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柳树(1)摸一摸柳树的树干,什么感觉?树干是什么样?什么颜色?(2)看一看树干上有什么,柳枝什么样。(3)柳枝上有什么?①小芽会变成什么?②想一想:柳叶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4)讨论:柳树什么时候发芽?(5)教师小结:柳树是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发芽变绿的,柳树变绿长出绿芽就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3.引发幼儿进行想象(1)长长的柳枝在风中飘动像什么?(2)学学柳枝飘动的样子。(3)边玩边说柳树的儿歌,巩固幼儿对柳树外形的认识。活动延伸:每天观察柳树的变化,看看什么时候柳芽变成柳叶活动反思:(略)模拟试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